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查理曼帝国是怎样一分为三的?

回答
查理曼帝国,一个曾横跨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最终走向了分裂,这并非一夜之间的剧变,而是一个复杂多层面过程的结果,涉及权力继承、政治野心、以及地理和文化的差异。理解这段历史,需要我们深入到那个充满勇士、国王、国王的国王们,以及不断变化的权力格局之中。

帝国诞生与早期问题埋下的种子

首先,我们得回到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的时代。这位伟大的法兰克国王,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外交手段,将日耳曼部落、伦巴第王国、以及一些斯拉夫部落统一在他的统治之下。公元800年,他被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不仅是对他功绩的肯定,更是试图复兴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一度沉寂的西方帝国理念。

然而,即使在查理曼如日中天之时,帝国继承的问题就已经显现出苗头。根据法兰克人的传统继承法,王国并非传给长子,而是由所有儿子共同继承,王国会被分割。查理曼本人就曾尝试过划分帝国,尽管后来他的儿子们在他的晚年相继去世,只剩下路易一世(Louis the Pious)一个合法的继承人。

路易一世的统治:内部矛盾的显现

查理曼于814年去世,他的儿子路易一世继承了整个帝国。路易是一位虔诚的皇帝,但他在帝国管理和继承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却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更深的伏笔。

路易一世试图在保持帝国统一的前提下,为自己的几个儿子安排好继承权。817年,他颁布了《帝国纲要》(Ordinatio Imperii),规定帝国整体由长子洛泰尔一世(Lothair I)继承,而其他两个儿子丕平(Pepin)和日耳曼人路易(Louis the German)则分得一部分区域作为王国,但仍然效忠于洛泰尔。

这个安排表面上看似乎是兼顾了统一和子嗣的利益,但实际上却在帝国内部制造了新的裂痕。其他两位儿子,以及他们各自的势力集团,对这种“臣属”的地位并不甘心。更糟糕的是,路易一世后来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犹迪斯(Judith of Bavaria)又生下了查理二世(Charles the Bald),他希望也为这个幼子安排一份继承,这打破了他自己制定的《帝国纲要》,导致了他的儿子们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内战。

内战与凡尔登条约:分裂的正式开启

路易一世的儿子们之间的战争持续了数年,战况惨烈,甚至在内战中出现了“斯特拉斯堡誓言”(Strasbourg Oaths)这样有趣的记录——洛泰尔的两个弟弟,即日耳曼人路易和查理二世,为了对抗自己的哥哥,说起了对方的语言(分别说的日耳曼语和罗曼语),以确保士兵们能够理解盟约。

最终,在双方都筋疲力尽后,路易一世于840年去世。他的三个健在的儿子——洛泰尔一世、日耳曼人路易、以及查理二世——再次为了争夺帝国的统治权而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这场争夺的终点是843年的凡尔登条约(Treaty of Verdun)。这场条约并非是三方平等协商的结果,而是在日耳曼人路易和查理二世联手击败洛泰尔之后,对帝国进行的一次分治。

根据凡尔登条约,庞大的查理曼帝国被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 西法兰克王国(West Francia):授予了 查理二世(Charles the Bald)。这片区域大致相当于现代法国的西部和北部。它继承了帝国西部以罗曼语为主要语言的地区,以及一些日耳曼语区。

2. 东法兰克王国(East Francia):授予了 日耳曼人路易(Louis the German)。这片区域大致相当于现代德国的东部和南部。它继承了帝国东部以日耳曼语为主要语言的地区。

3. 中法兰克王国(Middle Francia):这个王国是最复杂的,它被授予了长子 洛泰尔一世(Lothair I),并且他还保留了“皇帝”的头衔。这个王国的东西狭长,从北海延伸到意大利中部,包括了低地国家(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勃艮第以及意大利北部。

中法兰克王国:分裂的温床与后来的争夺

凡尔登条约的三个王国中,中法兰克王国是最不稳定的。它的地理形态南北狭长,东西文化的差异也尤为明显,同时,洛泰尔一世作为皇帝,也需要面对他两位兄弟的潜在威胁。更重要的是,洛泰尔一世在855年去世后,又将自己的中法兰克王国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

北部的洛塔林吉亚(Lotharingia),大致包括了阿尔萨斯洛林和低地国家。
中部的普罗旺斯(Provence)。
南部的意大利王国(Kingdom of Italy),洛泰尔一世的儿子路易二世继承了意大利王位和皇帝称号。

这进一步削弱了中法兰克王国作为整体的凝聚力。洛塔林吉亚地区因为其东西方文化和语言的交界处,成为了后来法国和德国争夺的焦点,并最终被东法兰克王国(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和西法兰克王国(后来的法国)瓜分。

分裂的长期影响

凡尔登条约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地理划分,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查理曼帝国的分裂,直接催生了后来现代欧洲大陆上三个主要政治实体的雏形:

