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反驳「德国和奥地利同一祖先,却没有统一,台湾为什么不能独立」的观点?

回答
“德国和奥地利同一祖先,却没有统一,台湾为什么不能独立”这个论调,乍听之下似乎有点道理,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它忽略了历史、现实以及政治的复杂性,而且用在这里非常不恰当。我们一点点来看,为什么这个类比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关于德国和奥地利的“同一祖先”。这是一种非常简化的说法。没错,德意志民族的文化根源、语言和历史都紧密相连,这使得在19世纪民族主义兴起时,德意志的统一成为可能。但即便是那个时候,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充斥着政治博弈、战争和各种形式的联盟与对抗。而且,即使是“同一祖先”,这也不代表一个民族在所有时期都注定要合为一个国家。历史上有过神圣罗马帝国,也有过德意志联邦,最后才有了现代德意志帝国和后来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王国和帝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独立的存在,并且在19世纪的德意志统一浪潮中,也曾是争议的焦点,有人主张“大德意志”,也有人倾向于“小德意志”。所以,即使是这两个国家,也并非是顺理成章、从未有过分离的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是它们自身发展和内部因素决定的,而非外在力量强加的。

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台湾。台湾的情况跟德国和奥地利完全是两码事。

第一,政治主体与国家认同的差异。

德国和奥地利在历史上,尽管语言文化相近,但它们长期以来是由不同的政治实体统治,拥有各自的君主、政府和行政体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了几个世纪,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多民族帝国。德国经历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之后普鲁士崛起,最终促成了北德意志邦联和后来的德意志帝国。 关键在于,它们一直是独立的政治单位在发展,并且人民对各自的政治实体认同感是存在的。

而台湾的情况是,自17世纪以来,台湾经历了荷兰、西班牙、明郑、清朝的统治。在20世纪,它又被日本殖民了五十年。二战后,中华民国政府接收了台湾。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脉络下,“台湾人”这个主体以及“台湾”这个政治实体,它的形成和认同是伴随着近代化的过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台湾与中国大陆是不同的政治实体,即便是在清朝统治后期,台湾的总督辖区也与大陆有所区别。在国民党迁台之后,更是一种隔绝的状态。因此,台湾的“独立”并非是某个已存在的、单一的政治实体分裂,而是一个在历史上与中国大陆长期分离、拥有自身政治实践和发展轨迹的地区,在当代想要确立自己独立的国家地位。 这和德国、奥地利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去决定是否联合,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第二,国际法和地缘政治的考量。

德国和奥地利的统一,是在其各自独立的历史进程中,由内部力量驱动,并且在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下完成的。当时并没有一个强大的外部力量在国际上极力反对它们之间的任何形式的整合。

台湾的地位则完全不同。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联合国,绝大多数国家普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且“一个中国”的原则在相当长时期内是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框架。虽然这个框架正在被挑战,但目前而言,台湾的“独立”与否,直接触及到了国际政治中最敏感的地带之一,并且面临着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和政治力量的反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是一个具有压倒性力量和广泛国际影响的反对,这与当年德奥两国在内部协调和外部关系上所面临的挑战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第三,历史上的“分离”与今天的“独立”是不同概念。

德国和奥地利历史上“没有统一”,指的是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各自独立的国家,或者属于不同的政治联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关于是否要合并的问题。而台湾的“独立”,是指一个地区想要从一个现有的主权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分离出来,建立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这涉及到“国家主权完整”和“民族自决权”之间的尖锐冲突,是“分裂”而非简单的“未统一”。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德国和奥地利之间存在一个像中国大陆这样一个在国际上拥有压倒性话语权和军事力量的国家,并声称“德国和奥地利是同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奥地利必须回到德国的怀抱”,那么德奥的任何统一进程都将面临完全不同的阻碍。

