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连云港市域列车,对其他城市利用既有线发展市域轨道交通有何启示?

回答
连云港市域列车:一场低成本、高效率的市域轨道交通探索,对其他城市有何借鉴?

连云港,这座滨海城市,在发展市域轨道交通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低成本、高效率”之路。与其他城市动辄投资数百亿、数千亿建设全新地铁线路不同,连云港的市域列车巧妙地利用了既有的国铁线路,将其升级改造,开行市域化公交化列车,不仅显著降低了建设成本,更以相对较短的周期实现了市域快速交通的落地,为其他城市发展市域轨道交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连云港市域列车的“与众不同”之处:

连云港市域列车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其“借巢孵化”的策略。它并非从零开始新建独立的市域轨道交通系统,而是深度改造和利用了现有的陇海铁路(连云港至徐州段)部分区段。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低成本建设: 这是最核心的优势。新建一条地铁线路,征地拆迁、隧道挖掘、高架桥梁、车站建设等费用都十分高昂。而市域列车则在既有铁路上进行局部改造,例如增加信号系统、改造站台、增设供电设施、优化线路设计等,其投资规模远低于新建地铁。这对于财政实力相对有限的地级市而言,无疑是更可持续、更可行的选择。
快速落地与见效: 依托既有铁路,省去了大规模的土建工程,建设周期大大缩短。从规划、改造到通车,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让市民快速享受到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提升城市交通格局。
市域“公交化”运营: 尽管利用的是国铁线路,但连云港市域列车在运营模式上借鉴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高频次发车: 缩短发车间隔,实现类似公交车的“随到随走”或短间隔发车,提升出行便捷性。
站站停靠: 在市区或重要节点站,实现类似地铁的站站停靠,方便沿线居民出行。
票制改革: 采用更亲民的票制,例如月票、储值卡等,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车辆更新: 采用更适合市域通勤的动车组列车,提升乘坐舒适度和运行速度。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通过在市区内增设或改造站点,市域列车有效连接了市中心与周边区域,特别是县区,填补了城市对外交通与内部微循环之间的空白。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将部分跨区域通勤的客流吸引到市域列车上,可以有效缓解公路交通的压力,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连云港市域列车的局限性(客观分析):

当然,任何一种交通模式都有其局限性。连云港市域列车也面临一些挑战:

与国铁的冲突: 既有国铁线路需要兼顾长途客货运,市域列车在 horarios(时间表)安排上可能受到限制,无法做到地铁那样全天候、全天候的高频次。
站点设置的局限: 既有铁路的站点设置不一定能完全满足城市内部的客流需求,可能存在站点距离居民区或商业区较远的情况。
运行速度与效率: 尽管使用了动车组,但由于需要与其他列车共享线路,以及站站停靠的模式,其整体运行效率和速度可能不如独立运行的地铁。
初期改造的投入: 虽然低于新建地铁,但对既有线路进行信号、供电、站台等改造,也需要一定的初期投资。
土地开发价值的限制: 相较于地铁沿线可以进行大规模的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市域列车沿线土地的开发潜力可能受制于既有铁路的廊道限制。

对其他城市利用既有线发展市域轨道交通的启示:

连云港的实践,为其他有类似条件的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借鉴:

1. “盘活存量”的智慧:
优先考虑既有铁路的改造与利用: 在规划市域轨道交通时,不应“唯新不破”,而是要深入调研城市周边是否存在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国铁、地方铁路、专用线等,评估其改造升级为市域公交化列车的可行性。
评估线路资源: 重点关注连接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重要产业园区、高校、旅游景点的既有铁路线。

2. “低成本”策略的现实意义:
精准定位,适度投入: 明确市域列车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定位,避免过度投资。将有限的财政资源投入到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如信号升级、动车组采购、站台改造等,而不是追求一步到位建设独立的重轨交通系统。
分期实施,滚动发展: 可以先期选择效益最明显、客流潜力最大的区段进行改造,实现“点线成面”的滚动发展,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3. “公交化”运营的精髓:
高频次、密站点: 运营模式上要向城市地铁看齐,提高发车频率,在市区和关键节点增加停靠站,使之真正成为市民可以方便使用的“轨道公交”。
票制吸引力: 制定适应市域通勤需求的票价政策,提高吸引力。
车辆配置优化: 选择适合市域通勤、乘坐舒适、能耗较低的动车组或城际动车,并考虑车辆的“去高配化”,降低购置和维护成本。

4. “综合交通枢纽”的构建:
加强换乘衔接: 市域列车站应与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构建便捷的换乘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TOD模式的适度借鉴: 在条件允许的车站周边,可以适度发展以市域列车为依托的TOD项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带动区域发展,但要充分考虑铁路廊道的限制。

5. “政策协同”是关键:
打破部门壁垒: 市域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涉及铁路部门、交通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等多个单位,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 对于利用既有铁路改造项目,可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降低地方财政压力。

6. “需求导向”的规划:
深入的客流调研: 在规划改造前,必须进行细致的客流调查和预测,了解居民的出行需求、出行规律以及对市域交通的期望,确保改造项目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区域联动: 考虑市域列车连接的各区县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将其打造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总结来说,连云港市域列车并非是“最先进”或“最高端”的市域轨道交通模式,但它是一种“最务实”和“最经济”的解决方案。 它证明了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并非只有新建地铁一条道路可走。通过智慧的规划和对既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城市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交通瓶颈,提升居民的出行品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种“借力打力”的智慧,对于许多面临发展挑战的城市,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什么启示,因为连云港没有什么独创经验,如果一定要找,那估计就是开创了CRH6系动车组的红色腰线[1]

在此之前,同在上海铁路局的上海金山线(利用沪昆-金山线)、宁波甬余线、绍兴钱清-上虞线(以上二线均利用萧甬线)市域列车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连云港市郊列车方案中,完全利用既有线、公交IC卡进出闸、独立售检票等做法[2],都是以上线路施行多年、非常成熟的经验。连云港市域列车只是吸取了以上线路的经验教训,结合自身实际,在陇海线进行了市郊化改造。

参考

  1. ^ 在此之前的CRH6系城际市域动车组都是蓝色腰线。
  2. ^ 吴卓.利用陇海线连云港至连云段开行市郊列车方案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第13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