问题

现在中美俄三国关系是否类似于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关系?

回答
当下中美俄三国关系是否能比肩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虽然两者处于完全不同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下,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一些核心的战略博弈、力量对比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找到一些值得玩味的相似之处,同时也要看到巨大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三国时期魏蜀吴的主要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类比。

魏国(曹操及其继承者): 政治上,魏国占据了中原地区,拥有最广阔的土地和人口,相对稳定强大的中央集权,继承了东汉的政治体制和大部分资源。在军事上,魏国拥有数量庞大、训练有素的军队,经济实力雄厚,能够支撑长期的战争和发展。战略上,魏国以统一全国为目标,采取的是守成与扩张并行的策略,不断巩固自身实力,同时伺机吞并蜀吴。其外交策略是分化瓦解,争取盟友,但核心始终是自身实力的强大和最终的统一。

蜀国(刘备及其继承者): 蜀国地处偏远、相对贫瘠的西南地区,但拥有一套相对纯粹的“仁义”政治理念和忠诚的追随者。在军事上,蜀国军队在早期一度精锐,但整体实力与魏国存在巨大差距,人口和经济也远逊于魏。战略上,蜀国以恢复汉室为旗帜,奉行“联吴抗曹”的策略,利用地理优势进行防御,并伺机北伐。其外交策略的核心是寻求外部盟友来弥补自身实力不足。

吴国(孙权及其继承者): 吴国占据江东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长江天险),相对稳定的内部统治和活跃的海外贸易,经济相对发达。在军事上,吴国水军强大,善于利用水战优势,但在陆军数量和整体实力上仍不如魏。战略上,吴国以割据称雄,保境安民为主要目标,在早期与蜀国结盟共同抵抗曹魏,后期则在魏国和蜀国之间采取平衡策略,甚至在特定时期与魏国交好以牵制蜀国。其外交策略是灵活多变,以维护自身独立和利益为最高原则。

现在我们来看看当前的中美俄三国关系,是否能找到类似的影子:

1. 力量对比与地缘政治“三国鼎立”的意味:

美国(类比魏国): 在当前全球格局中,美国无疑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其经济体量、军事技术、科技创新以及全球影响力,都使其具备了“中原霸主”的地位。就像魏国拥有最庞大的资源和最先进的军事力量一样,美国在全球战略博弈中拥有主导权,能够同时对多个方向施加压力,并尝试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秩序。其战略目标是维护自身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遏制潜在竞争对手的崛起。

中国(类比蜀国):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力量也在快速现代化,并具备了相当大的战略纵深和全球影响力。然而,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很多关键领域(如核心技术、军事部署的全球性、盟友体系的深度)仍存在一定差距,且长期以来被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所包围和制约。这在某种程度上与蜀国地处偏远,但拥有独立发展潜力,并试图改变现有格局的处境有相似之处。中国当前战略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积极构建更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这与蜀汉“兴复汉室”的口号有“改变现状,实现理想”的共同点。

俄罗斯(类比吴国): 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核武器和能源资源,在地缘政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在欧洲和中东地区。其地理位置独特,拥有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资源,但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与中美相比则逊色不少。就像吴国凭借长江天险和经济实力在乱世中割据一方一样,俄罗斯也试图利用其战略纵深、军事实力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在东西方之间保持战略平衡和自身利益。其外交策略的灵活性和对周边地区事务的深度介入,也与吴国在三国时期对蜀、魏采取的平衡外交有相似之处。

2. 战略博弈与相互关系:

中美俄之间的“联合与对抗”: 就像三国时期蜀吴联合抗曹,但同时又存在猜忌和利益冲突一样,当前中美俄之间的关系也充满了复杂性。
中美俄的“三角关系”: 目前,中美是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而俄罗斯被许多西方分析人士视为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构成挑战的力量。在某些议题上,例如反对某些形式的西方干预主义,或者在特定国际场合,中俄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和合作。这种现象可以类比蜀吴在一定时期内联合抗曹,因为共同的敌人(魏国)让他们找到了合作的基础。
俄“劝”中俄联手对抗美: 俄罗斯一直试图将中国拉入其阵营,共同对抗美国的主导地位,这有点像吴国希望蜀国能更坚定地与自己联合,共同制衡强大的魏国。
美“拉”俄以制中(或不直接对俄): 美国方面,虽然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但对俄罗斯的态度则更为复杂,有时会采取更强硬的遏制策略,有时又会试图分化中俄关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俄罗斯来牵制中国的发展。这种“欲擒故纵”或“借力打力”的策略,虽然与三国时期不太一样,但其分化瓦解、避免对手过度联合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的“战略模糊”与“不结盟”: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虽然与俄罗斯有“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军事同盟,中国也保持着一定的战略独立性。这与蜀国虽然与吴国结盟,但双方的根本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也存在摩擦一样。中国希望通过自身的崛起,构建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不愿过早地被卷入某个阵营的对抗中。

