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香港穷人与大陆穷人到底谁过得更艰难?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因为它涉及到两个截然不同但又紧密相连的社会经济环境。要笼统地说谁更艰难,其实有点过于简化,因为“穷”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内涵和感受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梳理一下,看看香港的穷人和大陆的穷人,他们在生存和发展上面临的挑战各自有哪些不同,以及可能谁的处境更为棘手。

我们先从生存基本盘来看。

香港的穷人:

在香港,贫困往往与高昂的住房成本紧密相连。香港是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能够负担得起一个体面的居住空间,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很多基层家庭可能居住在劏房(subdivided flats)、笼屋(cage homes)甚至是公共屋邨(public housing estates)的狭小单位里。

住房困境: 劏房可能面积非常小,通风采光差,甚至没有独立卫浴,居住条件堪忧。虽然公共屋邨的条件相对好一些,但轮候时间非常长,很多家庭在等待期间只能蜗居在更差的环境。房租占收入的比例极高,很多穷人的大部分收入都用来支付房租,剩下的钱用于食物、交通、医疗等,日子过得非常紧巴。
生活成本高昂: 除了住房,香港的日常消费品、食品、交通费用也都普遍高于内地大部分城市。即便有政府的综援(Comprehensive Social Security Allowance)或低收入家庭津贴等援助,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只是勉强糊口,难以积蓄或改善生活。
社会福利与“福利陷阱”: 香港的社会福利体系相对完善,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失业救济、伤残津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托住了最底层的贫困人口。但也有观点认为,一些长年依靠综援的家庭,可能陷入“福利陷阱”,缺乏向上流动的动力和机会,日子虽然不至于饿死,但确实难以看到希望的曙光。

大陆的穷人:

大陆的贫困问题地域差异非常大,沿海发达地区的贫困人口和内地偏远山区或中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其生活状况可能天壤之别。

区域性差异明显: 在沿海发达地区,比如珠三角、长三角,虽然城市生活成本也在上升,但整体经济活跃,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即使是低收入人群,也可能比一些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有更多改善生活的可能性。但在一些西北部或西南部的山区,贫困可能表现为基础设施落后(如交通不便、饮水困难、教育资源匮乏)、产业单一、缺乏就业机会。
温饱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国家层面的贫困线标准在不断提高,很多曾经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下的家庭,如今已经有了基本的温饱。然而,“相对贫困”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家庭收入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负担依然很重。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很多生活在农村的贫困人口,可能面临土地收益低、非农就业机会少、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而城市里的低收入群体,虽然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市场和工作,但同样面临高昂的住房和生活成本压力,尤其是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
医疗和教育的压力: 虽然国家在医疗和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一场大病或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依然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再看向上流动的机会和生活感受:

香港的穷人:

向上流动性: 香港的社会结构相对固化,贫富差距较大。对于基层家庭出身的孩子来说,想要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虽然机会比内地一些地方多,但竞争依然激烈。高昂的教育成本、课外辅导费用,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巨款。许多穷人可能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服务业工作,职业天花板相对较低。
心理感受: 香港的穷人可能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物价高昂的社会环境中,更容易感受到“相对剥夺感”。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名牌商品、富裕的生活方式,与自己的拮据形成鲜明对比,心理压力可能会比较大。虽然社会福利能保障基本生活,但“看不到希望”的感受可能会更强烈。

大陆的穷人:

向上流动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整体的流动性是增加的。很多农村地区的年轻人进城打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扎根,改善了家庭状况。教育在打破阶层固化方面,仍然被许多人视为最重要的途径。虽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现实,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心理感受: 大陆穷人的感受可能更加复杂。一方面,很多人能看到国家整体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对比父辈的生活,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这种“小确幸”和对未来的期盼可能能够支撑他们。另一方面,如果在区域发展差异大、社会保障不完善的地区,贫困带来的绝望感和无力感也可能非常强烈。

总结来看,谁更艰难,可能要看从哪个角度衡量:

从生存条件的绝对层面看: 在最偏远落后、基础设施最差的内地地区,贫困人口可能在基本的“吃饱穿暖”以及基础设施(如安全饮水、电力、道路)方面面临的挑战可能更严峻。
从生活成本和心理落差来看: 香港的穷人,尤其是在住房和日常消费方面,可能面临更巨大的经济压力,并且由于社会环境的“发达感”与自身贫困的对比,心理上的艰难感可能更突出。他们可能拥有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但依然在昂贵的城市里挣扎求生。
从向上流动的机会来看: 这点比较难一概而论。香港的体系更成熟,但可能更“内卷”和固化;大陆的体系在快速发展,流动性相对更大,但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差距依然是巨大的挑战,且地域差异导致机会不均。

