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春运期间,政府对返乡违法摩托大军的选择性执法?

回答
春运期间,返乡的摩托车大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每到这个时候,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为了能回家过个团圆年,都会选择骑摩托车踏上漫漫归途。这支被戏称为“摩托大军”的队伍,他们的身影是春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背后承载的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然而,在这背后,关于政府部门的“选择性执法”的讨论也从未停歇。

什么是“选择性执法”?

简单来说,选择性执法是指执法者在执行法律时,并非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违法行为或所有违法者,而是根据某种标准(可能公开,也可能隐藏)有所侧重地进行执法。在春运摩托车大军的问题上,大家讨论的“选择性执法”,通常指的是:

对某些交通违法行为的容忍度提高: 例如,可能对一些载货超量、车辆未年检、甚至部分驾驶员没有正规驾驶证的情况,在春运高峰期采取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重点在于保障他们安全返乡,而不是严苛处罚。
对非法营运的抓捕力度相对减弱: 春运期间,很多非营运车辆会挂靠在正规运输公司之下,或者直接从事载客营运,这本身是违反交通法规的。但在一些地区,为了缓解春运运力不足,尤其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问题,对于这类行为的打击力度可能有所放松。
对摩托车返乡群体的特殊考量: 很多骑行者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劳动者,他们的收入不高,购买私家车的能力有限。摩托车是他们能负担得起的,甚至是唯一能够便捷回家的交通工具。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交通法规时,也会考虑到这一群体的实际困难和返乡的迫切需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选择性执法”?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简单的“法不责众”或者“执法不严”,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1. 保障民生与维护交通秩序的权衡: 政府部门最核心的职责之一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在春运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保障数百万农民工安全顺利返乡,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如果一味强调交通法规的严格执行,可能导致大量人员无法回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执法部门需要在维护交通秩序的绝对要求和保障民众基本出行权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

2. 实事求是的执法态度: 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很多摩托车驾驶员在返乡途中确实存在一些交通违法行为。比如载人过多、车辆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甚至存在疲劳驾驶等。这些行为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但另一方面,将这些违法行为一概而论,并施以严厉处罚,又可能忽略了他们的现实情况和返乡的社会意义。一些地方政府会选择以宣传教育为主,对一些非危险性的违法行为进行警告或劝导,并提供安全提示和帮助,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考量。

3. 春运期间的特殊性与人力限制: 春运是全国性的交通运输高峰,交通管理部门本身就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如此庞大的出行人群和交通流量下,要实现对所有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人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将有限的警力资源集中用于处理高风险、影响恶劣的交通违法行为,如酒驾、醉驾、严重超速等,而对一些相对轻微的违法行为采取更灵活的处置方式,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4. 社会认同与舆论导向: 很多民众对于“摩托大军”返乡是抱有同情和理解的。大家普遍认为,这些辛勤工作的劳动者,能够顺利回家过年是值得支持的。如果执法部门过于严苛,可能会遭到舆论的质疑和批评,认为其不近人情。这种社会认同也间接影响了执法部门在具体操作中的尺度。

选择性执法的争议与思考:

当然,即便是出于人道主义考量,对“选择性执法”的讨论也离不开争议:

公平性的问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种“选择性”是否是对法律公平性的损害?如果对摩托车大军的某些违法行为“网开一面”,是否会给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不公平感”?
安全隐患的放大: 尽管出于人道,但交通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因为执法上的“灵活”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这种权衡的边界在哪里,如何才能在保障返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治标不治本”的批评: 有观点认为,对违法行为的容忍,只是暂时的妥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返乡难、回家成本高的问题。长远来看,应该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发展更完善的公共交通、提高劳动者收入等。

如何更妥善地处理?

