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何为北欧模式?有何特异之处?

回答
北欧模式,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清冽的北国风情,让人联想到广袤的森林、宁静的湖泊,还有那些似乎永远不会被尘嚣打扰的居民。但它不仅仅是地理风光,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理念,一种独特的运作方式。

到底什么是北欧模式?

简单来说,北欧模式指的是以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等北欧国家为代表的一种发展道路。它并非是统一的条文,而是一种共享的价值体系和实践的集合,其核心在于:

高度发达的福利国家体系: 这是北欧模式最鲜明的标签。这意味着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社会福利责任,从儿童早期教育、全民医疗保健、免费高等教育,到慷慨的失业救济、病假工资和退休金,几乎涵盖了人生从摇篮到坟墓的每一个阶段。
强大的公共部门和高税收: 为了支撑如此庞大的福利体系,北欧国家普遍拥有庞大的公共部门,并且税收水平非常高。但这种高税收并非压榨,而是基于一种社会契约:公民愿意贡献自己的财富,以换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
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平衡: 北欧国家并非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而是扎实的市场经济。它们鼓励自由竞争,支持创新和企业发展。然而,政府并非袖手旁观,而是通过 regulative(监管)、subsidies(补贴)和公共投资等方式,引导市场朝着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高水平的社会公平和收入平等: 北欧国家普遍拥有较低的基尼系数,这意味着贫富差距相对较小。这种平等体现在教育、医疗等基本服务的可及性上,也体现在收入分配上。
强大的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在北欧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代表劳动者的利益,通过集体谈判与雇主协商工资、工作条件等,有效制衡了资本的权力,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开放和全球化的经济: 尽管福利体系庞大,北欧国家却积极拥抱全球化,是重要的贸易国家。它们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是技术创新的前沿。

北欧模式的特异之处,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讲到特异之处,那可就多了,仿佛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小石子,荡漾开一圈圈与众不同的涟漪:

1. “福利”的深度与广度: 这是最核心的特异点。试想一下,你生病了不用担心巨额医疗费账单,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都享受免费教育,失业了国家会给你足够的保障让你重新找到方向……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覆盖,在其他任何经济模式中都难以找到如此普遍且高质量的实践。这不仅仅是“福利”,更是对公民权利的深度保障,是一种将社会安全网编织得密不透风的追求。

2. “信任”的土壤: 北欧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公民对政府和彼此的高度信任之上。这种信任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长期的实践和文化塑造。人们相信政府会有效地利用税收为他们提供服务,相信企业会遵守规则,相信邻里之间会互助互爱。这种高信任度使得高税收的接受度更高,也使得社会合作更加顺畅。这就像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每个环节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 “平等”的文化基因: 无论是在社会保障、教育机会还是财富分配上,北欧国家都极力追求平等。他们不崇尚个人致富的“暴发户”精神,而是更看重集体的福祉和社会的稳定。这种对平等的强调,源于北欧独特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他们曾经经历过贫困和艰难,更懂得团结和共享的力量。

4. “效率”与“人性”的结合: 很多人可能会想,如此庞大的福利体系,会不会导致效率低下?但北欧模式却奇妙地实现了效率与人性的结合。他们的高福利并非养懒汉,而是通过“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例如提供职业培训、再就业援助等,鼓励人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同时,对工作的尊重、合理的工时和假期,以及母婴友好的政策,都体现了对个体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关怀。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5. “可持续性”的追求: 北欧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他们是绿色能源的先行者,在经济转型中也注重社会公平的同步进行。这种对未来的长远考量,是其模式的又一重要特异之处。

6. “小国寡民”的地理优势?并非全对: 有些人认为北欧模式是因为国家小,人口少才容易实现。这有一定道理,小规模更容易管理和协调。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历史传统。而且,虽然人口不多,但他们的经济体量和影响力却不容小觑。重要的是如何去管理和构建社会,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于规模。

总而言之,北欧模式并非是一种普适的“万能药”,它建立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上。但它所展现出的那种“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对公平和效率的独特平衡,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深厚的信任关系,无疑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安全、更加有尊严的社会,是可以通过深思熟虑的制度设计和共同的努力来实现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手机先占坑,你是想说社会民主主义么。。。一言以蔽之,在稳定外部负熵输入下的局部伪“理想社会”

-----------修改分割线--------------

北欧,一般认为是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四国。

他们共同点基本上是:

1、政治上实行议会内阁制,除芬兰外都为君主立宪国体。

2、经济发达,人均生活水平高

3、文化发达,教育水平高。

4、社会福利水平高,阶级矛盾小,人民生活富足。

5、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美好。

经济上实行高税率高福利的政策,都是政府干预经济程度非常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所谓“第三条路”(类似于工党执政时期英国的政策但是力度更大),国有经济占比较高,社会公平程度非常好。