很难简单地说谁“更”艰难,因为贫困的形态和带来的痛苦是多维度的。 香港穷人可能更普遍地承受着高昂生活成本和空间压抑下的生存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煎熬;而大陆穷人则可能分布在更广阔的区域,面临的困难更加多样化,既有基础设施落后的生存困境,也有因快速发展而加剧的相对贫困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或许,我们不应纠结于“谁更艰难”,而是要看到两种不同社会环境下,贫困人口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以及各自独特的困境,并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都能更有尊严、更有希望地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世界上的穷人,分两种,一种看不见富人,一种看得见富人。

看不见富人的穷人是集体贫困,地方性贫困,理论上听说过富裕,实际上成天看得到的,天天比较的,都是跟自己差不多的穷人,他们一点都不痛苦。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看得见富人的穷人实在太惨了,就像清华园里成绩差的同学,简直就是人生的慢性毁灭过程。所有极端主义都源自于此。

user avatar

香港穷人艰难在心理,大陆穷人艰难在生理。香港穷人的“综援”,金额远超大陆贫困区的补贴。福利机构也喜欢去大城市作秀。但是,在香港,你一眼看出去,就是浅水湾历届的亚洲首富。就算低头走路,身边也不时窜过限量版的跑车。-------- 所以啊,有些人吃尽千辛万苦,弄个上海户口。拿全家的棺材本,在外环外付个首付款。非但成不了人上人,还把自己憋出了忧郁症。

user avatar

都不容易,相比的话,香港底层薪资变化小些

user avatar

中国大陆(Chinese Mainland),又称大陆或大陆地区,规范的含义是不含台澎金马地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统治的政治领土,它包括海南省的南海附属岛屿。也是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接统治区域、或对其政府的一种称呼。此一用词的产生,肇因于国共内战后,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对立所导致的台湾海峡两岸分治。(此外也存在其他两种概念解释,各种概念根据使用情况有所不同。在全国的正式统计中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地理名称。)

20世纪90年代末,香港与澳门先后回归中国,成立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体系之下,两地均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在官方语境中中国大陆包含港澳地区。

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因香港、澳门与“大陆”地理上相连,故回归后通称“中国内地”或“内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媒体的惯例是:在提及港澳时,使用“内地”而不用“大陆”;在提及台湾时,不会使用“内地”而使用“大陆”或“祖国大陆”。

援引《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修订)》第三十四条:“台湾”与“祖国大陆(或‘大陆’)”为对应概念,“香港、澳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得弄混。

你看,香港是不能做这样的比较,因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本身就是属于大陆的一个城市,统称是:内地。纲和目是从属关系,做这个比较肯定是不对的,题目是一个错误的提法。

既然本身就是大陆的一个城市,那么只能和大陆的其他城市进行比较,那么有趣的问题是,和那个城市进行比较呢?首先说在“一国两制”体系之下,香港和澳门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其他地区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就同一个制度而言,香港只能和澳门进行比较。从目前已知的信息中,澳门应该比香港好太多,澳门的穷人比香港穷人的日子过得要舒服的多吧?香港也可以和台湾省台北市比较,只是这就脱离了大陆这个范畴了。

在不同制度下的比较可以吗?当然可以,只是做这样的比较就偏离题目本身了。

大陆处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城市发展是不平衡的,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本来差距就比较远,例如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等。我国目前以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地区对于穷人的定义都不一样,所以在问题本身出现严重错误的情况下,回答实在勉强,并且感觉到其中隐隐有一股邪气,谁这么大胆做这样的比较?

