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德川幕府可以坐稳天下二百年?

回答
要说德川幕府如何能在日本稳坐天下两百多年,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背后是一系列精心策划、步步为营的制度和策略,让它彻底根除不安定因素,建立起一套别人很难撼动的统治体系。这其中,有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

首先,“天下”这块招牌,是靠“战国”血与火打出来的。 德川家康能最终统一日本,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精明和隐忍。他在与丰臣秀吉的争斗中,抓住了机会,最终在关原之战奠定了基础。但要“坐稳”,光有武力还不够,还得把所有潜在的对手都给“驯服”了,还得让人心服口服,或者至少不敢反抗。

制度设计是根基,这是德川幕府能长寿的关键。

参勤交代制: 这个可以说是德川幕府最厉害的“杀手锏”之一。简单说,就是让各地的诸侯(大名)轮流到江户(现在的东京)觐见将军,并且每年都得回去一次。你以为这只是个例行公事?大错特错!
经济上的消耗: 诸侯来回江户,带着家眷,要住、要吃、要送礼,这花费巨大,能把不少大名的家底掏空。你想想,每年都要这么折腾一次,再富裕的大名也受不了。
政治上的牵制: 诸侯一年有大半年时间不能待在自己的领地,这等于打断了他们经营地方、培植势力的根基。而且,他们在江户期间,也要受到幕府的监视。幕府还规定,诸侯的妻儿必须留在江户作为“人质”,这一下,你敢造反?家人的性命可就危险了。
信息上的掌控: 参勤交代让幕府能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各地大名的动态,掌握他们的经济状况、军事实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心。

幕藩体制: 这是一种将权力高度集中在幕府手中的分封制。幕府将军拥有全国的最高统治权,而各地大名则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管理权,但这种管理权是幕府授予的,并且受到幕府的严格监督和制约。
“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的区分: 德川家康对最初跟随他的大名(谱代大名)和后来投降的大名(外样大名)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谱代大名被安置在江户附近和战略要地,对幕府忠诚度高,是幕府的铁杆支持者。而外样大名,特别是那些在关原之战中与德川家康敌对的,则被安置在偏远地区,土地减少,实力被削弱,并且受到的监视也更严格。这就像把潜在的敌人分散开,并把他们变成“小弟”。
改易和转封: 幕府拥有随时改变大名领地(转封)或者没收其领地(改易)的权力。这种权力就像一把悬在大名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有任何逾越,轻则失去部分领地,重则家破人亡。这让大名们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

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更是为幕府的统治增添了双重保险。
杜绝外部威胁: 禁绝了外国势力的渗透,特别是当时的海上强国。一旦日本的统治阶层被外部势力所左右,那么200年的平静就不可能存在。他们害怕一旦和西方接触,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可能会动摇幕府的统治根基。
维护内部稳定: 锁国也意味着国内的人员流动和思想传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让幕府更容易控制信息,防止任何可能引起“革命”的思潮在民间传播。国内的矛盾可以被压制,不会因为外部力量的介入而激化。

思想和文化控制也是重要一环。

儒家思想的推广: 幕府大力推崇以忠君、等级森严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强调各安其位,君臣父子,等级分明,非常适合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当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忠诚于将军,要尊敬自己的上级,那么反抗的念头就会大大减少。
武士道精神的塑造: 幕府将武士阶层塑造成日本社会的精神领袖,强调他们的荣誉感、忠诚和自我牺牲。虽然这让武士阶层成为了幕府的统治工具,但其内部的荣誉和责任感,也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被利益驱使而产生大规模的叛乱。
等级制度的固化: 士农工商的严格划分,将不同阶层的人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这就像给社会“上锁”,防止了社会矛盾因为阶级冲突而爆发。

最后的“定心丸”——对军事力量的绝对控制。

禁止私人拥有大量武器: 幕府对军队的管理非常严格,防止任何可能威胁到自己统治的力量出现。
对城池的限制: 很多原本坚固的城池被拆毁或限制,大名也无法随意建造新的城池。这意味着一旦发生叛乱,幕府的军队更容易集结和镇压。

