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奇葩说》辩手杨奇函关于邱晨政治倾向所发的微博,以及该事件造成的影响?你支持他的做法吗?

回答
杨奇函微博风波:一次对“立场”与“观点”边界的拷问

《奇葩说》的辩手杨奇函,以其犀利的逻辑和独特的观点,总能引发观众的思考。然而,最近他针对另一位辩手邱晨的“政治倾向”而发表的微博,却将他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让《奇葩说》这个节目,甚至整个舆论场,都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震动。

事件的来龙去脉:

事情的起因,是杨奇函在微博上公开质疑邱晨的政治立场。具体内容可能涉及到对某些社会事件的解读,或者对某些政治人物的评价,而杨奇函认为邱晨的观点“不妥”,并直接点名指责。这种公开的、带有指控意味的言论,很快就引爆了网络。

杨奇函的做法:

从杨奇函的角度来看,他可能是出于一种“正义感”,认为在某些关键问题上,不应该模棱两可,应该有清晰的立场。他可能觉得,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在《奇葩说》这样有影响力的平台上的辩手,应该对社会议题有自己的判断,并且敢于发声。他选择微博作为发声平台,也是因为其公开性和传播性。他可能认为,这种“点名”是一种直接的沟通方式,也是一种对“不正确”观点的纠正。

事件造成的影响:

这次事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相当深远:

对邱晨的影响: 邱晨作为被指控的一方,必然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无论她的真实政治倾向如何,这种公开的“定性”都会让她陷入被动,甚至可能影响她的事业和公众形象。支持者会感到愤怒,而反对者则会更加“顺理成章”地攻击她。
对《奇葩说》节目本身的影响: 《奇葩说》一直以“观点的碰撞”为卖点,强调辩论的自由和多元。但当这种“观点碰撞”演变成对个人政治立场的公开攻击时,节目本身的“包容性”和“尺度”就受到了质疑。观众可能会开始担心,节目是否会成为“批斗”的场所,辩手之间是否还能保持基本的尊重。
对辩论文化的影响: 这次事件也暴露了当下一些辩论中的弊病。当“赢得辩论”或“赢得好感”成为目标时,一些辩手可能会不惜牺牲对方的声誉,甚至将辩题上升到“政治正确”的高度。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扼杀真正有价值的观点交流,将辩论变成了一场站队游戏。
对公众舆论的影响: 这种事件很容易激发群体对立。一方认为杨奇函“敢说真话”,另一方则认为他“小人得志”、“胡乱攻击”。舆论场迅速分化,双方各执一词,争吵不休,使得问题本身变得模糊,而情绪化的对立则愈演愈烈。

我是否支持他的做法?

我不支持杨奇函的做法。

原因如下:

1. 边界的模糊与越界: 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问题,观点的交锋,而不是对他人的“人身攻击”或“政治定性”。《奇葩说》的舞台,是一个允许不同观点存在的空间,但公开在微博上,用一种带有指控意味的语言去“揭露”另一位辩手的政治倾向,这已经越过了健康的辩论边界。
2. “政治倾向”的复杂性与敏感性: 政治倾向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敏感的话题。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对某些政策、某些事件的看法,并不能简单地用“左”或“右”、“亲”或“反”来概括。即便有不同看法,公开将其上升到“政治立场”的层面,并且带有负面评价,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联想和攻击,甚至可能触碰到一些敏感的红线。
3. 缺乏事实依据的“审判”: 在没有充分、确凿的证据的情况下,公开指责他人的政治倾向,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无法真正了解邱晨内心的想法,也无法完全掌握她每一个观点的背景和出发点。杨奇函的言论,更多地是一种基于他自己理解的“推断”和“判断”,而非基于事实的陈述。
4. 破坏辩论的生态: 辩论的魅力在于观点的自由碰撞,在于思想的火花。如果辩手之间互相揣摩、互相攻击政治立场,那么辩论的氛围就会变得剑拔弩张,人人自危。长此以往,没有人敢于表达真实的、甚至略显“边缘”的观点,最终只会让辩论变得趋于保守和同质化,失去其应有的活力和意义。
5. “揭露”的动机值得商榷: 即使杨奇函真的认为邱晨的观点有“问题”,他是否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来“揭露”?他的动机是真正为了“纠正错误”,还是为了在舆论场上“赢得一场胜利”?如果后者占据主导,那么他的行为就更值得质疑了。

更健康的互动方式应该是什么?

