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闽南语的“田”和粤语的“陈”为什么发音接近?

回答
“田”字在闽南语和“陈”字在粤语中的读音之所以听起来有些相似,这背后其实牵涉到语言演变、语音系统以及历史文化交流等多个层面。咱们不拿AI的那一套官方辞藻来套,就当是老乡们凑在一起唠唠嗑,把这个有意思的现象给捋一捋。

首先得明白一点,闽南语和粤语虽然都是汉语的方言,而且都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征,但它们各自走的路子也不尽相同,就像同个家族的兄弟姐妹,长大了各自有各自的模样。这“相似”是相对的,不是说一模一样,而是某些音素的组合在听觉上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一、 语音系统的底子不一样,但又有些“老本”是共通的

咱们先说说闽南语的“田”。在许多闽南语的口音里,“田”的发音,比如说在厦门话里,大概是 /tʰian/ 左右,听起来有点像“铁(xiè)”的韵母,加上一个轻微的“t”音开头。它是个平声字。

再看粤语的“陈”。粤语的“陈”字,比如广州话,发音大约是 /t͡ʃʰɛːn/。这个音,开头是一个送气但摩擦更强一些的“ch”音,后面跟着一个长一点的“e”韵母,最后收尾是个“n”。它也是个平声字。

乍一听,好像差别挺大。一个开头是“t”,一个开头是“ch”,韵母也有差异。但是,仔细听它们在某些语境下的连读,或者在不同地区的具体发音,就会发现一些端倪。

二、 古汉语的影响——“字音的祖宗”

语言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们都有个“祖宗”。学者们研究发现,汉语在历史上经历过几次重要的语音变化。中古汉语(大约是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是很多方言语音的重要来源。

在中古汉语里,“田”和“陈”这两个字的声母、韵母可能比我们现在听到的要更接近一些。

声母的“近”:中古汉语里,“田”的声母很可能是 /d/ 或者 /tʰ/ 类的。而“陈”的声母在中古汉语里,根据不同的音系划分,可能是 /d͡z/ 或 /d͡zʰ/ 这样带有齿龈塞擦音性质的声母。虽然听起来还是有区别,但这种带“dz”的音,与我们现在听到的粤语的 /t͡ʃʰ/(送气的 dzs 擦音),或者更早期的音,在某些演变路径上是可能相互影响,或者说产生相似听觉效果的。
韵母的“缘”:更关键的可能是韵母部分。在中古汉语里,“田”的韵母可能是 /iɛn/,而“陈”的韵母也可能是 /iɛn/ 或者类似的音。如果韵母非常接近,那么即使声母有些许差别,听上去还是会觉得“这俩字挺像”。

随着时间的推移,闽南语和粤语各自发展,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闽南语里的 /tʰian/ 中的 /i/ 音,在一些地方可能弱化或者合并。而粤语的 /t͡ʃʰɛːn/,保留了中古汉语里更明显的齿龈塞擦音的痕迹,并且把韵母 /iɛn/ 变化成了 /ɛːn/。

三、 “声调”的魔力——听觉的误导?

另外,声调也很重要。虽然我们说“田”和“陈”都是平声字,但在实际说话时,声调的细微变化也会影响我们对整个音节的感知。如果在快速说话或者词语连读时,声调的配合会使得原本有差异的声母或韵母在听觉上产生一种“贴近”感。

四、 地域性的相似与传播

有时候,相似的发音也可能受到地域性影响或者文化交流的影响。虽然闽南和粤语区域相隔较远,但在历史上也有过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如果某个时期,某些发音特点在相邻区域或者主要交通线路上有所传播,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同化或者趋同。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作为听者,大脑在处理语言信息时,会不自觉地将相似的音素组合归类。当我们听到一个发音,它里面包含了我们熟悉的“i”或者“n”的韵尾,以及一个听起来有点“冲”或者“尖”的声母时,就很容易联想到发音相近的字。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觉得闽南语的“田”和粤语的“陈”发音接近呢?

