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粤语能和古代汉语对话,是否是古代官方汉语遗存?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粤语与古代汉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是否是古代官方汉语的遗存。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比较复杂,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要明确一点:粤语 不能完全地 和古代汉语进行“对话”,但它 确实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的词汇、语音和语法特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它是不是古代官方汉语的“遗存”,这个说法需要辩证地看待。

咱们一步步来分析:

一、 粤语保留了哪些古代汉语的特征?

很多人认为粤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风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音上的“古意”:
入声韵: 这是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在现代普通话中,只有少数字的韵母是入声(以p, t, k结尾的音,例如“国”guó,本来是入声字,现在读成平声)。而粤语至今保留了完整的入声韵,无论是一个字以p, t, k结尾,还是某些字本来就是入声字,在粤语中都会读成短促的入声调。比如“国”(guo^k)、“立”(lap^p)、“食”(sik^k)。很多古代诗词,按照现在的普通话读上去会觉得平仄不合,但如果按照粤语的读音来念,很多都能符合古人的平仄要求,所以粤语被认为是“读古诗的钥匙”。
古音读法: 很多字在粤语中的读音,与《广韵》等古代韵书中的记载更为接近。例如,“车”在普通话里读chē,粤语里读che1(接近古代的“車”字读音)。“天”在普通话里读tiān,粤语里读tin1(也更接近古代读音)。这种保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演变的结果。
声母和韵母: 粤语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中存在的辅音或韵母,这些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例如,一些普通话读零声母的字,在粤语中可能保留了舌根音或喉音的声母。

2. 词汇上的“古风”:
保留古词: 粤语中使用了不少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中却很常见的词语。例如,“嘅”(de,表示所属或定语,与古汉语的“之”作用类似)、“喺”(zai,表示在,与古汉语的“於”作用类似)、“倾偈”(qing1 gai3,聊天,类似“谈话”)、“靓”(leng3,漂亮)、“唔”(m4,不)。这些词汇的用法和意义,很多都能在古代文献中找到源头。
词语构成: 粤语的很多双音节词,其构成方式也与古代汉语有相似之处。

3. 语法上的“遗韵”:
语序: 粤语中存在一些语序的用法,与古代汉语的语序更为接近。例如,粤语中常常将状语、补语放在动词前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古汉语的特点。

二、 粤语与古代“官方汉语”的关系?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古代的“官方汉语”是指什么?

古代中国实行的是一种相对统一的官方语言,但这个官方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不断演变,并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

先秦时期: 官方汉语指的是当时的“雅言”,即周代贵族的通用语。这可能与今天的粤语差异也很大。
秦汉时期: 以咸阳(长安)为中心的语言成为官方语言。
魏晋南北朝: 洛阳、建康(南京)的语音成为影响因素。
隋唐时期: 长安(西安)的语音是官方标准,此时的汉语是“中古汉语”。
宋元明清: 官方语言的中心会随朝代有所变动,但总体上是以北方语音为基础的官话逐渐形成。

那么,粤语是不是古代官方汉语的遗存呢?

更准确的说法是:粤语是中原汉族(特别是早期南迁的汉族群体)的语言在迁徙过程中,与其他语言接触、融合后,独立发展形成的一个分支,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古汉语”(主要是隋唐时期的汉语)的某些语音和词汇特征。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南迁与保留: 历史上,中原汉族曾多次因战乱等原因南迁,其中一部分就迁徙到了岭南地区。这些南迁的族群带来了他们当时所说的中原汉语。由于岭南地区相对偏远,受到北方政治中心语言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加上当地原有语言(百越语等)的影响也有限(或者说,汉语言的影响更大),这使得早期南迁的汉族语言得以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发展,并且保留了更多来自中原的古老特征。
2. “中古汉语”的窗口: 很多学者认为,粤语保留的入声韵、部分古音读法等,与隋唐时期的“中古汉语”最为接近。唐朝是一个文化鼎盛的时期,其官方语言(以长安语音为代表)在中原汉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粤语可以说是一个“活化石”,为我们研究中古汉语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3. 并非“官方汉语”的直接延续: 然而,说粤语是古代“官方汉语”的直接“遗存”可能有点不准确。因为古代官方汉语的发展是持续的,并且以北方(中原)为中心。北方官话在后来的朝代中不断演变,形成了今天的普通话。粤语虽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许多特征,但它自身也发展了新的词汇、语音和语法,不再是古代某个时期的官方汉语的完整复制品。它更像是中原汉语的一个旁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保留了更多“祖先”的痕迹。