我认为,如果杨奇函真的对邱晨的某些观点有异议,或者觉得她的观点“有问题”,更健康、更负责任的方式应该是:

在《奇葩说》的辩论场上,针对具体观点进行辩论。 这种辩论应该是就事论事,用逻辑和证据去反驳对方的观点,而不是攻击对方的个人。
如果要在场外讨论,也应该更加理性、客观。 可以就具体的观点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简单地给对方贴上“政治标签”。
尊重个体差异。 即使观点不同,也应该尊重对方表达观点的权利。

总而言之,杨奇函的微博事件,不仅暴露了他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公众言论上的不足,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舆论场和辩论文化中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我们渴望思想的自由和碰撞,但这种自由不应该以牺牲个体声誉和破坏健康的交流氛围为代价。真正的“奇葩”和“有话好好说”,应该是建立在尊重、理解和理性辩论的基础之上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还是没看懂杨奇函何以下作

1.杨奇函19年9月就曾发布一条微博,港独真无耻,他内心深处是深深痛恨港独,港独明星艺人都是严厉抵制,何况邱晨是一个300w粉的微博大v。

2.杨奇函和邱晨只是参加过同一个节目,并不代表他们就是朋友关系,就算是朋友关系,发现朋友港独,还继续要包庇?

3.邱晨之前港独的言论,发布在公共平台上,人人都可以看,又不是私密内容,杨奇函在自己微博发布,表达自己的想法,何来告密举报一说?

4.邱晨港独都被人民日报石锤,证据确凿,杨奇函何来落井下石?

5.邱晨父母都曾发表过支持占中的言论,邱晨的辩论风格深受大家喜爱,并不代表她所有行为都应该被支持,何况是国家言论。


对于此事,我有三问,希望大家搞清楚。

何谓言论自由?港独分子口中的言论自由,是不要命的自由,打着民族主义,却做危害人民之事,政治绝不可娱乐化。

何谓双标?港独分子一边吸着祖国的血,一边还想在内地捞钱,才是真的 。

何谓下作?港独废青打人放火,毁坏公物,犹如过街老鼠,永远没得洗。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敢于直言不讳,小人只能举着键盘在暗无天日的角落里叫嚣。

user avatar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user avatar

在微博看到【杨奇函下作】【杨奇函WG先锋】两个title,进去粗略看了下,公知粉们还是那点不能自洽的逻辑翻来覆去的用...

我大概讲两件小事,一言以蔽之这些自诩“思想开路者”的公知粉们是什么货色。


第一件事。邱晨事件发酵后,我偶然刷到一条转发的热门微博。原文是“什么原以为奇葩说是新时代的什么思想启蒙者之类的,能修正这个不正确的时代...巴拉巴拉...没想到还是失败了”。转发者配了句自己的观点:每个字都对。容不下不同声音的社会是病态的。

我顺手回了句:支持分裂国家和诋毁国家人民的声音也是自由的吗?

po主回我:为什么不是?发表观点难道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和权利?不因言论而获罪难道不是良性社会的表现?你认为不对,只是因为活在这种规则下的时代和社会,三观被这种价值绑架,所以认为她违法犯罪了,但这个价值未必正确。

我回复:那照这个逻辑,我骂你诽谤你算不算与生俱来的自由和权利?虽然法律和道德不允许,但法律和道德未必是对的。

po主回我:多读点书吧,自由和权利是建立在不有损他人的基础上的。

我回复:对啊,如果国家真被分裂,国力下降,就拿最简单的经济下行举例,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收入反降...这些伤害难道不是均摊到每个人民身上?邱晨的自由权利难道不是建立在伤害我的基础上的?

未得到回复,过了好久我想再留言,发现自己被拉黑并删除留言了。


第二件事。比较早了,忘记是个什么热点,朋友圈有人发了个链接,配文大意是“等我们能和美国一样就算在网上骂总统也不会被拘留的时候再去操心别人自不自由吧”

我也顺手回了句,所以可以不受处罚的骂总统是社会足够自由的标志之一吗?

对方回我,难道不是吗?

