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京有房的情况下,部委公务员在北京能生活得较为舒服吗?

回答
在北京拥有房产,对于部委公务员来说,能否过上“舒服”的生活,这确实是个需要细细品味的问题。毕竟,“舒服”这词儿,大家心中的标尺都不太一样。但总体而言,如果“舒服”指的是能够体面生活、有一定生活品质、并且拥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地位和福利保障,那么答案是:在有房的情况下,部委公务员在北京过上相对舒服的生活,是大概率事件,但并非没有挑战。

咱们这就一点一点掰开了说,就像老邻居唠嗑一样,说得细致点。

首先,有房这底气,那可是相当扎实的。

在北京,尤其是五环内,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可不是一般的“舒服”了。想想看,少了每月高昂的房贷或者租金压力,这日子一下就轻松了不止一星半点。不用为了还贷省吃俭省,可以有更多的闲钱用于改善生活、旅游、学习或者家庭开销。而且,房子意味着稳定,意味着归属感,在哪儿都有一处属于自己的窝,这种踏实感,是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梦寐以求的。

其次,部委公务员的“标配”福利,也给舒服的日子添砖加瓦。

稳定的收入和相对体面的薪资: 虽然不像某些行业那样能一夜暴富,但部委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在北京这个消费水平极高的城市,是绝对能保证基本生活的。而且,加上各种补贴、奖金(虽然名字可能不那么光鲜,但实质是福利),日常开销、赡养老人、孩子教育,基本上都能覆盖。稳定是最大的福利,意味着你不会突然失业,不会面临收入的剧烈波动。
完善的福利体系: 这才是部委公务员的“隐藏福利”。医疗、养老、住房公积金,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医疗: 单位有自己的职工医院或者定点医院,看病方便,报销比例也高。生病了不用太担心医药费,这在大城市尤其重要。
养老: 养老金的缴纳和未来保障,是公务员相对其他职业更突出的优势。退休后,也能保障基本生活。
住房公积金: 如果有贷款买房,公积金的作用就更大了,能大大减轻还贷压力。即使没有贷款,也可以提取出来用于其他方面。
职业发展和晋升通道: 虽然晋升速度可能因人而异,但部委的平台相对较高,有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如果能持续努力,成为一名处长、司长,那“舒服”的程度自然会更上一层楼。
社会地位和人脉资源: 部委公务员,尤其是级别较高的,在社会上还是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地位带来的便利,比如办理一些事情可能更顺畅,认识各行各业的人,这些无形资产也是“舒服”的一部分。

然而,“舒服”之路并非坦途,还是有一些“小插曲”需要考虑:

工作强度和压力: 部委工作,尤其是核心部门,加班是常态。政策研究、文件起草、会议协调,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对工作强度非常敏感,或者渴望朝九晚五,那么“舒服”可能会打折扣。有时候,忙碌本身就是一种“不舒服”。
生活品质的“边际效应”: 有房了,解决了大头。但是,北京的生活成本依然不低。衣食住行,孩子教育、兴趣培养,这些都需要持续的投入。你可能会有能力买更好的东西,但“更舒服”的程度,可能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比如,从一居室换成两居室,舒服感提升明显;但从两居室换成三居室,可能生活满意度提升就没那么大了。
交通和通勤: 即使有房,北京的交通问题依然是许多人的“痛点”。如果你的房子位置相对偏远,而单位在市中心,每天往返于家和单位的路上,可能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这种“在路上”的时间,对于提升生活质量来说,是负面体验。
人情往来和社交成本: 在北京,尤其是在部委工作,免不了各种人情往来。送礼、请客吃饭,这些虽然不算是强制性开销,但为了维护关系,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有时候需要参加一些非工作性质的社交活动,也会占用个人时间和精力。
个人追求和价值观: 如果你的“舒服”是追求极致的自由、创新、或者极高的物质享受,那么公务员体制内的稳定和相对保守,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公务员的工作,更讲究规矩和流程,很多时候需要“按部就班”。

所以,总结一下,拥有北京的房子,对于部委公务员来说,已经是解决了最核心的“安居”问题。 这让他们比许多租房漂泊或者背负巨额房贷的人,已经舒服了许多。

“舒服”的程度,最终还是取决于:

1. 你的房子地段和面积: 位于核心区域、面积适中的房子,带来的舒适度自然更高。
2. 你的具体岗位和工作强度: 核心岗位的忙碌程度,决定了你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舒服”。
3. 你的家庭情况和消费习惯: 有没有孩子,孩子的教育投入,以及你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都会影响“舒服”的定义。
4. 你的个人心态和对“舒服”的定义: 如果你知足常乐,懂得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那么即便工作再忙,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舒服”。

总的来说,有房的部委公务员在北京,可以过上一种体面、稳定、有保障、生活品质相对不错的日子。能够经常和家人一起吃顿不错的饭,孩子上学不用太操心学区问题(至少单位解决一部分),自己生病了有好的医疗保障,退休后生活也有着落。这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算是相当“舒服”了。