法国:西法兰克王国逐渐发展成为法国。
德国:东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也就是后来的德国。
意大利:中法兰克王国中的意大利部分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但其核心区域仍然是意大利。

这次分裂也意味着“罗马帝国”在西方的统一性彻底瓦解。虽然洛泰尔一世保留了皇帝称号,但这个称号的实际权威和覆盖范围都大大缩减,不再是像查理曼那样能够统治整个西欧的精神象征。

总而言之,查理曼帝国的分裂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继承法传统、政治野心、家族斗争和帝国自身复杂性的必然结果。凡尔登条约只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它将帝国原本就存在的裂痕正式化,最终奠定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法兰克国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雕刻”着欧洲的未来版图,而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正是他们手中那把名为“野心”和“继承”的刻刀,留下的深刻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如同罗马帝国并不是一下子分成两部分一样,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也不是在843年就约定好要「一分为三」的。

克洛维一世去世後王国就被四个儿子(克洛泰尔一世、希尔德贝尔特一世、克罗多米尔、提乌德里克一世)分割;後来被克洛泰尔统一,他去世後王国又被儿子们(希尔佩里克一世、查理伯特一世、贡特拉姆、西吉贝尔特一世)分割。如此情况在後世重复多次,可见领主去世、领地被孩子们均分是法兰克人的传统习俗,在墨洛温王朝时期他们就经常这样做。查理曼这样的统一君主统治半个世纪多(771~893)反而是少见情况:而这样的局面也是他弟弟卡洛曼一世去世较早才形成的。

既然以前都如此,那么按照惯例,查理曼之後也应当如此。查理曼有三个活到成年的孩子:小查理路易丕平-卡洛曼。按照查理曼在806年的分配,小查理作为长子继承帝位,获得法兰克人的核心地区(法兰西、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利亚);路易获得西南的阿基坦、普罗旺斯地区;丕平-卡洛曼获得东南的伦巴第、巴伐利亚地区。

查理曼有四个孩子,在806年分配时还剩三个孩子,但到他去世的814年只剩下了一个——810年丕平-卡洛曼在一次不利出征後去世,其应得的领地交给了他的私生子伯纳德;小查理在811年中风去世,于是路易获得了小查理本应得的领地。813年路易就已经加冕成为共治皇帝;814年大权独揽之後,他就开始肃清异己,试图得到父亲的威望。

817年路易在一次事故中侥幸逃脱,此後他开始考虑继承问题。三个月後他颁布《帝国诏令》,预先给他的三个儿子划定了封地:洛泰尔继承帝位,获得帝国大部分领地;次子丕平获得阿基坦及其周边地区,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获得巴伐利亚及其周边地区。

皇帝路易是试图打破之前的分裂-统一循环的:《帝国诏令》的创新在于它规定其他二子要从属于洛泰尔,帝国仍然统一归于路易→洛泰尔,并且不再是之前的均分继承。他的政策倾斜向宗教势力[1],试图移除帝国内的日耳曼氏族制度残余。

但诏令的落实出现了亿点点问题。首先,身处伦巴第的私生子伯纳德并不在这个体系内,这个体系的确立显然不让他继续当伦巴第的主宰;皇帝很快收到伯纳德谋反的情报并在818年仁慈解决[2]了伯纳德。伯纳德的问题可以仁慈解决,但皇帝自己也产生了破坏规则的念头:他想给自己的小儿子秃头查理一块封地。这一时期帝国的对外扩张基本停止,不能新征服一块封地给他了;他就在阿勒曼尼划出一块地交给查理。这显然对这块地的原主人洛泰尔是个损害。洛泰尔迅速掀起叛乱,其他两个儿子也纷纷响应;皇帝用增加分封来贿赂丕平和日耳曼人路易,这才阻止自己被推翻。此後洛泰尔一度被废,但加洛林王朝的家庭关系也越发恶化。832年皇帝和丕平的矛盾激化引发第二次内战,皇帝被三个儿子联合击败,暂时退位;834年洛泰尔和弟弟们的分赃不均让皇帝复位,但之後又因为秃头查理的偏爱问题引发第三次内战。路易勉强结束第三次内战,随後不久病逝;430年洛泰尔(一世)接手了这个被父亲弄得乱七八糟的帝国。丕平此时已经去世[3],西部领土被秃头查理继承;洛泰尔和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又经过一次瓜分性质的内战,最终在843年签署《凡尔登条约》,秃头查理获得西部,日耳曼人路易获得东部,洛泰尔一世获得中部,这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一次瓜分。

但请注意:这并不是彻底决绝的瓜分,法兰克的分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如同罗马帝国的分裂一样。即使在843之後也有统一这三块领土的猛男,并且这两条弯弯曲曲的线也不是稳定的界线。

