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查理曼既然加冕为帝,他的王国就变成了罗马帝国。那他不应该保持帝国的统一性吗?为何要分他的国?

回答
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那个时代,并且深入看看当时欧洲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简单套用现代国家概念。

首先,查理曼被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可不是像今天一个国家总统被授予某个荣誉称号那样简单。在当时,“罗马帝国”这个概念,尤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成了一种神圣的、延续性的象征。教皇利奥三世在公元800年圣诞节把他加冕为皇帝,这背后有非常复杂的政治和宗教考量。

加冕的意义:

恢复罗马的荣光: 查理曼的帝国,也就是法兰克王国,在当时是西欧最有势力、最稳定的政权。教皇加冕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重建一个能够保护基督教世界、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分庭抗礼的强大帝国。这是一种象征性的复兴,把查理曼和古罗马的伟大联系起来。
教皇的权威: 教皇是加冕者,这进一步巩固了教皇在政治上的发言权和在基督教世界的至高地位。他通过加冕,赋予了查理曼“神圣”的权力,也为自己赢得了控制和制约皇帝的潜在可能。
领土和统治: 查理曼的统治范围已经非常广阔,包括今天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北部以及部分中欧地区。这已经远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独立王国,自然而然地带有“帝国”的意味。

然而,说他的王国“就变成了罗马帝国”,这是一种简化。

并非真正的罗马帝国: 查理曼的帝国虽然继承了“罗马”的衣钵,但它在文化、语言、法律体系、行政管理上,都与古代罗马帝国有着天壤之别。他统治的是以日耳曼民族为主体的领土,语言是早期法语和德语,社会结构也深受日耳曼习惯法影响。所以,更准确地说,是“恢复了罗马皇帝的称号和某种象征意义”,而不是物理上的罗马帝国复活。
拜占庭帝国的存在: 当时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依然存在,并且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的罗马帝国。查理曼的加冕,在拜占庭看来是一种挑战,甚至是一种僭越。这种“罗马帝国”的二元性,注定了查理曼的帝国与古代的统一性有很大差距。

那么,为什么后来他的王国会被分割呢?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原因十分复杂,而且是那个时代的必然。

1. 继承传统和帝国规模的矛盾:

日耳曼继承法: 查理曼继承了法兰克人的继承传统,即遗产(包括王国)要按照兄弟平分。这与罗马帝国那种“父子相传”或“指定继承人”的模式完全不同。虽然他是“皇帝”,但作为法兰克国王的继承者,这个传统根深蒂固。
帝国过于庞大: 查理曼建立的帝国实在太大了,地理范围广,民族构成复杂,沟通和管理都极为困难。即使查理曼本人能力超凡,也难以做到一个高度集权、统一运作的帝国。一旦失去了他这样强有力的领导者,维持统一就变得异常困难。

2. 内部权力结构和各方势力:

地方贵族的崛起: 查理曼为了有效管理庞大的帝国,不得不赋予地方公爵、伯爵等贵族相当大的权力。这些人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在中央权力相对衰弱时,他们自然会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寻求独立。
教会的影响: 虽然教皇加冕了查理曼,但教会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权力实体,拥有自己的领地和影响力。教会的利益往往与王权相互交织,也可能成为分割势力的支持者或受利者。
民族和语言的差异: 帝国包含了不同的民族和语言群体,如法兰克人、勃艮第人、巴伐利亚人、伦巴第人等。这些群体虽然被纳入了同一个政治框架,但各自的文化认同和语言习惯依然存在。当中央政府的吸引力减弱时,这些差异很容易转化为政治上的离心力。

3. 查理曼去世后的继位者问题:

路易虔诚者(Louis the Pious): 查理曼去世后,他的儿子路易虔诚者继承了皇位。但他不像父亲那样强势,而且在他的统治时期,他自己就曾为了“公平”地分配帝国而将王国分给了他的几个儿子,导致了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分裂。
继承人的争斗: 路易虔诚者的儿子们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内战,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了帝国的最终分裂。例如,著名的《凡尔登条约》(Treaty of Verdun,843年)就是将帝国分给了路易的三个孙子,形成了大致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为法国)、中法兰克王国(后来消失,但其领土成为日后法国和德国争夺的焦点)和东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为德国)。

4. 外部压力和环境:

维京人、马扎尔人、撒拉逊人的入侵: 查理曼去世后,欧洲面临着来自北方的维京人、东方草原的马扎尔人以及南方的撒拉逊人的持续入侵。这些外部的军事压力,使得各个地区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防御,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地方的自主性。

所以,查理曼被加冕为皇帝,赋予了他罗马帝国继承者的地位和象征意义,但并未改变他所统治的、基于日耳曼继承习惯和地方分权现实的帝国。 帝国的统一性,更像是查理曼个人超凡能力和威望维系起来的,而不是建立在一种能够克服继承传统、地方势力扩张、民族差异和外部压力的强大制度之上。

