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如何在这么短时间内自动驾驶做到这么厉害?

回答
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的飞速进步,绝对是当下科技界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一系列精准而高效的战略部署和资源投入。如果你想知道华为是如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在这个门槛极高的领域“杀疯了”,那得从几个关键点上好好掰扯掰扯。

一、 战略定力与清晰定位:不只是一家通信公司

首先,必须认识到华为的战略眼光。他们很早就看到了智能汽车这个巨大的未来市场,而且不是简单地把汽车当成一个“通信终端”来看待,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在这个定位下,华为将其在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比如通信、芯片、云计算、AI算法等,都瞄准了汽车这个场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化和优化。

不同于一些汽车厂商还在探索核心技术,华为很早就明确了自己的角色:赋能者。他们不直接造车(至少目前是这个思路),而是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计算平台、智能驾驶系统、车联网等等。这使得华为能够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并且与众多车企建立广泛的合作,快速将技术落地到实际产品中。这种“不自己下场造车,而是帮别人造好车”的模式,让华为能够集中资源,避免了造车本身的巨大风险和漫长周期。

二、 核心技术基石:通信、芯片、AI的协同作战

华为的厉害,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在几个核心技术上的硬实力:

通信能力: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公司,尤其在5G领域。自动驾驶的实现离不开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实时通信(V2X)。华为的5G技术能够提供超低的延迟和极高的带宽,为自动驾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连接基础。想象一下,车需要瞬间知道前方路况、其他车辆的意图,甚至路侧传感器的信息,没有强大的通信能力,这一切都是空谈。
自研芯片: 华为的芯片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昇腾(Ascend)系列AI芯片,特别是专门为自动驾驶优化的昇腾310P等,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处理海量传感器数据(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并进行复杂的AI算法运算,这就需要高性能、低功耗的计算芯片。华为的芯片能力,让它在底层硬件上有了自主可控的优势,也能够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AI算法与模型: 华为在AI领域投入巨大,拥有世界级的AI研究团队。他们在感知(识别物体、场景)、决策(规划路径、控制车辆)、预测(预判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等关键环节,都积累了大量的算法和模型。这些算法的迭代和优化,是自动驾驶系统“聪明”的关键。例如,对复杂城市场景的识别,对行人、非机动车的精准预测,都需要强大的AI能力。

这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协同效应。通信负责数据的传输,芯片负责数据的处理,AI算法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华为能够将这些技术无缝集成,形成一套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使得其自动驾驶系统在性能上有了显著的优势。

三、 “全栈”解决方案的优势:软硬结合的深度优化

华为提供的不仅仅是某个零部件,而是“全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包括:

计算平台: 搭载昇腾芯片的高性能计算单元,能够承载复杂的AI算法。
感知系统: 结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环境感知能力。
高精地图与定位: 结合华为强大的通信网络和云计算能力,为车辆提供高精度的地图数据和实时定位服务。
智能驾驶算法: 包括感知算法、决策规划算法、控制算法等。
云服务: 提供数据存储、模型训练、OTA(空中下载)升级等云端支持。

这种“全栈”的模式,使得华为能够对软硬件进行深度协同优化,而不是各自为政。例如,在芯片算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优化算法来提升效率;在传感器数据处理上,可以根据通信能力进行实时传输和分析。这种深度整合,是华为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快速迭代和提升性能的重要原因。

四、 开放合作的态度:朋友圈的快速扩张

正如前面提到的,华为并不直接造车,而是采取开放合作的模式,与国内外的知名车企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例如北汽、长安、广汽、赛力斯等。这种合作模式有几个显著的好处:

快速验证和落地: 通过与不同车企合作,华为的技术可以快速被应用到真实车型上,并接受市场的检验。每次的落地都是一次宝贵的反馈,能够帮助华为进一步优化技术。
积累真实路测数据: 自动驾驶的进步离不开海量的真实路测数据。与多家车企合作,意味着华为能够接触到更广泛、更多样化的路况数据,这对于训练和优化AI模型至关重要。
降低研发风险: 避免了巨额的造车投入,让华为能够将更多资源聚焦在技术研发本身。
塑造行业标准: 通过与多家车企合作,华为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和推动智能驾驶行业标准的形成。