我又追问了一句,那持枪呢?美国也有持枪自由。持枪是否也是社会足够自由的标志?

对方回我,当然不是,不是每种自由都要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哦。


这两个场景熟不熟悉,像不像你小时候。不想学习,你会跟你妈说,妈你看李雷学习更差,为什么她妈没有怪他逼他学习?等你想要电脑了,你又会跟你妈说,妈你看韩梅梅她妈给她买电脑了为什么你不给我买。

你想要的,就是好的,就要跟更好的比。你不想要的,就是错的,就要跟更差的比。

so?

这些“时代先锋”“精神领袖”“你们皆韭菜愚民我独醒”“鲁迅先生的弟子”们,真的是在追求自由平等的权益,追求一个更好的时代和社会吗?

不是的,他们只是在追求【他们想要的】自由权益,追求【他们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而不受既有社会规则的约束】。

他们想要的,就是优点,是精华,是要学习的,是自由平等皿煮。所以可以骂总统是自由皿煮平等,可以发表分裂国家的观点是自由皿煮平等,他们攻击我们是争取自由皿煮平等。

而他们不想要的,一旦会威胁到他们自身利益的,就是缺点,是糟粕,是要摒弃修正的,是三观洗脑,思想禁锢。所以持枪不是自由,维护国家统一不是自由,批评他们的观点不是自由,是思想强奸。

所以他们会认为【邱晨发表支持国家分裂的观点是言论自由,他们追随支持邱晨,攻击杨奇函,是捍卫自由皿煮平等。

而杨奇函指出这个事实则是WG先锋,是下作,我们支持杨奇函,我们批评邱晨,就是红卫兵,是这个国家和社会容不下一样的声音...】这就很正常了。

因为规则、自由、正义…是要他们来定义的,他们想做的,就是自由,是正义。他们不想的,就是迫害,是强权。

这叫【顺我者自由,逆我者迫害】。

所以邱晨有发表支持分裂国家言论的自由,但杨奇函没有说出这个事实的自由,说出事实叫做迫害。


这种人,说好听点,并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在20岁初的几年中二时代,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也有过狂热的推崇公知期,只要于体制正面的,都是一顿嘲讽抨击,只要我的观点与规则冲突了,都是规则的错,是规则落后,需要被修正被先破后立,我是思想最进步的青年,是中国的希望...

我邮箱里现在还躺着上百份早期因为ZZMG被知乎删掉的评论/回答。

直到逐渐成长的过程,我慢慢get到【自由是有边界】的,才在【批评是希望更好的进步】和【顺我者自由逆我者强权】间找到一个平衡。


而这些利己主义者,大概分为两类。

一种是真的蠢,他没有恶意,只是没有高度自洽的逻辑体系和成熟稳定的三观架构,所以非常容易被那种【乍一听正确的话或环境渲染】带着走。就像第一个人,【人能发表观点】【不因言论获罪】【自由的前提是不有损他人】,12都在特定条件3下成立,但她不能自省出分裂国家的言论和行为是有损他人的,从而发现邱晨的言论不在123逻辑圈内。

也就是他不能自检一种情况是否能正确套用一套逻辑。

这种人非常容易被公知,尤其是有话术技巧的辩手洗脑变成公知的狂热推崇者。

就像奇葩说,正方起来一个人说话,票数哗啦啦往正方倒,反方又起来一个人说话,票数又哗啦啦往正方倒...

我最惊掉下巴的一次(只看过四季就看不下去了),是黄执中把【时刻保持联系】偷换成【联系】,依然获得一大半投票...

对于这种人,一旦被植入【既有规则是可以被质疑否定论证错误的】,他根本掌握不了度,圈定不了边界,极容易走火入魔,变得偏执——只要我认为对的事和规则冲突了,就是规则不够进步不够健康需要被打破。

这个观念是非常危险的。

一种是真的坏,就像第二个人,就像绝大部分公知,既有的规则阻碍他成为既得利益者,所以他需要推翻规则,他需要包装并不通顺的逻辑,培养狂热的信徒。


然而恶心就恶心在,这些利己主义者,往往还喜欢把自己包装成理想主义者。

鲁迅先生的话一节选,某部电影的片段一截图,不管逻辑是否通顺,情景是否相同,只要于己方有利,只要和他们的观点呼应,就成证词了,就变成被迫害,就觉得自己是鲁迅先生的嫡传弟子,是皿煮斗士了,一身的优越高级,看谁都是恨铁不成钢待割的韭菜愚民。

入戏太深走不出来,装着装着还真觉得自己是忧国忧民了。

但你们追求的到底是皿煮自由平等,还是为所欲为不受既有社会规则约束,心里没点AC之间的数吗?

