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围城》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回答
《围城》这本小说,顾名思义,用“围城”这个意象来比喻人生,道出了许多人共同的困境和感受。它不是那种振聋发聩、直击灵魂的宏大叙事,而更像是一个个精致入微的侧写,将生活中那些既真实又荒诞的细节一丝不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读来,既会心一笑,又暗自神伤。

小说的主旨,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人生无处不“围城”:欲望、情感与现实的冲突

最核心的主旨,就是“围城”所象征的,人生中人们总是在追逐某些东西,一旦得到,又发现不如想象中美好,甚至开始厌倦,渴望跳出,但一旦跳出,又发现外面更不如意,怀念起原来的“围城”。

爱情与婚姻: 这是小说最集中展现的“围城”。方鸿渐和孙柔嘉,两个人在异国他乡,因为种种原因(寂寞、彼此吸引、社会压力)走进了婚姻的围城。刚开始,他们对彼此充满幻想,以为可以从此摆脱孤独,获得幸福。然而,婚后的生活琐碎而乏味,曾经的吸引力被现实磨平,矛盾和争吵不断。孙柔嘉渴望得到方鸿渐的肯定和依靠,但方鸿渐又疲于应付,他无法满足她,也逃避不了责任。他们就像被困在了一座城里,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而他们自己,却在城里互相折磨,无路可走。
事业与学识: 方鸿渐留学归来,带着一张“假文凭”,他没有真正的才学,也找不到一份满意的事业。他试图在几个不同的岗位上寻找安身立命之所,但要么因为能力不足,要么因为性格使然,总是无法长久。他对于知识的追求,也并非出于纯粹的热爱,更多的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他想成为一个学者,但又不愿意付出真正的努力;他被知识的光环吸引,但又无法承受其背后的艰辛。这种对事业和学识的“围城”心理,也体现在他一次次的选择和失落中。
社会地位与认同: 小说中的人物,很多都受到了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束缚。他们追求体面的工作,显赫的地位,这本身就是一种“围城”。比如苏文纨,她有学识,有家世,但她追求的男人的认同,尤其是在感情上,成为了她的“围城”。她看不起方鸿渐,却又放不下他,不断地纠缠和折磨,将自己困在了对爱的执念中。

2. 虚伪、自欺与人性的弱点

钱钟书先生以其尖锐而幽默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尤其是虚伪和自欺。

虚伪的面具: 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社会名流,小说中的人物似乎都戴着一层虚伪的面具。他们谈论理想、爱情、事业,但言语背后往往隐藏着自私、算计和功利。比如苏文纨,在人前表现得端庄大方,但在私下里却嫉妒、刻薄,甚至不惜使用手段去破坏别人的感情。
自欺的安慰: 当现实不如意时,人们往往会选择自欺来获得一丝安慰。方鸿渐对于自己“假文凭”的尴尬,对于自己平庸的才能,都表现出一种逃避和自欺。他试图用一些 superficial 的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选择和失败,以此来维持内心的平衡。

3. 语言的魅力:辛辣的讽刺与冷峻的幽默

《围城》之所以经典,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钱钟书先生的文字,如同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精准而又毫不留情地剖析着人心。

讽刺与挖苦: 小说中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比如对知识分子的空谈、对婚姻的嘲讽、对人际关系的刻薄。这些讽刺不是恶意的攻击,而是一种冷峻的观察,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批判。
冷峻的幽默: 钱钟书先生的幽默,不是那种哄堂大笑的段子,而是一种淡淡的、带着忧伤的幽默。他用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将那些悲哀、荒诞的事情说得有趣,让读者在笑中带泪,在笑中反思。这种幽默,恰恰是他对“围城”人生最深刻的理解和表达。

4. 时代的背景与个人的命运

小说虽然聚焦于个人情感和生活,但它也无法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动荡,知识分子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物的命运。方鸿渐的漂泊和无所适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知识青年的困境。