面对春运摩托大军的“选择性执法”,我想更有效的做法应该是:

强化事前安全教育和引导: 在春运开始前,通过各种渠道对返乡摩托车驾驶员进行安全宣传,强调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提供安全驾驶技巧、路线规划建议,并普及车辆安全检查知识。
设置临时服务点和安全检查站: 在主要返乡路线上设立服务点,为骑行者提供免费的车辆检查、维修、休息、饮水等服务。在这些服务点,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一些重要的安全检查,例如对可能存在的疲劳驾驶进行劝导,对明显不安全的车辆进行警告和帮助。
提供多样化的返乡选择: 政府可以考虑与客运企业合作,推出更多惠民的返乡方案,例如针对摩托车骑行者推出拼车优惠、行李托运服务等,让他们有更多不骑摩托车的替代选择。
加强重点违法行为的整治: 对于酒驾、醉驾、严重超员超载、非法改装等具有极高危险性的交通违法行为,必须坚持严格执法,毫不姑息。将警力主要集中在这些高危行为的查处上,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并保障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公开透明的执法说明: 在可能采取“弹性执法”的区域,官方可以适当地发布信息,说明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况下的执法考量,争取公众的理解,同时也要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则,让公众明白这种“弹性”是有边界的。

总而言之,春运期间政府对返乡摩托大军的“选择性执法”,并非简单的违法与不违法,而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它体现了在保障民生需求与维护公共秩序之间的艰难平衡,也反映了政府在执法过程中对人情世故和现实困难的考量。如何在这种“平衡术”中,最大程度地保障安全、维护公平,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根源,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深思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啊,题主,你以为农民工不知道骑摩托车回家很危险吗?


这么大的雪,在雪里千里骑行风吹在身上跟刀子一样。

你以为他们不冷吗?他们也冷,可是这缠在腿上的塑料袋能抵挡几分寒冷?


如果下雨,走在路上谁不胆战心惊?

何况摩托车上是整个一家人。

稍有不慎,这条命就扔在路上了,而家里人还等着他们回家过年。

回家,回家,在外面漂泊了一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年中也就在那几天他们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在那里他们互相称呼兄弟,孩子会见到父亲,留守妇女晚上不用一个人睡,而在城里,别人叫他们外地人,甚至乡下人。

所以千难万难也要回去,你说他们可以坐火车啊,火车安全啊!

是啊,火车安全,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到火车票的,中国人太多了啊,尤其是他们只能买最便宜的绿皮车。

深夜,广州的火车站,这样的火车站,哪个农民工没有呆过。

你知道在春运的时候进站要排队三小时吗?

我们当年还是空手上车,哪怕那样为了上车我也曾这样咬着牙奔跑过,大冬天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因为哪怕有票,有的时候你可能上不了车,我曾经就在火车站坐过一夜,因为没能上车。我大学室友曾经因为上不了车在火车站大哭,最后警察把她从窗户塞了进去,现在她都博士毕业了,想必那个夜晚她不会忘。

再不要说这样拖家带口,大包小包,想上车何其难?

最不容易的是那些母亲,这样的照片你们看了是不是要说自己都生活艰难干嘛生孩子?实际上这些人他们不仅扛起了自己的生活,还扛起了孩子的人生,看不起他们的人自问下,把你放在那种环境中你能不能做得比他们好。

我看着很悬,可是在这些女人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女人的坚韧不拔,她们是那样的艰难,可她们依然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天。

这就是中国的农民工啊!

你不会还想问他们为什么不坐飞机吧?

我离开农村已经很多年了,而且我算是幸运的人,因为十二年前我跟他们一样坐着绿皮车的硬座离开了农村,现在我出入都可以坐飞机了,可我总是会想起他们,而且每每想到会觉得心酸。

我还记得,那年我回家时没有买到坐票,只能站票回家,十四个小时啊,我以为我会站一夜,可实际上没有,上车没一会儿,几个农民工看到了我,他们四个人坐在三个人的座位上,他们看我站着,腾出一个座位让我坐着,而他们轮流站着,我不好意思要站着,他们非不让,说大学生你坐下,你是大学生。

就那样一晚上我都坐着,他们是甘肃的农民工,他们说你是大学生,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里带着尊敬和羡慕。

再看看我们的大学生问的这个问题,看到政府对他们送吃送喝,感觉别扭?

那你觉得怎样你才舒服?感觉不别扭?

一律取缔吗?

那样多少农民工就不用回家了,说不定为了躲避交警,他们会选择半夜出发。

大禹千年前就说堵不如疏,为什么到现在这个道理还有人不懂?