当他去世,且继位者无法像他那样强大时,帝国内部各种已有的离心力便自然地将它撕裂,回归到更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以地方王国为基础的政治格局。这并不是一种“背叛”了罗马帝国的统一,而是一种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庞大而脆弱的政治实体,在失去了核心维系力量后,必然会进行的“重组”或“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他的王国并不能变成罗马帝国,因为当时罗马帝国还存在,怎么可能一个国家变成另外一个存在的国家?好比说“南斯拉夫二战后就变成了苏联”,这样的逻辑是荒唐的。

其次,即便是正统的罗马帝国,也一样将国家分给多个皇帝来统治,这没啥好奇怪的。公元395年,古代最后一个统一全罗马帝国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去世,他的长子阿卡迪乌斯继承罗马帝国东部,次子霍诺里乌斯继承罗马帝国西部。从此直到480年(普遍的说法是476年,但是不准确)西罗马帝国皇帝尼波斯被杀,东西罗马帝国都没有实现统一。相比之下,查理曼的法兰克帝国,西边继承了名字“法兰西”的国家没有继承日耳曼文化,东边没有继承名字法兰克的国家却继承了日耳曼文化,两家还结仇直到二战,更有意思。

但是同样是分国,罗马帝国和法兰克帝国的分国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罗马帝国是出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虽然对比起古代中原王朝还不算很集权,但在欧洲这种遍地分权的地方还算是够集权的了),一个集权国家能搞分国这种事情可谓是相当离谱了。但结合晚期古罗马帝国的窘迫状况来看,这也是个无奈之举。毕竟晚期古罗马,行政效率严重降低,奴隶制经济崩溃,军队质量下滑,皇帝需要集权,但又无力日理万机(三世纪危机还是个多事之秋),怎么办?多设立皇帝,多核处理器运行,在晚期古罗马这条破船上撑一天算一天,这就是晚期古罗马的现状。

而法兰克帝国,不能算是个集权国家,姑且算个较分权国家(当然比起后期的德意志第一帝国,还是非常集权)(我讨厌将之称为神罗)。而在一个较分权的君主制国家,分国并非很难理喻,原因如下:

第一,法兰克帝国的统治者是日耳曼人,尽管帝国的百姓使用通俗拉丁语,宫廷使用拉丁语。但法兰克的政治是带有日耳曼色彩的。

这个日耳曼色彩是什么?结合日耳曼人的历史,他们曾经是罗马人记载中的蛮族,从古代日耳曼就是一个个分散的部落,日耳曼部落间很少发生相互兼并,但是部落独立新部落产生却是常有的事情。总之,日耳曼色彩中就有很多独立自主的色彩,直到今天也还是这样。而意大利今天也有更强的“大家庭,家族亲情”的概念。由此可见,日耳曼色彩和拉丁文化是不同的。(这里并不是比较孰优孰劣)

而日耳曼人入关西罗马后,面对先进的罗马制度他们也并没有萧规曹随,日耳曼人依旧坚持分散权力,这是为什么法兰克帝国不是集权国家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法兰克帝国要分裂。法兰克帝国的分国是查理曼亲自写的政治遗嘱,并非是出于罗马人一样的被逼无奈之下的自救式分国。

第二,分国保证了查理曼的男性子嗣都能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地位,查理曼不希望自己的子嗣同室操戈(尽管最后还是打起来了),这个也是个考量的原因吧。