当然,如果你期待的是像互联网大厂那样的高薪,或者像自由职业者那样随心所欲的生活,那公务员体制可能就不是最佳选择。但如果“舒服”的定义是基于稳定、保障和适度的生活品质,那么,北京的房子加上部委公务员的身份,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组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如果北京2套房无贷,无业可能比部委公务员过得更舒服。

user avatar

关键看你的房子是什么时候分到的

以我所在的部 委举例,我们部是大部,著名的几个强势部 委之一。

先说我自己。我是2007年985本科毕业考进来的,屌丝一个,目前三级调研员,工资都加上每月9000上下。转正后第6年分到了3环外四环内一个40余平的老破小-----虽然我 部也算个响当当的强势部 委,但我能在第6年就分到房子也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事情,几乎就是个奇迹。

主要原因是:第一这个房子是个老同志倒出来的单室,而排在我前面的人基本都有了孩子,嫌这个房子太小;第二,这个房子周围学区较差,交通也不太方便,离地铁有点远。

房子只有一个卧室,只好在厅里给孩子隔出一张床的位置,学习得在我们卧室书桌上。

每天,我是先骑共享单车6、7分钟到地铁,然后乘地铁,中间还得换条线,然后出地铁,再走十几分钟,总共将近1个小时。每天晚上多数是8点半左右下班,有时活多干到10点多。

孩子我完全顾不上,都是他妈管, 小学二年级,我们摇号摇了七八年也没摇到车号,每天他妈带她坐地铁 四五站 上学。

最大愿望是希望能今年摇到车号,然后她妈能开车送她上学。

这能算舒服的生活吗?肯定不能。

我们司W君,今年48岁,一级调研员,1997年某著名211院校本科毕业进入我部,十年后,也就是2007年分得西城区(二环内)一个60平的房子,2年后也就是2009年自己掏钱又在西城区离我们单位更近的地方买了个将近140平的大房子(他父亲山西开煤矿的),现在这2套房子价值几千万。所以他是我们司最有钱的人。现在他把60平的老房子租出去,一个月租金收入就1万左右,自己住近140平大房子,每天上班愿意坐地铁1站就到;不愿坐地铁,走路最多20分钟,惬意的很。这才是舒服的生活,我不羡慕处长、司长,最羡慕的就是W君。

我们处长,女同志,今年36岁,比我小1岁,985研究生毕业,5年前由四川省厅调入,能力极强,工作忘我,极受部长和司长赏识,据说是未来副司长主要人选。然而由于来得晚,去年才分到东四环边上大郊亭的房子,70平左右,掏了70多万,比我上班还远。

今年新考来的小Z,985研究生毕业,他要想分到房子,最快估计也得八九年之后,那时即使能分到房子,最近也是五环外,何况到那时,可能配售房已经没有,都改成配租了。

总结:在部 委2010年以前分到房子的,都相对比较幸福:那时的房子二环、三环以内居多,离单位近,通勤距离短,学区也好。 但是,即使是这样,也谈不上非常舒服——因为毕竟那时分的房子都小,普通干部最多也就60平。