相应地,意识形态上走“玫瑰”路线,所谓社会民主主义,具体主张参考国朝太上的“和谐”理论。

北欧四国中的丹麦为地狭(不算格陵兰岛)人稠的小国,瑞典为拥有较完整工业体系的区域经济强国,挪威和芬兰则受限于人口和地形,主要发展造纸、林业、精密制造等产业,如闻名天下的诺基亚。

所谓北欧模式,本质是先进文明中处在边缘地带的小国,因为不处在国际战略争端的焦点(芬兰可能算半个例外),加之国内人口有限,工业化较早,因此内外矛盾都较缓和的前提下(高福利社会的必要条件),构建出的一种美好的社会实践成果,物质文明的富足不提,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也较先进。特别是二战后乘着欧洲经济起飞的东风,构建了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某种意义上局部实现了“社会主义理想”(注意引号),通过国家的福利开支保证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人的权利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有时候尊重得过了头:

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

为什么说是局部特解呢?显然,这样的福利水平和民主水平从资源上暂时还不具备推广到大范围的条件,只能在由于地形+历史双重原因成为相对和平独立的欧洲北部一隅对少部分人口实现。所谓稳定负熵,其实就是生产力有优势的先发工业小国,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结构,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位于上游位置所带来的稳定收益,这与一个较大的政府结合在一起,就做到了利用福利体系将此种收益输送给社会个体。

当然,这种模式也受到了新的挑战,答案就在上头的链接里,享尽如此天堂般福利的国民为何要成为杀人凶手?他有什么主张?~~~~就当彩蛋了吧。。。

user avatar

我正好今天看到一个妹子的大作,转过来吧

“北欧模式”的前生今世(1)

北欧天空论坛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北欧模式”一直作为一个神话一个传奇存在在世界上。一个高收入,高就业,高税收,高福利,一个平等,和谐,绿色,公民都幸福满足的社会,让很多人感觉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乌托邦,一片纯净的世外桃源。他没有计划经济,而是自由的市场经济,但同时福利政策保证了这里不是成王败寇的丛林。北欧貌似找到了一条完美的“中间道路”,结合了左派政治和右派政治的全部优点。尤其在近期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和欧洲大陆经济均崩溃,唯北欧风景独好,突然让“北欧模式”和“美国模式”对立了起来,一个成了正面教材,一个成了反面教材。

一个国家难道真的能靠高税收,高福利的政策发展经济,躲过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吗?以楼主惯有的阴暗心理分析,这明显是不科学的。高税收只会让富人逃离这个国家,从而带走很多财富。比如所谓的瑞典首富宜家的创始人Ingvar Kamprad其实根本就不在瑞典住,而在瑞士居住了30年,为了躲避瑞典的高税收,近期年老才回到瑞典,也算是落叶归根。 而且高福利容易养懒人,让人失去工作的动力这事情也不难推断出的。

那么“北欧模式”的神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北欧各国之间虽然文化想通,但实际的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差距是巨大的。一般所认为的“北欧模式”,实际是“瑞典模式”。

话说有件比较搞笑的事情。就是2011年年底那时候,瑞典社会民主党向瑞典商标和专利注册局提交了一份申请,申请“北欧模式”这个概念的知识产权。他们认为“北欧模式”是瑞典20世纪的工人斗争的产物,也就是社民党的功劳。这个申请被瑞典商标和专利注册局通过,“北欧模式”成为了瑞典社民党专有的商标,只允许社民党在自己的宣传活动中使用“北欧模式”这个概念。这个举动后来被北欧理事会批判,在一封给瑞典商标和专利注册局的公开信中他们认为 “北欧模式”是北欧国家和人民共有的政治文化遗产。这件事情后来结局如何就不见报道了,但在瑞典商标数据库中目前是搜索不到nordic model 或者den nordiska modellen之类的商标的。

Part 1, 北欧模式的建成

虽然在注册商标这件事情上产生了争执,但大多数人大概都不会反对北欧模式源于瑞典,而且瑞典社民党对这个模式的产生的重大推动作用。

瑞典社民党成立于1889年。当时,瑞典政府还在保守党的控制之下。瑞典人民会举行大选,但只有部分男性有选举权。瑞典社会在快速转型,从欧洲最贫穷的农业国之一在进行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瑞典很著名的重工企业,如Altas Copco(1873年),SKF(1907年)都是在这个时期创立的。社会财富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工人运动也在蓬勃发展。工人们对全民平等的选举权和8小时工作制的追求促使了社民党的成立。

后来,欧洲就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瑞典坚持了中立,逃过了战争的劫难。在欧洲的老牌大国都被打的焦头烂额的时候,瑞典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着财富的积累。“北欧模式”这个概念,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二次之前的这个时期第一次被提出来的。提出者为当时社民党的党魁Per Albin Hansson。这位同学出生于马尔默,至今马尔默还有一条主要街道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时间是1928年,Per Albin童鞋在一次讲话中提出”Det goda hemmet känner icke till några privilegierade eller tillbakasatta, inga kelgrisar och inga styvbarn.” (在一个好的家庭里,没有人感到有特权或者被轻视,没有宠儿,也没有继子继女)

youtube.com/watch?