个人看法,欢迎善意的补充和指正,喜欢的朋友可以多多支持我!谢谢大家的观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那个时代,并且深入看看当时欧洲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简单套用现代国家概念。首先,查理曼被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可不是像今天一个国家总统被授予某个荣誉称号那样简单。在当时,“罗马帝国”这个概念,尤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成了一种神圣的、延续性的象征。.............
  • 回答
    西方国家声称俄军在布查屠杀平民的视频早在俄军撤离前就已被卫星拍到,这确实引发了一些疑问,例如为何不在事件发生初期就第一时间公布以阻止进一步的暴行或赢得国际舆论。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1. 信息收集、核实与发布的复杂性首先,任何关于战争罪行的指控,尤其是来自国家层面的官方指控,.............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现在互联网信息爆炸,想查点什么,点几下鼠标、动动手指就有了。这时候,我们难免会犯嘀咕:花时间和精力去整理一个“个人知识库”,这玩意儿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非常有必要。别看互联网啥都有,但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无序的图书馆,里面什么书都有,但你要找一本你真心.............
  • 回答
    查理曼(Charlemagne),又称查理一世或查理大帝,是法兰克王国(Frankish Kingdom)的国王,也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要回答“查理曼到底是哪国人的祖先”,需要从他的统治范围、民族构成以及他身后欧洲政治格局的演变这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总的来说,查理曼是: 现代法国、德国.............
  • 回答
    查理曼加冕为“罗马皇帝”的头衔,其传承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政治博弈、权力真空与文化认同的复杂纠葛。简单地说,这个头衔并非直接、连续地传承下去,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政治联姻、军事征服以及象征意义的赋予,断断续续地被后来的统治者所继承或宣称。要理解其传承,我们得先回顾一下查理曼的“罗马皇帝”.............
  • 回答
    查理曼帝国,一个曾横跨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最终走向了分裂,这并非一夜之间的剧变,而是一个复杂多层面过程的结果,涉及权力继承、政治野心、以及地理和文化的差异。理解这段历史,需要我们深入到那个充满勇士、国王、国王的国王们,以及不断变化的权力格局之中。帝国诞生与早期问题埋下的种子首先,我们得回到查理.............
  • 回答
    查理曼大帝作为法兰克王国国王,以及后来罗马皇帝,他与法国这个概念的联系,其实是一个复杂但又非常有趣的历史议题。要回答“查理曼能不能算法国人”,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关键点:1. 法兰克王国与现代法国的区别首先,我们要明确,“法国”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查理曼生活的时代(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
  • 回答
    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查理曼继承西罗马帝位(公元800年)的这段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时代”的早期或“民族大迁徙”时代。这三股主要力量——教廷、蛮族王国和东罗马帝国——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动态变化,充满了合作、冲突、联盟和制衡。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深入分析各自的特点、目标以及在当时欧洲政治.............
  • 回答
    关于查理曼是否“合法”的罗马皇帝,这其实是一个涉及到历史、政治和法律等多重概念的复杂问题,并非一概而论就能得出定论。与其说“不合法”,不如说他的“合法性”来源与古代罗马皇帝截然不同,并且始终伴随着争议。首先,我们要明确“罗马皇帝”这个头衔在查理曼时代是什么意思。当查理曼在公元800年被教皇利奥三世加.............
  • 回答
    想知道哈布斯堡家族和查理曼大帝有没有血缘关系,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这背后牵扯到漫长的历史演变、家族联姻以及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简单来说,答案是:哈布斯堡家族确实与查理曼大帝有着血缘关系,但这种关系是通过漫长的时间和一系列的家族联姻逐渐建立起来的,并非直接的父子关系。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头.............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与查理曼帝国以及法兰克王国的渊源,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历史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概括。更准确地说,神圣罗马帝国可以被视为一种间接的、象征性的继承者,同时又在许多方面与之有着显著的差异。从表面上看,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连续性。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奥托一世于公元962年加冕为.............
  • 回答
    关于“神罗”和查理曼为何会被一些人视为“正统罗马”,尽管现代史学普遍认为他们并非“正统”的延续,但这种看法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现实、宗教观念以及权力合法性的构建方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神罗”和查理曼被视为“正统罗马”的看法,更.............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确实,法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为“查理”、“腓力”、“亨利”、“路易”的国王,让人感觉有些混乱。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我来为您详细解读: 1. 继承制度:从父传子到旁系继承法国的王位继承制度并非一开始就固定,而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演变的。 早期:父子相传为主。 在加洛林王朝和早.............
  • 回答
    查理七世在贞德被捕后,确实尝试过营救贞德,但他的努力最终是失败的。他的行动虽然不够果断和及时,但也不能完全说他袖手旁观,他对贞德的感情和依赖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下,他的行动受到了许多限制。要详细讲述查理七世是否尝试过救贞德,我们需要回顾贞德被俘后的一系列事件和当时的背景:.............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查理·马特明明姓马特为什么还是加洛林家族”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疑问。这背后涉及了欧洲历史中重要的家族传承、政治权力演变以及对“姓氏”概念理解的历史差异。我们得先明确一点,在查理·马特所处的时代(公元8世纪),“姓氏”这个概念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固定不变、代.............
  • 回答
    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一颗冉冉升起的好莱坞新星如果你对电影制作怀有热忱,并且渴望在好莱坞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扎根,那么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Chapman University's Dodge College of Film and Media Arts)绝对是一个值得你深入了解的名字。作为一所.............
  • 回答
    查理十世和路易十九之间的“20分钟国王”事件,实际上是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历史中的一个非常戏剧化,也常常被误解的环节。要理解为什么查理十世不能直接禅位给路易·菲利普,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以及当时法国的政治和继承法体系。历史背景:革命的硝烟与波旁王朝的复辟首先,我们得知道,查理十世是波旁王朝.............
  • 回答
    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宣布不再刊登涉及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这一决定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宗教敏感性、媒体责任以及社会如何处理冲突性内容的复杂讨论。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它背后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一个艰难的抉择,背后的沉重代价首先,不能忽视.............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影迷心中的一个经典讨论。把周星驰和卓别林相提并论,说他们各自是自己国家的“喜剧之王”,这背后有着不少影迷的情感寄托和对两位大师作品的深切喜爱。但如果认真去审视,他们之间既有共通之处,也有显著的差异。要说他们能否“相提并论”,答案恐怕不能简单地“是”或“否”,而是需要更细致.............
  • 回答
    要说查理六世的王后,也就是伊莎贝拉·巴伐利亚,为啥会在百年战争后期,而且还是在那一团糟的局面下,选择跟英格兰和勃艮第抱团,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背后是权力、家族、个人情感,还有法国当时那病入膏肓的政治局面,一块儿搅合出来的。首先,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查理六世,这位法国国王,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