3. 相似之处的强调与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之处的强调:

存在一个“最强”的超然力量: 美国在全球的实力和影响力,使其具有一定的“霸主”姿态,类似于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后来魏国坐拥中原的优势。
存在相互牵制和平衡的格局: 中美俄三国之间的互动,虽然不是铁板一块的联盟或敌对,但确实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态势,试图在不引起全面冲突的前提下,最大化自身利益。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 虽然不是三国时期封建王朝那种纯粹的政治正统之争,但中美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人权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也构成了相互博弈的一部分。

局限性与差异: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逻辑已不同: 三国时期最核心的逻辑是“统一”,即最终要有一个政权统一全国。而当前全球格局并非如此简单地指向一个最终的统一者。虽然美国希望维持其主导地位,但中国和俄罗斯的目标并非统一世界,而是寻求自身更大的话语权和利益。全球化和核武器的存在,使得“统一”的代价过高,逻辑也不同。
经济全球化的深度联系: 三国时期的经济是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而现在中美俄三国经济高度融合,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极其紧密。这种深度捆绑使得直接的“摊牌”或“吞并”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是三国时期无法比拟的。
盟友体系的性质不同: 三国时期的盟友关系更像是基于利益交换的临时联盟,而现代国际关系中的盟友体系(如北约)具有更强的组织性和长期性。美国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盟友网络,而中俄之间的“伙伴关系”则更侧重于战略协调。
信息传播与透明度: 当今世界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远超三国时期,全球舆论和信息公开化程度也更高,这使得三国之间的博弈更加透明,也更容易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影响。
地缘政治的“维度”不同: 三国时期的地缘政治博弈主要集中在陆地和水域,而现代地缘政治还包括了太空、网络、信息、经济等多个维度。

结论:

将当前中美俄三国关系比作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更多的是一种战略博弈形态上的比喻,一种力量格局和相互制约逻辑的类比,而不是历史的简单重演。

在“三国鼎立”的实力分布和相互制衡的战略思维上,确实有可比之处。 美国作为最强的“魏”,拥有压倒性的综合实力;中国作为崛起的新兴力量,在努力改变现有格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仍面临挑战,如同“蜀”;俄罗斯则依靠其军事和资源实力,在夹缝中寻求战略空间,具有“吴”的某些特征。
然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度联系、信息时代的透明化、以及“统一”逻辑的消失,使得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仅限于战略博弈的表面和某些核心逻辑,而无法深入到历史的肌理。 中美俄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多维度,并且受到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其最终走向也远非三国时期那种内部统一的逻辑所能预示。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有趣的类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些动态,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历史的洪流永不重复,当下的格局有着其独特性和复杂性,不能简单地套用历史的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罗斯的王牌:能源

当年苏联能称霸,除了武器厉害,主要它是当时世界第一大产油国。1962年,中国发现大庆油田,以及工人英雄王进喜为什么当时备受推崇?因为50年代中国一直依赖进口苏联石油,而中苏交恶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能源自给和能源安全。苏联这个国家,也是从被人围殴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所以,它的战时经济经验丰富,搞计划经济是把好手。等它称了霸,打出一个自己的国际体系和阵营,就把这套经验教给盟国,顺便利用能源优势,让本阵营盟国的能源脖子只能卡在自己这里,而不会被美国卡住。苏联解体后,以普京上台为标志,俄联邦重新拾起能源资源这张王牌,实际上也是没得选。

美国的王牌:高科技

欧亚大陆,包括欧洲列强,由于民族国家的兴起,乱战中硬肝了几十年。等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本土已经是避战天堂,人间乐土,GDP将近全世界一半,全球顶尖专家、技术人才,以及财富资本,长期源源不断流向美国,此时的美国别说亚洲这些和欧洲还有巨大代差的地区,连糜烂的旧宗主欧洲和美国都已经快要出现代差了。这决定了,后几波工业革命、科技革命,都是从美国开始爆发,最终,美国从高科技产品上,不断卡住全世界的脖子,包括昔日的苏联和今天的中国。区别是,苏联搞单独体系,正面硬杠美国。中国则是跑到美国体系里,韬光养晦了三十年,侧面追赶美国。

