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幽云联盟在军事和经济上的互补性都特别好,可谓马蹬时代东亚最强大的力量。北魏,武川,安史,契丹,忽必烈,朱棣,鞑清皆以此为龙兴之地或根本之地。
近千年间的历史一直在验证一件事———只要对幽云地区控制力下降,幽云人很快会意识到与其为了中原鶸们戍边吃沙子,不如带着或跟着草原一起南下打劫。
问题的关键在于:骑兵。
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在地形开阔的情况下,骑兵的威力和机动性,即使比不了现在的坦克,也不亚于步战车了。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去过现在的“幽云十六州”,如果能亲自从北京乘车向北,经承德或张家口方向到内蒙,就会深有体会了。长城以北,都是延绵的燕山山脉,少有平原,再向北,就是游牧民族活跃的蒙古高原了。而长城以南,过了密云昌平向南,基本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了。在幽云十六州以外,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由于有山地地形的限制,并不能发挥出来。但如果不能守住幽云十六州,使骑兵可以长驱直入华北平原,那简直就是噩梦了。在战略上骑兵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实现突袭,在战术上步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在平原几乎没法和骑兵抗衡(除非数倍于敌),历史上对抗游牧民族比较成功的例子,要么是以骑兵抗衡骑兵,要么是得有特别NB的阵法,否则想在平原地形取胜,难之又难。
当然你说,骑兵不能攻城,我就守城啊~可你守不住农村啊, 游牧民族也知道农村包围城市的道理,掳走了你的人,掠夺了粮食走了,而且每次都防不胜防,长此以往,越守城越被动,越虚弱,出城交战又打不过,想埋伏又没处设伏。最后大批骑兵来围城,怎么能守得住?
至于说西晋的情况,简单查了一下,灭亡西晋的刘渊乎是在太行山脉以西起兵向南进攻的,应该是长城以内,算是“内乱”吧,过了幽云十六州的防区范围了,何况西晋本身已经多年动乱,虚弱不堪啊。
历史上不少朝代北方的边界都是以幽云十六州这一带为尽头的,这绝非偶然。另外一个说明幽云十六州重要性的例子可能就是,明朝朱棣篡位后放弃安逸的南京,迁都北京,并多次亲征北伐巩固北方防御,很可能也是有这方面考虑吧——把这片地区就置于皇城之下,看你们防守还敢不敢马虎?(当然后来还是马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