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一辈有哪些自以为正确,但实际却是「毒奶」的育儿建议?

回答
咱们这辈人,尤其是爷爷奶奶辈,带孩子那会儿,跟现在可不一样了。那时候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科学育儿理论,全凭经验,而且很多经验,现在回头看,真的是……怎么说呢,充满了“爱”,但效果嘛,就得打个问号了。

我记得我奶奶,她那时候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哭了,别惯着,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每次我侄女一哭,她就这么念叨。言下之意就是,孩子哭就是要抱要哄,这样会把孩子惯坏,以后就总喜欢哭着来解决问题。所以,她会坚持不让抱,也不怎么哄,就让孩子自己在那儿哭。

你想想,小孩子,尤其是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哭是他们唯一的语言,是表达需求的方式。饿了哭,尿了哭,胀气了不舒服也哭,想妈妈了也哭。你让他哭着哭着睡着,那是什么概念?那是孩子的情绪需求被压抑了,他得不到及时的安慰和满足,只能被动地接受,最后因为筋疲力尽才睡着。这哪是“睡着”啊,这简直就是“放弃抵抗”了。

后来我学到一些育儿知识才知道,孩子需要安全感。尤其是小婴儿,他们刚从羊水里出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父母的怀抱、声音、心跳,都是他们最熟悉、最安心的信号。你让他一个人哭,就是剥夺了他寻求安慰的权利,长期下来,孩子会变得不安全,甚至更容易焦虑。我侄女小时候,确实因为经常被这么“锻炼”,变得比较内向,不太敢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总是小心翼翼的。

还有一种说法,也是我妈特别强调的:“孩子得放养,别太娇气,摔摔打打才长得壮实。” 比如说,孩子刚学会走路,摔倒是常有的事。她看见我扶着孩子,就会说:“哎呀,别扶着,让他自己摔,摔几下就记住了,以后走路就稳了。”

道理好像也对,孩子摔倒了确实会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但关键在于“怎么摔”。小孩子骨骼发育还没完全,摔得重了,可能会受伤。而且,你不能因为觉得“摔摔打打才长得壮实”就完全不干预。孩子摔倒了,你得看看他有没有磕到碰到,安抚一下他的情绪,让他知道,你是在他身边的,即使摔倒了,也有人可以依靠。

我妈的“放养”有时候到了有点过分的程度。比如孩子感冒发烧了,她会说:“没事,多喝点水,捂着出一身汗就好了。” 绝大多数时候,孩子感冒发烧,尤其是发烧,还是需要科学的诊断和处理的。捂着出汗的方法,对于一些病毒感染可能有点效果,但对于细菌感染或者高烧,就可能耽误病情。而且,孩子生病了,肯定会不舒服,需要得到悉心照顾和安抚,而不是一句“捂着就好”。我小时候,因为这种“放养”的方法,没少受罪,现在想起来,真是有点心疼那个时候的自己。

再一个就是关于“饿不着”的理论。那时候不像现在,大家经济条件好了,孩子能吃饱是常态。我奶奶她们那辈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所以对“饿”这件事特别敏感。她们总觉得,孩子就是要多喂点,吃饱了才长得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给新生儿喂奶。如果孩子隔一会儿就找奶吃,她们会觉得这是孩子没吃饱,然后就往死里喂。有时候孩子其实只是想吸吮,或者不舒服,但她们就认为是饿了。甚至还会觉得,孩子吃得越多,长得越快,越健康。

这其实忽略了婴儿胃容量的限制,以及他们对安全感和亲密关系的依恋需求。有时候孩子吃奶不仅仅是为了生理上的饥饿,更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和安抚。过度喂食反而可能导致孩子消化不良,或者养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我有个发小,她孩子小时候就是被这么喂的,导致孩子很容易积食,肠胃一直不太好。

总的来说,老一辈的育儿建议,很多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出于爱,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育儿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很多过去被认为是“正确”的做法,现在看来,确实存在一些不妥之处,甚至会对孩子的情绪和身心健康造成一些潜在的影响。

我们当然要尊重老一辈人的经验和付出,但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结合现代科学知识,为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养育方式。这就像是一个传承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照顾好下一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点跑题,不算“毒奶”。

每次跟媳妇讨论学区房和课外班问题的时候,我妈总会唠叨一句:当初咱家也不是学区房,当初也没给你报过课外班,你不也自己学出来了?