冷战第一局:美国起手就是四个二带俩王打平

194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当天,美国宣布其殖民地菲律宾正式独立。很搞笑,不是菲律宾自己宣布的。美国为什么主动扔掉殖民地呢?因为二战后,英国本土衰败,其统治的全球殖民体系已经外强中干,非常脆弱。美国终于有机可趁,顺势打垮英国的殖民地体系,取代其西方核心的地位。这个时候,美国人比现在聪明,他们知道占领道德高地就不能玩双标,不能全凭耍嘴皮子,拖得久了,让欧洲喘过来气,不确定因素反而多。

英国从霸主王座上退位,殖民地独立浪潮席卷全球。殖民地这套玩法,基本走进了历史尾声。这个时候,美国作为新兴的霸主,它必须建立一套新的全球玩法,也就是霸主吸血全世界的吸管。

美国的王牌是高科技,所以美国的各种产业都很发达,是全球生产高地。美国本土太平久矣,产业发达,所以本土的金融业就很健壮。比起苏联这类在围殴中出来的战时经验达人,其金融系统先进了不是一点点。所以,美国的资本家们,就以金融玩法为体,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全球财富掇取方式——美元霸权。

因为美国有高科技优势,所以只要控制住科技产业链的最上游核心技术部件的生产,比如汽车引擎留给自己,玻璃门窗,轮胎尤其,让给盟友,比如芯片留给自己,存储磁盘让给盟友,这样既解决了自己本国产业人口不足以供应全球的人口劣势,也把这些人口更不如自己的欧洲盟友、东亚盟友,重新带富,与盟友国内财阀势力深度嵌入式合作,强化了对盟友政治操控力度,让盟友利益与美国高度捆绑。盟友肥了,再通过金融和贸易,从盟友那里刮一笔...美国的霸主战略,既不竭泽而渔,显得很体面,又保持长期受益,而且这种利益的高度捆绑,巩固了霸主地位。

相比之下,苏联那套就显得有点太简单了。

通过能源出口优势,控制盟友的能源安全。通过党际附庸体系,控制盟友的政治。通过换货贸易体系,进行缺乏增量创新动力的互补。这套换货贸易,和美国的世界货币贸易比起来,明显更原始。

要说,美国其实还是比苏联人玩法更高级。但美国毕竟是新上位的霸主,维系霸权要摸着石头过河,经验还显不足。

一方面,美国还没找对方法压制苏联,所以扬短避长,作为孤悬海外的远控型霸主,非要和苏联在欧亚大陆上搞地盘变色的地缘战略对抗。从40年代到70年代初,对中国战略误判而眼睁睁看着中国大陆全境变红,朝鲜战争和一穷国打成平手而战略受挫,又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拖耗国力...

另一方面,美国仗着二战前,作为混战中欧亚大陆之外,世外桃源的贸易优势,积累了大量的黄金。所以,美元霸权一开始,是玩黄金本位,让美元和美国的黄金挂钩,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但这套也是到70年代初,就玩不下去了,因为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黄金势必逐渐外流,慢慢得,美国本土黄金储备已经不足以支撑黄金美元的玩法。

这个时候,美国战略受挫比较厉害。虽说美国底牌比较好,苏联底牌比较烂,但美国硬是起手就四个二带俩王,把好牌也给打成了烂牌...当然,苏联底牌就差,刚开始是忍住不动,逼中国接二连三的当前锋,中国搞了半天还是一穷二白,它却保存了实力,所以居然和美国还搞成个平手。但把中国这种盟友逼得丢了,它基本也没什么便宜可沾了,只能自己硬上。

冷战第二局:美国终牌四个二俩王,两连炸获胜

70年代,美国人终于回过味儿了,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开始了惊世骇俗的霸主骚操作。这次美国瞄准了目标——石油美元体系,也就是蛇打七寸,与苏联的立国根基“能源”,进行直球对决。

美国骚操作第一环节,丢弃黄金美元体系,建立石油美元体系。

美国要控制住本阵营的石油命脉,就要先控制住以中东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美国先是从宗教意识形态上,政治上支持以色列,挑起基督教中心的欧洲和伊斯兰中心的中东地区的口水仗,挑起了伊斯兰国家对以色列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联合国出面调停,以埃及为代表的伊斯兰最终得到了战争预期。但数十年后档案解密,世界才知道,这次以色列是被美国当做一颗棋子给牺牲了。1974年,国家美国就派出密使,与欧佩克组织的领头国,当时石油产量仅次于苏联的沙特,达成了一项“不可动摇协议”——从此欧佩克的国际石油结算,只能够用美元。当然,代价就是,美国允许欧佩克拥有可以不惧欧洲的石油定价权。石油美元,是美国挑动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最终目的,是一项与中东进行的战争交易。作为一种对欧佩克的许诺,美国停止了自己的能源出口,并本限制土石油开采。从这一年起,美国从二战后迅猛增长的本土石油开采量,从历史最高位下滑,开始持续负增长,一直到近四十年之后的奥巴马任内,随着页岩气革命及本土开采的解禁,才重新暴增。而这段时间,美国石油开采策略之所以会出现重大变化,是因为中国取代了美国石油采购第一大国的地位。