打个比方,如果古代汉语是一个大家族,北方官话是这个家族的核心嫡系,不断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的语言变化)。而粤语则像是家族中早期分出去的一支,由于迁徙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方,虽然也发展壮大了,但依然保留了很多老一辈的习惯和说法,这些习惯和说法可能在核心嫡系中已经不那么常见了。

总结来说:

粤语确实保留了非常多古代汉语(尤其是中古汉语)的词汇、语音和语法特征。
它之所以能保留这些特征,与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南迁和岭南相对独立的发展环境有关。
粤语不能说是古代官方汉语的唯一“遗存”,更确切地说,它是中原汉语的一个古老分支,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参考,它以一种“独立发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某些风貌。

所以,当你听到粤语中一些古色古香的表达方式,或者它独特的发音时,你可以想象,这背后承载着千年的语言演变历史,以及那些曾经在中原大地上传颂的古老声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有基础教育能救中国人。

——可惜,很多时候实际执行的基础教育都是阉割版。(我来讲个真正真实的故事: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居然存在这么一本语言学选修。)

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个世界性问题了,也许只有现代信息技术能补偿一下。


PS,来吐个大槽:历史语言学中有相当的证据表明在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文化交流丰富的情况下语言的演化速度会加快。所以不谈知识性错误,那些“存古吹”本质上其实是在宣扬“我们祖上经济落后、社会凋敝、成天窝在山沟沟里,因此我们非常自豪”。