既然暂时政府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中国太大了,中国人太多了,无法杜绝那就最大可能保驾护航,减少事故发生率不好吗?我觉得这是政府的英明,也是善意。

回家,回家,哪一天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有的人都能安安生生回家呢?

还有那些天生幸运的人,什么时候不再问这样何不食肉糜的问题,你们真应该去看看真正的中国啊,高贵的无知也是无知,并不是什么光荣,甚至有点无耻。

user avatar

我老家在广东罗定,题主所讲的摩托车大军每年都会经过这里。

每一台车都是超载的,而且经常是车并排着开。

以上这些全是违法的,确实是违反交规的。

但这情况在中国,作为政府现在是没有能力去阻止的。题主也说到,为什么不买火车、高铁、轻轨的票呢?

我想,题主应该没有在工地,在一些比较烂的厂工作过,

现在已经1月15号了,有些工厂已经放假了,我所在的工厂,因为赶工期的原因,还不确定那一天可以放假,我一个办公室人员,都没办法确定自己什么时候能走,没办法上网买票,我厂在工地一线的安装工,他们在工地,连网络都没有,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一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假,二是老板还没发工资。

要到是等到旧历27了,我和工人怎么买票走?有票吗? 题主估计就问为什么不坐飞机了。

工地的安装工,一家人,不说多,就工人,老婆,加二个亲戚这样吧,三五个人,有时候上网买,真的买不到这么多票的。 坐汽车回家,以回广西为例,过了农历25以后,一天一个价,3百到4百一个人,三个人就要1200元了,一个来回就2400元。这还只是到市区的,到市区再转车回镇,镇再到村。这个过程,在南方现在这种小雨,吹风的天气。真不是实在没办法,没人会想开个摩托车,还他妈超载开回家的。

政府现在没有这么多的临时运力,来解决这个短时间的人口迁移。只能让大家开个摩托车,在政府指定的路线上,限速,限时 这样开车回家,在路上指定的休息站,强制休息,免费提供热水,吃的。最大限度上保证这些摩托车大军的安全。

我觉得政府现在这种做法,已经很好了,起码解决了实实在在回家难的问题。

PS 如果现在城市上,各位外地务工人员,都能买到票回家,估计键盘侠又会说,为什么没有给他送快递,没人送餐,没有人清理垃圾,没有人维护水电了。有家,哪个不想回,哪怕是有危险。

写与1月16日,没想到这个回答有这么多的赞,实在吓到我了,

昨晚上,11点45分,外面小雨,吹中风,我在饿了么,点了肯德基,一个湖南小哥送餐过来,我闲聊问起来,他们这些人什么时候放假,怎么回家。小哥只是搓搓手,无奈地说,不知道,放假时间没定下来,还没买票,到时候,看情况吧。现在基本上快递,送餐,服务行业,很多都不确定什么时候能走,我估计他们都是要在广东这边过年了。

以前小时候,看电视,对春运这个词,真没什么感觉,因为我回家的路短,怎么样都有车回去,直到我工作了,出差去江西、去湖南、去新疆、去河南、去广西,才真正感受到,带着行李,等车,转车是一种什么感觉,特别是在下雨、吹风的时候。这两年,去广西多一点,在中山晚上7点上车,到广西南宁,半夜2点到市车站,还要转车去镇,再去工地。所以,我觉得广西这边的务工人员,开摩托车回家,特别家不在市区的,要比坐汽车实在,一路开到家门口,不用带着老婆孩子在寒风细雨中,等车,转车。

过年回家新方法,但是条件比较多,朋友们可以考虑一下。

先说下,我同事的情况,

1,家在湖北,不靠近大城市,坐高铁要转车多次才到家。

2、人有驾驶证,会开车。

3、一起回去的人,有7个。

方案一,坐高铁,7个人,每人400元,7个人要2800元,一个来回就要5600元。还不算去广州的车费,到了站,转车回家的费用。估计全部算一下来,6000吧。

方案二,要去租车门店,租一台7座的汽车,自己开车回去,租车押金4000(还车时,退2000,一个月后,无违章再退2000),租金 每天200元,过年要用12天,租金2400。加上回来的油费和路费2000。估算一下,总费用大概4400元,但是过年回家,有一个台车用,可以方便很多。