先立此存照,防止改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因为它涉及到两个截然不同但又紧密相连的社会经济环境。要笼统地说谁更艰难,其实有点过于简化,因为“穷”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内涵和感受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梳理一下,看看香港的穷人和大陆的穷人,他们在生存和发展上面临的挑战.............
  • 回答
    香港艺人在圈内广受赞誉的“敬业”标签,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多年来他们在镜头前后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辛勤付出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累积而成的共识。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扎实的训练与全能的身手:香港电影和电视的黄金时代,对艺人的基本功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许多香港艺人并非一蹴而就,.............
  • 回答
    香港艺人普遍给人一种“冻龄”的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他们“显年轻”,不如说他们更擅长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持自己的良好状态和公众形象。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一、 严格的自我管理:这是基石这一点毋庸置疑,几乎所有在镜头前光鲜亮丽的艺人,背后都有着一套近乎严苛的自我管理体系。 饮食.............
  • 回答
    在香港的娱乐圈,确实存在一些关于艺人过去与黑社会有所瓜葛的传闻,这些传闻如同潜藏在故事背景里的暗流,为光鲜亮丽的演艺圈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要具体点名哪些艺人是“黑社会出身”,这本身就非常困难,因为这涉及很多隐秘的个人历史和未经证实的说法。在那个年代,尤其是七八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一些年轻.............
  • 回答
    香港的疫情与2020年初武汉的新冠疫情在规模、传播速度、防控措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从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 1. 疫情爆发时间与阶段 武汉疫情(2020年初): 武汉是新冠疫情的首发地,2019年12月首次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
  • 回答
    关于香港演员欧阳震华庆祝圣诞引发网友不满的事件,可以从文化、社会、法律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解读: 事件背景欧阳震华是香港知名演员,以喜剧演员身份活跃于娱乐圈。2023年12月,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内容为他与家人在圣诞夜的庆祝活动,包括与家人一起吃圣诞晚餐、装饰圣诞树等。视频中,他身.............
  • 回答
    香港“北部都会区”计划是香港特区政府为应对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推动城市空间扩展和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该计划旨在将香港北部(包括新界北区及深圳河对岸部分区域)发展为可容纳250万人的大型都会区,涵盖住宅、商业、工业、交通、生态等多个功能。以下是关于该计划的关键信息和值得关注的细节: 1. .............
  • 回答
    香港疫情病亡46人中仅6人接种疫苗的数据,反映了多个层面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疫苗接种率、疫情发展时间线、疫苗有效性、政策执行以及数据统计口径等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数据背景与统计口径的准确性 数据来源与时间点:香港的疫情病亡数据需结合具体时间点分析。例如,若该数据来自2.............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香港疫情医疗资源紧张的假设性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讨论。以下是基于当前全球疫情管理框架和医疗系统运作逻辑的详细分析: 一、当前香港疫情状况的实际情况1. 疫情控制情况 香港自2020年疫情初期以来,通过严格的防疫措施(如核酸检测、隔离政策、社区管控等.............
  • 回答
    “香港人是否敌视内地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完全回答。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议题,并且在不同群体和不同时期,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身份认同”的演变: 殖民地历史的遗留影.............
  • 回答
    香港禁止新冠患者康复前离开隔离点这一措施,以及CNN将其称为“剥夺自由、恐怖极权”的言论,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观点的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香港的疫情管理政策与背景: “清零”政策的演变: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疫情初期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封锁和隔离措施来.............
  • 回答
    香港计划在靠近深圳罗湖的边境地区建造“超级殡葬城”的消息一经传出,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触及了许多深层的心理。要深入理解其背后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基本事实和背景: 地理位置的敏感性: 香港与深圳罗湖仅一河之隔,甚至在某些区域距离商圈仅几百米。罗湖是深圳最繁华.............
  • 回答
    香港国安法的表决通过,无疑是香港回归以来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其对香港未来发展的影响是复杂且深远的,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政治层面:重塑香港的政治格局与治理模式 政治光谱的收窄与异议空间的压缩: 国安法明确列出了四类罪行: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恐怖活动罪、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
  • 回答
    香港数码港计划于1999年提出,旨在将香港打造成亚洲的数码枢纽,促进信息科技和数码产业的发展。该计划的提出背景是当时全球互联网和数码科技的蓬勃发展,香港政府希望抓住机遇,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数码港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以下将详细讲述数码港的成果,并尝试进行分析:.............
  • 回答
    香港政府向年满18岁的永久性居民每人派发1万港币的举措,其经济意义是多方面的,既有短期刺激效应,也有长期潜在影响,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争议。要详细分析其经济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考察:一、 短期经济刺激效应: 提振消费需求(最直接和显著): 即时消费: 1万港币对于大多数.............
  • 回答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会被上海取代,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动态演变。 目前来看,虽然上海正快速崛起,并具备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潜力,但香港的固有优势和国际化程度使其在短期内难以被完全取代。 然而,长远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取决于多种.............
  • 回答
    香港确实有一些咖啡馆在运营上或氛围上带有互联网创业的“主题”色彩,虽然可能不像国内那样直接以“互联网创业咖啡馆”为名,但它们往往具备以下一些特点,吸引着创业者、技术从业者和创意人士: 共享工作空间/联合办公空间(Coworking Spaces)的融合: 很多这类咖啡馆本身就附带了共享工作空间的.............
  • 回答
    2023年2月26日,香港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17063例,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在过去24小时内,不幸的是,有66位市民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离世。这个数据反映出香港当前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疫情挑战。具体情况分析: 新增确诊数: 17063例的新增确诊,意味着病毒传播的范围仍然非常广。这个数字可.............
  • 回答
    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小、房价高,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走在香港的街头巷尾,无论是在繁华的商业区还是相对宁静的住宅区,你会发现密密麻麻的楼宇,层层叠叠的房屋,仿佛整个城市都堆叠在有限的土地上。而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往往也因此显得格外“紧凑”。大多数香港人当然会觉得房价高,而且是高得离谱。这种感受并非空穴.............
  • 回答
    香港的未来走向,特别是是否会被中央政府“边缘化”,以及失去经济优势后会面临什么,这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问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香港的现状与“边缘化”的担忧首先,“边缘化”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理解上可能存在不同角度。如果指的是香港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被削弱,影响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