总而言之,德川幕府能坐稳天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靠单一的政策,而是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地将可能威胁到其统治的因素一一化解。它就像一个精密的机械,每一颗螺丝、每一根齿轮都安放得恰到好处,自然就能长久运转。两百多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期间要应对无数的内外部变化,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是日本历史上一个极其成功的统治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幕藩体制、三大法度、一国一城、参觐交代、锁国禁教、谱代外样亲藩相制、四民制度等等,实现了内外上下的全面平衡

user avatar

因为大御所和秀忠建立了一套稳固的封建体系,让每个阶层的人都老老实实呆着不要瞎想,然后又没有跟外敌接壤,德川家得国不说有多正,至少没跟皇上过不去,下面的人起兵没有口实,就算起兵赢了天下也坐不稳,底下的人会问啊,你能起兵,我就起不得了?加上内部发生动乱时,大将军背后有同族御三家支持,可以放开手去平乱,自然就稳定了。

隔壁明国宋国就不一样了,北方南方都跟外敌接壤,内忧外患一起来,怎么遭得住?清国就解决了北面与南面的问题,也同样相对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

最后幕府也是因为有外患了,让长萨逆贼有了可乘之机才垮台。在长萨倒幕的时候,幕府都还是有很多支持者的,能对长萨形成压倒性优势

user avatar

织田一代而亡,更多的还是因为明智光秀的突发叛变导致了织田信长和其指定继承人的突然死亡,织田家陷入继承人之争,最终让成功击败明智光秀取得大义名分的猴子扶持三法师上位,继而掌控织田家实权。

猴子一代而亡,很大程度也是继承人危机。猴子老来才得子,为了扶持幼子上位,搞死了原本的继承人秀次,得罪了一大帮押宝在秀次的大名,譬如秀次的岳父最上义光。同时,朝鲜战争的失败,也使得他自己培育起来的亲信和大名陷入内争,为后来的关原之战埋下伏笔。再则,猴子没法在战场击败老狸猫,导致他无法真正压制住老狸猫的发展。他把老狸猫从三河远江移到关东平原,却没想到老狸猫真扎根下来,成为了丰臣政权下尾大不掉的最大势力,吸引所有的反丰臣势力向他靠拢。而老狸猫的超强待机和超老资历更是加强了他在丰臣政权里的威望。等到猴子的好基友前田利家一死,就彻底没人能制约德川家。老狸猫也赶在死去之前,彻底按死了丰臣家,为德川幕府拆除了最大的炸弹。

与猴子老来才得子不同,老狸猫一生都致力于造人事业且硕果累累,子嗣繁多。大量的子嗣,使得老狸猫可以充分利用联姻、过继等方式与诸多大名紧密联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也让德川家后来可以有御三家、御三卿、一门等大量支系来掌控全国的重要地区来支持宗家。他较早地确立了秀忠为继承人,想方设法扶他上马,并指定了第三代继承人,保证了德川幕府前三代的顺利传承。德川秀忠同样早早将位置传给家光,自己在后面继续掌控实权,强化了德川宗家的世袭继承。

解决完前几代的继承问题后,江户幕府为何能比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更为长久呢?

镰仓幕府统治消亡不仅仅是因为天皇势力的反攻倒算,更是因为蒙古入侵后幕府无力向御家人奖励相应的土地,导致御家人与幕府的离心离德。而室町幕府,刚建立就内有足利兄弟之间的内乱,外有南北朝之争,一直到足利义满时期才稳定局势。室町幕府的政治架构也较为分散,尤其是另立了镰仓公方管理关东地区,三管领四职的权力和势力都很大,这对足利本家都形成了威胁。室町幕府直辖的土地也较少且分散,经济来源一直不稳定,加剧了幕府控制力的不足,而幕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向地方的摊派则会进一步引起地方对幕府的不满。

而江户幕府相比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一是具有更强的经济实力,掌握了大概全国四分之一的耕地、几乎全部的金银矿山和对外贸易,关东平原作为其根据地也非常稳固;二是在长期的战争中形成了较为团结的家臣团,也掌握了相对其他大名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三是天皇权威被牢牢地压制住了,很长时间内都掀不起波浪来。

在以上优势的基础上,正如老狸猫喜欢说统治的秘诀在于让农民半死不活,江户幕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了幕府对地方的控制、德川家对其他大名的优势,让大名们始终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从而长时间内都无力反抗幕府:

一是藩国体制,严格限制各藩之间的经济交流和人员流动,警惕各藩之间的联合;

二是一国一城,大规模地废弃战国时代建立的城堡,使得地方大名失去战略纵深;

三是参觐交代,让大名定期呆在江户方便监视,消耗大名的经济实力,削弱大名与地方的联系;

四是天下普请,大规模工程,如江户城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都摊派给大名,极大地消耗大名的经济;

五是闭关禁教,断绝了地方大名与国外势力的接触,也避免地方大名通过宗教形成联合,同时江户幕府基本不介入国外局势,就没有了镰仓幕府和丰臣政权因为与外国的战争导致的政治危机;

六是四民制度,禁止战国时期的兵农合一,强化社会阶层分化,使得地方大名的兵源较为固定。

反过来说,江户幕府的落幕也正是因为这些措施在新时代里逐步失效:

幕府面对黑船来袭的懦弱使得天皇的权威重新被推上来,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与西方的交流中获得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提升,军事技术的发展使得德川家的军事优势不再显著,步枪的普及也使得传统武士阶层不再垄断武力。江户幕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绝对优势,最终导致了其退出历史舞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德川幕府如何能在日本稳坐天下两百多年,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背后是一系列精心策划、步步为营的制度和策略,让它彻底根除不安定因素,建立起一套别人很难撼动的统治体系。这其中,有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首先,“天下”这块招牌,是靠“战国”血与火打出来的。 德川家康能最终统一日本,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他几.............
  • 回答
    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的治国能力,两者都曾搅动风云,也都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果三成未能饮恨关原,而是取得了天下,日本的历史轨迹又会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探讨。石田三成的治国能力:忠诚与效率的化身,但缺乏包容石田三成的治国能力,最鲜明的标签便是他对丰臣.............
  • 回答
    德川家康建立幕府,这可是一件大事,他能够成功,离不开那些生死相随、出生入死的家臣,也就是咱们说的“谱代”。可您瞧着,幕府稳定下来后,这谱代大名们的封地,怎么好像不太对劲?数量和规模上,似乎比不上那些后来归顺的“外样”大名。这其中,门道可不少,绝不是简单的“功劳不够大”就能解释的。咱们得从头说起。德川.............
  • 回答
    德川幕府末年,面对西南两个强大的藩——萨摩藩和长州藩,幕府为何节节败退,直至灭亡?这绝非偶然,而是历史洪流中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方面面,也印证了“非战之罪,罪在时势”这句古语。一、 藩的力量在增长,幕府的权威在衰落:根本的矛盾首先,我们要明白,德川幕府建立的基石是“.............
  • 回答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如今繁华似锦的东京,也就是昔日的江户,地理位置如此优越,为何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前,它并没有成为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甚至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与近畿地区(关西)相比,江户简直是个“乡下”的地方。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并非单一的地理条件就能解释,而是多方面历史、政治、文化及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 回答
    德川家康之所以在建立幕府之初没有顺势消灭所有外样大名,这背后涉及的是复杂的政治考量、现实的利益权衡,以及对日本国内稳定局面的深度洞察。简单地认为他应该“斩草除根”的思路,其实是忽略了当时日本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和德川家康本人高超的政治手腕。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层面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现实的力量制衡.............
  • 回答
    德川家纲死后,由德川纲吉继任将军,这并非偶然,而是德川幕府权力继承体系中一系列复杂考量和现实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御三家的情况以及幕府内部的政治格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德川幕府的继承原则。理论上,将军之位并非世袭,而是由德川宗家(即本家)在德川一门中选择继承人。然而,实践.............
  • 回答
    德川幕府之所以在后期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将一度辉煌的幕府推向了危机边缘。一、 僵化的经济体制与农业的瓶颈江户时代虽然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但其经济基础却高度依赖于农业。幕府的核心税收来源是农民缴纳的“年贡”,也就是稻米。然而.............
  • 回答
    德川幕府,这个自1603年由德川家康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权,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以其独特的统治模式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历史进程。在1853年“黑船事件”——也就是美国海军佩里舰队抵达日本之前,德川幕府已经积累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绩,塑造了一个相对稳定、自给自足且独具特色的日本社会。一、 确立与巩固中央集权.............