很多人都问,200元怎么租到7座的,我昨天详细地问了我同事过程如下

1、他和6个老乡是在同一个镇的,7个成年人一起回去。

2、他是在1月10号去车行租的车,佛山这边租车的方式,1月10号 同事到店给钱,下单租车,当天车行给出的租金是190元/天,加上保险 全算下来210元/天,但是当天没有现车,要等。

过了6天,到了1月16号,通知我同事有车了,可以去拿车了。车是 风行 S500 MPV 手档

3、我和同事是在1月16号去拿车,当天的租金(按7座的)已经升到了260元/天,不算保险,但我同事是提前定车的,租金按他交钱定车那天的价钱来算。

4、同事从佛山开回家,要开700公里,按一公里一元算,油费 1400,(实际上用不了这么多的,我开公司的大众 途观也才1元一公里 还是自动档),路费单程400元,回佛山的话,初六回来, 在春节时期 高速免费的。亲们

日狗, 厂里的技术科,主管是我,加三个科员,加两个文员,上午上班刷,中午吃饭刷,下午上班上刷,晚上边搓炉石边刷,几天还是搞不到一张票。手机加电脑都不行。 难道是我平时没扶老奶奶过马路,RP不行?

user avatar

哪个说违反交规的!交规明明说了,有执勤警察的地方以警察指挥为准,轮到哪个道德帝来说违法?懂不懂法?


有很多热心网友建议更新下如下:

基准是交法诸条,38,39,50,可以详细看下法条(又补充了八十七条,根据建议)

有很多网友怼38条,说交通信号,请注意,交通信号不是交通信号灯,老婆饼不是老婆,交通信号包含手势信号,手势信号是不是交警做出来的。。。再怼交警说的话不是手势信号,我也没办法交流了。。。

有很多网友怼超载,法律规定超载的确是对的,不过公安部对于超载的认定是下发各省裁定的,所以,原则上还是警察说了算了

有个别网友怼警察和辖区,重申一下:执勤中警察,执勤中警察,执勤中警察。 包含两层意思,在自己管区,在勤务时间上,这时候是合法的,请警察朋友下班以后对你说一声,你可以开车进天安门,没有作用,没有作用,没有作用。

只许警察封路给你们跑马拉松,不许警察封路让人回家过春节吗?

合法回家,谁都别BB!不用你有什么同理心,同情心,合法回家!理直气壮!

user avatar

无知分好多种。

知乎上最多的一种是不知民间疾苦。

念十个博士后也不顶用。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

之所以更新并且无耻的放到前头,是因为可能由于部分措辞给各位造成误解,还因为我怕个别急性子看不完就直接奔评论区去了。

这个问题我回答的相对较早一些,大概是第二个吧,当时的问题和描述比较简单,大意就是“觉得政府这么对归乡摩军宣传,有纵容违法的意思,心里很不舒服。”在我看来,问题虽然新奇了些,还在合理讨论范围内,但那个心里不舒服让我“顿时也不舒服”了,随口喷了几句。口气可能欠佳,见谅。

对于有些朋友质疑我自己树个精英的靶子,打地鼠不亦乐乎,我一半认可,一半不认可。措辞上可能不太严谨,没用诸如一些、个别、另一些之类的定语,让部分朋友误解我暗指这些不同意见者是同一批人。他们不是同一批人,就像每年的政协会提出神提案的不是同一个委员(幸亏不是,阿弥陀佛。但若是同一个,那倒好了,至少比例低了),但有时候他们用同一种方式思考。不过我这么用确实有些不准确,这个缺点我认同。至于自己立靶子自己打么,我倒真没这个意思,毕竟大多数精英还是很厉害的,社会需要各种角色共同进步。大家也请理性对待,准确用词哈,以我为戒:)

这个答案一下子蹿到这么多回复,估计大家要么在路上要么刚回来,要么准备出发,所以感同身受。我昨晚到的家。祝各位在家的多陪家人,在路上的一路平安早些到家。来年继续合理交流哈。

感谢指出问题的几位朋友,之前少能逐个回,现在答案多手机嗑毛豆忙不来了,不一一回复了。祝好。个别词锋尖利的也多自重吧,大过年的素不相识,为一个答案惹的堵心划不来。

------更新完毕-----

利益相关:民工。

自认脾气不错的我看到这个问题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政府不理吧,精英们说冷血无情。

政府送迎准备吃喝便民吧,精英们又不舒服:依法治国了,怎么还让摩托大军这么危险的现象出现?