,这段演讲就孕育了folkhemmet的概念。Folk是人民的意思,hemmet是家,即国家是人民的家。英文一般把它翻译为Welfare state,就是福利社会。Folkhemmet的理念也就是传统上一般人所谓的“北欧模式”。凭借着这幅没有歧视也没有特权的家庭的美好蓝图,社民党在1932年赢得了大选,并从此开始了在瑞典长达三十多年的连续不间断的执政期。在此期间他们迅速通过了法案退休金法(1935年),带薪休假法(1938年)和公共医疗保险法(1955年)。

其实,对一个平等,自由,有保障,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的设想和追求,并不能算是瑞典的发明。这是一个自古以来人类社会无论语言文化人种的几乎共同的追求。区别只是不同的国家选择了走向这个目标不同的方式。虽然赢得了大选,但社民党内部出现了分歧,Per Albin Hansson被批判脱离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因为他背离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但Per Albin Hansson反驳道:Folkhemmet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思想中对平等和公平的追求。虽然阶级之间是合作的关系,但合作是前提是所有人的平等权利和得到福利照顾的权利。

社民党刚上台没多少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悲催的开始了。瑞典深知自己的军事力量薄弱,于是又再次坚持了中立。波罗的海对于当时的纳粹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挪威和丹麦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处在北大西洋的战略位置,都迅速被希特勒占领。战后欧洲被希特勒的Blitzkrieg炸成了一片废墟,重建任重而道远。世界都在冷战和进行军备,瑞典就趁机做着贩卖原料(主要钢铁和木材),出口各种工业产品,闷声赚大钱的勾当。瑞典进入了20世纪50和60年代的工业黄金发展期。在这种前提下,瑞典提出了零失业率的目标,每个人都享有工作的权利。爱立信,沃尔沃,萨博,Scania,Skanska这些大的工业也为瑞典人民提供了工作机会。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导致了对住房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瑞典政府开始了大量高速公路和斯德尔摩地铁的修建。并且还启动了一个在今日备受争议的miljonprogrammet,即政府启动了100万家经济适用住宅的建造,计划10年完成。今日风靡世界的宜家当年就是乘着这股东风发家的。社会欣欣向荣,人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时候瑞典的文化生活也极为发达,闻名世界的儿童书作者Astrid Lindgren和电影导演Ingmar Bergman都是在二战之后的这段时期出版发布了他们的成名作。

快速发展的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因为女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量的进入工厂和社会工作,瑞典的人口出生率连年下降。这让瑞典政府很不安,因为经济的发展以及福利体系,尤其是养老金体系,都是需要一个金字塔形的人口结构的来支持的。于是,瑞典开始了一系列鼓励生育,帮助女性兼顾家庭和工作的政策。瑞典如今被世界很多国家女性所羡慕的产假和儿童补助,都是在当年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也是“北欧模式”以男女平等,注重家庭为核心价值的原因。结婚率和生育率因为总体的经济形势和有利的政策应声上升。瑞典也在二战之后第一次从一个移民输出国,成为了移民接收国。不仅接收了来自波罗的海的东欧国家的战争难民,也接收了大量的来自芬兰,意大利,土耳其,希腊的工作移民。不过当年这些移民,除了一些和瑞典人结婚的,很多后来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没有想方设法的留下,让瑞典人感觉自己国家貌似并不是一个怎么吸引移民留下的地方,以至于后来大量中东难民不择手段来瑞典的时候,瑞典人一开始也以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战乱结束了之后就会自然回去呢。