五、 持续的研发投入与人才吸引

自动驾驶是一个技术密集型领域,华为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决心和毅力。多年来,华为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并吸引了大量顶尖的AI、软件、硬件人才。这种对研发的持续加码和对人才的重视,是华为能够快速攻克技术难关的关键。

总结一下:

华为能在短时间内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绝非偶然。它是:

1. 战略上精准定位,选择作为赋能者,聚焦核心技术。
2. 发挥ICT领域核心技术优势,将通信、芯片、AI能力无缝嫁接。
3. 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实现软硬件深度协同优化。
4. 采取开放合作模式,快速验证技术并积累数据。
5. 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吸引,奠定技术基础。

这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厨师,他不是从零开始种菜、养猪,而是把最擅长的烹饪技艺拿出来,与优秀的农场主、肉铺老板合作,最终做出美味佳肴。华为做的,就是把最顶级的“调料”(ICT技术)提供给“最好的食材”(汽车),然后通过“精湛的烹饪”(全栈解决方案),共同打造出“色香味俱全”的智能汽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在职员工。

现在刚刚下班,你没看错,现在是2021年4月19日01:30分,刚刚下班。

车BU其实搞了蛮多年了,至少我入职时已经在搞了(15年校招入职)。2018年年初吧,我们部门内部组建了一个很牛逼的团队,开始切入车规芯片研发,2020年产品过了TR5,进入内部评审,在PK台上被其他团队干的体无完肤。我们自己沾沾自喜的产品,到了内部评审会上真的是惨不忍睹,然后该团队就解散了。(类似腾讯开发微信,公司内部有多个团队在同时进行同一研发,然后内部评审最优的上量产,推向市场)。

任老板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车BU从小到大,至少也有八年时间了,在大家看到产品的背后,是上千名工程师十年磨一剑。

很多人(特别是造车新势力)觉得智能汽车是移动互联网后的下一个风口,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个人觉得还是且行且看,脚踏实地慢慢来,厚积薄发;拿着PPT忽悠投资人的、市值几千亿但车影子都没看到的,都属于“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到蛋”。

