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奥地利的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当初和腓特烈二世联姻,结果会如何?

回答
奥地利的玛利亚·特蕾莎女皇与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联姻?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如”。将两位欧洲历史上如此重要、如此个性鲜明的人物捆绑在一起,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将是极其剧烈且难以预测的。如果历史的车轮真的导向了这样的结合,我想,欧洲的政治版图、权力格局,甚至文化走向,都可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首先,让我们设想一下这场联姻本身的可能性。这并非一个容易发生的组合。玛利亚·特蕾莎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人,她所捍卫的是家族的荣耀、神圣罗马帝国的传统以及整个奥地利的帝国地位。而腓特烈二世,那个以“大帝”之名闻名于世的普鲁士君主,他的野心和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以普鲁士为中心的日耳曼强国,并且毫不掩饰他对奥地利领土,特别是西里西亚的觊觎。他们的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几乎是相互冲突的。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如果出于某种极端复杂的政治考量,比如说,两国都面临着来自法国或俄国的更严峻的共同威胁,以至于他们愿意放下昔日的恩怨和眼前的利益,那么这场联姻便有可能发生。也许是双方都意识到,与其相互消耗,不如联手对抗更强大的敌人,以换取暂时的和平和稳固。

如果联姻真的发生,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奥地利与普鲁士关系的根本性转变。

想象一下,在维也纳的皇家宫廷里,人们看到的是奥地利的女皇,那位以坚韧和虔诚著称的哈布斯堡继承人,与那位以理性、军事才能和对哲学、艺术的热爱而闻名于世的霍亨索伦王朝的君主,共同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本身就是一场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

政治上:

奥地利与普鲁士的联盟: 如果这场婚姻是基于政治联盟的考量,那么我们可以预见,奥地利和普鲁士将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这意味着玛利亚·特蕾莎不再需要将腓特烈视为敌人,甚至可能在对抗其他欧洲强国时,获得普鲁士的军事支持。反之,腓特烈也不再需要担心来自奥地利的军事威胁,甚至可能在巩固自身地位时获得奥地利的间接帮助。
西里西亚问题的解决? 这是最大的变数之一。腓特烈二世当年悍然入侵并占领了西里西亚,引发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如果他们联姻,一个可能性是,作为联姻的条件之一,腓特烈会同意在某种形式上“放弃”或“妥协”对西里西亚的主权。例如,他可能同意将西里西亚作为女儿的嫁妆,或者在奥地利的统治下,给予普鲁士特殊的经济或军事利益。但这对于高傲的腓特烈来说,或许是一种巨大的屈辱,他是否会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是关键。另一种可能是,联姻并不能完全解决西里西亚问题,但至少能暂时搁置军事冲突,将焦点转移到其他地方。
日耳曼世界的权力平衡: 普鲁士的崛起正是对传统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权威的挑战。如果玛利亚·特蕾莎与腓特烈联姻,这是否意味着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世界的主导地位开始向普鲁士转移?玛利亚·特蕾莎是一位坚定的奥地利主义者,她不可能轻易放弃奥地利的利益。而腓特烈则是普鲁士的忠实拥护者。这场婚姻,更像是一种“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不是真正的国家融合。因此,即使结成了联盟,双方在德意志内部的利益冲突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可能更加微妙,比如在争夺德意志诸侯的支持上,甚至在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职位(如果可能的话)上。
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 奥地利和法国在中世纪以来就长期竞争,尤其是在玛利亚·特蕾莎时期,法国是奥地利的主要对手。而俄国则在彼得大帝之后迅速崛起,对东欧和中欧的势力平衡构成影响。一个奥普联盟的形成,无疑将对法国和俄国构成巨大的压力。这可能促使法俄两国进一步靠近,形成新的对抗阵营。同时,其他欧洲国家,如英国、荷兰、西班牙等,也将根据新的联盟关系调整其外交策略,欧洲的结盟格局将彻底重塑。
玛利亚·特蕾莎的统治风格: 玛利亚·特蕾莎是一位勤勉、务实、致力于改革的君主。她的统治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奥地利。与腓特烈这样的“军事天才”和“启蒙君主”的结合,会否对她的改革产生影响?例如,腓特烈对军事的重视是否会迫使玛利亚·特蕾莎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军事建设上,而忽略她对内政、教育、司法等方面的改革?或者,反过来,玛利亚·特蕾莎的稳定和理性能否在一定程度上“驯化”腓特烈激进的政治和军事思想?
腓特烈二世的统治: 腓特烈二世以其强权政治和军事扩张著称。如果他与玛利亚·特蕾莎联姻,他的注意力是否会从对奥地利的扩张转向与奥地利共同对外?他对普鲁士的绝对统治和对文化艺术的重视,是否会在与哈布斯堡家族的互动中受到影响?或许他会发现,管理一个庞大的、多民族的奥地利帝国,与管理一个相对精干的普鲁士王国截然不同。