控制了欧佩克,西方阵营的能源王牌就控制在了美国的手中。美国终于有能力和苏联进行直球对决了。这次,同样是四个二,两个王,不是一把出,而是两连炸。

美国控制住了能源,就可以保证东欧阵营倒戈后,不会出现能源危机。而美国,本身科技发达,产业力量雄厚,还可以对倒戈的东欧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刚需都满足了,还有额外加成,这种挖墙脚的条件都具备了,苏联那边是维系不下去了。第一个倒向美国的,其实是被“苏联同志”排挤了二十年的中国。1979年,其实中国才是多米诺骨牌第一块倒下的,只不过中国为了独立自主最早和苏联闹翻,却在导向美国阵营后,最终仍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事后被美国返回头压迫,所以显得似乎是骨牌效应中没有倒下的。东欧剧变后,苏联体系已经是名存实亡。

美国最后一击,仍然是战争金融。挑起海湾战争,表面上与苏联无关,但这次海湾战争的结果,实际造成了国际油价暴跌。加上之前,美国为首的西方表面友好进行哄骗,诱导苏联进行西化改革,苏联引进西方资金和技术,欠下巨额外债。此时,再在把苏联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能源价格给摧垮,苏联实际上死于债务危机,国家破产。这和以前地主剥削自耕农,先花言巧语借给你钱,等到遇了灾年,让你用你家的土地亏血本还债,然后你土地没了就成了佃农,将来好年景出再多的力气,也只能拿微薄的收入。苏联就是这个命。苏联欠下的债务,俄罗斯在2017年才还完最后一笔。

而且这最后一击,是一箭双雕。海湾战争让中东国家消耗了国力,而且油价不振让它们也丧失了之前对苏联军火的进口能力。苏联仅次于能源出口的第二大出口创汇途径,军火生意,也同时趴下了。此时的苏联,相当于在国际上被断了奶,本国的经济又十分糟糕,走入了危局。

前苏联的经济,有两个支柱,第一是原油开采和出口;第二是军火出口。这两项产业维持着前苏联的财政和国际收支平衡,这是苏联国家机器维持运转的基础。
1985年年底开始,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直线下降,到次年4月1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跌至每桶10美元大关,下跌幅度近70%。因为前苏联2/3的外汇收入靠向西方出口石油获得(1984年),油价下跌影响了前苏联的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
军火是苏联继能源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商品,大部分军火出口到中东国家以换取美元。由于油价暴跌,1986年上半年,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石油收入减少了46%。结果,前苏联军火销售量在1986年减少了20%,外汇收入继续减少,财政状况和国际收支继续恶化。
财政收入萎缩(财政赤字开始扩大)、国际收支平衡被打破(丧失了国际购买力),使得苏联的国家机器面临无法维持的境地,此时,苏联被迫无奈地走向货币增发的道路。
增发货币和食品短缺共同推动前苏联的超级通货膨胀。1975年开始,前苏联成为粮食净进口国。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主要进口项目是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达2680万吨。1986-1988年,在食品生产总额为1360亿卢布的情况下,食品短缺约为210亿卢布,达到15.44%。1990年,这两种物资在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可见,在粮食、食品进口和石油、军火出口之间形成了一种刚性联系。国际收支平衡被打破,进口能力不足之后,形成食物短缺。进口能力下降和增发的货币一起,成为推动通胀的两只黑蝴蝶。”
在超级通胀之下,苏联陷入了困境。困境之后,必定是社会混乱,此时发生了内部分裂,叶利钦取代了戈尔巴乔夫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后冷战时代的利益搭线

苏联真正代表的利益集团:军工利益集团,特权官僚利益集团,能源产业利益集团

美国真正代表的利益集团:军工利益集团,华尔街金融资本家,高科技产业利益集团

美国搞死了苏东,吃了二十年左右的冷战赢家红利。最后有点飘了。

冷战获胜的红利是什么呢?东欧,东亚,两块别无选择的市场。苏联店倒逼了,今后世界阵营,独美国店一家,店大欺客,爱买不买。

当然,美国店是个品牌,也有加盟店。美国旗舰店掌握产业链最上游核心技术,欧洲日韩等盟友二级店掌握产业链中游次核心技术,俄罗斯、中国、印度、东南亚什么的,你们轮流个竞争产业链下游的劳动密集型组装工厂吧,给人工成本高昂的发达国家省点成本,廉价出口压一压发达国家的通胀...