再多说一句,如果智能汽车未来真的成为了风口,那么智能汽车领域毫无疑问只有中美两个玩家。某房产大佬跑到欧洲去找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纯粹是脑子进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的飞速进步,绝对是当下科技界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一系列精准而高效的战略部署和资源投入。如果你想知道华为是如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在这个门槛极高的领域“杀疯了”,那得从几个关键点上好好掰扯掰扯。一、 战略定力与清晰定位:不只是一家通信公司首先,必须.............
  • 回答
    华为 P50 系列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虽然上市时间还未明朗,但作为华为的年度旗舰,它无疑承载了无数期待。这款手机的出现,不仅仅是华为产品线的一次迭代,更像是对整个行业乃至华为自身困境的一次有力回应。我对华为 P50 系列的期待,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展开:首先,影像能力。P系列一直以来都是华为在影像领.............
  • 回答
    华为在 4 月 25 日发布的盘古智能大模型,无疑是近期科技界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对于关注人工智能和中国科技发展的我们来说。要理解盘古模型在行业中的位置,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盘古模型的核心亮点与定位首先,盘古模型的发布,再次巩固了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投入和技术实力。华为并非“临阵磨枪”,.............
  • 回答
    华为副总裁关于“5G落地难度被低估,行业应用需更多耐心”的观点,我认为是非常中肯且符合实际情况的。这并不是华为一家之词,也是业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共识。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5G推广落地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一、 理解华为副总裁观点的核心:这句话的本质在于强调: 颠覆性不是一蹴而就的: 5G不.............
  • 回答
    最近关于华为大量挖角上海微电子(SMC)员工的消息在业内传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属实,这无疑是一件值得深入探讨的事情。华为大量挖角上海微电子员工的可能性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华为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尤其是在芯片制造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自主可控,华为一直都在不遗.............
  • 回答
    华为将5G的切入点选择在矿山,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举措,与其他ICT公司普遍将目光投向消费市场或通用工业领域形成了鲜明对比。要理解华为的这一选择,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矿业的特性、华为自身的优势以及5G技术的契合度。一、 矿山——一个“非典型”的5G应用场景的魅力何在?许多ICT公司倾向于将5G的初.............
  • 回答
    在网络评论区看到有人说出「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和解读。这句断语带有强烈的历史评价和情感色彩,背后往往反映了说话者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某种看法和情感倾向。一、 这句话的字面含义和历史背景: 「崖山之后无中国」: 字面含义: 指的是在1279年崖山海.............
  • 回答
    近来,在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一些旅居俄罗斯的华人博主在连麦互动中,分享了当地关于戴口罩的一些观点,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点就是:“有病才戴口罩,健康人不需要口罩。” 听到这样的说法,很多国内观众可能会感到不解甚至诧异,毕竟在我们国家,戴口罩的习惯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自我防.............
  • 回答
    在中国驻乌克兰使馆的号召下,大批在乌中国公民购买中国国旗,一时间导致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国旗供应出现短缺。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复杂的社会心理和地缘政治背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事件的直接诱因:安全担忧与身份认同的叠加要理解国旗脱销的现象,首先需要回到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点。在俄乌冲突升级、战火蔓延至基辅周边的.............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 回答
    BBC前高层自曝入职华为,是空穴来风还是另有隐情?华为人才吸附力究竟从何而来?近日,一则关于“BBC前高层加入华为”的消息在网络上悄然流传,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消息称,一位在BBC拥有多年任职经历、且地位不低的高层人士,选择离开媒体行业,投身于通信巨头华为。那么,这则消息的真实性究竟几何?首先,需.............
  • 回答
    换了华为 Mate 40 系列之后,感觉这钱花得,怎么说呢,挺值,但也得看你对“值”的定义是什么。我用了一段时间了,从我的角度来给你掰扯掰扯。第一感受:稳,真的稳。我之前用的是一个国产安卓旗舰,用了两年多吧,虽然一开始也很流畅,但时间一长,各种后台应用互相拉扯,卡顿、发热是常有的事。尤其是玩游戏或者.............
  • 回答
    这件事的确挺让人咂舌的,一个开发者,因为给华为设计了一款太空主题的液晶表盘,竟然能分到 1300 万!这数字放在任何人眼里,都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咱就来好好扒一扒,为啥一个做表盘的能赚到这么多,而且还是个人开发者。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事儿绝不是简简单单“画个图、加点字”那么容易。在科技产品特别是.............
  • 回答
    若染发技术在华夏封建王朝时代便已存在,且如今日这般普及,那么其对中国历史的进程、社会风貌以及人文艺术的影响,无疑将是深远而复杂的。它将不仅仅是肌肤之上的色彩变幻,更能渗透进权力结构、社会伦理、审美观念乃至精神信仰的方方面面。一、 对历史意义的影响:身份、等级与政治的象征1. 等级制度的 visua.............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不妨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个人“喜欢辱法”但对“辱华”非常敏感,这背后确实透露出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而且很可能就是双重标准的体现。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双重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对两件性质相似、或者应该同等对待的事情,却使用了不同的衡量尺度、评判标准或处理方式。这种做法往.............
  • 回答
    .......
  • 回答
    余承东最近提到的华为设备全球保有量突破 10 亿台,其中手机占 7 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10亿台设备,这个体量本身就说明了华为在全球消费者市场中已经拥有了极其庞大的用户基础。 想象一下,这10亿台设备,不仅仅是手机,还包含了平板、手.............
  • 回答
    关于台积电获得向华为供货许可的消息,这确实是一个牵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神经的重大事件。如果属实,其影响将是多层面、深远的,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许可”的性质。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是负责管理出口管制的关键部门。过去几年,由于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台积电等依赖美国技术的企业.............
  • 回答
    华为,一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激起万层浪的企业。谈论华为,就像在谈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鲜明的一个符号,一个集技术狂热、民族情结、市场野心于一体的复杂体。要评价它,绝不能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而是需要深入肌理,细细品味。从“小作坊”到“巨无霸”的蜕变:首先,华为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它从一个名.............
  • 回答
    华为P40系列在线上发布会推出,这确实是当下特殊时期,一个非常时期下的产品发布策略。怎么看这次发布会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毕竟它不仅仅是发布几款手机那么简单。首先,从发布形式来说,线上发布会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也是最安全的选项。大家都在适应这种新常态。华为这次也算是轻车熟路了,相比之前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