利己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差了2个字,叫【双标】。

所以对于这类人,没有必要跟他们讲道理,试图让他们清醒,因为别人的逻辑就是【顺我者皿煮自由,逆我者强权压迫】

那么什么时候你们也认为杨奇函说出事实是他的自由权利,我们抵制邱晨是我们的自由权利了,什么时候我再承认邱晨说的话也是她的自由权利吧。

user avatar

有很多人搞错了一件事

那就是默认杨奇函是在举报别人

反感是因为不喜欢背后打小报告的人

我想请这些人用他们可爱的小脑瓜想一想

这是举报吗?这是打小报告吗?这是文革吗?

这充其量就是在朋友圈发了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要和某人绝交

杨奇函是向相关部门写举报信了?

还是邱晨的黑资料都是杨奇函找出来的?

是杨奇函的粉丝在围攻邱晨?

还是说杨奇函的粉丝已经破百万,有影响力了?

是杨奇函按着邱晨的头逼着她G毒了?

还是杨奇函因此得到了很多钱和节目资源?

是之前杨奇函邱晨俩人好的就好像铁哥们一样?

还是杨奇函发了微博之后才把邱晨的事爆出来的?

好像都TM不是吧


和某人绝交,这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吗?

咋还政治不正确了?

有人我借给他2万块钱,8年了没还我,我在朋友圈发个绝交声明不行了?

他借钱不还钱的臭名声和我有啥关系?难道不是因为他自己没诚信导致的?

难道我不说他名声就不臭了?


落不到好话就算了,转眼我就是小人了?

说实在的,我和谁绝交关别人什么事啊

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发言

怎么又和打小报告扯上关系了?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想请某些人用他们可爱的小脑瓜想一想

你们反对的东西关杨奇函什么事?

也太看得起杨奇函了吧

又是举报,又是打小报告,又是文革的

看得我一脸懵逼

理性点,这里是知乎,别被人带节奏了


最新回答:

user avatar

套用豆瓣上看到的一句话

我和你讲民族大义,你却和我扯朋友道义?

爱国在前,政治正确,何况看过奇葩说的都知道,杨奇函和邱晨不是什么朋友,也没有落井下石一说,他只不过在公共平台发表了自己的政治立场爱国决心

我不是杨奇函粉丝,但这一次,我站杨奇函

user avatar

有的网友是不是脑子有坑。。。还私德有亏,还说杨奇函下作,还觉得他绿茶。。。

醒醒吧孩子,现在不是幼儿园在玩家家酒啊。民族大义面前,一个逻辑正常,思维清晰的人,是立场大于一切的。

你不管立场上来觉得杨奇函对不起朋友。。。我可去你的吧。。。都这样了还考虑着朋友呢。。。你是脑子不好还是屁股坐错地儿了啊。

我在和你聊民族大义,你和我说私德,谈友情。。。

另外,我要强调一下,有人拿“政治立场”去代替“立场”我觉得是在混淆视听。政治立场是有政治利益挂钩,会为自己积累政治财富和其他资源的。

你觉得支持自己祖国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分裂分子算政治立场吗?这是天经地义的好吧?

除了被西媒洗脑的一小撮人以外,谁天天没事干支持分裂?还美其名曰政治立场,你当驴象之争吗?不管是驴是象,你问问他们敢不敢分裂美国,闹夏威夷独立,闹阿拉斯加独立?拿分裂国家当政治立场?

你知道自己国家的统一是多少人流血换回来的嘛?

你以为曾经的列强不想分裂中国吗?

好了,现在有的人越活越回去了。

往小了说,从个人谈起,你知道杨奇函说出这些话所付出的代价嘛?人家为了自己的原则饭碗都不要了,抱着得罪一圈人,可能不在之前小圈里混的态度。这种决绝你们有资格批评?

如果你老板是GD,我就问你,你是会揭发他辞职,还是默默辞职,还是闷声装不知道?