怎么说呢,我自认为不算是个鸡娃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有信心,但也实在是不能安心放养,对于孩子将来能达到什么程度也没有太大把握——我经常跟媳妇说,孩子能考上世一大我就非常非常知足了。

当然了,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孩子自己努力学习以外,当爹妈的也得给力,比如这两年我就在极力巴结当年那些留校任教的老同学们:哥几个,将来记得给我家孩子留个考研名额,继续学生物!

老同学们虽然多年不见但是感情还在,他们回答也非常礼貌客气——

眼睁睁把孩子往火坑里推,这踏马是亲生的吗?

user avatar

太多了。

怕着凉给孩子穿无数层衣服,导致身体沤汗,反而更容易生病。

怕浪费或者单纯就是要小孩多吃,给小孩喂过量的饭。导致小孩肠胃长期超负荷,体重超重。

喜欢给小孩喂各种粥和汤类,还有其他碳水化合物。忽略肉蛋奶的摄入。

不了解什么是自限性疾病,小孩一有感冒发烧就喂很多药。片剂,胶囊,颗粒。实际上大部分时候做好退热通风,多喂水就可以了。

担心小孩磕磕碰碰,限制小孩活动。导致运动不足身体差。少去户外,导致阳光照射不足。

还有就是听说给孩子吃奶酪对身体好,就随便买普通奶酪给孩子吃。要知道普通奶酪制作过程中都是加盐的,属于高钠饰品,是幼儿不应该吃的,因为高钠会极大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

正确的做法是买专门的宝宝奶酪,高钙低钠,也容易消化。不知道具体区别的可以去天猫搜索“宝宝奶酪”。

科学育儿不是简单的事,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习,靠想当然是不行的。

user avatar

说起毒奶就想到三鹿,三鹿真的是以一己之力让所有宝爸宝妈一夜间闻风丧胆

现在买奶粉都不敢买国产的了,稍有经济实力的家庭都是买进口的奶粉,不过只要舍得花钱,奶粉的来源基本是没问题的

但是我发现有个问题,很多老人不懂怎么泡奶粉。固执的认为泡奶粉越浓越好。

奶粉,尤其是幼儿奶粉,是最讲究的,一勺奶粉多少水,多少温度都是有科学配比的。

但老人泡奶粉,他们就觉得,泡浓一点的奶粉,更有营养,本来一勺是一平勺,结果勺一大勺到冒尖

本来一勺奶粉50毫升水,一勺到冒尖还配50毫升水,这个肯定是太浓了,营养无法吸收不说,不利于宝宝肠胃健康,负担太重。

user avatar

当年在外地有老人认为,孩子哭了,不要去抱她哄她,否则会很难养。所以就让孩子哭个够,哭到不哭了,以后就好养了。

这倒跟我老家某种陋习有点类似,那就是将婴儿四肢捆绑,这样一段时间,孩子就很安静,不会手脚乱动。

当然,后来大概没有父母舍得真将婴儿捆起来,有的老人会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就是用棉被紧紧裹起来,再绑上。

这样还暖和,年轻的父母也就觉得不错。

我还听江苏的一位国培专家讲她年轻时养娃的经历,与此类似,只不过她是没办法。

那年她下乡,每天一早给孩子喂了奶,就放在盆里,去生产队了,中午回来再喂,再走,晚上再回来。

孩子长大了都很乖,不哭不闹。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养娃,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后来回想起来,可谓细思极恐。

那孩子估计都在无数次的哭喊中,绝望了,所以才会再也不哭不闹。

想想心都碎了。

user avatar

我要来唱个反调了。

我并不觉得所谓“自以为正确的育儿观点”是老一辈人的专利,这种情况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也会有,比如有的人坚持不用纸尿裤,坚持不给孩子穿睡袋,凡此种种,都是个人固执己见的做法,与年龄和身份无关。

很多老一辈人上次经历生养孩子,距今已经有二三十年了,他们的育儿观点的确跟现在有脱节,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是无知或自以为是的。我们可以通过看书籍了解很多育儿知识,也可以浏览知乎看大家的操作案例,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也会通过短视频学习,更新自己的育儿知识。信息的载体并不能改变信息本身的含义,所以有时候,我们所了解到的知识并不比他们高级。