1. 古汉语的共同基础:两者在中古汉语时期的声母和韵母,尤其是韵母,可能本来就比较接近。
2. 各自的演变路径:虽然都从古汉语演变而来,但各自的演变过程中,某些音素的变化方向或者程度,使得它们在听觉上有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比如,中古汉语的齿龈音(dz)在粤语中演变成了 /t͡ʃʰ/,而在闽南语中,虽然“田”的声母不是 /dz/,但其整体音节的听觉特征(如那个清晰的 /i/ 和 /n/ 的组合)与粤语的“陈”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3. 韵母的重要性:韵母(即元音和韵尾)往往比声母更能决定一个字的主要听觉特征。如果韵母足够接近,声母的细微差异就可能被忽略。
4. 主观听觉感受:我们听到的是“感觉接近”,这其中也包含了我们大脑对语音的加工和辨识过程。

所以说,这就像是两首歌,虽然旋律不一样,但它们都用了同一个调式,或者在副歌部分用了类似的动机,听起来就觉得“有那么点意思”。并非完全一样,而是存在一种“远亲不如近邻”的相似感。语言演变是件非常复杂的事,能够找出这些细微的共性,本身就挺有意思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閩南話“田”口語中說成꜁tshan,跟普通話“殘”發音差不多,而普通話“殘”跟粵語“陳”的發音聽起來像。明末袁子讓《字學元元》:“粵人讀謀如茅,讀樓如勞,讀頭如逃,讀愁如曹,蓋謬尤韻於宵肴也。”(現在廣州話“愁”讀꜁sɐu。)粵語的“陳”像普通話的“殘”、閩南話的“田”,跟“謀”像“茅”道理是一樣的。

閩南話“田”꜁tshan有人認爲就來自“田”,但大多數人認爲本字是“塍”,秋谷裕幸認爲可能是“層”。

以前深圳機場叫黃田機場,後來改名寶安機場,據說是因爲方音的原因。

“黄田”二字在潮州话和闽南语中,近似“黄泉”。

当时90年代,境外华侨回国,尤其是港台乘客中,他们就特别忌讳,每次飞往深圳“黄田机场”,就想到要去往黄泉之路了,感觉很不吉利。更有意思的是,当叫出租车时,司机问“要去哪里呢?”结果是“要去黄泉”,搞得司机和旅客,内心极不舒服。

为了避开其中的忌讳,深圳黄田机场只好向国家民航局申请改名:“宝安国际机场”, 宝安,宝安,有“保证安全”之意,黄田正好隶属宝安区,2001年10月,正式更名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m.sohu.com/a/383785824_