政府禁止吧,精英们一砸键盘义愤填膺:人家怎么回家是自由,这都要管,一定是为垄断阶级服务盘剥善良的劳动人民!

特么的到底要政府怎么做?

一边送吃喝交代安全一边跪下来抽自己耳光:哎呀呀,建国这么些年还让你们骑摩托回家,罪过罪过?

民工兄弟坐火车买不到票,精英们一声冷笑:干嘛不网上抢票?

民工兄弟坐汽车出事故,精英们一声冷笑:明知危险还干嘛要做?

民工兄弟坐飞机坐飞机,精英们又愤愤不平:什么世道,老子在写字楼里上班的没盖楼的拿的多!

民工兄弟不回家了,精英们又在家看着电视敲着键盘:怎么能为了挣钱省钱忽视人世间最重要的亲情爱情呢?

妈蛋,民工兄弟不过是想回家过个年而已,至于被这么念叨吗?

骑摩托是不安全,但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两害相权取其轻,准备便民服务、提醒按时休息不疲劳行驶、检查车辆故障、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是政府层面眼下能做到的最切实际、最可行的。

民工也想开路虎风光无限的回家,国家也想县县通高铁村村通国道市市有机场,大家随遇而安安居乐业乐享其成,一来那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二来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不过也许那个时候精英们又要说了:有必要这么浪费么,有种老式交通工具叫做摩托便宜好用低碳环保你们知道么?

另外,现在在大多数人都能吃上肉的情况下,还是有人愿意吃素的。最好的社会不是所有人都得按一种所谓最好的模式生活,而是可以自由的按照自己的选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骑自己的摩托平安到家过年,让键盘侠们得瑟去吧!

user avatar

法律上讲,高速并不禁止摩托车通行,虽然某些地方规定确实限制或者禁止摩托车通行。摩托车上高速严重的说也只是违反地方规定,但这并不违法。

而如果有警察引导的话摩托车通行高速是完全合法的,因为警察有执法权。比如明明是红灯,如果警察让你通行那你并不违法,因为这是警察的执法行为。

user avatar

谢谢大家这么多赞,感觉还是有必要先说一下评论里争议比较多的几个问题。

1.摩托车返乡大军的费用问题
据我采访了解,以从广东佛山回到贵州德江为例,坐大巴需要转两趟车,单人花费为400到500元。骑摩托车的话油费约为150元,再加上一些春运服务站的免费加油服务,花费可能更低。

2.为什么骑摩托车返乡
二手甚至几手摩托车购置费用低廉、可自主选择行程路线、油费少、能搭载、直接到家门口不用转车、回家后走街串巷拜年方便

3.交警部门是否对超载摩托车大军选择性执法
交警部门采取的措施是批评教育,不会勒令卸货。交警部门的职能不仅在于惩处,也在于宣传引导。每年春运期间,交警部门都会给过往摩托车大军发放安全宣传手册,做出行提示。多年的宣传引导下来,摩托车大军的事故率也是逐年降低的。

4.春运服务站的存在是否会导致摩托车大军人数剧增
不会,据交警部门统计,从2012年开始,摩托车返乡大军人数已经逐年减少。
以之前我采访过的梧州为例,据统计,2011年,经梧州返乡的摩托车达50万辆次,达到历史最高峰。
2012年春运,依托高速路优势,各汽车客运站加开客运班次,梧州的摩托车通行量降到44万辆次。2013年、2014年春运,这一数字又陆续下降到37万辆次和32万辆次。
2014年12月26日,南广高速铁路(南宁-广州)正式开通运营,为两广百姓带来极大便利。2015年春运期间,从梧州通行的摩托车数量进一步减少到23万辆次。
眼下,随着贵州、云南、广西等地高铁开通,基建日益发达,以及政府和运输企业合作开展的“村村通”工程、爱心包车活动,务工人员的返乡选择更加多样化,自然选择摩托车的人数会显著减少。