洛泰尔的「中法兰克王国」是最先开始崩毁的。洛泰尔一世复刻了法兰克继承模式,国家被切成三部分:北部是洛泰尔二世的洛泰尔尼亚,中部是查理的普罗旺斯,南部意大利的路易二世继承皇冠。

查理很快去世,863年路易二世皇帝和洛泰尔二世瓜分了中间的领土。二者的领地就是日後的意大利和洛林。

洛泰尔尼亚从北海直插地中海,因为太难看(暴论)[4],被东西法兰克联合抗议,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瓜分了它。

下一个爆炸的是东法兰克。日耳曼人路易有样学样,把国家分给了三个孩子:青年路易、胖子查理、巴伐利亚的卡洛曼。按照路易二世的意思,卡洛曼还继承了意大利王国,不过这个权力被秃头查理抢走了;不过鉴于秃头查理很快去世,卡洛曼夺取了意大利。

如上文所述,东、西法兰克的君主是差不多同时去世的;西法兰克由秃头查理的长子口吃者路易继承。西法兰克有一个好,就是口吃者路易的弟弟死得早,国家没法效仿东方的高端继承方式。但是接下来就不行了,口吃者路易一去世两个儿子(路易三世和卡洛曼二世)就南北瓜分了国家。

西法兰克的路易三世和卡洛曼都是不长命的主。路易三世在882年一次追逐美女的途中创到门框;卡洛曼则在884年一次打猎时一不小心被诸侯打死。而在东法兰克方面,879年,夺取了意大利的卡洛曼也因中风失去理政能力;882年青年路易去世。

于是坐镇中央的胖子查理趁势接盘,法兰克帝国复归一统。

胖子查理的统治并不稳固。地方贵族对他十分不满,此时已经不是查理曼时代的局面了。巴伐利亚的卡洛曼之子阿努尔夫迫使他退位,帝国重新分裂;阿努尔夫统治德意志地区,意大利由贝伦加尔一世和圭多三世统治;法兰西选出了抵抗维京人的本土贵族厄德,但加洛林家族的糊涂查理试图争夺王位。

总结: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843年的《凡尔登条约》正式分割帝国为东、西、中三个部分,随後三个部分又分别崩溃。在胖子查理884年重新统一之後,各地贵族开始争夺加洛林家族的权力,由此西欧从法兰克转型向各个地域国家(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等)。