嗯,这套新秩序似乎很稳。中国那些年,舔着脸得玩韬光养晦,美国贸易俱乐部WTO,中国一次次热脸贴冷屁股,又一次次虔诚的再敲门。什么西方文明精神的符号,奥林匹克,东亚文明核心的中国卯足干劲,举国之力去申请,去举办,与其说是给自己争脸面,不如说是给足了西方文明脸面...西方怎么看,中国都是想融入美国体系这个大家庭...

90年代,美国也寻思着,下个敌人是谁呢?是俄罗斯?苏联解体,人均寿命减十几岁,治安混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物资短缺...那半死不活的鬼样子,咋看都像要继续解体的样子...毕竟俄罗斯里边民族自治区又多又大,继续解体不是梦。所以美国对俄罗斯虽然不像之前对苏联那种穷追猛打,但一直留着火候,小火慢炖,高压态势没有降。

美国又瞅瞅,还有谁呢?印度,人多,但一个被海洋围了大半圈的半岛,陆地上西北边是伊朗高原,被巴基斯坦封锁,东北边是青藏高原,被中国封锁。就和印支地区连着点,也是诺阿山和掸邦高原双重封锁...

再看东亚,日韩?小盟友,人不多,地不大,平原少...韩国自己安全都顾不了,日本经济也蔫儿了...而且有中国在,狗链子它们自己就不敢松。

还有哪?中国...这是个问题。意识形态不同,人口众多,与几十个国家是邻居,而且从60年代以后就坚持独立自主发展,家里上到原子弹,下到老百姓的口粮,都是自己生产的...穷是穷,但不弱,而且不欠别人的...实际上,是这个国家的利益格局高度自主。这绝对是个选项。所以,美国从89年开始对中国就没客气过。可是,伸手不打笑脸人,耐不住中国特别客气啊。

美国人不愿意接受中国这种异类文明,异类意识形态,但是中国打开市场,任你美国投资者驰骋的态度又非常有诚意,这很矛盾...扭扭捏捏,美国终于愿意让中国进入WTO。中国一副高兴的样子,仿佛在说:“保证完成产业链底端的脏活累活,请老板放心。”

美国还在犹豫,那边轰隆一声,中东又闹事了...

美国说是在中东打仗,搞伊斯兰世界,实际上是杀鸡警猴。伊斯兰国家也不都是产油国,有些国家从美国这得利了,有些没得一点好处,自然不服气,眼红,要闹。即使得利的,还有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闹着要更多,不给就大闹。

伊拉克,宣布石油要用欧元结算,美国:“打!”英国:“打!”欧盟核心德法看着:“...哎。”

美国终于用余光瞥见进一步一体化的欧盟了。才想起来,欧洲以前就是霸主啊,它们窝里闹美国才上来的,现在它们虽然名义上是美国盟友,但共同强敌苏联已经不再,想松狗链子的是这伙人啊,而且论经济实力,美国下来就是他们啊。这得压,必须压!谁动石油美元的奶酪,谁就是碰红线,触逆鳞。

利比亚,宣布石油要用第纳尔结算,美国:“打!”英国:“打!”法国:“这回我先上!”

欧盟不敢动心思了,中东想搞黄金第纳尔,也不能绕。

伊朗,宣布石油要用欧元结算,美国:“打!”英国:“打!”欧盟核心德法看着:“...”

美国正想着再揍一个。突然,又出现了两个声音...

俄罗斯:“你敢?”中国:“别打。”

美国这次不敢动作了...他终于发现,俄罗斯又开始玩能源了,喘过气了,似乎不会继续解体。而中国,这个做衣服,组装零件的民用技术极其落后的穷国,已经开始向产业链中上游爬了,而且速度极其之快...美国想换个方式,不打仗了,搞颜色革命...可中东多国变了色了,依旧没能像当年东欧那样对美国服服帖帖...叙利亚战争,俄罗斯还直接进去了:“美国,来咱俩打吧?”

伊朗,后来又宣布石油可以用人民币、欧元、卢布等多种货币结算...