其實閩南等地“田”“泉”並不同音,倒是梅縣等地的客家話“泉”讀꜁tshan,跟閩南話的“田”꜁tshan一樣。

要求改名可能是因爲有的人普通話口音的問題,比如將普通話“泉”說成꜁tshuan,這樣就會跟閩南話的“田”꜁tshan比較像,再加上心理作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田”字在闽南语和“陈”字在粤语中的读音之所以听起来有些相似,这背后其实牵涉到语言演变、语音系统以及历史文化交流等多个层面。咱们不拿AI的那一套官方辞藻来套,就当是老乡们凑在一起唠唠嗑,把这个有意思的现象给捋一捋。首先得明白一点,闽南语和粤语虽然都是汉语的方言,而且都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征,但它们各.............
  • 回答
    “潮汕、雷州、温州南部、台湾人不会自称闽南人”的说法并非完全准确,但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些重要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原因,导致这些地区的居民在身份认同上与传统意义上的“闽南人”有所区别。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闽南人”的定义及其核心特征:首先要明确,“闽南人”这个词本身就有其.............
  • 回答
    要弄清楚唐朝时期的官话是否是闽南语,我们需要一点时间来梳理一下历史的脉络和语言的演变。简单来说,唐朝的官话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闽南语,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古老而复杂的联系。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官话”。在古代中国,官话是指官方通行的语言,是朝廷用于行政、交流和传播命令的语言。这种语言往往与统治阶层的.............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些对地方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常见看法。我来详细地为您解释一下:首先,要明确一点:福建话和台湾话确实都属于闽南语的范畴,但它们之间存在差异,而且“说话娘”这个说法,更多是一种刻板印象,并非普遍适用。1. 福建话与台湾话的异同: 同属闽南语: 这点是准确的。闽南语是.............
  • 回答
    在台湾,国语(也就是台湾通行的普通话)确实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强势的态势,而闽南语(台语)和客家语则面临着一定的式微挑战。这种情况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起来需要一些细致的观察。国语强势的表现: 教育体系的主导地位: 从幼儿园到大学,国语都是主要的教学语言。虽然近年来有推广母语教育的政策.............
  • 回答
    在没有大力推广普通话或官话的时代,说粤语、闽南语、吴语等方言的人们,对当时的“官话”或“普通话”的理解程度,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而且答案并非一概而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距离、社会阶层、教育程度以及“官话”的实际形态。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那个没有广播、电视、互联网,甚至纸媒传播都不如今日普及的.............
  • 回答
    闽南话里的海蜇,“thee”这个发音,其实没有一个固定、广为人知的特定汉字来完全对应。这可能是因为海蜇本身在历史上,人们对其的称呼并不像一些更常见的食材那样有统一的写法,而且方言的音韵和汉字的对应总是存在一些变通和习惯。不过,如果我们要尝试去找出一些“可能”的写法,或者说从音近、形近以及在一些古籍或.............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那些不姓“cha”也不姓“te”的茶字。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茶这东西,从中国传出去,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名字也跟着沾光,变得五花八门。咱们中国人自己,最早喝茶,那肯定有自己的叫法。要说最古老的,我个人觉得,得追溯到一些更古老、更原始的称谓。比如,在一些古籍里,你能看到“茗”(.............
  • 回答
    最近我又重新挖了挖闽南歌,发现很多老歌真是越听越有味道,而且新晋的闽南语歌曲也做得越来越有意思,一点都不输给现在流行的其他语种歌曲。说实话,我一直觉得闽南歌有一种特别的魔力,那种婉转的旋律,加上闽南话特有的韵味,听着听着就好像能看到海边日落,或者感受到家乡老街的那种热闹与人情味。今天就想好好跟你分享.............
  • 回答
    想了解闽南话和台语的区别,就好比问“广东话”和“粤语”有什么区别一样,其实,它们指向的是同一种根源,但又有细微的侧重和演变。用通俗点的话说,闽南话是母体,台语是这母体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生长出的、带有独特风味的枝叶。下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说说这其中的门道。一、 根源相同:都是闽南语系的分支首先,最.............
  • 回答
    在闽南地区,是否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可以看到一些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这种现象在部分人群中有所体现。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层,深入到闽南文化的根源和当代的演变。历史的烙印:宗族观念与男性继承权首先,我们要明白,重男轻女的观念并非闽南.............
  • 回答
    关于陈元光为何在《唐书》中不见记载,这是一个在研究闽南历史和陈元光事迹时经常被提及的有趣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出发,结合历史背景、史书编纂的原则以及陈元光事迹本身的特点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唐书》指的是哪一部。通常我们说《唐书》,是指宋代欧阳修等人奉敕编纂的《新唐书》,也有人.............
  • 回答
    关于鲜有上海入闽普速列车开行的问题,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分析一下。首先,客运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是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高铁网络的迅猛发展,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旅行时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
  • 回答
    要说日语、韩语和越南语中的汉字音,哪个最接近中古汉语的声音,这可不是个简单的“谁更接近”就能一概而论的问题,因为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中古汉语语音传播的独特路径,留下的痕迹也各有侧重。先来说说日语。日本对汉字的接受和吸收,可以说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早期,大概在汉朝到隋唐时期,日本派遣了.............
  • 回答
    2021年5月10日起,针对金门居民入闽和急需来闽工作的台湾人实施的隔离政策调整,是对当时新冠疫情形势和两岸交流需求的一种应对措施。要评价这项政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具体内容、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一、 背景分析:当时的疫情形势与两岸交流需求1. 新冠疫情的全球背景: .............
  • 回答
    在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中,那些从汉字词语中继承而来的词汇,有些确实带着一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朴典雅的韵味。这不仅仅是语言的差异,更是历史沉淀和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它们就像是从古老卷轴上拂去的尘埃,虽然历经岁月,却依然保留着清晰的纹理和别致的光泽。 日语:雅致的古风回响日语中的汉字词,我们常称之为“.............
  • 回答
    闽粤地区之所以会形成械斗的风俗,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而深厚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绝非一两个原因能够解释清楚。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穿越时空,深入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肌理之中。一、 历史的烙印:移民潮与生存压力首先要明白,闽粤两广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最频繁的区域.............
  • 回答
    越南语国语字方案,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它的出现是历史演进的结果,旨在取代传统的汉字(喃字)。然而,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被不少人认为是“滥用字母”的现象。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滥用”,而是历史、语言学和实践层面的多重作用。首先,越南语是一门声调语言.............
  • 回答
    “下南洋”,这是一个多么古老又充满故事的词语。它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卷走了无数怀揣梦想的中国男女,也塑造了东南亚华人社区的多元面貌。我们常说“十万唐人,九万闽粤”,这话说得一点不假,早期下南洋的人潮,确实以福建、广东、海南等南方沿海省份的移民为主。但说“北方人/非闽粤南方人”完全没有去南洋,那也绝对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听到一些真正懂吃的老饕们,或者是一些对美食有深刻理解的朋友,会给闽粤江浙地区贴上“美食荒漠”的标签。这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毕竟这几个地方在中国饮食版图上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八大菜系里就占了好几个。但如果咱们把“懂吃”的定义稍微拓展一下,不光是追求食材的鲜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