瑞典退休金体系的加强,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社民党推出的ATP退休金体系在1959年得到议会的通过,也是“北欧模式”建设之中的一大里程碑。30年代立法通过的退休金法律只是一个单纯的福利系统,每个人退休了以后都有权根据需要领取少量的退休金,但这个金额和他们退休之前的收入相比,就少的可怜了。而且貌似那个年代瑞典男性的平均寿命是60岁,而退休年龄却是67岁,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活不到退休的年龄的。而公务员群体比较聪明。他们为了保证自己退休以后还可以享受到和退休之前相等的生活水平,自行通过公务员工会和雇主的合同建立了自己的退休金保险体系,让退休以后的退休金水平和退休前的收入挂钩。但是工人群体并没有这个退休金保险,所以他们退休之后的状况和公务员相比就会差很多。社民党一直想建立一个全民的退休金保险制度,但经过多年的讨论甚至全民公投都没有成功,后来终于1959年通过,规定以后雇主有义务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员工的退休金水平根据这一生收入最高的15年计算。养老金的提高,成为了“北欧模式”的又一大成功。

基本可以说,传统上认为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北欧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它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完成了。福利方面有产假,有托儿所,有学生补助,有公共医疗保险,有经济适用房,有加强的退休金。剩下的需要做的,只是一些细微的调整和小的空白的补充,大的结构上,已经没什么需要变化的了。也是在这个时候,世界都来到瑞典来学习“北欧模式”,为瑞典和平,平等,公平的社会而赞叹。而且当年的这个社会状况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根深蒂固,导致今年春天Husby动乱的时候,世界媒体都震惊了,暴乱的情形实在跟大家心目中的北欧差距实在太远了,本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精神,世界各大媒体瞬间就齐聚Husby进行全程报道。

扯了这么一大段历史。想说的是,“北欧模式”的建立是有它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首先,工业化和城市化,社会产能和财富增加,以及后来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在本国国土上进行的特殊历史背景,才给北欧高福利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而不是反之某些人所认为的,是高福利高税收推动的瑞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前生今天就算讲完了,预知今世,请关注北欧天空论坛的更新。

北欧天空论坛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如果说“北欧模式”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建立完成,那么,从上个世纪60年到到今天,这50多年的时间里,瑞典政府都做了些什么?想想同时期的中国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国人在各种挣扎和努力的时候,瑞典人民是否一直在懒洋洋的晒着太阳享受他们“北欧模式”之下的种种幸福呢?

Part 2, 北欧模式的挑战

进入70年代,瑞典政府的日子就不那么好混了。基于黄金和美元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协定在70年代初逐步崩溃,美元贬值,大量的西方国家陷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的不利状态。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更是雪上加霜,美国英国的股市相继崩溃。这些事件宣布着借着二战之后战后重建的东风勇往直前的瑞典经济快速发展的所谓Record years终止了。Olof Palme领导下的社民党政府外部社会的各种不利状况有些应接不暇。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对民生的影响,社民党组成的瑞典政府先是进行了对食物价格的控制,但是违反市场规则的控制却制造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需要大量纳税人的钱养着,成本依然么有下降。当石油危机来临的时候,为了避免国内的经济危机,政府决定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工资收入,想借此增加他们的购买力,拉动内需。结果工资水平的增加提高了瑞典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瑞典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制造了大量的贸易逆差。瑞典商品卖不出去,失业率全面上升。

各种压力之下,在1976年,瑞典大选产生了40多年来的第一届右派蓝色政府,红色的,一直把建立福利社会作为自己最高目标的社民党下台了。

虽然大的经济环境是主要原因,但诱发这次社民党落选的一个直接原因是瑞典著名儿童书作者Astrid Lindgren的一篇讽刺性的短篇小说Pomperipossa i Monismanien。Astrid Lindgren一直是社民党的铁杆支持者,熟悉她作品的人应该都可以看出她对穷人的种种关怀。她甚至在写了这篇讽刺小说导致社民党下台之后依然支持社民党和福利社会的建设。Anyway,小说描述了一个努力写书的女作家Pomperipossa,她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政府,也很乐意纳税,为福利社会做出贡献,但某日发现她所居住的国家Monismanien的税务局给她定了102%的税率。按照她自己的计算,如果她年收入2百万克朗的话,她只能剩下5000克朗来作生活费。但是税务局还说:不,你连5000克朗都不能有,我们要收你2百万零2千克朗的税。小说的主人公Pomperipossa写了一首小诗:

Att du skapar ett värde kan samhället icke tåla, 如果你创造了价值,社会将不容你

byråkraternas tjafs är du skyldig att delta i, 你有义务参与官僚主义者的种种无事生非

du skall hjälpa Castro att föra krig i Angola 你必须帮做Castro在Angola发动战争

eller ock skall du sitta på gubbhus och få terapi. 不然你就应该坐在老人院接受心理治疗。

所以说,瑞典人民也并非有些人所认为的,看着政府拿走自己85%的收入也乐呵呵毫无怨言的奇葩人民。他们大多数还是对财富有着正常的喜好和对官僚机构有着正常厌恶的。工业化导致的社会总体财富的增加造就了更多的中产阶级。缴税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少量资本家头疼的事情,而且让小有资产的中产阶级们也头疼。很多瑞典的老一辈人还对瑞典70年代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都必须考虑整天去各种合理避税手段的日子记忆犹新。贷款买房,可以退税,给自己买退休保险,可以避税,家庭中一方出去工作,一方在家带孩子无工作收入,可以少缴税。结果,瑞典政府在1971年以男女平等鼓励女性离开家庭去工作的名义取消了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政策,单收入家庭的税率突然大涨,无法维持之前的生活水平。还有之前买退休保险是免税的,成为了一种合理的避税手段,但政府没钱之后突然把这种行为定义为了逃税,并展开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很多普通的的中产阶级人民群众都被指控偷税漏税,人人自危。连著名导演Ingmar Bergman也被指控,因此,Ingmar一气之下离开了瑞典,去了美国,在洛杉矶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后来定居在德国。

虽然把社民党赶下了台,换了蓝色政府,但其实蓝色政府对付经济危机也没有什么特别靠谱的办法。他们为了平衡社民党为拉动内需增加的企业的工资成本,开始大幅度的让克朗贬值,以此来拯救瑞典的出口产业。此外,蓝党政府还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并立法慈善捐款可以免税之类的政策。天公不作美的是,西方经济刚刚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略有起色就陷入了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瑞典继续以克朗贬值来拯救经济。为了减少财政赤字,蓝色政府推出了数个节约计划,包括减少对中小学的财政支持,减少半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以及实行了病假的最初两天无工资的政策,并减少了病假期间的工资,这些减少福利的政策让民众对蓝党的支持率下降。社民党以捍卫福利的口号于1982年又重新赢得了大选。

貌似瑞典历史上一直重复着,经济不好了就算蓝党上台,经济一好就改社民党,的规律。这个之后会继续探讨。

社民党赢得了大选之后,就迫不及待的继续他们建立福利社会的下一步,即已经规划和讨论了许久但因为蓝党执政而不得不搁置的“工人基金”。“工人基金”的设想在70年代初就已经由LO工会提出了。即所有公司的盈利都必须有一部分拿出来成立一个基金,用来购买公司的股票,而这个基金将被工会的代表控制。社民党初期对这个提议很吃惊,认为过于激进,但后来还是表示了支持,为了是赢得LO工会的支持,赢得大选。社民党和LO工会的关系一直算是死党,但同时也很微妙,社民党需要LO来帮助拉选票,而LO需要一个执政党来实现他们的提议。但工人基金的提议被资本家当作是社民党和工会对自由的市场经济的攻击,认为社民党支持提议是对一直以来工会和资本家之前合作关系的破坏。还记得第一章提到Per Albin Hansson所说的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么?(

viewtopic.php?f=15&t=7189

)。这导致了“工人基金”的成立没有像以前的社民党的社会改革一样进行的那么顺利,甚至可以说是第一次在社会上遇到较大的挫折。这项提议引发1983年10月4日一场10万人参与的大游行,参与者不仅包括大资本家,更多的是一些个体户。游行者从瑞典的各个城市各个角落来到斯德哥尔摩来反对工人基金的创立。瑞典经济学家Lars Jonung 认为“工人基金”提议的通过是致使多名瑞典企业家,包括宜家的Ingvar Kamprad,利乐的Rausing家族以及H&M 的Persson家族在80年代搬出了瑞典的直接原因(Persson家族在工人基金取消之后又搬回了瑞典,但Kamprad和Rausing依然定居国外,Kamprad是近期才表示了要回瑞典)。

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瑞典走的有些磕磕绊绊,但通过一而再再三的对克朗的贬值以保证出口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对重点工业的大量资金支持,瑞典国内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良好的水平,因此保证了北欧福利社会的模式没有瓦解。貌似在这期间,工会实在不能说是起了什么好作用。因为当瑞典中央银行有意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的时候,工会却只是一味的要求增加工人工资,在通货膨胀目标为4%的情况下和各个雇主达成工资增长8-9%的协议,导致瑞典只能通过对克朗的更多贬值才能保持瑞典出口产品不至于因为生产成本过高而失去竞争力。瑞典就这样算是挺过了70年代的危机。到了80年代后期瑞典经济逐渐随着油价的下降和世界经济一起逐渐走出了低迷。社民党政府开放了借贷政策,市场上资金充裕,贷款容易。资本家们可以贷款投资,普通人民也可以贷款来买房买车,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消费的增加同时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一切欣欣向荣,前途再次一片光明。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料想到北欧模式的前方不远处就是一堵厚厚的墙壁,会让人装的头破血流。