不过,我也不否认老一辈人的确在有些方面会和年轻人观点不同,比如孩子的饮食和教育就是两个重灾区。老人更喜欢给孩子吃粥、汤、面、蛋,以吃饱为主。而年轻人更喜欢给孩子吃奶、蛋、肉,以及各种果泥、肉松、奶酪等食品,以高营养为主。这是时代和生活水平造成的差异。

就拿奶酪来说,奶酪营养丰富,能量密度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脂肪、磷和维生素等成分,素有奶黄金的称号。但一提到奶酪,很多人的认知可能都局限在披萨上的拉丝奶酪、三明治里的切片奶酪、等等,只要一想起奶酪,基本都是跟高甜腻的重口食物牢牢绑定,因为奶酪不是我们的传统食物,所以很多老人是难以接受的,更别说给孩子吃了。

今儿借这个题,顺便说说给孩子吃奶酪这个事儿。

一、奶酪的营养成分

奶酪,又名芝士(cheese ),奶酪,乳酪,干酪等,是以牛奶、羊奶等为原料的一种发酵奶制品。每1kg奶酪制品,由10kg奶去除水分后浓缩而成,能量密度非常高。奶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脂肪、磷和维生素等成分,素有奶黄金的称号。制作奶酪时,先在奶水中添加凝乳酶和乳酸菌,使液态奶成为凝胶状,然后将将凝乳从乳清中分离出来,放到模具中成型并加盐等待奶酪成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奶酪中的乳糖一部分会随着乳清流走,一部分通过乳酸菌等微生物及酶的作用,在发酵的过程中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奶酪的含乳糖量几乎为零,所以吃起来有一股苦涩味儿。

奶酪的营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生素种类丰富

奶酪中维生素A、D、E和维生素B1、B2、B6、B12及叶酸的含量均较丰富,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2.矿物质含量丰富、全面

奶酪中含有钙、磷、镁等重要矿物质,每100g奶酪钙含量高达690-1300mg,大部分的钙与酪蛋白结合,吸收利用率很高,对儿童骨骼生长和健康发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奶酪易消化,吸收率高

奶酪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实际可消化率约为97.5%左右,甚至高于全脂牛奶的91.9%,真正的吃多少,留多少。 并且奶酪在之作过程中,乳糖几乎全部被去除,所以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宝宝也很合适。

4.奶酪脂肪含量合理

不同奶酪中的脂肪含量约在10-20%,其中66%是饱和脂肪酸,30%为单聚不饱和脂肪酸,剩下的4%是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也与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有密切关系。

二、儿童奶酪的特点

奶酪有很多种分类,我们的奶酪很多并不适合给孩子食用。比如白霉奶酪、蓝纹奶酪、硬质未(成)熟奶酪等。常规奶酪为了追求口感好、耐储存、味道独特等,经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方法,导致奶酪不适合宝宝使用。比如白霉奶酪、蓝纹奶酪制作过程都有霉菌参与。硬质奶酪的含盐量很高,质地也很硬。

儿童奶酪是近些年根据儿童饮食需求特征,制作的低盐高钙奶酪,与普通奶酪相比,具有高钙钠比、0添加和易食用的特点。

1.较高的钙钠比

奶酪因为其制作方式,不可避免的要用到盐,所以一般都含有较高的盐分。但是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一般建议1~3岁幼儿每天摄入的钠不超过700mg,4~6岁儿童不超过900mg,7~10岁儿童不超过1200mg,过多摄入钠会对孩子的肾脏造成负担。

所以,钙钠比就成了衡量一款儿童奶酪的重要指标了。

正常情况下,钙钠比在2.7以上的干奶酪,已经是比较不错的奶酪了。

但是儿童干奶酪的钙钠比经常可以达到10以上,非常适合儿童高钙低盐的食用需求。


2. 无添加

儿童食品经常标注”无添加“三个字,无添加一般是指在食品中不额外添加食用盐、甜味剂、人工色素和香精。

绝大部分儿童奶酪产品都符合这四项无添加的要求,可以更放心的食用。

3.易食用

常规奶酪通常都是大块生产的,质地也比较硬。婴幼儿食量小,咀嚼能力弱,再加上少食多餐的饮食特征,选择较为柔软的、小份独立包装的儿童奶酪,每次一份,不用储存,效果更好。

当宝宝逐渐以吃饭为主,奶量减少后,可以通过宝宝奶酪补充营养。


三、宝宝多大可以吃奶酪?