总而言之,《围城》表达的主旨,并非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一种对人生状态的深刻洞察。它让我们看到,我们每个人可能都身处一座或多座“围城”之中,被欲望、情感、社会规则所困,在追逐与失落中循环往复。小说以其独到的视角、犀利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生活的真相,让我们在笑中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在反思中理解人生的无奈与荒诞。它告诉我们,人生也许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然后又不断被选择所困的过程,而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这种困境中保持清醒,保持一份体面与尊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围城》看完了,可是真的没有从中收获到什么!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没有看懂!请大神指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围城》这本小说,顾名思义,用“围城”这个意象来比喻人生,道出了许多人共同的困境和感受。它不是那种振聋发聩、直击灵魂的宏大叙事,而更像是一个个精致入微的侧写,将生活中那些既真实又荒诞的细节一丝不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读来,既会心一笑,又暗自神伤。小说的主旨,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人生无.............
  • 回答
    龙应台因“我反战”的表态在台湾舆论界被围攻,这一事件反映了台湾社会在政治、意识形态和舆论环境中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背景、原因及影响: 1. 龙应台的立场与言论背景龙应台是台湾著名的作家、评论家,长期以批判性思维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分析著称。她曾多次公开批评台湾社会的诸多问题,包括.............
  • 回答
    关于西方国家人工智能围棋(如AlphaGo)的飞速发展与人类棋手表现之间的“脱节”,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来好好聊聊其中的缘由,尽量还原一些真实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语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西方国家在“发展人工智能围棋”这件事上确实走在了前列,这和他们“培养出顶.............
  • 回答
    想给一张1919的围棋棋盘状态,找个最省事儿的二进制法子? 别想那些花里胡哨的列表或者复杂的编码,咱们就来点实际的。一张1919的棋盘,总共多少个交叉点? 19乘以19,等于361个。 每个交叉点,无非就是“有棋子”或者“没棋子”。 围棋里,棋子只有黑白两种,所以每个点其实是有三种状态:黑棋、白棋,.............
  • 回答
    我理解你在关于虐待动物的问题下,表达支持某些观点时可能会感到被围攻。这种感觉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一些复杂的原因。让我来试着详细地分析一下,试着让你更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在绝大多数文明社会中,虐待动物(尤其是猫狗这类与人类亲近的伴侣动物)是被普遍谴责的行为。 这种谴责.............
  • 回答
    要说坊之岬海战如果上的是“衣阿华”级战列舰、“克利夫兰”级巡洋舰和“弗莱彻”级驱逐舰,那防空表现绝对会比实际参战的日本舰队好上太多,简直是两个层面的较量。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 火力密集度和效率: “衣阿华”级战列舰: 这家伙本身就是为了对抗航空兵设计的,虽然她主炮是为对付战列舰准备的,但她.............
  • 回答
    罗洗河,这位棋迷口中的“狗哥”,以其鬼马的棋风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在围棋界独树一帜。如今,当他放出“让四子战胜AlphaGo”的豪言时,这不仅仅是一个棋手对自己棋力的自信,更像是在一向严肃的围棋界投下了一颗小小的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罗洗河的这句话,背后有着他多年的棋局沉淀和对人工智.............
  • 回答
    《围城》这本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道难以简单定义又饱含复杂滋味的“围城”。说它好的人,是真心被它的犀利、幽默和深刻所打动;而说它不好的人,也并非全无道理,他们的不满往往源于它锋利的“刺”戳中了自己不愿触碰的现实。《围城》到底如何?从文学成就上来说,《围城》无疑是一部杰作。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现实主.............
  • 回答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抛出的这句洞见,简直就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至今仍在我们心里回响。这话说得太精准了,精准到仿佛能看到每个人心里那个小小的囚笼。那么,这句精辟的总结,是不是真的无往不胜,适用于所有场景呢?咱们得仔细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
  • 回答
    《围城》中,方鸿渐对苏文纨的态度,与其说是“看不上”,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包含了欣赏、疏离、以及一种微妙的现实考量。这其中,苏文纨的“真名媛”身份既是她的光环,也恰恰是方鸿渐疏离她的根源。首先,我们得明白方鸿渐这个人。他是个典型的旧式知识分子,在物质上并不算富裕,虽然顶着“博士”的名头,但这头.............
