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鲜有上海入闽的普速列车开行?

回答
关于鲜有上海入闽普速列车开行的问题,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分析一下。

首先,客运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是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高铁网络的迅猛发展,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旅行时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偏好。对于上海到福建这样的中长途出行,动车组列车,尤其是高铁,凭借其高速、舒适、便捷的优势,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旅客的首选。

想想看,过去乘坐普速列车,从上海到福建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而现在,乘坐动车组,特别是经过杭甬、沪杭、杭福深等高铁线路延伸和优化后,上海到福州、厦门等地,最快只需七八个小时,甚至更短。这种时间上的巨大节省,对于商务出行、旅游观光、探亲访友,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绝大多数有出行需求的旅客,都会优先选择速度更快的动车组。

其次,既有的铁路基础设施网络和运力配置也制约着普速列车的开行。上海作为全国铁路枢纽,其普速列车线路和车次主要集中在服务区域经济、连接中小城市以及满足特定客流需求方面。而通往福建的普速铁路,虽然存在,但其设计时速和线路条件相对不如高铁。在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高铁动车组的优先性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上海连接福建的普速列车,大多是以“K”字头(快速)、“T”字头(特快)为主,这些列车通常运行在普速线路上。而支撑上海与福建间大量客运需求的,是已经非常成熟的高铁线路,例如沪杭高铁、杭甬高铁、杭福深高铁等。这些高铁线路在运力、速度、舒适度上都远超普速列车,自然成为了铁路部门优先配置和优化运营的重点。

再者,经济效益和运营成本也是一个重要考量。普速列车虽然在某些路段可能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但其运载能力和平均速度较低,单位里程的收入也相对较低。在市场化运营的背景下,铁路部门会根据客流需求、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来调整列车开行计划。如果普速列车客座率不高,而动车组需求旺盛,那么将宝贵的线路资源和车底优先供给动车组,是更符合经济规律的选择。

上海到福建的旅客,绝大多数都愿意支付更高的票价来换取更短的出行时间,这使得动车组列车在经济效益上更有优势。如果继续开行大量的普速列车,但上座率不高,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

此外,线路的“瓶颈”和“咽喉”效应也可能影响普速列车的开行。上海至福建的铁路,尤其是在某些跨越山脉或水域的区段,可能存在一些能力受限的普速线路。在现有运力分配下,这些线路的优先级可能会被更高时速、更高效率的动车组占用。

最后,历史遗留原因和线路的更新换代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早期的铁路建设,普速列车是主要的客运形式。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家铁路网的升级改造,特别是高铁网络的普及,很多原有的普速线路正在被高铁线路所替代或与其并行。上海与福建之间,尤其是新修建的高铁线路,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交通格局。

总而言之,上海入闽普速列车鲜有开行的现象,是市场需求导向、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升级、经济效益考量以及运力资源优化配置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高铁的便捷高效已经深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而铁路部门的运营决策也必然会顺应这种变化,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更能满足主流客运需求、更具经济效益的动车组列车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普速列车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在一些特定的区域、特定时段,或者为满足特定客流(例如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预算有限的学生群体等)的需求,少量普速列车的开行仍然具有其价值。但从上海到福建这个“大动脉”的客运格局来看,普速列车的比重确实在逐步降低,被高铁所显著取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楼主检索方式不对。

车次:K1092

发站:福州(07:00)

到站:上海南(21:31)

候车:7检票口

餐车:10

里程:921公里

硬座:119

硬卧:207/215/221

软卧:324/337

历时:14时31分


车次:K1210

发站:厦门北(12:23)

到站:上海南(09:45)