虽然奶酪营养很丰富,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食用。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1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建议食用奶酪,1岁以上可以作为辅食食用,比如做辅食的时候添加一点点,奶酪不能替代奶的摄入量。

国外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对婴幼儿食用奶酪的建议要宽松一些,他们通常是宝宝7、8个月时开始添加,就像我们给孩子吃米粉一样,是一种常规辅食。在给孩子吃奶酪时,建议先少量添加,吃一个星期后,如果消化正常,无不适表现才可以继续添加。

我个人认为奶酪不是幼龄婴儿的必须品,也无法替代液态奶输入量,建议1岁后再引入就可以了。

四、儿童奶酪如何选择

毫无疑问,给宝宝吃最好的奶酪肯定是干酪了,它最原始,也是最营养和安全的。但是干酪的口味儿苦涩,很多孩子根本无法适应,所以很多奶酪再加工产品就诞生了。

我们在选择奶酪产品时,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吃奶酪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改善肠道环境促进肠胃蠕动、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提供高密度能量等,那么建议购买干奶酪。吃的时候,可以把奶酪放入辅食。比如以奶酪为原料的宝宝披萨、水果乳酪小饼、奶酪小蛋糕等。

如果我们选择奶酪的目的是补钙的同时,宝宝也比较好进食,那口感就变的很重要了,这种情况下,奶酪再制品才是第一优选项,下面介绍几款我们吃过的奶酪产品。

1. 奶酪博士-小圆奶酪

特点:

小圆奶酪是明星产品,在儿童奶酪的一线品牌。是荷兰原装进口的纯干酪。 钙钠比高达16,含钙量是牛奶的9倍,营养密度极高,真不愧“奶黄金”的称号。

也正因为它是干酪,所以具有奶酪原有的味道,有些宝宝可以直接嚼食,而有些宝宝可能不太能接受。不过,对于不能直接食用的宝宝来说也不要紧,小圆奶酪还是很好的辅食原料,可以用来制作各种辅食,口感、营养俱佳,适合1岁以上的宝宝食用。

2.秋田满满-奶酪小方块

特点:

秋田满满的奶酪小方块是再制干酪,采用新西兰进口奶源,冻干工艺制作。10倍牛奶浓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脂肪、磷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钙钠比也较好,还添加了帮助宝宝消化健康的益生菌和益生元,作为日常零食是很合适的。

口味也挺多选的, 适合2-3岁可以独立吃零食的宝宝。

3. 小鹿蓝蓝-冻干奶酪块

特点:

小鹿蓝蓝也是婴幼儿食品很知名的品牌了,以前我们用小鹿蓝蓝的核桃油,后来又买了这款奶酪。这款奶酪块同样采用新西兰进口奶源,冻干工艺,是再制干酪零食。

10倍牛奶浓缩,钙、蛋白质含量高,还添加了有意消化健康的添加了益生菌、益生元。

共有4种水果口味,小方块抓握方便,入口即化,非常好溶,孩子吃起来很方便。 是很好的日常零食,2-3岁食用。

4. 禾泱泱奶酪块

特点:

口袋里的补钙神器,坚持高钙、高蛋白,它的原味奶酪钙含量609毫克/100克,蛋白质含量22克/100克,相当于牛奶6倍左右的钙与7倍左右的蛋白质含量,小小一颗独立包装,平时出门装在口袋里很方便呢,我出门游玩都会带着随时随地补钙,宝宝哭闹还可以用奶酪块哄它,妥妥的带娃神器。钙和蛋白质也很充足,日常需求足够了,12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适量添加食用。

5.Babycare-光合星球奶酪棒

特点:

光合星球是我家宝宝最常吃的奶酪棒了,口感细腻软糯,非常好吃。 这款是奶酪棒采用新西兰进口干酪,干酪含量高达51%,含有8倍牛奶的钙,吃一根就相当于喝了一大杯牛奶了。