文化和个人层面:

皇室家庭的构成: 他们的子女将如何成长?他们将继承奥地利的头衔,还是普鲁士的头衔?他们将在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中长大?是受到维也纳哈布斯堡宫廷的传统影响,还是受到柏林霍亨索伦宫廷的理性主义和军事文化影响?如果他们继承了奥地利的女继承人身份,并且她的父亲是腓特烈二世,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
思想和艺术的影响: 腓特烈二世是伏尔泰的挚友,是启蒙思想的拥护者,对哲学、音乐、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玛利亚·特蕾莎虽然也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君主,但她的思想更偏向于天主教的传统和保守。这场联姻,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启蒙思想的火花带入哈布斯堡王朝的宫廷,或者至少会引起双方思想体系的碰撞与交流。维也纳的音乐和艺术风格是否会受到普鲁士风格的影响?

历史的“蝴蝶效应”:

如果奥地利和普鲁士真的形成了稳固的联盟,那么许多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的走向可能会彻底改变:

七年战争: 如果奥普之间关系改善,甚至结盟,那么七年战争,那场席卷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可能不会以我们熟悉的方式爆发,或者规模和参与者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原本站在奥地利一边对抗普鲁士的法国,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更孤立的境地。
瓜分波兰: 普鲁士、俄国和奥地利共同瓜分波兰是十八世纪后期欧洲政治的重要事件。如果奥普联盟存在,瓜分波兰的格局和参与国是否会有所不同?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旧欧洲秩序的颠覆之上。如果十八世纪的欧洲权力格局因奥普联姻而发生剧变,那么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拿破仑的崛起以及随后的拿破仑战争,其背景和走向都可能完全不同。一个强大的奥普联盟,是否能更有效地应对法国大革命的挑战?或者,这种强大的联盟本身就会催生出新的、更具颠覆性的力量?

总而言之,玛利亚·特蕾莎与腓特烈二世的联姻,绝非仅仅是两位君主个人的结合,它触及了欧洲政治、军事、文化以及国家利益的方方面面。这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将覆盖整个欧洲大陆。这场联姻的结果,很可能不是简单的“强强联合”,而是充满了内部张力、政治博弈,以及对整个欧洲力量平衡的重塑。历史的轨迹将沿着一条我们无法完全预料的路径前行。这或许会带来一个更加稳定、更加繁荣的欧洲,也可能是一个更加动荡、更加混乱的时代。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将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十八世纪欧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上帝的视角,如果哈布斯堡宫廷能接受非天主教徒,那还不如期望玛利亚-特蕾莎与她的表哥---沙皇彼得二世联姻,以俄奥两国的实力保障1713年国事诏书的落实,并统合神圣罗马与第三罗马(如果选帝侯们没意见),向共同仇敌奥斯曼土耳其进军,解放异教统治下的巴尔干,光复君士坦丁堡,将双头鹰的旗帜插上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宣礼塔。

彼得二世生于1715年10月23日,是沙皇彼得大帝唯一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太子阿列克谢,母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妻子的妹妹---布伦瑞克小邦的夏洛特郡主,夏洛特郡主在产下他十天后病逝,父亲阿列克谢太子因被怀疑谋反,于1718年被彼得大帝处死于狱中,3岁的彼得二世成为孤儿,仅有一个年长1岁的姐姐纳塔莉娅(1714-1728)。