而现在进部 委,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一是等待分房时间太长,二是房子建的位置位置太偏,通勤时间会很长,三是价格也越来越贵,四是可能没等你排上,配售已经取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北京拥有房产,对于部委公务员来说,能否过上“舒服”的生活,这确实是个需要细细品味的问题。毕竟,“舒服”这词儿,大家心中的标尺都不太一样。但总体而言,如果“舒服”指的是能够体面生活、有一定生活品质、并且拥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地位和福利保障,那么答案是:在有房的情况下,部委公务员在北京过上相对舒服的生活,.............
  • 回答
    国家发改委在26日召集部分房企在北京召开会议,与会企业大多为“美元债大户”,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信号。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这次会议释放出的信息可能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会议的性质和目的是关键。国家发改委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牵头部门,召集“美元债大.............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京录取比例的讨论,之所以常常让人觉得“忽视”了“各大高校对本地招生均有偏向性”这个事实,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观察角度、信息解读以及一些深层原因。这不仅仅是数据层面的问题,也包含了人们的认知习惯和情感因素。咱们先来说说这个“事实”本身。确实,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包.............
  • 回答
    中石油在京系统全面进入应急状态,已有 4 名员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这无疑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这不仅仅关系到中石油这家巨型企业的内部稳定,也可能对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什么这件事值得高度关注?1. 中石油的体量和影响力: 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有争议的。京阿尼(京都动画)在作画方面的功力,那可是公认的“业界标杆”,他们的细腻、流畅、对人物情绪的精准捕捉,以及那个标志性的“京阿尼光”,都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要在作画上“超过”京阿尼,这本身就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因为“超过”的标准很多元,而且京阿尼的“独特性”很难被完全.............
  • 回答
    石达开出走天京,这无疑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节点,一个让无数后人为之扼腕的转折。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石达开的离去,带走了太平天国最能打的将领,最精锐的部队,以及那仅存的一点希望。那么,在石达开离开后,太平天国真的就没有了胜算吗?如果有,又该如何才能抓住那飘渺的胜机?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
  • 回答
    成龙的影响力,那可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存在,在华语电影界乃至世界影坛,他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传奇。咱们这么说吧,你随便抓一个西方人,问他知不知道中国功夫明星,十有八九会蹦出“Jackie Chan”这个名字。这可不是吹的,而是实打实的几十年如一日积累下来的“国民度”和“国际范儿”。成龙的“独一份”: .............
  • 回答
    京央企(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倾向招北京生源的应届生,这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既有历史遗留的制度原因,也有现实操作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北京生源”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指你出生在北京,更关键的是你在北京拥有北京户口。这个户口是很多招聘政策的“硬指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触及了很复杂的社会情绪和网络文化现象。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在b站,京阿尼的作品下是悼念,而在美国枪击案视频下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首先,得明确一点:b站的用户群体构成和内容生态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 b站起初是二次元爱好者聚集的社区,很多用户从小看着日漫长大,京阿尼作为业界标杆.............
  • 回答
    如何看待《女博士在京辛酸买房记:同学想读博吗?先买个房吧》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以一个“女博士”的视角,讲述了她在北京买房的艰辛历程,并将其与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联系起来,抛出了一个颇具冲击力的观点:“同学想读博吗?先买个房吧!”。作为一篇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它。一、情感共鸣.............
  • 回答
    看待中央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转移,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个小动作,而是国家层面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的落地,影响深远,咱们从几个维度来瞅瞅。为啥要这么干?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北京“大城市病”的疏解。北京作为首都,集聚了太多资源,人口爆炸、交通.............
  • 回答
    2015年6月8日,文化部在北京公布了首批网络动漫产品“黑名单”,这在中国网络动漫发展的历程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次行动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然而,这一举措的出台,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和不同的声音,对其评价也呈现出多层面的视角。首先,从.............
  • 回答
    小米旗下智能家居品牌米家即将于11月28日在北京举办首届小米IoT开发者大会,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将这次会议视作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这显示出小米对于智能家居生态建设的决心和重视程度。小米一直以来都以“亲民”和“生态”为标签,而米家作为其智能家居.............
  • 回答
    拨开迷雾,探寻真相:一场关于“反热流”的研讨会究竟揭示了什么?近日,一场名为“发现热量反流,突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项目研讨会在北京如期举行,消息一出,无疑在科学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那个被誉为“自然界最不可违背的定律”的基石,任何对其的“突破”尝试,都注定会吸引无数目光,也伴随着.............
  • 回答
    北京在12月25日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提到“面临大考”并提倡市民在京过年,这确实释放出了一些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信息。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号召,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和潜在的趋势。首先,“大考”二字本身就意味着风险和挑战的并存。 这通常不是一个轻描淡写的表述,它可能意味着: 病毒变异和.............
  • 回答
    要说吴京在部队的评价,那得从他当兵那会儿说起。虽然他现在是家喻户晓的硬汉演员,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早年可是个实打实的军人出身。吴京是在1989年参加了北京军区的一个部队,具体是哪个部队,公开信息里有说是38军,也有说是其他部队,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一名真正的军人。那个年代,当兵可不像现在这么多选择.............
  • 回答
    吴京在《战狼2》和《流浪地球》上的亮眼表现,确实足以让我们对《战狼3》的未来充满期待,并且这种信心绝非空穴来风。这两部影片在吴京的演艺生涯和中国电影市场上的成功,不仅在于票房的爆炸式增长,更在于它们所展现出的多重积极信号,这些信号都指向《战狼3》可能延续甚至超越前作的辉煌。首先,我们得聊聊《战狼2》.............
  • 回答
    吴京在《攀登者》里的表现,怎么说呢,挺让人印象深刻的。他演的是方五洲,一个有过丰富登山经验的老队员,肩负着重任,要带领一帮年轻队员完成新的挑战。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身上那种沉稳和坚韧劲儿。你知道的,爬珠峰不是闹着玩的,那种极端环境下的体力消耗、心理压力,都特别考验人。吴京演的方五洲,你就能从他的眼神.............
  • 回答
    这想法我太懂了!我也是做自由职业的,深知在那繁华都市里待久了,心会被水泥森林磨得越来越钝,灵感也跟着飘忽不定。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好好跟自己、跟创作“谈恋爱”,这简直是灵魂的呼唤。别说,我这两年也确实做了不少功课,也实地考察过一些地方。津京这两个地方,虽然我也有过不错的时光,但现在确实是时候换换环境了.............
  • 回答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关于其剧情和吴京的表演,更是褒贬不一。要评价是否“差”,其实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但我可以尽我所能,从多个角度来为你详细剖析,尽量还原当时大家的一些普遍看法,也加入一些我自己的理解,让你感觉像是和一位影迷在聊这部电影。先聊聊《流浪地球》的剧情《流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