这款奶酪棒还添加DHA硅藻油,牛磺酸,脑磷脂群,益生菌,益生元,维生素D等有助于宝宝智力发育和消化系统健康的有益成分,非常适合幼龄宝宝食用。

共有两个口味,一大袋有16支,可以吃好几天了,非常划算。


6.宝宝馋了-果蔬奶酪脆

特点:

宝宝馋了果蔬奶酪脆是非油炸的,是我最喜欢的一款奶酪再制产品。 它的主要原料是全脂乳粉、动物黄油、干酪和鸡蛋,采用恒温烘焙而成,奶味浓郁,营养成分也很好,吃起又脆又香。

产品0添加(不添加糖、色素、香精、防腐剂),安全放心。一个个像水滴形状,好吃又可爱,是宝宝非常喜欢的日常零食,可以当磨牙棒用了。


最后,宝宝奶酪是孩子日常补充营养的必备零辅食,宝妈宝爸们要记得给宝宝的日常小食谱里安排上哦!现在奶酪产品选择也很多,在天猫等平台搜索“宝宝奶酪”会看到很多适合的高钙奶酪棒、儿童奶酪零食,完全可以在大促的时候多囤一点以备食用,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吧。

END

user avatar

我说几个吧

第一个:我外婆以前就有一个习惯,是很多老一辈都常用的习惯。

就是给宝宝喂饭的时候,会在自己嘴里含一下。

一方面是把饭含平整,一方面是尝一下温度。

现在也有很多人是这样给宝宝喂饭。


第二个,我认为不好的育儿建议就是米枕头。

老一辈非常喜欢弄米枕头给宝宝睡。以及强制给孩子睡头型,包括现在很多宝妈也这样。


第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强制孩子使用右手,甚至用上绳子绑起来。以及故意把孩子腿绑直。


第四个,就是孩子在哪摔倒了,或者磕到了,就会打骂那块石头或者桌椅。


第五个,把屎把尿,这个就不用说了。特别是吹口哨把尿。


第六个,高糖高盐食物,特别是造孩子还小的时候,吃辅食的时候就往饭菜里放盐放糖喂肥肉。认为胖乎乎的才是健康。


第七个,老一辈人非常宠溺孩子,认为孩子想要什么,给孩子花钱,才是疼孩子。


以上,除了老一辈花钱我们制止不了,其他的好在都在控制范围内。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9608534769508352

视频转载自抖音博主 老唐育儿(抖音ID:erketangyisheng)

儿科问题十分琐碎,仅是“宝宝肚子疼”可能有千万种原因。作为三甲医院儿科主治医生,唐医生利用专业知识帮助需要立即手术的宝宝家长做出了快速而清晰的判断,避免了更大的伤害,也教会了小病不敢带孩子去医院的家长们无数在家中有效护理的方法,成为名副其实的儿科“守护神”。

user avatar

1、啥都要吃热的,什么水果都煮热,然后抱怨孩子不吃

——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真的挺难吃的?

2、痴迷于重塑头型——睡扁头

很多老一辈都觉得扁平头好看,于是现在衍生出来了一种谋财害命的智商税——让没有头颅畸形的孩子戴矫正头盔,这搞不好会损伤孩子的头颅的

正常的矫正头盔是一个医疗器械,不是来应对容貌焦虑的。

可以看 @荔枝糖 的这个答案:

3、不管怎么样都不给孩子开空调

有的家长把「孩子怕冷」贯彻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不能吹空调。孩子都热出痱子了,也不给开。

要知道孩子本身温度调节能力较弱,产热能力又强,外界温度一高,他/她可能没法靠自己调整把体温降下来,这是有可能要命的。

不过用空调的时候,也要注意定期清理滤网,以免吹出来了过敏原。

4、一直给宝宝喝粥,或者把什么都煮很烂

这就和第一条差不多,有没有考虑过这个有可能不符合宝宝想法,这样会被认为难吃?