这局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在看到对中东石油控制成本越来越高,而且本国产业由于全球化追逐低成本,大幅向外转移,因而经济增长乏力,石油进口已经无法维系欧佩克最大客户的地位。俄罗斯已经恢复能源出口能力,欧洲一体化之后,欧盟成为欧佩克第一大客户,而中国经济崛起后成为欧佩克第二大客户,石油进口第一大国。所以,美国对石油美元体系的维系,与对世界石油的控制,越来越难。美国索性开始放弃这种战略。它正在做的,就是恢复本国石油开采。现在美国已经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石油出口第二大国。

三国关系

90年代,中俄蜜月期,是因为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恶化,当时中国想买俄罗斯的能源,但本国经济不行,买不了那么多,只是个小客户。但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先进武器技术,加上俄罗斯这会儿正窘迫,肯卖些好点的。所以,就买些俄罗斯的武器吧。俄国军工利益集团这根线,当时能搭上,就蜜月了。

10年代,中俄又进入蜜月期,是因为中国经济崛起,能源需求巨大。而俄罗斯已经恢复为世界前三的能源出口国,而中国又是第一大能源进口国。虽然中国搞独立的武器研发,俄罗斯的武器采购需求没那么大了,但中俄在能源上互补性起来了。俄国的能源产业利益集团这根线,现在能搭上。

而与俄罗斯的官方,中俄现在互相需要彼此对美国战略上的侧翼牵制。俄罗斯是经济不行,但必须保持能源出口通道的安全,以保证国家利益,所以不怕在中东和美国争斗,甚至战斗。但中国的命脉在于产业经济,正是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这个时候参与任何一场战争,都是消耗正在快速积累的国力,毕竟对军事基地遍布全球的美国而言,中国可用的军事杠杆还是少得厉害。中国至多在南海问题上更加强硬,以保证运油通道的顺畅,不受美国干扰。

中国与美国呢?

美国的军工利益集团,想卖中国武器,但好得不想给,赖得中国也不要。这一根线,一直搭不上。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利益集团,倒是一直把中国当做主要市场,以及低廉成本兼具优质配套设施的绝佳下游加工生产地。这一根线,倒是一直搭得上。

可市场加工厂,两个叠加优势,让世界工厂到了中国,就转移不出去了。中国偏偏又不是代表某个利益集团,太过独立自主,制度上也坚持自主,很难像其他国家那样进行分化拉打,形成庞大买办集团...

这表明,中国要借助产业链下游的积累,不断快速往产业链上游爬,是要部分取代,甚至最终取代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利益集团在全球的产业地位...所以,美国的产业界,对中国很矛盾,他们知道中国是长期的长痛威胁,但失去中国是当下且剧烈的短痛威胁。这有些温水煮青蛙。他们最想让中美各让一步吧,中国不要继续爬了,美国别打压和撕裂,他们也会更加重视在中国市场的让利。

而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呢?它们总是想让中国开放,从二十年前就念叨,但客气的中国总是这个借口那个借口,一直拖...拖到现在,中国的金融资本也起来了,它们进来,反而好多绝对优势都不在了...比如,中国人跳过了信用卡阶段,比美国还先还前进入到了电子支付阶段...所以,最近对金融开放持自信态度的专家言论也多了起来。

所以,美国的三大利益集团,中国也能搭上一根线,但互相在威胁,越发处于竞争关系...很脆弱了。

看未来中俄关系,中美关系,其实都可以这样去看。

美俄

军工利益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一直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两家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一大军火出口国。这个领域,他们缠斗百年了。

产业利益上,俄罗斯不行,美国是绝对王者,并没有直接竞争关系。这点上,其实俄罗斯也接受美国品牌,也接受中国品牌,它分散接纳,降低依赖风险。

能源利益上,美国世界第二,俄罗斯世界第三,他们正在中东争取影响力,以避免对方完全控制住欧佩克这个世界第一,那意味着,苏联因能源直球对决而受重创的命运可能会再次上演。

三大利益集团,美俄在两项上是激烈竞争,想和好,哪有基础?地缘政治,早就不是地图画上颜色那么简单了。整体上,美俄在两项上强竞争,一项上弱互补。

中俄

军工利益上,中国已经悄没声息,爬到了世界第三大军火出口国的位置...美国很愤怒,俄罗斯则无奈...因为俄罗斯是吃老本的,如果本国的经济继续无起色,可能二十年内,不被中国超,也会被别人超,这是一种无奈,是它在滑坡,总有人要取代它。

产业利益上,俄罗斯不行,中国是强者,并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现在和中国合作关系,所以倾向中国一些。

能源利益上,中国是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俄国是前三的出口国,这一点两国已经深度合作。

所以,中俄间,只是半结盟,在对美事务上互相支持,其他国际事务上互相避免对立。中印闹翻的时候,俄罗斯还愿意给印度卖武器,这种事是本来就在合作框架外的,所以也无所谓了。整体上,中俄在一项上弱竞争,一项上弱互补,一项上强合作。