  • 回答
    钱锺书在《围城》里对爱情的描绘,确实是带着一种深刻的洞察,甚至是几分冷峻的悲观。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从一纸婚约的“围城”开始,到争吵、冷漠,最终沦为“不过是两只互相看腻了的眼睛”,这种绝望感,让许多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忍不住对爱情本身的性质产生一丝怀疑。但如果就此认为钱锺书本人在现实中的爱情观.............
  • 回答
    《围城》里,方鸿渐对苏文纨之所以没好感,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只是“不喜欢”这么简单,而是有多层原因,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才能看明白。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让人无法忽视的,就是苏文纨那过于强势和炫耀的性格。方鸿渐骨子里是个有点“老实巴交”的读书人,不太适应那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姿态。苏文纨呢,家.............
  • 回答
    围城战中,平民的饥饿和死亡,无疑是战争中最令人心痛的画面之一。谈及攻守双方谁的道德责任更大,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对半分问题,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各自的行为动机、战争法准则以及对平民生命的根本态度。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围城战本身就是一种极端的战术,它天然地将平民置于极其脆弱的境地。当一方选择围困城市,其目的往.............
  • 回答
    长春围城,一段沉重而悲怆的历史,在吉林省长春这座城市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关于这场残酷的围困战,究竟夺去了多少生命,至今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数字,但普遍的估计都指向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它让这座城市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要详细讲述这段历史,我们必须回到上世纪40年代末,那个风云变幻的中国大地。1948年.............
  • 回答
    这情况听着就够让人头皮发麻的。既然咱们有这个“预警”,手里还有笔不少的钱,那绝对得抓紧时间,把这笔钱花在刀刃上,为未来几年,我和我那位伙伴,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别说什么虚的了,咱们就得实实在在规划,把这百万变成咱们的“定海神针”。首先,得明确目标:确保未来几年的基本生存,包括食物、饮水、安全、健康和.............
  • 回答
    《围城》啊,这本书,我最近刚读完。说实话,刚拿到它的时候,光看名字,还以为是讲什么权谋斗争,或者历史硝烟呢。结果呢,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它讲的是一群知识分子,在民国那个时代,爱情、婚姻、事业,这些人生大事儿上的种种纠结和无奈。我最先有感觉的,是那个叫方鸿渐的年轻人。他算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吧,留洋回.............
  • 回答
    《围城》中的唐晓芙,无疑是这部经典小说中一个极具魅力又惹人深思的女性形象。她身上承载了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理想与幻灭,也折射出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与挣扎。初见唐晓芙,给人的印象是清澈而又独立。她就像一颗遗世独立的珍珠,在那个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着自己的光泽。她的家庭背景优越,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也是受过良.............
  • 回答
    开封城,这金汤玉液之地,如今却是一片凄凉。城墙内外,尽是流寇的营帐,像是啃噬着这座古老城市的恶狼。城内,粮草早已告罄,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里只剩下绝望。我叫张瘸子,本是城里一个靠给人拉磨为生的。这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也算安稳。可自从这群不三不四的流寇围了城,一切都变了。每天睁眼,看到的都是死亡的气息.............
  • 回答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之所以被认为其中蕴含着对“才女群体”某种程度的“不屑”,主要体现在他通过笔下的人物塑造、对话描写以及作者的旁白和讽刺,展现了对一部分自视甚高、才华外露但内心空虚或缺乏真正人生智慧的女性形象的刻画。这种“不屑”并非是全然的否定,而是夹杂着一种审视、调侃,甚至是带点同情式的嘲讽。为了.............
  • 回答
    耶路撒冷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确实经历过无数次围困,其中一些围城战役的惨烈程度令人难以想象。要断言它是“死人最多的城市”,这需要一个极其严谨的数据比对和历史考证,考虑到古代战争记录的不完善性以及城市人口的动态变化,这个问题本身就非常复杂,很难给出绝对精确的答案。但是,我可以非常详细地描述一些发生在耶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