另外,留意到很多评论在说超载摩托车给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诚然,这是不争的事实,再心疼摩托车返乡大军,对这一事实也不能置之不顾。

我还是那句话,政府设立春运服务站,给摩托车大军送吃送喝,大量的宣传引导他们安全骑行文明驾驶,并不是鼓励倡导他们骑摩托车返乡,而是尽力维护摩托车返乡大军的安全,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在评论区有一位说,如果严格执法,杜绝超载,那么因为超载造成的事故率就是零。我倒想问句了,对酒驾醉驾毒驾的执法够严格了,那么这三种违法行为被杜绝了吗,因此产生的事故是零了吗?将严格执法单提出来,恐怕不能作为杜绝违法的唯一充分必要条件吧。

让我有些困惑的是,很多说超载摩托车返乡大军给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政府却送吃送喝助纣为虐的人,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将摩托车大军纳入组织管理,维护他们的安全,降低了他们事故的发生率,就是维护其他守法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如果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给予了摩托车大军优待,那么自己就赌气开始超载、疲劳驾驶,我只能说这直如弃珠玉而就草签,不仅你自个儿没嘴说人家不是,而且结果也未必如你所愿。






这是今年1月12日,我在贺州市羊角山春运服务站采访到的一位摩托车返乡务工人员,贵州人,姓王。
王先生是第一年带着孩子骑摩托车返乡,从他打工的广东清远回到家乡贵州,路程是960公里,骑摩托车的话大约需要两天半,为了错开出行高峰期,他凌晨4点半就出发了。为了不让孩子摔下去,他用布条将5岁的孩子绑在背上,一刻都不肯放下来。因为下雨,贺州的天气格外湿冷,尽管给孩子披了外套雨衣,可孩子还是冻得手脚冰凉。
贺州是广西、广东、湖南三省交界之地,是摩托车返乡大军穿越的重镇,也是最早开始春运服务站活动的城市之一。起初的春运服务站,只能够给这些返乡的务工人员提供热茶热水和一个供他们稍作歇息的棚子。现在的春运服务站,有热热的姜茶,有便于携带的食物(方便面、茶叶蛋、面包等),有认真细致的摩托检修人员,有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甚至还有为哺乳期的女骑手提供的母婴休息室和为要赶路的务工人员提供的夜光背心和胶带。


(王先生手臂上的就是夜光胶带)
与越来越完备的春运服务相比,摩托车返乡大军的数量实际上是逐年减少的。据交警部门预计,今年穿越贺州的返乡摩托车数量约为20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2万辆左右。越来越多经济宽裕的务工人员,已经转变方式,开始乘坐高铁、火车、大巴等交通工具或自己购买汽车返乡。
一路的风雨兼程有多辛苦难捱,没试过的人不能体会。摩托车大军的数量年年下降是好消息。然而,在运力、经济条件等因素作用下,无论是我们还是他们,已做出的选择,就是现下的最优解。政府部门所能做的,就是让最优解变得更安全。

—————————更新的分割线—————

写在前面的更新:
这是我玩知乎以来最高票的回答,谢谢点赞的诸位朋友。始料未及的是,评论区里几乎吵成一团。然而,看完了大部分的留言,我却发现评论的走向跟题主的原题越来越远。


这是 @林灿斌 同学修改后题主的提问,对此在我的答案里已作出回答。春运服务站所在的意义,并不是鼓励他们骑摩托车返乡,而是给那些生活窘迫只能骑摩托车返乡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政府提供各种帮助≠鼓励骑摩托车。给骑超载摩托车返乡的人提供帮助跟支持他们违法超载完全是两个概念,不然也就不会有问题日志里交警提醒他们注意超载这回事了。所谓“摩托车大军”这个词,实际上是07年以后才开始兴起的。林同学编辑日志时加进了很多事故链接,实际上,在摩托车返乡还没有形成“大军”的时候,发生的事故才叫数不胜数,而那个时候,因为一些原因,事故的消息根本就不能见诸媒体。