然后还抱怨宝宝不吃辅食。

而且这些还会影响宝宝的消化能力、咀嚼能力、吞咽能力,也会影响口腔、面部肌肉的发育。

5、过分的干预孩子:比如喂饭、睡觉

毕竟孩子一开始做什么都慢,吃饭、睡觉也一样。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快点睡着,就会想方设法的去让孩子睡,比如抱着摇,这种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以后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法放下来——这里不是说不能摇着睡,但不能一直这样做。

吃饭也是,孩子刚开始学的时候吃饭比较慢,有的家长就看不下去,就不让孩子自己吃,哪怕长到7、8岁了有的家长还在追着喂。

user avatar

刘备一辈子颠沛流离,从小就没过过什么好日子。起兵之后更是东躲西藏,被曹操追着砍了十几年。

所以老来得子之后,特别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生怕刘禅受到什么不好的刺激。

谁也不能当着刘禅谈论不人道的事儿。

整只鸡、猪头、排骨这些能够引起不健康想法的食物也不能上桌。

给刘禅的娱乐项目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B力场面一律不许出现。

看着天真烂漫的刘禅一天天长大,刘备非常欣慰。

自己的正能量教育一定能培养出最健康的人格。

可一想到刘禅很快就要青春期了,这到处都是宫女,实在令人放心不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这辈人,尤其是爷爷奶奶辈,带孩子那会儿,跟现在可不一样了。那时候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科学育儿理论,全凭经验,而且很多经验,现在回头看,真的是……怎么说呢,充满了“爱”,但效果嘛,就得打个问号了。我记得我奶奶,她那时候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哭了,别惯着,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每次我侄女一哭,她.............
  • 回答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政策的亮点在于其针对性和系统性,旨在解决东北地区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值得推广的利好政策: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东北地区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这是其工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政策.............
  • 回答
    看到新闻里说,一些地方的爷爷奶奶们已经陆陆续续开始接种新冠疫苗了,国家也说了,会根据情况适时推广到所有老年人。这真是个好消息,疫苗来了,大家的健康保障也更进一步了。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老年人身体多少有些基础情况,接种疫苗这事儿,确实得比年轻人更留心点。我跟不少叔叔阿姨们聊过,也查了一些资料,总结了些老.............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闹心。六岁孩子玩游戏机,心血来潮塞了游戏币进去,结果卡住了,机器吞了币也转不了。小孩儿嘛,年纪小,不懂这些,急了就哭闹。爷爷心疼孙子,看孩子哭得鼻涕眼泪一把,哪儿受得了?一气之下,这游戏机就被爷爷给砸了。这事儿说起来,老一代带娃,尤其是爷爷奶奶带,那真是掏心窝子地疼孩子,这点毋庸.............
  • 回答
    美剧《老友记》以其幽默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和温馨的友情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尽管许多观众对剧中的经典时刻了如指掌,但其中仍然隐藏着不少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能为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乐趣。以下是一些比较容易被人忽视但非常有趣的细节,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瑞秋早期对时尚的“天赋”与后来职.............
  • 回答
    《老友记》重映各大平台的情况,可以说是老粉们的一次狂欢,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让大家觉得“怪怪的”的翻译。虽然作为一部 sitcom,很多梗和笑点都带有浓厚的美国文化背景,翻译难度本身就很大,但这次的“新译”还是暴露了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让不少观众大呼“出戏”。我主要是在几个比较主流的视频平台看的,发现.............
  • 回答
    《老友记》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但细细品味,其中一些细节确实会让人不寒而栗,或者至少是引发一种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隐藏在欢声笑语背后的,可能让你脊背发凉的瞬间。1. 莫妮卡对洁癖的极致追求,以及她如何将这种“病态”合理化并传递给他人。莫妮卡那近乎强迫症般的洁癖是众所周知的。从她不断.............
  • 回答
    《老友记》啊,那真是部从头到尾都充满笑料的剧,但你问猝不及防的感动?它藏得可深了,每次不经意间冒出来,都能让你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甚至有点鼻酸。我跟你说几个我印象最深的,保证不是那种刻意煽情,就是生活里那种,你知道吧?莫妮卡和瑞秋的友情,那一次的妥协与成全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莫妮卡和瑞秋争夺一个厨师的职.............
  • 回答