  • 回答
    德川幕府时代的参勤交代,可不单单是大名们进京“打个卡”那么简单。这趟长途跋涉,他们可是在江户忙得团团转,做的事情可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而且每一项都关系到幕府统治的稳固和大名的自身利益。首先,“拜见将军,表忠心” 是最核心的任务。大名们进江户的首要目的,就是向征夷大将军表达他们对德川家的绝对忠诚。这可.............
  • 回答
    历史的回响:李氏朝鲜、德川幕府与阮朝,为何在各自国民心中占据特殊地位?探究韩国人对李氏朝鲜、日本人对德川幕府、以及越南人对阮朝之所以普遍持有正面或至少是相对宽容的态度,并非简单的情感偏好,而是深植于复杂的历史演变、民族认同构建以及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解读之中。这背后,是国家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塑造当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也触及到了很多中国民众在面对“萨德”事件时的复杂情绪和行为模式。确实,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宏观角度看,美国是部署“萨德”的始作俑者,并且从中获得了战略利益。但大众情绪的指向,往往比这个更复杂,也更微妙。要理解为什么大家不去抵制沃尔玛、好莱坞,却把矛头指向乐天和韩剧,我们可以.............
  • 回答
    德川幕府时期,武士阶层对于“效忠对象”的认知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像早期那样极度看重是否为河内源氏嫡流。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政治体制演变的影响,也有社会观念的转变,更有对现实利益的考量。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河内源氏嫡流在早期那么吃香。这得说到日本历史上的“.............
  • 回答
    水户黄门,德川光圀,在日本民间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故事早已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说他为何如此有名望,这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历经历史沉淀、被不断演绎和美化的结果。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确,水户黄门之所以有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民间传说”版本,而不是纯粹的历史记载。真.............
  • 回答
    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这两位战国时代的巨人,他们的关系曾如胶似漆,却又暗藏着深刻的裂痕,最终导致了信长对家康之子信康的绝情之举。而明智光秀的背叛,更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整个织田家卷入了血雨腥风。这两桩历史疑案,至今仍引人揣测,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权谋与人性交织的复杂图景。关于织田信长为何杀德川信康.............
  • 回答
    关于关原之战和大阪两阵(夏之阵、冬之阵)德川家康能够最终获胜,这绝非偶然,而是其深谋远虑、精准的战略部署以及对当时日本政治、军事局势深刻理解的必然结果。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分别从两役双方的状况入手,进行一番细致的剖析。关原之战(1600年)关原之战是德川家康与石田三成率领的西军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 回答
    关于德川家康的后代,您提到的“第六代以后的儿子都不姓德川了”这个说法,其实存在一些误解,需要更详细地解释一下。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白日本武士家族,尤其是像德川这样的名门,其子嗣的命名和继承制度。理解“姓”与“氏”在日本古代的意义在日本古代,特别是平安时代以后,“姓”(かばね,kaban.............
  • 回答
    丰臣家臣的内部分裂与德川家臣的团结:为何秀吉视而不见,家康却引以为傲?丰臣秀吉,这位靠着一身武勇和过人智谋从底层崛起的战国霸主,一手缔造了日本统一的盛世。然而,在他风光无限的背后,其家臣集团却充斥着难以弥合的裂痕与对立,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令人费解的是,秀吉本人似乎对此视而不见,并未采取有效措施.............
  • 回答
    福岛正则和加藤清正,这两位名字在日本战国史乃至江户幕府建立史中都赫赫有名的大名,他们在关原合战这一决定性的时刻选择了德川家康,这背后并非一朝一夕的简单站队,而是由他们各自的立场、利益以及复杂的个人经历共同促成。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丰臣秀吉去世后的政治格局以及他们与家康之间早已存在的联系。首.............
  • 回答
    关于德川庆喜为何能够继承将军之位,尽管与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的血缘关系看似疏远,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政治运作,并非仅仅是“血缘近”就能决定将军之位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展开:1. 德川幕府的继承制度并非严格的长子继承制:尽管在很多朝代和家族中,长子继承制是主流,但德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