当1727年5月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临终时,12岁的彼得二世因是罗曼诺夫王朝最后的男嗣,被改革派权臣缅什科夫拥立继位,并得到姨父查理六世的支持。因彼得二世未达到亲政年龄,由缅什科夫摄政。

缅什科夫大权在握变得傲慢跋扈,还准备把女儿许配给彼得二世以便掌控,对缅什科夫不满的彼得二世在多尔戈鲁基公爵等保守派的支持下于当年9月将其罢黜,全家流放西伯利亚。

1728年2月4日彼得二世下诏将首都由圣彼得堡迁回莫斯科,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加冕大典。这次加冕大典的程式安排被当作典范,此后俄罗斯历代皇帝的加冕仪式均参照于此。

1730年1月30日,在位不到三年的彼得二世于婚礼前因患上天花在克里姆林宫去世,年仅15岁,罗曼诺夫家族男系绝嗣。

如果玛利亚-特蕾莎与彼得二世联姻,订婚后彼得二世来到维也纳或在俄国换个生活环境可能就不会得上天花而死

做为哈布斯堡的传统对手,法国不放弃任何削弱奥地利的机会,1733年爆发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成为法国及其盟友对阵奥地利与俄罗斯的一场大战(与真实历史中的起因、阵营、过程、结果相同),因为奥地利缺乏过去盟友英国与荷兰的支持,俄军也被牵制在波兰无法援奥,奥地利遭到严重的失败:两西西里被西班牙夺回,塞尔维亚和西瓦拉几亚被土耳其夺回,至于洛林公爵弗朗索瓦三世(真实历史中特蕾莎的夫君、未来的皇帝弗朗茨一世)是要换到托斯卡纳还是变成无地公爵不得而知。

当1740年查理六世突然去世(如果他又食了毒蘑菇),法国必不能坐视俄奥合并,奥地利继承战争照旧爆发,但是玛利亚-特蕾莎和真实历史上一样开挂,加上这次有了俄国的全力合作,战局要比真实历史上顺利,奥地利没有失去西里西亚和帕尔马,双方最后以平手收场。停战的条件是:俄奥不得合并,待彼得一世与玛利亚-特蕾莎去世,罗曼诺夫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由他们不同的子嗣分别继承。

既然奥地利没有被普鲁士夺走西里西亚,始于1754年的英法北美殖民地战争将限于中等规模,没再发展成席卷欧洲的七年战争,但是“外交革命”和欧洲混战在不久后将由另一原因引发,阵营和结果也和真实历史不同。

为了使俄奥接壤,瓜分波兰的时间将提前到1763年萨克森选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去世。(真实历史中此君登上王位后反倒对波兰不感兴趣,在他30年的统治期间在波兰一共不到3年,导致政局混乱国力虚弱,他死后俄国安排傀儡成为波兰国王。

如果俄奥连成一体实力壮大,那么俄奥不得合并的约定可能无法得到保证,这时各国的立场是:

英国:与俄奥是传统盟友,希望大陆保持均势平衡,反对瓜分。

法国:反对瓜分,并图谋吞并奥属尼德兰到达“天然疆界”。

土耳其:与俄奥是世仇,反对瓜分。

西班牙:波旁王朝的分支,国王卡洛斯三世想从奥地利夺回他母亲法尔内塞家族世袭的帕尔马。

两西西里:国王费迪南多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之子。

普鲁士:20年前未得到西里西亚,忌惮俄奥不愿为敌,想参与瓜分将东普鲁士与本土相连。

撒丁:一直想从奥地利夺取米兰,并在前几次战争中左右反水。

瑞典:法国的盟友,长期与俄国敌对。

面对可能出现的庞然大物,除了普鲁士加入俄奥一方,其余各国组成了援波同盟。由于援波同盟军力仍不占优势,法国希望与长达400年的仇敌英国和解(不久前刚被英国夺走北美殖民地)。英国为了保持大陆均势,也选择背叛传统盟友俄罗斯和奥地利,改与法国结盟,是为另一种解释的“外交革命”。