未完待续,欢迎继续关注北欧天空论坛的更新。

瑞典人有一种表达方式,说某某某kör in i vägen,表示遇到巨大的挫折,无法继续往前走了。中国人也会有“碰壁”的说法,但这基本只是走路的时候撞了一下墙这种级别的挫折,可以碰很多次,而且脑袋碰破了还是可以坚强的继续的,而瑞典人说的kör至少是在开车,撞了墙之后基本能保住命就不错了,再坚强也没啥继续前进的可能性了,而且撞墙之后行驶的速度越开,撞墙的后果就会越严重。

Part 3, 北欧模式的转折点

1986年2月28日在Sveavägen的电影院外的一声枪响让瑞典人的狂欢骤然停止。应这枪声倒在血泊中的是瑞典总理和社民党党魁Olof Palme。这给了瑞典人民,以及北欧模式一个沉重的打击。在一向和平宁静的北欧,竟然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有些让人不能接受。这也是最近奥巴马来瑞典的时候带了那么多警卫的原因之一,因为瑞典历史上出现过总理被枪杀的案件,所以瑞典是被FBI分类为“危险”的一个国家。Olof Palme的枪杀案让瑞典人民陷入了全民深深的悲痛之中。对于很多瑞典民众来说,Palme的死,也代表了北欧模式这个乌托邦愿望的破灭。

Palme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这点上他有点像同样被谋杀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同肯尼迪案一样,Palme的谋杀案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案件至今未破,也没人知道他到底是为什么被杀害的。但每个人对于凶手是谁,都有自己的猜想。说来也神奇,一个领导着社民党两次竞选失败的党魁,竟然依然会有这么多追捧者,光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魅力有多强大了。2012年瑞典各大影院播映了关于Palme生平的纪录片“Palme: älskade och hatade”。Palme出生于斯京富人区Östermalm的一个绝对富有的家庭,但他后来“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投入了社民党,并立志于瓦解资本家阶级的各种特权,建立一个平等公平的社会。恨他的人,认为他背叛了自己阶级;而爱他的,大多是无产阶级。Palme曾经讲到:

"Jämlikheten är en utopi som ännu är långt ifrån förverkligad i det svenska samhälle där så mycket av gamla klassfördomar och reella klasskillnader lever kvar. Och det är en utopi som ständigt måste formuleras på nytt och ständigt erövras på nytt. Ty i en dynamisk utveckling ligger ständigt faran att nya privilegier skall befästas, nya gränser ritas ut och nya klyftor grävas upp mellan människorna. I strävan till jämlikhet ligger en väsentlig del av socialismens särprägel och framtidsuppgift."

“平等是一个乌托邦的理想,瑞典社会还有很远的路需要走,很多老的阶级偏见和实实在在的阶级区别依然存在。平等这个乌托邦必须不断的被重新定义和夺取。因为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有新的特权被巩固,新的界限被绘制,新的阶级鸿沟在人民之间被挖出来。对平等的追求是社会主义的特点和未来的任务。”

在当时的世界其它国家人民眼里,瑞典已经是平等的不能再平等了,很乌托邦了,但Palme认为还远远不够。

其实吧,如果仅仅是暗杀了一个首相,虽然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首相,但也还是不至于让一个国家撞墙的。真正的转折点应该是所谓的90-talskrisen(90年代危机),也就是Sveavägen上的枪声之后没过多少年,瑞典所陷入的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引起90年代危机的定时炸弹被认为是1985年11月21号就埋下的。还记得我上章末所描述的吗?“社民党政府开放了借贷政策,市场上资金充裕,贷款容易。资本家们可以贷款投资,普通人民也可以贷款来买房买车,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消费的增加同时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一切欣欣向荣,前途再次一片光明。” 正是1985年11月21日,瑞典国家银行的负责人做出了决定,开放信贷市场,从此银行可以想借出多少钱就借出多少钱,不受政府和国家银行的控制。于是大家都发现了借钱盖房是个好生意,房价在80年代增长了790%,只要房价上涨,银行的资产就是安全的。瑞典人疯狂借钱,并开始向海外发展。1990年,一家叫Allhus的公司从一个叫Nyckel的金融机构借了7亿在伦敦开发房地产,结果遭遇失败,导致Nyckel立马破产,无法还银行的账,因为贷款额度巨大,数家银行因此陷入危机。与此同时,瑞典政府觉得房价增长速度过快,担心房地产泡沫,决定减少贷款退税来调控房市价格。此举导致普通买房人民的住宿花费突然增长近一倍,很多人无力偿还贷款,开始有大量的人卖房,房价应声下跌,银行的资产严重缩水,陷入更大的危机。当时瑞典的GDP连续三年下降。房价狂跌,最少贬值20%,最多的贬值80%,失业率从之1990年的1.5%,在短短两年内就飞涨到了10%。很多银行面临破产,除了瓦伦堡家族所控制的SEB银行进行有效的自救(超级NB啊),以及Handelsbanken没有受到金融风波太大的影响之外,其他大大小小银行都被瑞典政府买下了很大的部分。之后瑞典政府在经济好转之后逐渐卖掉了手中的银行股,把利润还给了瑞典人民。除了Nordea,被瑞典政府控股19.9%一直到2013年,几天前才被瑞典政府卖掉。瑞典政府这种买股票的形式,被认为保证了政府对银行的管理权,对避免更多的金融危机有正面的效果。