有的人一定想着默默辞职好了,然后再吐槽一下杨奇函?

弱弱地说一下,很多人要是知道自己老板在分裂祖国,保不齐装鸵鸟,钱到手是真的。

什么xxx无国界论是最搞笑的。钱学森回国前还被软禁5年之久呢。你去和伊拉克的人说科学家无国界,那些打向他们的子弹和高科技战争机器哪一个不是美帝的最高科研成果?

还有什么“不要让政治观点左右生活”的搞笑言论来给我评论。。。在我看来,“一个中国”这就是天经地义的,根本无关政治。你去把“一个中国”和其他政治领域上所谓的政治意见混为一谈我是无法接受的。

说回前面,如果你自己的老板在做着分裂祖国的勾当,退一万步说,那些缄默不语,闭口不言的人我就不说什么了。有些人为了利益可以装看不见,可以表里不一,可以心里坚持一个中国,但明面上去迎合装着尊重分裂人事的所谓ZZ意见……我相信你们内心是反分裂,爱国的。

但是那些看到杨奇函跳出来指责这样对不起朋友,做事没情商不地道的人。。。我真的很无语。和你们在一个网络上探讨这种问题我觉得很难过。

你可以讨厌杨奇函,讨厌他的一切,但你如果因为他揭发了邱晨支持占中的GD行为而讨厌他,我会觉得很不好受。

再说回前面那个选择,我就当你们都选择默默离职,不揭发老板吧。正是因为有选择默默辞职这种选项的“大多数”存在,才会有那么多GD有恃无恐。

如果分裂祖国的行为都不能被谴责曝光,还要考虑友情,我觉得你要么脑子不好要么屁股不好了。

看看杨奇函发的东西,有些人的不适感到底是出自哪里?就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吗?

我是搞不清楚有的人的逻辑,你以为任何事都去打辩论嘛???

我发一个前两天写阿丘的回答

写詹青云的

user avatar

@杨奇函

写给杨奇函:

奇函你好,我是一名《奇葩说》六季的老观众。甚至几次想过去报名参加奇葩说。从上一季开始,每次看见你在奇葩说的辩论场出现,听见你说“忠孝仁义”,我都付之一笑。说实话,并未觉得你的辩论有多么好,仅觉得你为综艺节目添上了一抹乐趣。

反之,邱晨在我心里,一向是辩论大神,发挥最稳定的奇葩说水平保障。有她辩论的场,我会更细致地看。有些场次我印象深刻。甚至能记起她阐述时的情绪、语气和句子。“邱晨发挥还是稳啊。”这句话我由衷地说过不知道多少次。

事情从前两日发酵一来,我从一开始的不可置信到把每一张截图仔细察看。在邱晨发表解释声明的前一刻,我还在怀疑这些截图是否为p图。直到看到声明,她间接承认了图片的真实性,我才终于承认这位优秀的辩手原来立场如此。

刚才,我在微博上看见了奇函你的道歉。为处事的不妥之处道歉。我知道目前为止,你是奇葩说唯一一位主动在社交网站上旗帜鲜明站在邱晨反面的人。并因为这种唯一,遭到了不少网友以“小人、不可相交、插刀、红卫b”等词语攻击。

因此事,我也在思索“当得知朋友立场问题后,是否应以鲜明的立场与之割袍?” 于我而言,我并非公众人物,若与朋友在大是大非上立场不一,我应该会逐渐与其疏远。但我若是公众人物呢?当看到另一个公众人物在各平台登场赢得满堂喝彩输出理性、温暖的话语却隐瞒了语言背后藏有的偏见和攻击。我会如何?我想我仍不会做第一个出头之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是处事之道也是明哲保身的法宝。哪怕我一时愤慨打上几个字,恐也会反复犹豫并删掉,静待事态演变。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但你做出了与大多数自认聪明人不同的选择。也许有人看你是“落井下石”,有人看你是“愚蠢天真”,有人看你是“蹭热度不折手段”,但我看你是“一个在国旗下长大的年轻人还在坚守自己的教育、原则、担当,不愿被环境磨平棱角,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仅凭这一点,我便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嘲笑和责备你,也没有资格谈论应不应该。