中美

军工利益上,爬到了世界第三大军火出口国的位置...美国很愤怒。

产业利益上,中国是强者,美国是王者,中国正在激烈挑战,试图爬上全球产业链中游甚至上游。美国针对中国进行科技战,打压中国已经露头的科技公司。

能源利益上,中国是最大的能源进口国,美国是前三的出口国,这一点在贸易战之前,也是中美谈判点,特朗普曾让中国买能源补美国逆差。虽然互补,但中美撕破脸,加上中国一直是石油美元霸权挑战者定位,所以这点上合作不会太多。能源反而是中国拉拢俄罗斯、欧佩克和伊朗的抗美国际筹码。

金融利益上,美国一直敲不开中国的门,中国过于独立自主,而且现在金融生态也在快速进化,很可能美国已经错失了控制中国金融命脉的历史机遇和能力。同样,撬动美元霸权,中国也在推一带一路合作建设,亚投行,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中国的金融还没有与美国在本土对决,就已经摸索着要走出去了摸索全球新模式了。美国尤其不能忍这一点。

所以,中美在三项上激烈对抗,一项上拒不合作。

未来

其实,只要把美国从全球霸主上的位子拉下来,中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实现再平衡并稳定下来,也许,美国会和中国保持友好...因为,美国人是挣钱,第一还在,要保第一,第一没了,孤悬海外,何必参与欧亚大陆上这些错综的地缘对抗...那时候,中国市场对美国来说反而会是重要的客户争取对象,美国与中国关系至少不会太差...中美当下的问题,仍然围绕美国世界霸权攻守战展开的。

而俄罗斯与中国,现在竞争关系尚不足以达到互相伤害的关系。甚至说,中国的农业、能源,与俄罗斯存在很大互补。现在俄罗斯倒下,只能削弱中国在这两项上的供给方选择。俄罗斯撑住,对中国是多一种选择,鸡蛋可以多放在一个了篮子里,分摊风险。否则,如果美国在中东再次实现70、80年代,对能源资源说一不二的左右能力,中国作为能源、农业进口大国,都会更加被动。同样,对俄罗斯来讲,遏制中国如同遏制自己的老主顾,没有太多赢面。至少,当下还互相还没有上升到互相争霸的阶段。至少美国从神坛走下来,也成为能源大卖家,中国有更多选择的时候,加上中国的军火出口能够全面压制俄罗斯,互相的警惕界别才算能进一步。