这一切是不是听起来挺熟悉的呢?所以,当美国欧洲其他国家在21世纪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瑞典可以“骄傲”的说:你们现在所经历的,我们在20年前已经经历过了!很多人在前几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对瑞典如何平稳度过金融危机做出各种分析,有些人甚至认为是福利社会救了瑞典。其实吧,从90年代危机看来,金融危机不危机,跟福利社会不福利社会,是没啥本质关系的,跟金融市场的管制倒是有影响。甚至可以说福利社会下的金融危机反而来的更快,其它国家坚持到了2008年才危机,但瑞典福利社会整整少坚持了18年就早早危机了。但就是瑞典这个国家实在没有足够的世界影响力,所以它危机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世界太多的关注,也没怎么影响到世界经济,不像美国那样。不过好处是,瑞典从自己90年代的那场危机中吸取了教训,清理了国家债务,从新建立了对金融系统的管制,这倒可能是他们成功避免了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所诱发的欧洲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的时候瑞典90年代危机之中在任的财政和金融事务部长Bo Lundgren还专门去美国宣传了一下瑞典对付金融危机的经验呢。纽约时报也做了报道

http://www.nytimes.com/2008/09/23/busin ... .html?_r=0

再后来,房地产危机和金融危机引起了大家对克朗的不信任,很多人开始卖克朗。瑞典政府为了保证克朗的汇率不下降,开始调高基准利率,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有人借钱在炒外汇,希望以此阻止大家借钱。于是,1992年9月16日,又出现了一个在瑞典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日子。这天,瑞典国家银行Riksbanken,把基准利率调到了500%,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瑞典人民都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500%的利率持续了3天时间,在这3天时间里面,所有的取款机都取不出来钱,也没有人能从银行里借出来钱。这黑色的3天过了之后,基准利息率降低到了50%,但这依然是相当高的一个水平。但基准利率的调节貌似完全没有影响大家狂卖克朗的做法。最终于11月19日政府被迫放弃对保证克朗固定汇率的坚持,克朗一夜之间贬值10%,同时,这这场危机也就这么结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欧模式,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清冽的北国风情,让人联想到广袤的森林、宁静的湖泊,还有那些似乎永远不会被尘嚣打扰的居民。但它不仅仅是地理风光,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理念,一种独特的运作方式。到底什么是北欧模式?简单来说,北欧模式指的是以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等北欧国家为代表的一种发.............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且具有代表性,涉及到经济发展、区域振兴以及国际比较等多个层面。将寒冷的北欧国家与中国东北进行对比,并探讨东北的振兴之路,这是一个复杂但值得深入分析的话题。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北欧国家成为世界最富裕的客观因素分析: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北欧.............
  • 回答
    要详述北欧民族(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以及维京人从劫掠者转变为国家建立者,需要梳理一段跨越千年、充满变革的历史。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北欧文明的根源: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的遗泽在10世纪维京时代巅峰之前,北欧地区早已孕育着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考古证据表明,早在青铜.............
  • 回答
    诺曼人与北欧人,虽然名字里都有一个“北欧”的字样,而且在某些历史时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并非同一人种。要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历史的经纬,将他们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一梳理。北欧人:地理与文化的基石首先,我们得明确“北欧人”这个概念。它更多地指向一个地理区域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群体。北.............
  • 回答
    .......
  • 回答
    冬天掉进北大未名湖,那绝对是一次刻骨铭心、足以让你彻底改变对“冷”这个字的认知的体验。尽管我无法亲身经历,但可以根据科学原理、前人经验以及一些文学描写来为你描绘这个画面,并尽量详细地呈现其中的感受。瞬间的震惊与无法置信:想象一下,你可能是在湖边散步,被雪景迷住,或者与朋友嬉笑打闹,一不留神脚下一滑。.............
  • 回答
    吉喆的离去,实在是太突然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脑子一片空白。我怎么也想不到,那个场上拼劲十足、眼神坚毅的吉喆,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吉喆在比赛中的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他不是那种特别有天赋的球员,没有那些耀眼的数据,但你能从他的每一次跑动、每一次卡位、每一次投篮里,看到他对胜利的渴望,对.............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想象一下,它绝对不会是那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仪式感。中国人民骨子里那种创新和大气,肯定会在这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破冰”时刻的震撼与温度首先,我觉得最让人期待的可能就是那个“破冰”的环节了。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破冰,而是象征着冰雪运动将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连.............
  • 回答