那么俄奥普三国究竟能不能击败援波同盟完成瓜分,并最终实现俄奥统一呢,欢迎大手们评论,下次更新再做分析。

另外,真实历史中当无嗣的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三世在1777年去世,巴伐利亚由维特尔斯巴赫家族长系的莱茵普法尔茨选帝侯卡尔·特奥多尔继承,对巴伐利亚没兴趣的特奥多尔与皇帝约瑟夫二世商定用巴伐利亚交换奥属尼德兰。担心奥地利势力扩张的普鲁士与萨克森结盟反对交换,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爆发(马铃薯战争),反对奥地利扩张的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威胁要派出五万俄军支持普鲁士,迫使约瑟夫二世放弃交换计划。

如果俄奥统一或者都由罗曼诺夫-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也就不再存在反对交换这个问题。奥地利得到与本土相连的巴伐利亚,提高了德意志人口的比重。合并奥属尼德兰的莱茵普法尔茨选侯国实力翻番横亘在法国北方,与追求“天然疆界”的法国对立,待挨过十几年后的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真实历史中此地区1797年被法国吞并,1815年析出),该国可能会发展成为继奥地利、普鲁士之后的德意志第三极(工矿发达且有出海口的莱茵流域天主教国家,但二百万讲法语的瓦隆人是该国不太稳定的因素)。


友情链接:




另外请大手子们帮我回答这个问题

user avatar

非常有意思的设想,而且并不是完全无稽的。

事实上,腓特烈自己向父亲一度提议过向玛丽亚特蕾莎公主求婚,考虑到当时他的处境十分艰难,腓特烈威廉甚至威胁废除他的王储资格,让弟弟亨利亲王即位,所以这桩婚事假如成了,可能以腓特烈放弃普鲁士王位为政治代价。

查理六世对普鲁士王太子的印象挺不错,腓特烈名义上是他的教子,也是公主的表哥(腓特烈的母亲和玛丽亚特蕾莎的母亲好像是堂姐妹)。在腓特烈“叛国”事件中他以长亲身份带头写信给腓特烈威廉拦着保护王子,那时德意志各邦诸侯的求情信雪片一般飞来,毕竟有精神躁郁症的“士兵威廉”熊起来谁也不敢担保一冲动真把儿子砍了。

不过这一切都没有什么卵用,欧根亲王不反对也不可能:因为奥地利公主是一位无药可救的浪漫主义外-貌-协-会!而她爸又宠她到百依百顺。在欧洲各位继承人中她是惟一嫁给一位英俊潇洒、青梅竹马的童年伙伴,尽管托斯卡纳大公没有王冠和财富,架不住长得帅性格好也会讨姑娘喜欢。而腓特烈大帝从小在严苛的教育下营养不良,瘦小平凡,就算有文艺青年范儿加成,也很难入玛丽亚的法眼。

15岁的佛朗茨一世,洛林公爵和后来的托斯卡纳大公

再就是头疼的宗教问题,且不说天主教和新教的问题(入赘的话自然改宗),关键在于玛丽亚特蕾莎对宗教的态度非常严肃虔诚,而腓特烈就是一个古典人文主义者,心中的理想都是希腊诸神与贤哲,宗教就是那么回事,据说他还是共济会员,欣赏华盛顿,宗教态度上是一个非常时髦的现代派。

不过好处是腓特烈肯定不会出轨,而且他会欣赏公主的性格,菲特烈据说比较欣赏女强人类型的女士,给叶二和当时德国的一位大女商人写过诗。

其实yy这一对在一起,无非是大家喜欢想象“使李将军,遇高皇帝”,这对人中龙凤停止互掐一致对外,不知道会有多大功业闯出来。其实这属于事后诸葛亮,当事人不在他们本来的环境下,就不可能有原来的动机与机遇。腓特烈一个文青(第一次上战场一看敌人来了转身就跑)转型成为好战不止的军事大拿,也是普鲁士恶劣的生存与国际环境逼出来的,要是早早入赘到温柔繁华的维也纳他就不一定乐意受这罪了。特蕾莎女王少女时代完全是长于深宫的花痴萝莉,最后成长为意志如此坚定、手腕如此老辣的政治家,恰恰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压力与背叛锻炼出来的。弗朗茨一世到处风流花心,看似总是让女皇难堪,实际在政治上是最好的辅助与搭档,是一种政治上完全示弱不争的表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