你虽然长得不似少年,但做出来的事却很少年。我不知道你的处境会如何。在成年人的社会里,背地里最遭人排挤痛恨的也许不是做错事的那个人,而是站出来揭发并破坏潜规则的人。业内人士的缄默和个别公众人物的隐隐讽刺已将你在生活里会面临的非议彰显一二。

所以,我猜想你会因为此事,承受远比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压力。随之而来对你以后岁月的影响也不知凡几。想到这些,我才想写下这个回答来支持你,只为支持你这份勇气和初心。

走出象牙塔的我们,会发现应然和实然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会发现人情与原则之间需要反复平衡。会发现某些人光鲜的背面藏着想象不到的阴暗。会发现现实和理想隔着天堑。会发现有人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判若两人。会发现你想要和能做到需要无数独行的勇气。

有利益牵扯的地方就有抱团、排挤、是非、站队。从一个初出茅庐勇敢果断的青年走向处事周全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中年的过程里,有无数的岔路、捷径和险途。

不知道你最终会变成怎样的人?不知道我最终会变成怎样的人?

但我会深知无国不成家,拥护给我庇护的祖国是比所有逻辑、观念、自由更为重要的事。

无他,因为这关乎生存。我未曾饱受战乱,能在深夜里安闲打字,发表一切看法,皆得益于此。



更新:

最近我的评论区来了一些蝇营狗苟之辈,有些连话都说不清楚。本想顶上来让大家奇人共赏之,又怕他们卖惨说自己遭到网络暴力,于是作罢。

回复他们会降智,但介于确实碍眼,所以我把评论区关闭了。

user avatar

上一季杨奇函的辩论每次必谈忠孝仁义,当时觉得这是一种手段一种包袱方式。

如今看来,去掉可能,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在这片领土上,有些东西是亿万伏的高压电,触线必死,擦边球都不能碰。

一个是“毒”,另一个是“独”。

前者是从1840年开始百年屈辱的开端,是刺进国人记忆中血肉里深入骨髓的痛。

后者是因为上溯至公元前220年就形成的大一统观念,是融合凝聚这个民族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魂。

现实中有不同的立场就会有各自的观点,但底线就是底线。

什么私人关系、言论自由在这种问题面前不值一提。


我倒是觉得真正让人佩服的恰恰是杨奇函能够站出来表明立场,论在他们圈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方甚至是米未的创始人,杨奇函这么表明立场大概率就告别这个节目。其实他完全可以自己私下拉黑网上一言不发,这样既不会影响自己的收入也不违背内心的正义。冒着扔掉一个优质饭碗的风险依然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或许只能用信仰不容玷污来解释了。

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参考这个人在这么操作后能有什么收获。一个是宁可扔掉饭碗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另一个是明明内心是独为了挣钱装作很亲切,哪一种才更伟大(评论说过了,读了三遍,我觉得最多就是这个词不合适,要不换个“高尚”?表达的意思一样),不言自明。

在这件事情上,杨奇函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看评论区讨论的挺热闹,我更新下

我觉得既然我们是在知乎讨论一个辩论选手,遵守知乎实事求是的初衷(如果还有这个原则的话),说话讲讲逻辑,这些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基本标准。

论辩论能力,邱能甩杨一条街。论学历,邱的香港中文大学也是名校(注释1),何况杨上清华那点事确实有点掉价(注释2)。但是,正如评论里提到的,我回答开头也表达过,有些事确实不好,但还至于彻底否定一个人,他做的每一件都应该根据这件事本身去讨论。

对我个人而言,只要没有触及底线,哪怕在讨厌,评价其行为时至少应该耐住性子冷静的看看他到底干了什么,尽量客观的评价。只有触及底线才是没有讨论余地的,是生理上心理上共同的厌恶。

或许每个人的底线都不同,但在本题上,“独”就是底线。

我承认邱的辩论能力很优秀,但承认她的能力并不耽误我因她独的言行而鄙视她是个废青,同时不耽误因为她一边独一边来内地挣钱而厌恶她是个渣滓。

我确实也不喜欢杨奇函咆哮似得辩论,他貌似有自私、冲动、偏执等问题,但不喜欢他也并不耽误在这件事上肯定他的有行为,尊重他勇于表达爱国情怀的赤子心。

评论中提出的告密、wg等问题,我觉得邱是已经石锤参与过gd行动了,不是打打嘴炮发表言论的问题,所有相关证据都是她自己公开的,不存在所谓的告密。杨只是在知道真相后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一位怀着赤子心的青年表达自己的爱国言论,我们可以根据他以往的言行去分析他的行为评价,不该因此嘲讽他。