其实最难的是现在。苏联当时倒台,是因为美国通过海湾战争,控制了国际油价,扼住苏联的能源出口,同时让中东丧失了对苏联的军火购买能力。苏联的两项最重要的创汇途径被扼断。加上西方长期对苏东制造债务陷阱,而且苏联的粮食进口缺口越来越大,最终实际是影响了吃饭问题。一产看似产值低,但一旦出现问题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安全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下中美俄三国关系是否能比肩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虽然两者处于完全不同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下,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一些核心的战略博弈、力量对比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找到一些值得玩味的相似之处,同时也要看到巨大的差异。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三国时期魏蜀吴的主要特点,以便更好地.............
  • 回答
    “五常”的讨论,总是绕不开那个核心问题:谁配得上、谁又能代表?尤其是当年的英法,如今身处世界格局的变幻之中,大家免不了要掂量一下他们还能否坐稳这把交椅。说实话,要给英法现在是否还“有资格”下个绝对的定论,确实挺难的。这得看你用什么尺子来量。从历史贡献和创立“五常”的初衷来看,英法无疑是功不可没的。他.............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但也很复杂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刨除中美俄这三个主要的地缘政治玩家,仅从日本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潜在的战略能力来看,它是否能够“占领”朝鲜半岛?我的看法是,即使在这样的设定下,这依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的任务,原因如下: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占领”的含义。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把我们熟悉的现实世界军事力量与一个高度虚构的设定放在了一起。要详细地分析,我们得把现实世界的优势和基因原体带领的战团的“设定优势”一一拆解开来。首先,咱们先梳理一下“一万全副武装有基因原体带领的地面部队战团”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在很多科幻设定里,尤其是我们常说的《战锤40K》那.............
  • 回答
    如果美俄爆发核战争,战后世界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浩劫,传统的货币体系将彻底崩溃。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我们无法精确预测哪些东西会成为货币,因为这取决于幸存者群体的生存状态、资源分布以及他们建立的新的社会结构。然而,我们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人类的生存需求,推测几种可能性较大的“货币”形式,并进行详细阐述:核心原.............
  • 回答
    拜登总统关于“美俄关系完全破裂”的表述,虽然措辞严厉,但更多的是对当前严峻现实的一种确认和定性,而非全新的局势开端。然而,这种公开的定性确实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国际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朝着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方向发展:一、 加剧地缘政治紧张与阵营化 强化对抗态势: “完全破裂”意味着双方之间.............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很实在。大家伙儿都有了“互相扔核弹,大家一起玩完”的本事,那还费劲巴拉地搞那些导弹、坦克、飞机、航母的,图啥呢?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咱们得这么想,虽然核武器是终极的杀手锏,但它不是日常生活的工具,也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你想啊,真到了互相扔核弹的地步,那可就是文.............
  • 回答
    关于当前中美关系是否到了“必须撕破脸对决个你死我活”的地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理解双方的动机、利益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前的中美关系确实处于一个高度紧张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这种紧张感.............
  • 回答
    说起现在女星里“绝色美人”是不是不如从前多了,这事儿吧,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多人有同感的。我琢磨着,这里面可能掺杂了不少个人感受、时代变迁,还有一些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太一样了。首先,得承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经典名单”,里面往往会定格着一些过去的偶像。比如,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女星,张曼玉.............
  • 回答
    要回答“如果现在再发生类似‘银河号被拦截’或‘大使馆被炸’的事件,中美会爆发战争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两国各自的战略考量以及历史经验。简单地说,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绝非板上钉钉,更多的是走向紧张对峙与有限冲突的边缘,并伴随着高强度的危机管控。让我们先回顾一下.............
  • 回答
    2010年中美“共治”概念的争议与回响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中美共治”(G2)概念,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为中美关系增添了一层复杂的色彩。中国最终公开拒绝了这一提议,而如今看来,这场“拒绝”的合理性,以及它对当前中美关系的影响,依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奥巴马的“G2”设想:时代背景与.............
  • 回答
    古罗马皇帝的选拔方式,说起来可不是一成不变的,更像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演变的一套复杂系统,充满了阴谋、暴力和一丝丝的运气。它和我们现代中、美两国的领导人选拔机制,简直是天上地下,一个是血腥的权力斗争,一个是相对和平的民主程序。咱们先从古罗马皇帝怎么来的说起。说白了,罗马帝国初期,皇帝这个位置并没有一个.............
  • 回答
    中美一旦爆发核战争,中国现有的核力量能“坚持”多久,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时间来衡量。核战争的残酷性在于其毁灭性,一旦爆发,并非简单的消耗战,而是互相摧毁和大规模杀伤。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公布的核力量概况。根据公开信息,中国拥有一个相对小型但现代化的核武库。这包括: 核弹头数量: 中国的核弹头数.............
  • 回答
    美剧中的医院夜班医生往往被描绘成身处一场永不停歇的危机之中,他们冷静睿智,能在最紧急关头做出绝妙的判断,同时还要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困境。那么,现实中的医院夜班医生真的像美剧里那样吗?真相是:虽然现实中夜班医生工作强度确实很大,但与美剧相比,存在一些夸大和戏剧化处理的成分。为了更详细地说明,.............
  • 回答
    中美爆发核战,美国现有防御系统能否抵御中国发射的核弹?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技术、战略博弈以及情报评估等多个层面,目前无法给出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其结果会受到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美国现有的核武器防御系统美国一直以来都在投入巨资研发和部署针对弹道导弹的防御系统,以应对潜在的核打击.............
  • 回答
    关于“绝世美人”是否存在于现实之中,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世界上是否存在永远不变的真理一样,答案是复杂的,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绝世”和“美人”的定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之上。对称的面孔、健康的皮肤、匀称的身材,这些都是进化过程中被认为是良好基因和生育能力的.............
  • 回答
    关于现实中“反美”现象较少,但网络上却出现大量反美言论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实中的反美:隐晦性与政治现实1. 政治与经济的“沉默”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渗透到全球,许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不得不与美国合作,因此公开反对可能被视为.............
  • 回答
    要评价陈美嘉这样的女生在现实中是否会令人讨厌,得先把她这个人儿拆解开来看。她是《爱情公寓》里一个挺极端的角色,优点缺点都挺明显,而且往往是叠在一块儿出现的。先说说她的“可爱”之处,也就是那些可能让人觉得不那么讨厌,甚至有点儿好玩的地方。1. 傻白甜的“萌”点: 很多人喜欢美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那种.............
  • 回答
    关于美剧《绿箭侠》中主角奥利弗·奎恩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箭术,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在惊叹之余,也会不禁想问:这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能不能练成?或者说,我们离那个“绿箭侠”还有多远?答案是:非常非常难,甚至可以说,近乎不可能达到剧中的那种程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的一些核心技能我们无法在现实中学习和精进。.............
  • 回答
    中央财经委员会关于“中美两国彻底脱钩不现实,也没有好处”的表态,可以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声明,而是基于对当前国际经济格局、两国关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剖析这句话的含义:一、 “不现实”的根源:经济上的深度交织与相互依存首先,“不现实”这个词背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