候车:二层4号检票口

餐车:08

里程:1232公里

硬座:151.5

硬卧:260.5/269.5/278.5

软卧:409.5/427.5

历时:21时22分

因此,题主称鲜有是对的,上海直通福州和厦门各仅有1车次、直通泉州则为0车次,但称并无普速列车开行就绝对化了。

————————————分割线————————————

感谢红星的提醒,K1210次已经停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鲜有上海入闽普速列车开行的问题,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分析一下。首先,客运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是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高铁网络的迅猛发展,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旅行时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
  • 回答
    知乎上,法学专业的人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细分领域。你想想看,法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运行机制、规则体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知乎恰恰又是一个以讨论社会议题、分享专业见解为主要特色的平台。这两者的结合,注定了法学从业者和学习者会在知乎上占据一席之地。法学专业人士在知乎上的存.............
  • 回答
    乌克兰议会(Verkhovna Rada)近日再次上演了激烈的肢体冲突,議員們在辯論中拳脚相加,场面混乱不堪。这一幕迅速在西方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嘲讽,许多评论者将其描绘成“政治马戏团”,并与西方国家议会相对平和的讨论氛围形成鲜明对比。那么,为什么在英美等国家的议会中,议员们之间肢体冲.............
  • 回答
    关于1975年河南驻马店洪灾被外国媒体称为世界十大技术灾难之一,而国内资料鲜有提及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历史叙事、信息传播以及国际认知等多个层面。我会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可能原因:1. 事件本身的性质与规模: 惊人的破坏力: 1975年8月,河南遂平县的“75·8”溃坝特大洪水,.............
  • 回答
    江阴海战,一场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堪称惨烈至极的战役。很多人或许对这场海战的名称感到陌生,甚至将其与那些更广为人知的战役混淆。然而,对于航空母舰,尤其是当时新兴的日本航空母舰技术而言,江阴海战的意义,虽然并非直接的技术革新,却有着深刻的间接影响,是理解日本海军航母发展轨迹中一个不可.............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远超最初许多人的预期。这场冲突的初期,俄军试图采取闪电战策略,目标是快速控制基辅并推翻乌克兰政府。然而,乌克兰军队的顽强抵抗,以及西方国家提供的军事援助,使得俄军在北线未能达成预期目标,不得不调整战略。随着战事的深入,焦点逐渐转移到乌克兰东部和.............
  • 回答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鲜少出现西方概念中的“王子”与“公主”,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叙事传统的差异。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政治体制与权力继承的差异: 西方概念中的“王子”与“公主”: 在欧洲封建社会,尤其是受到日耳曼和凯尔特文化影响的地区,王权通常是.............
  • 回答
    现今世界各国军服普遍采用西装式开领而非立领设计,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流行趋势,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军事需求、舒适度、功能性以及时代审美演变的深刻变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实用性和技术进步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从历史演变看立领的衰落与西装式开领的兴起立领设计在早期军队制服中非常.............
  • 回答
    在中国武侠小说和传统道教文化中,全真七子是家喻户晓的存在,他们是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中道教全真教的七位重要传人,分别是: 马钰(丹阳子) 谭处端(长真子) 刘处玄(长生子) 丘处机(长春子) 王处一(玉阳子) 郝大通(广宁子) 孙不二(清静散人)在小说中,丘处机是七子中.............
  • 回答
    项羽和刘邦的命运走向,如同两位性格迥异的英雄,他们的争霸之路也因此充满了戏剧性的反差。项羽一生少有败绩,堪称战神,但在最后关头却一败涂地,而刘邦屡败屡战,却能崛起最终统一天下。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有勇无谋”可以概括。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项羽:战神陨落的背后项羽的勇武是毋庸置疑的,他的.............
  • 回答
    自古以来,政治版图上的北方吞并南方似乎是更常见的历史现象,这其中蕴含着地理、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复杂因素的交织。我们不妨细细梳理一番,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北吞南”成为了历史的惯性,而“南吞北”却鲜有问津。首先,我们得从地理和气候这个最根本的要素说起。中国的地理格局,或者说世界上许多大陆国家的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量子力学教材编写的一个实际挑战。为什么退相干这个如此核心的概念,在很多入门级别的教材里却“鲜见”或“浅尝辄止”?这背后其实有多层原因,跟教材的定位、受众、叙事方式以及退相干本身的数学和物理复杂性都有关系。核心原因剖析:定位、受众与叙事流1. 教材定位与深度选择: .............
  • 回答
    关于孙权偷袭荆州被普遍诟病,而刘备夺取益州却鲜受非议,这背后涉及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以及道德评价体系。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先说孙权偷袭荆州,为啥落得个“偷袭”的名声,还被“黑”得不轻?这事儿的关键,在于“背信弃义”的道德指控,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和人物关系。1. .............
  • 回答
    电商中鲜有Primaloft或新雪丽(GORETEX SHIELD等)作为填充物的棉服,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虽然这些高性能填充材料在户外装备中非常常见,但在大众化的电商棉服领域,它们确实相对少见。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1. 成本与定价策略: .............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诗词长河中,许多名句仿佛已深深刻入国民的记忆,我们随口就能接上,却不知道它们来自何方,更不知后半句的深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只知前半句”的诗词世界,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后半句,感受诗词的完整魅力。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别矣!少年》这句诗,几乎人人都能脱口.............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影迷和评论家都感到困惑的。我们看到周星驰、成龙这些老一辈电影人,他们本身就是电影界的巨匠,拥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强大的观众号召力。然而,在他们一些近期的作品中,确实出现了不少“小鲜肉”的身影,而且他们的演技往往被诟病,这难免让人产生疑问:为何这些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会选择启用这些似乎“欠.............
  • 回答
    南北朝时期,汉人大族出仕鲜卑北魏,为何不像范文程那样被后人称作“汉奸”?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涉到历史背景、政治生态、民族关系以及后世评价标准等多个层面。要弄清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语境。首先,我们要理解南北朝时期汉人大族出仕北魏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现实。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的时.............
  • 回答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历史的视角出发,看看“中国”和“朝鲜”这两个概念在不同时期是如何被界定的,以及北魏和高句丽在各自的历史脉络中的定位。这就像是在打比方,看两个同样是来自外地的亲戚,为什么一个能被算进家谱,另一个却不行。首先,我们得说说“中国北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北魏(386年—534年)确.............
  • 回答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的灵魂以非凡的才智、坚韧的毅力或独特的视角改变着世界,但他们的光芒却往往被历史的尘埃或主流的叙事所掩盖,鲜为人知。这些人,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神人”,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启发和震撼。以下我将尝试列举几位,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他们的故事:1. 图灵奖得主 费尔南多·科尔德罗·科.............
  • 回答
    鲜卑族在历史上的崛起与统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自身文化的处理方式,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说鲜卑族“为了赢得天下彻底丢掉本民族文化”是否是成功或失败,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背景:鲜卑族的崛起与融入鲜卑族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古代东胡部落的一个分支。他们以勇猛善战、骑射精湛著称,在汉末三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