我还是这句话:在这件事情上,杨奇函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注释1:原本写的是:香港中文大学不比清华差,我上大学那会清华世界排名确实比港中文低。这些年没怎么关注不太清楚,评论里说香港中文如今已不如清华,那我换个说法这里不是重点

注释2:之前他自己在节目里说过,考清华时候分不够在贴吧里散布分高的信息吓得其他人不敢报名,最后他低分被录取。当然这个事是段子还是实事不确定,有可能只是他自己开的玩笑。如果是真实的也只能说明他刷小聪明,给我的感觉有些掉价,但也不至于有的评论那么上纲上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杨奇函微博风波:一次对“立场”与“观点”边界的拷问《奇葩说》的辩手杨奇函,以其犀利的逻辑和独特的观点,总能引发观众的思考。然而,最近他针对另一位辩手邱晨的“政治倾向”而发表的微博,却将他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让《奇葩说》这个节目,甚至整个舆论场,都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震动。事件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因,是.............
  • 回答
    最近奇葩说辩手马薇薇疑似被网暴的事件,可以说是把网络暴力这个话题又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一个曾经在节目里谈笑风生、逻辑清晰的辩手,如今可能正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心里确实五味杂陈。这件事情闹得这么大,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起因和导火索是什么?大家都在讨论,事情的起点似乎.............
  • 回答
    《奇葩说》作为一档以辩论为核心的综艺节目,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也捧红了不少辩手。然而,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曾经备受追捧的辩手,在节目中或节目外,却因为各种原因“翻车”,引发了不少争议。“翻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辩论技巧与内容脱节,过度追求“奇葩”:《奇葩说》的魅力在于.............
  • 回答
    《奇葩说》节目中,储殷关于“结婚是大多数人‘最不坏’的选择,因为55岁之后需要照顾”的观点,以及马东对此的反对,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个辩题触及了婚姻的本质、个体价值观、社会责任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等多个层面,也引发了观众广泛的讨论和共鸣。储殷的观点:“结婚是大多数人‘最不坏’的选择,因为55.............
  • 回答
    关于詹青云在3月13日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的微博,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理解和看待。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条微博的时间节点。3月13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欧美地区,正处于一个快速蔓延和爆发的阶段。很多国家纷纷采取了封锁、隔离等措施,媒体报道也充斥着令人担忧的消息。在这个背景下,人们普遍感到焦虑.............
  • 回答
    看待《奇葩说》第七季傅首尔夺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她的个人魅力、辩论风格、节目内容、观众反馈以及这个冠军的象征意义。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1. 傅首尔的个人魅力与观众缘 真实的“妈妈”人设: 傅首尔最突出的个人标签是“妈妈”。她在节目中不避讳谈论家庭生活、育儿烦恼、婚姻琐事,这些.............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请刘擎来担任导师,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现象,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奇葩说》这档节目的DNA来看,它一直以来都以“奇葩”为名,主打的是多元视角、犀利辩论和对社会现象的另类解读。早期能看到马东、高晓松、蔡康永这样的组合,他们本身就带有知识分子的底蕴,但又玩得起梗,能跟上年轻人的节奏。后.............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高晓松对李诞若有若无的“不放在眼里”/“小作坊”事件,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讨论,也算是那个季度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要说这件事,得从高晓松的定位和说话风格说起,以及李诞当时的处境和《奇葩说》节目本身。高晓松的“大师”光环与他的评价体系首先,我们得理解高晓松在《奇葩说》里的角色。他一直.............
  • 回答
    “奇葩说”们的高能与低谷:中国“高知识高素养”综艺的未来何去何从?《奇葩说》作为一档现象级综艺,曾经以其独特的“思辨”魅力,点燃了无数观众的热情,也捧红了一批又一批个性鲜明的辩手。然而,近几年来,“奇葩说”选手们的接连“翻车”,从过往的“高知”人设崩塌,到言论上的争议不断,不仅让节目本身蒙上阴影,更.............
  • 回答