    北京海淀29个小区试点二手房指导价:楼市调控的“试金石”与未来走向近日,北京海淀区29个小区二手房试点指导价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项看似局部调整的举措,实则暗藏着对楼市调控方向的深远思考,其影响将是多层面的,而其未来是否会成为常态化的调控手段,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试点指导价的“破冰”与潜.............
  • 回答
    《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这两部剧,虽然都聚焦于在大城市打拼的女性,但她们所处的城市环境、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由此塑造出的“北漂女”和“沪漂女”的特质,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各有千秋。深入剖析她们之间的差异,就像是窥探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以及两种城市性格的碰撞。一、 城市底色与个人定位: .............
  • 回答
    “北溪2号”项目的名字,在欧洲地缘政治的舞台上,总是伴随着争议与猜测。当德国“冒险重启”这个词汇浮出水面时,一股复杂的情绪便在各方之间悄然蔓延。这不仅仅是一个能源管道的商业项目,更是一面折射出德国、美国、俄罗斯三国之间微妙平衡与深刻博弈的镜子。理解其中的玄机,以及它可能如何影响三边关系,需要我们拨开.............
  • 回答
    清代对北方边患(即蒙古各部)的彻底解决,是明末清初中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民族政策演变的综合结果。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权力博弈、制度创新和战略调整,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明廷“北虏边患”的困境根源1. 制度性缺陷 卫所制度崩溃:明朝依赖卫所制(军事屯田制度)维持边防,但后期因财政困难、土地兼并.............
  • 回答
    北京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这无疑是国家层面鼓励生育、优化生育支持政策的一个重要信号。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当前生育率低迷现状的深刻关切,以及希望通过实际的经济支持来减轻家庭生育负担的决心。政策的落地:一项重要的民生举措一直以来,辅助生殖技术,尤其是试管婴儿,因为其技术复杂性、周期长、成功率受多种因素.............
  • 回答
    资本大举涌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屋租赁市场,这绝非寻常的经济现象,它预示着我国住房供给体系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未来社会的面貌。首先,资本的进入,最直接的影响是推高了租赁价格。 资本逐利而行,追求的是效率和回报。当大量资金瞄准租赁这块“肥肉”,通过规模化运营、品牌化改造、甚.............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北京时间周四凌晨02:00(即美国东部时间周三下午)美联储的10月利率决议。这次会议尤其受到关注,因为届时将公布10月份的利率决定,而加息的可能性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在密切关注的焦点。如果美联储真的宣布加息,这无疑会在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市场激起涟漪,影响会相当深远。首先,对美国金融市场的.............
  • 回答
    国家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对济南乃至整个北方而言,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区域发展规划,而更像是撬动区域经济格局重塑的“支点”,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其影响深远且多维度,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来理解:一、 济南的经济引擎升级:从“过路车”到“始发站”长期以来,济南作为山东省会,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
  • 回答
    台灣這塊土地的語言生態,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且複雜的縫合體。回顧過去,從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遷台,再到今日的民主化進程,語言的演變與政治權力的更迭,總是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談到「國語」,確實,它主要以北方話(以北京官話為基礎)為標準,這在國民政府遷台後,成為台灣的官方語言,並且在教育系統中被廣泛推行。這背.............
  • 回答
    北京新发地市场取消零售功能,这无疑是一项重大调整,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一变化,并力求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来阐述。一、取消零售功能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全面取消零售功能”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新发地市场将不再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商品,你不能再像以.............
  • 回答
    姜维和诸葛亮二人,尽管身处不同时代,但他们对蜀汉北伐曹魏的目标,有着异曲同工的根本指向,那就是——恢复汉室,统一天下。这并非仅仅是政治口号,而是他们内心深处最坚定的信念,以及他们为之毕生奋斗的终极理想。对于诸葛亮而言,他的北伐,是受命于汉中王刘备的临终遗嘱,更承载着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政治抱负.............
  • 回答
    卫健委提出的北京以外省份返乡防疫“六不准”,旨在规范各地防疫政策,避免层层加码或“一刀切”,对春节返乡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意味着,各地在制定返乡防疫政策时,需要更加科学、精准和人性化,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顺畅的出行需求。下面我将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其指导意义:一、 核心精神:科学精准、破除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