也算是魔幻现实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粤语与古代汉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是否是古代官方汉语的遗存。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比较复杂,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要明确一点:粤语 不能完全地 和古代汉语进行“对话”,但它 确实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的词汇、语音和语法特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它是不是古代官方汉语的“遗存”,这个说法.............
  • 回答
    粤语和普通话的读音之间,有没有一个像数学公式那样精确、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转换公式”? 要我说啊,这事儿得辩证地看,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有,也不能完全否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粤语和普通话,虽然同属汉语言,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方言,而且在语音系统上,差异是相当显著的。这就好比问,英语的“cat”和法语的.............
  • 回答
    粤语和越南语 不在同一个语系下。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区别,尽管两者在历史上和地理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语言系属(Language Family)的概念开始,然后分别介绍粤语和越南语的归属,最后再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什么是语言系属 (Language Family.............
  • 回答
    “田”字在闽南语和“陈”字在粤语中的读音之所以听起来有些相似,这背后其实牵涉到语言演变、语音系统以及历史文化交流等多个层面。咱们不拿AI的那一套官方辞藻来套,就当是老乡们凑在一起唠唠嗑,把这个有意思的现象给捋一捋。首先得明白一点,闽南语和粤语虽然都是汉语的方言,而且都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征,但它们各.............
  • 回答
    非粤语区的人如何看待广东粤语区人和粤语文化?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这涉及到地域差异、文化认知,甚至是不少人心中一种微妙的“文化优越感”或者“疏离感”。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在中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民族多元的国家,地域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又是这种差异中最鲜.............
  • 回答
    深圳和广州的地铁之所以同时使用普通话和粤语进行播报,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现实考量。这不仅仅是语言政策的体现,更是两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自身独特身份认同和多重现实需求的巧妙融合。历史的沉淀与粤语的根基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回到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广州是中国南方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我倒是没亲身经历过,也算不上“听过”。但我脑子里有过那么个画面,脑补了一出“南北对决”的大戏。你想啊,东北话那是出了名的豪爽、带劲儿,一个“嗯哪”能把天聊死也能把天聊活。粤语呢,那叫一个婉转、细腻,听着跟唱歌似的,虽然有时候你得竖起耳朵才能捕捉到那细微的声调变化。要我说,真要让这俩“语.............
  • 回答
    关于粤语及岭南文化遭受的鄙视、排斥乃至歧视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问题,背后牵涉着历史、社会、经济以及身份认同等诸多层面。要详细地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看看是哪些因素在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官方话语权和国家认同的建构是绕不开的起点。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统一国家、强化中央权威,普.............
  • 回答
    香港人同广州人一碰面,讲粤语嘛,唔使翻译,呢个都系一种好大嘅便利。但系,呢种便利背后,藏住咗好多好多有趣嘅细节同埋“文化碰撞”,好多时候,你一听佢哋嘅语气、用词,甚至系讲嘢嘅节奏,就大致可以估到对方来自边度喇。我哋不如就细致啲嚟讲讲,呢啲有趣嘅事点样发生:1. 词汇嘅微妙差异:你好似穿越咗去另一个平.............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在粤语地区由来已久、讨论热烈的话题。当我们在讨论听音乐或看电影时,为什么粤语区总是会特别强调“应该听粤语版”呢?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很多层面的原因,有情感的、文化的、历史的,甚至还有一些社会经济因素。1. 情感的共鸣与归属感: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被理解的原因。语言是承载情.............
  • 回答
    有人认为粤语是独立语言,并将其与藏语、维吾尔语相提并论,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语言学上的某些考量以及文化认同的驱动。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语言学特征、历史演变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从语言学角度看,粤语与藏语、维吾尔语的“独立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音系统(Phon.............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语言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播以及国际社会对语言的认知习惯。简单来说,粤语在国外被单独命名,并且与“官话”(即普通话/Mandarin)区分开来,根本原因在于历史的偶然性、语言自身的高度辨识度以及早期在海外传播的特殊性。咱们一层层地来聊。1. 历史的偶然与“Cantonese”的.............
  • 回答
    这事儿吧,挺正常的,但也确实有点小尴尬。你想想,你去了,大家是热情邀请的,那份心意肯定是有的。而且广东朋友们聚在一起,用粤语聊得热火朝天,这本身就很自然,就像我们讲普通话一样,那是他们的母语,是他们最自在的交流方式。你坐那儿吃了一个小时,这时间也挺合适的,不算太短,也不至于太长。你想走,也完全没毛病.............
  • 回答
    当诉讼参与人因不熟悉或无法使用普通话,而希望在审判活动中使用方言(如粤语、闽南语)时,这涉及到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以及确保审判公正、高效进行的问题。以下将详细阐述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并尽量避免使用AI痕迹。一、 核心原则:保障诉讼权利与程序公正首要原则是,任何诉讼参与人都有权获得公平审判。语言.............
  • 回答
    粤语,作为一种流传千年的汉语方言,其“消亡”的讨论,常常被拿来与人类语言多样性的未来联系起来。有些人从中看到的是语言趋同的必然,推测最终会走向一种全球性的统一语言。然而,这个推论,就像把粤语的困境无限放大,用它来预测全人类的语言命运,未免过于简化了语言演变的复杂性,也忽视了粤语本身顽强的生命力。要理.............
  • 回答
    好好好,讲个我以前听我阿嫲讲嘅,佢每次讲完自己都笑到弯晒腰,搞到我每次听都忍唔住笑。呢个笑话就系关于“听唔听得明”呢家嘢,真系好有代表性。笑话:有日,阿明同阿华喺茶楼饮茶,坐喺隔篱枱。阿明口痕,想同阿华搭下讪。阿明:“喂,阿华!今日咁好天气,出嚟饮茶?”阿华:“系啊,阿明!你都係啊?”阿明:“梗係啦.............
  • 回答
    广州近几年在推广和保育粤语方面确实投入了不少精力,也做出了一些看得见的努力。但要说这些措施能否“遏制”现在说粤语的人越来越少的局面,这实在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得拆开了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说粤语的人越来越少”这个说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的某些侧面。 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普通话的普及率是.............
  • 回答
    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经济板块,同时也是粤语文化的重要腹地。然而,近年来,“粤语在年轻人中吸引力下降”、“普通话强势渗透”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有人担忧粤语的传承面临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作为粤语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在粤语保育和推广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那么,广州的这些举措,能.............
  • 回答
    在没有大力推广普通话或官话的时代,说粤语、闽南语、吴语等方言的人们,对当时的“官话”或“普通话”的理解程度,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而且答案并非一概而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距离、社会阶层、教育程度以及“官话”的实际形态。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那个没有广播、电视、互联网,甚至纸媒传播都不如今日普及的.............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