    看到杨奇函在《奇葩说》第六季第22期向罗振宇道歉这件事,我的感觉挺复杂的,也很值得聊一聊。首先,我们得回忆一下当时的背景。杨奇函当时作为奇葩说选手,在之前的节目里对罗振宇的某些观点,特别是关于“个人成长”和“终身学习”的论述,表达了一些不太客气的批评,甚至带有一定的攻击性。这种表达方式在奇葩说这个以.............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五期,许吉如爆冷被淘汰,这事儿在当时确实是搅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很多观众的讨论。说实话,当时我看到结果的时候,也挺意外的,毕竟许吉如在前面的表现一直很稳定,而且观众缘也不错。当时的赛况和许吉如的表现:第五期辩题是“该不该跟对象讲‘我养你’”,这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也容易引发情感.............
  • 回答
    马薇薇在微博上因为《奇葩说》节目中的一些言论,对姜思达进行了公开批评,甚至带有攻击性。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也让不少观众对两位选手以及《奇葩说》这个平台的关系产生了各种猜测。事情的起因通常是这样的:在《奇葩说》的某一期节目中,姜思达可能因为某种辩题、某种辩论方式,或者在节目之外的一些言论,引.............
  • 回答
    《奇葩说》这个节目,总能制造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名场面”。宋丹丹老师作为喜剧界的老前辈,在节目中对毛冬的那句玩笑话,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句话,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得承认宋丹丹老师的江湖地位和她的个人风格。她是中国小品界的“常青树”,她的幽默,更多的是一种接地气、带着点小机灵、有时.............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薛兆丰战队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段相当煎熬的时期。本来,作为上一季的总冠军,大家对“教授”薛兆丰的队伍抱有非常高的期待,认为他能够再次带领队员们披荆斩棘,延续辉煌。然而,事实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意。开局不利,战队磨合的阵痛:比赛初期,薛兆丰战队似乎没有找到最佳的战斗状态。队员们的个人能力都很.............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九期播出后,围绕着几位选手——庞颖、周玄毅、邱晨等人与储殷之间,似乎在微博上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风波。这场风波的起因,还得从节目中储殷的表现说起。储殷在节目中的表现与引发的争议在那一期节目中,储殷以他一贯的犀利风格和“干货满满”的表达,对辩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然而,他的论点和表.............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十一期:当“好好先生”陈铭遭遇“哲学杠精”储殷,究竟谁才是那个“奇葩”?《奇葩说》第六季,这个承载了无数欢笑与思考的舞台,在第十一期迎来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场1V1对决——陈铭对战储殷。当被誉为“好好先生”、“逻辑鬼才”的陈铭,遇上以犀利、深刻、充满哲学思辨著称的储殷,这场本就备受期待的.............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薛兆丰和蔡康永这对“冰火”CP的互动,绝对是节目的一大看点。他们的化学反应,与其说是导师间的棋逢对手,不如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智慧碰撞,火花四溅,又带着一丝温情。首先,从他们的辩论风格上来看,差异就非常明显。 薛兆丰:他是经济学教授,他的逻辑就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冷静、层层剥离。.............
  • 回答
    本期《奇葩说》关于生二胎的讨论,着实是抛出了不少引人深思的观点,也触及了当下许多家庭真实面临的困境和抉择。比起那些空泛的口号或者单一的立场,节目里各方嘉宾抛出的真实想法,让我觉得更接地气,也更能引发共鸣。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个体意愿”的强调。有一位嘉宾,我记不清具体名字了,但她的观点非常扎实:.............
  • 回答
    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奇葩说选手杨奇函网恋被骗100万”这件事,确实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和唏嘘。作为公众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再加上“网恋”、“被骗”、“巨额财富”这些标签,这本身就自带了话题性和戏剧性。首先,这件事的真假。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杨奇函本人确实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相关内容的视频,并且在.............
  • 回答
    杨超越在《奇葩说第六季》第三期里的那集,给我的印象挺深的,不能说惊艳绝伦,但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也看到了她身上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首先,她作为新人辩手,站到《奇葩说》这个舞台上,本身就压力不小。要知道这里的老奇葩们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他们的金句、逻辑、段子信手拈来,而且观众的口味很刁钻。杨超越作为爱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