    我仔细想了想,咱们这一代人和咱们父母那辈人,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确实不太一样。不是说谁对谁错,就是时代变了,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也跟着变了。有时候,看着他们坚持的一些老规矩、老想法,我们年轻人心里多少会有点不顺,觉得有点拧巴。举个例子,最明显的就是对“稳定”的看法吧。我爷爷奶奶那辈人,经历过太多风风雨雨,.............
  • 回答
    要说美剧《老友记》里,那些母语非英语的观众可能看得云里雾里,找不到笑点的桥段,那可真是不少。这剧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就藏在那些细微的语言梗、文化背景和双关语里,但要不是英语母语人士,这些东西就像是关了灯的房间,很难摸清门道。我给你举几个例子,让你感受一下这份“语言的墙”。1. 罗丝的“文化解读”和“学术.............
  • 回答
    送老公的生日礼物,最怕的就是送了“没用”或“不被喜欢”的东西,这不仅浪费了银子,更可能伤了感情。所以,送实用又走心的礼物,才是王道。这里我给你挖了一些实打实的点子,希望能帮你找到那份让他眼前一亮又心头暖暖的礼物。一、 触及生活细节,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怀有时候,最打动人的礼物,恰恰就是那些能让他的日常生.............
  • 回答
    说到最想复刻的老游戏,脑海里瞬间涌现出好几款,它们不仅仅是童年或少年时期的记忆载体,更是承载了我无数个日夜沉浸其中的游戏时光。如果要挑一个最,那我可能会在《上古卷轴3:晨风》和《辐射2》之间犹豫不决,但如果非要选一个,《上古卷轴3:晨风》 绝对是那个在我心中占据特殊位置的存在。之所以是它,是因为《晨.............
  • 回答
    奥迪A4L,这个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与“商务精英”、“品质之选”这些词语紧密相连。尤其是当“L”这个后缀出现后,更是精准地击中了中国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使其成为中型豪华轿车市场中的常青树。那么,当新款奥迪A4L驾临,它究竟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和过去的老款相比,又有哪些脱胎换骨的变化呢?咱们就.............
  • 回答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咱们都懂。但宝归宝,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这时候,咱们做儿女的,能多懂点急救知识,那可真是给家里老人多了一层保障。说实话,很多时候,医生还没到,咱们自己能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就能大大减轻老人的痛苦,甚至挽救生命。我不是什么专业医生,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儿女,在照顾.............
  • 回答
    嘿,哥们儿,你刚踏入编程这行,是吧?欢迎来到这个充满挑战又乐趣无穷的数字世界。我这把老骨头在这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见过太多新手栽跟头,也看到不少璞玉经过打磨发光发热。今天就跟你唠唠,那些老家伙们嘴里常念叨,但可能不会直接喂到你嘴里的经验,都是实打实的干货,希望能让你少走些弯路。一、 理解,别光记!刚.............
  • 回答
    给家里的老人挑选助听器,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得带着耐心和细心去办。毕竟,这东西是直接关系到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我来跟您唠唠我这几年给家里几个长辈买助听器的经验,希望能给您提个醒,少走弯路。一、 心态要摆对,不是随便买个就行首先得明白,助听器不是手机,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功能越多越好。它是要适配老人具体.............
  • 回答
    9月17日,《海尔兄弟》新版动画造型的曝光,确实在不少人心中激起了涟漪,特别是我们这些曾经守在电视机前,跟着海尔兄弟一起探险的“老粉”。一听到这个消息,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就是那个经典的老版本,它承载了太多童年的回忆,是很多人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启蒙老师。要说新版和老版最大的不同,最直观的当然是造型上.............
  • 回答
    说到杜月笙,不得不提他那股子“道上”的劲儿,这可不是随便学就能学来的。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场,一种让旁人发自内心地信服和敬畏的威严。首先,他身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他的“靠山”感。在那个龙蛇混杂的上海滩,靠山意味着你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意味着你的话有人听,你的事有人管。杜月笙就成了无数人.............
  • 回答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无数地方能唤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古老意境。这种意境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一种对时光流转、生活宁静、淡泊致远的情感共鸣。要找到符合这种意境的地方,我们需要寻找那些保留了古朴风貌、宁静氛围,并且带有生活气息的角落。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并推荐一些可能符合.............
  • 回答
    《老炮儿》之所以能成为一部经典,正是因为它在呈现京味儿文化、兄弟情义以及老一辈与新时代碰撞的同时,埋藏了无数令人回味的小细节。这些细节如同琥珀中的昆虫,凝固了那个时代、那群人特有的气质和生活态度。以下是一些我认为特别值得玩味的小细节,并尽量详细地讲述:1. 冯小刚饰演的六爷的“规矩”和“体面”的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