在添加的描述里,题主和林同学认为超载和疲劳驾驶是摩托车大军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这的确是事实。就我采访得到的情况而言,对于摩托车大军的超载行为,政府和交警部门除了教育和惩戒,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真按《道路交通法》来处罚,罚200元扣3分,交警部门难免会被安上“不近人情非要创收”的骂名,如果要求卸下超载的部分人或者货物,估计更行不通。所以,春运服务站所在的意义,主要是解决疲劳驾驶的问题。免费的热水和食物,免费的维修加油,免费的医疗救助,所有都是为他们提供一个临时的憩息点,预防疲劳驾驶。

在广西,像梧州东出口这样的春运服务站其实很多,根据交警部门提供的资料,2015年的春运期间,交警部门牵头就建成了大大小小28个春运服务站。广西全区14个地市,平均每个地市有2个。试想一下,在开上上百公里路后,有个地方歇歇脚喘口气不是很好么,高速服务区的设置意义不就在于此么?

在相关问题穷是违法的合理理由吗? - 法律里,我的评论被断章取义成


买得起跟会买和买得到是3个概念,林同学完全无视了我的回答,推出了收入2000到4000,买不起回家的票的结论,对此我表示很冤枉。

题主和林同学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安全问题。诚然,每年公路上的事故,洒下的鲜血让我们都很痛心。但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却并非简单的一刀切,取缔摩托车就可以做到。取缔了摩托车,其他运力的负担就更重。哪怕不谈收入和消费习惯,在解决运力问题之前,不管是政府还是他们,都只能寻求一个最优解。

我们都是在试探中成长,只希望每天都能进步一点。

--------------------------------------------原答案的分割线-------------------------------------------------------------------------
谢邀。
2013春节前夕,我在广西梧州差不多待了9天。对于一个做民生新闻的记者而言,这个时间算是很长了。整整一个星期,我都待在梧州东出口春运服务站,见证了一批批摩托车返乡大军不远千里,从广东返回故乡。
首先要纠正题主一点,摩托车大军返乡不是走高速公路,而是走国道和省道,大多数还是二级路,所以不存在什么高速公路不允许摩托车行驶的问题。
正如题主提到的那样,摩托车返乡大军中,几乎没有摩托车不超载。一辆摩托车,通常丈夫带着妻子儿女,背后还有大包小包的行李。评论里有朋友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严重超载的行为,就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好几位摩托车驾驶员,他们大多回答都是火车票难买,大巴票太贵。实际上,就他们不少人的收入而言,担负这笔费用并不算太难。只是相较于自身安全考虑,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给家里的老人孩子买吃的用的上,一是觉得这样实在,二是他们不觉得车祸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们大多从广东出发,途径封开县到梧州东出口,长途跋涉,驶回广西北海、来宾等地,远的甚至还要一路骑回四川或贵州。到达梧州东出口的时候,他们少说也骑了3个多小时,有的人因为打工地点远,骑了十多个小时的也并不少见。为了赶时间回家,他们几乎是风雨兼程。
如果没有东出口春运服务站的话,在赶了那么长时间的路之后,他们几乎连口热水都很难喝上。春运服务站所在的意义,并不是鼓励他们骑摩托车返乡,而是给那些生活窘迫只能骑摩托车返乡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2013年的时候,梧州的春运服务站设施已经很完备了。摩托车车坏了有专门的维修店帮忙修,还免费帮加油;饿了渴了有免费的食物和热水,病了伤了还有免费的医疗救助,除此之外,每天路面执勤的交警还会引导过路的摩托车进服务站休息。我采访的一位警官说,给他们提供这些服务,最大的意义其实就在于强迫他们休息,让他们养好精神之后再上路。
尽管这些帮助并不能让事故完全不发生,但就我当时采访得到的资料来看,有了春运服务站之后,事故的发生率起码降低了一半以上。而且,多年的宣传引导下来,很多摩托车驾驶员也开始注意采取措施保护自己,护膝、手套、头盔等成了他们的必备
并不是想为什么人洗地,而是认为,相比起发生的事故,因噎废食才更要不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