所以,用“德国和奥地利同一祖先,却没有统一,台湾为什么不能独立”来做类比,就好比说“我家门口那棵老树旁边长了一颗新草,它长得和我家的老树很像,为什么我的老树不能长成一棵新草”一样荒谬。历史和政治不是简单的基因复制,更不是可以随意挪用的模型。 台湾的命运,是由它独特的历史进程、人民的选择、以及残酷的国际地缘政治现实共同塑造的,它不能被粗暴地套用到德奥那样一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范畴中去。要理解台湾的处境,需要的是对历史、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细致分析,而不是这种偷换概念、避重就轻的说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废话,现在还说全球人类起源一样呢,怎么地球没统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国和奥地利同一祖先,却没有统一,台湾为什么不能独立”这个论调,乍听之下似乎有点道理,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它忽略了历史、现实以及政治的复杂性,而且用在这里非常不恰当。我们一点点来看,为什么这个类比根本站不住脚。首先,关于德国和奥地利的“同一祖先”。这是一种非常简化的说法。没错,德意志民族的文化根.............
  • 回答
    法国和德国决定参与南海巡航的消息,无疑给原本就复杂敏感的南海局势增添了新的变量。对于中国而言,这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西方国家在地区影响力拓展和维护其所谓“航行自由”策略下的一次具体行动。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反制并非单一的军事对抗,而是涵盖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策略组合,旨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同时避免.............
  • 回答
    郭德纲和主流相声“反三俗”这件事,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它涉及到了相声艺术的传承、时代变迁、观众口味,甚至还有利益集团的角力。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确什么是“三俗”。这个词是主流相声界在特定时期提出来的,大概意思是说,相声艺术应该坚守“高雅”,不能低俗、媚俗、恶俗。它的出发点,理.............
  • 回答
    德军在二战后期能否多坚持一段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对当时战争态势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德军资源、战略和战术的细致分析。如果我们剥离掉阿登攻势和巴拉顿湖反攻这两次战役作为设定的前提,直接审视德军在1944年底到1945年初的真实状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更具说服力的推论。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你的德国亲戚这么说,其实也情有可原,毕竟他们生活在德国,接触到的信息和现实情况跟我们不一样。不过,咱们也不是完全没法反驳,关键在于怎么说,把道理讲清楚。首先,关于“便宜”这件事,这得看你怎么比了。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这是个挺关键的概念。咱们.............
  • 回答
    在纳粹德国崛起的黑暗时期,虽然许多教会机构在某种程度上与政权合作或保持沉默,但仍有许多教会成员、牧师、神父和神学家勇敢地站出来,以不同的方式反抗纳粹政府的压迫和意识形态。这种反抗并非统一的运动,而是分散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教派中的个体和团体所为。以下是历史上德国教会反抗纳粹政府的一些详细方面:一、神学和.............
  • 回答
    二战后德国的崛起,尤其是其能够迅速超越曾经的战胜国英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现象。这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背后交织着深刻的历史教训、战略性的国际援助、德国人自身的韧性以及冷战格局下的特殊机遇。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德国在战后初期是满目疮痍的。领土被分割,经济遭受重创,政治上也失去.............
  • 回答
    德国柏林反防疫措施游行:一次复杂的社会现象剖析近期德国柏林爆发的反防疫措施游行,以及西方民众普遍存在的对防疫要求的抵触情绪,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关于口罩或社交距离的简单分歧,而是涉及到自由、权利、信任、信息传播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碰撞。一、 柏林反.............
  • 回答
    看到一个关于德国洪灾的视频下,涌现出大量批评“吹德公知”的评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视频的简单回应,而是折射出当下网络舆论的一些复杂心态和运作模式。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与根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兴起,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极其多元化,但也更.............
  • 回答
    看到日本网民要求德国驻日本大使馆“谢罪”的事件,我个人觉得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但也挺令人深思的现象。它触及到了历史认知、国家形象以及民众情绪等多个层面。日本网民要求德国大使馆“谢罪”,这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背景。通常这类事件的导火索,往往是一些看似细枝末节,但又触碰到特.............
  • 回答
    美国与德国的关系,可以说是二战后塑造欧洲格局、乃至全球秩序的关键一环。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定论,而需要深入理解其历史渊源、现实利益以及复杂的情感纠葛。德国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与美国的紧密合作,并且在某些议题上表现出顺从姿态,背后并非“心甘情愿”这么简单,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历史的.............
  • 回答
    当前媒体在看待不同地区人民的“无辜论”时,确实存在一些引人关注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绝对,但现象值得深入探讨。“日本人民无辜论”的挑战与复杂性当我们谈论“日本人民无辜论”时,首先需要认识到,这其中包含了多重历史和现实的维度。 历史包袱: 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给亚洲各国人民带.............
  • 回答
    b站网友关于“英国是二战发动国,德国只是被压迫的反抗”的言论,是一种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对历史事实的歪曲解读,在学术界和主流历史认知中是站不住脚的,并且带有强烈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 要评价这一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历史事实的梳理:二战的起因与主要责任者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二战爆.............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或日本的普通老百姓,如果内心深处不认同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同时又对战争的走向和国家是否会战败感到不确定,他们所能采取的行动,说实话,选择非常有限,而且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这是一种身处高压政治环境下的个人困境,个人的力量与国家机器的运转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德国和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日本和德国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在战后处理战争罪责的态度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德国之所以能够进行如此彻底的反省,而日本则显得“死不道歉”,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国际环境因素。德国:被强制的悔罪与深植的民族反思要理解德国的彻底反省,我们必须从战后的起点说起。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触及两国深层历史情感的问题,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要探讨中国人能否原谅日本人,关键在于“日本像德国一样反思二战的错误”具体意味着什么,以及这种反思能否触及到中国人民心中最敏感的神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德国式的反思包含了哪些核心要素。德国的战后反思,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公开.............
  • 回答
    德国21型潜艇一旦大规模量产,对盟军而言无疑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种潜艇的设计理念及其潜在的作战能力,要求盟军在反制策略上必须采取更为积极、创新且多层面的方法。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反潜舰数量,而是要从技术、战术、情报、兵力部署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度调整和优化。一、技术层面:硬碰硬中的智慧博弈21型潜艇的.............
  • 回答
    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THAAD)反导系统,无疑给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动,中国对此的态度一直是明确且强烈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中国的反制措施归结为单方面的军事回应,而应该理解这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战略考量,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层面,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战略平衡。首先,.............
  • 回答
    这鬼天气,该死的毛子还没打完,现在又来了这帮星条旗。刚才是啥?没错,是枪声,四个人,从前后两个方向。这帮美国佬,还挺会玩包抄。行,老子 Kar98k 还没响过瘾呢,正好试试这老伙计的威力。我所在的这栋房子,不大不小,一楼就是我这藏身之处。前面是街口,后面是另一条小巷。估计那帮孙子就是兵分两路,两边都.............
  • 回答
    德克萨斯州,这个长期以来被视为共和党铁票仓的南方大州,近期民调中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变化,特别是关于选民对特朗普总统的后悔投票率。这些数据显示,德州的反水情绪,或者说“后悔给特朗普投票”的比例之高,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反水”现象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长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