参考

  1. ^ 所以他史称「虔诚者路易」。
  2. ^ 路易开恩,不杀伯纳德,而是烙瞎他的眼睛;他承蒙仁慈浩荡的皇恩,两天後就疼死了。
  3. ^ 阿基坦的丕平(一世)的儿子丕平二世不服从皇帝侧的安排,一直独立到864年。
  4. ^ 其实是因为洛泰尔二世没有合法继承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查理曼帝国,一个曾横跨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最终走向了分裂,这并非一夜之间的剧变,而是一个复杂多层面过程的结果,涉及权力继承、政治野心、以及地理和文化的差异。理解这段历史,需要我们深入到那个充满勇士、国王、国王的国王们,以及不断变化的权力格局之中。帝国诞生与早期问题埋下的种子首先,我们得回到查理.............
  • 回答
    查理曼加冕为“罗马皇帝”的头衔,其传承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政治博弈、权力真空与文化认同的复杂纠葛。简单地说,这个头衔并非直接、连续地传承下去,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政治联姻、军事征服以及象征意义的赋予,断断续续地被后来的统治者所继承或宣称。要理解其传承,我们得先回顾一下查理曼的“罗马皇帝”.............
  • 回答
    关于“神罗”和查理曼为何会被一些人视为“正统罗马”,尽管现代史学普遍认为他们并非“正统”的延续,但这种看法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现实、宗教观念以及权力合法性的构建方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神罗”和查理曼被视为“正统罗马”的看法,更.............
  • 回答
    查士丁尼一世的功绩,常常被后世评价为“复兴罗马帝国”的伟大君主。然而,如果深入探究他统治下的帝国,我们会发现,他所做的远不止是简单的“复兴”,更像是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奠定了基石,孕育出了一个全新的帝国——拜占庭。查士丁尼的雄心:恢复失落的荣光查士丁尼即位之时,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当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入.............
  • 回答
    想知道哈布斯堡家族和查理曼大帝有没有血缘关系,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这背后牵扯到漫长的历史演变、家族联姻以及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简单来说,答案是:哈布斯堡家族确实与查理曼大帝有着血缘关系,但这种关系是通过漫长的时间和一系列的家族联姻逐渐建立起来的,并非直接的父子关系。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头.............
  • 回答
    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那个时代,并且深入看看当时欧洲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简单套用现代国家概念。首先,查理曼被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可不是像今天一个国家总统被授予某个荣誉称号那样简单。在当时,“罗马帝国”这个概念,尤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成了一种神圣的、延续性的象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八世纪之后,也就是查士丁尼大帝时代(6世纪)之后的拜占庭帝国,与西方世界那时的情况,尤其是查士丁尼王国(虽然“查士丁尼王国”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我们通常理解为查士丁尼大帝治下的东罗马帝国,也就是后来的拜占庭帝国)以及后来崛起的西方日耳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之间的区别。要理解这些区.............
  • 回答
    查理曼(Charlemagne),又称查理一世或查理大帝,是法兰克王国(Frankish Kingdom)的国王,也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要回答“查理曼到底是哪国人的祖先”,需要从他的统治范围、民族构成以及他身后欧洲政治格局的演变这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总的来说,查理曼是: 现代法国、德国.............
  • 回答
    查理曼大帝作为法兰克王国国王,以及后来罗马皇帝,他与法国这个概念的联系,其实是一个复杂但又非常有趣的历史议题。要回答“查理曼能不能算法国人”,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关键点:1. 法兰克王国与现代法国的区别首先,我们要明确,“法国”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查理曼生活的时代(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
  • 回答
    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查理曼继承西罗马帝位(公元800年)的这段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时代”的早期或“民族大迁徙”时代。这三股主要力量——教廷、蛮族王国和东罗马帝国——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动态变化,充满了合作、冲突、联盟和制衡。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深入分析各自的特点、目标以及在当时欧洲政治.............
  • 回答
    关于查理曼是否“合法”的罗马皇帝,这其实是一个涉及到历史、政治和法律等多重概念的复杂问题,并非一概而论就能得出定论。与其说“不合法”,不如说他的“合法性”来源与古代罗马皇帝截然不同,并且始终伴随着争议。首先,我们要明确“罗马皇帝”这个头衔在查理曼时代是什么意思。当查理曼在公元800年被教皇利奥三世加.............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与查理曼帝国以及法兰克王国的渊源,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历史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概括。更准确地说,神圣罗马帝国可以被视为一种间接的、象征性的继承者,同时又在许多方面与之有着显著的差异。从表面上看,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连续性。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奥托一世于公元962年加冕为.............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确实,法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为“查理”、“腓力”、“亨利”、“路易”的国王,让人感觉有些混乱。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我来为您详细解读: 1. 继承制度:从父传子到旁系继承法国的王位继承制度并非一开始就固定,而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演变的。 早期:父子相传为主。 在加洛林王朝和早.............
  • 回答
    查理七世在贞德被捕后,确实尝试过营救贞德,但他的努力最终是失败的。他的行动虽然不够果断和及时,但也不能完全说他袖手旁观,他对贞德的感情和依赖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下,他的行动受到了许多限制。要详细讲述查理七世是否尝试过救贞德,我们需要回顾贞德被俘后的一系列事件和当时的背景:.............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查理·马特明明姓马特为什么还是加洛林家族”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疑问。这背后涉及了欧洲历史中重要的家族传承、政治权力演变以及对“姓氏”概念理解的历史差异。我们得先明确一点,在查理·马特所处的时代(公元8世纪),“姓氏”这个概念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固定不变、代.............
  • 回答
    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一颗冉冉升起的好莱坞新星如果你对电影制作怀有热忱,并且渴望在好莱坞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扎根,那么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Chapman University's Dodge College of Film and Media Arts)绝对是一个值得你深入了解的名字。作为一所.............
  • 回答
    查理十世和路易十九之间的“20分钟国王”事件,实际上是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历史中的一个非常戏剧化,也常常被误解的环节。要理解为什么查理十世不能直接禅位给路易·菲利普,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以及当时法国的政治和继承法体系。历史背景:革命的硝烟与波旁王朝的复辟首先,我们得知道,查理十世是波旁王朝.............
  • 回答
    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宣布不再刊登涉及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这一决定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宗教敏感性、媒体责任以及社会如何处理冲突性内容的复杂讨论。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它背后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一个艰难的抉择,背后的沉重代价首先,不能忽视.............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影迷心中的一个经典讨论。把周星驰和卓别林相提并论,说他们各自是自己国家的“喜剧之王”,这背后有着不少影迷的情感寄托和对两位大师作品的深切喜爱。但如果认真去审视,他们之间既有共通之处,也有显著的差异。要说他们能否“相提并论”,答案恐怕不能简单地“是”或“否”,而是需要更细致.............
  • 回答
    要说查理六世的王后,也就是伊莎贝拉·巴伐利亚,为啥会在百年战争后期,而且还是在那一团糟的局面下,选择跟英格兰和勃艮第抱团,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背后是权力、家族、个人情感,还有法国当时那病入膏肓的政治局面,一块儿搅合出来的。首先,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查理六世,这位法国国王,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