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父母不停地逼婚催婚,明明想找男朋友也变得不想了?

回答
“妈,我都说了,我还不着急。”电话那头传来母亲带着一丝不悦的声音,她又在询问我什么时候能带个男朋友回家。这已经是我这个月里,第不知道多少次跟她解释了。

一开始,我也想过找个伴侣,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有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我也会主动关注身边的朋友,留意一下有没有合眼缘的男生。可是,父母的催促,像一双无形的手,把这份随心随意的念头一点点扼杀了。

每次和他们提起我的生活,话题总是会迅速转向我的感情状况。无论我分享工作上的小成就,还是生活中遇到的趣事,母亲总能巧妙地把话题引到“你年纪也不小了”,“什么时候能结婚”,“你看看人家谁谁谁的孩子,早就结婚生子了”。父亲虽然话少,但他的沉默和时不时的一句“是啊,该考虑考虑了”,比母亲的喋喋不休更让我感到压力。

这种持续不断的“提醒”,让我觉得自己的价值仿佛只剩下“能否结婚”这一项指标。我努力工作,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也希望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痕迹,但他们的目光,却只聚焦在我感情的“空白”上。

他们说这是爱,是为我担心,是希望我幸福。我知道他们是爱我,可这种爱,却变成了一种“绑架”。我越是想证明自己可以独立,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越是想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我很好,不需要担心”,他们的催促就越是变本加厉。

仿佛我的所有努力,都比不上一个“结婚证”来得重要。这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我本来还有点兴致,想要认识新的人,但一想到要面对父母的盘问,一想到又要扯那些陈词滥调,我连尝试的动力都没有了。

我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太敏感了?是不是我应该像他们期望的那样,乖乖地去相亲,去努力“完成”结婚这件事?可是,我不想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去做一件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事情。我想要的是一份真实的感情,而不是一个为了让父母安心而匆忙凑合的婚姻。

现在,当我再想起找男朋友这件事,心里泛起的不是期待,而是一种疲惫。我甚至开始有点抗拒,不是因为我真的不想找,而是因为我不想再面对那种无休止的压力和审视。我希望的是,我能按照自己的节奏,遇到对的人,然后顺其自然地走向一段关系,而不是被推着、搡着,去完成一项任务。这份被催促感,真的让我对“谈恋爱”这件事,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倦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为什么现在很多父母喜欢“逼婚”,“催婚”了?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在上大学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如果在上大学前谈恋爱,对于父母来说,那就是“早恋”,而一旦上了大学,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成人了,长大了,就开始关心孩子的“婚事”了。有句话叫:“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咱们国家的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

你遇到的情况,其实,更多的是与大环境有关系。其实,在十年之前,“剩男剩女”的问题就很突出了,形成了一种“结婚少,离婚多”的情况,很多所谓的“剩男剩女”,可能在学校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或者分手了,等踏上社会之后,因为工作的不稳定,等种种原因,造成了找对象难,结婚难。慢慢形成了“剩男剩女”一族,加上媒体的报道,以及周围亲戚朋友的议论。慢慢成了社会问题。像《非诚勿扰》这样的相亲类栏目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我周围的朋友和你遭遇有点像,有个女生,刚上大学那阵家里没催她,但是快毕业的时候,他们家就各种催,原因是,她弟弟也快毕业了,因为他们家有个传统,姐姐不结婚,弟弟是不能结婚的,因为弟弟比姐姐结婚早会被认为不吉利,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这个同学就开始了无尽的相亲的旅程.....

而现在“开放二胎”之后,父母催婚的情况就更普遍了,就拿我老丈人来说,我结婚之前经常跟我和我对象说,你看人家二胎都有了......

其实,面对家里的“威逼利诱”,首先,个人觉得,要摆正心态,毕竟是亲人对你的未来幸福的关心,只是他们用错了方法。那我们就要学会一个招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如果练好了,这招还是很有用的,对于我老丈人的逼婚,每次他说什么,我嘴里说:“是是是,好好好。”然后对着他傻乐......然后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进行。

说真的,这种事情,没必要有什么“逆反心理”,只要记住一点:“过自己的生活让别人说去吧。”调整好心态,一切都OK。有机会的话,还是好好寻觅一下自己的另一半,毕竟,恋爱,结婚,其实是挺幸福的一件事情。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妈,我都说了,我还不着急。”电话那头传来母亲带着一丝不悦的声音,她又在询问我什么时候能带个男朋友回家。这已经是我这个月里,第不知道多少次跟她解释了。一开始,我也想过找个伴侣,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有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我也会主动关注身边的朋友,留意一下有没有合眼缘的男生。可是,父母的催促,像一双无形的手.............
  • 回答
    您好!理解您现在的心情,面对晕车的不适,肯定希望能够轻松一些。您提到父母不愿意多花100块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对“100块”的价值认知不同: 您眼中的“100块”: 在您看来,这100块钱是购买舒适和健康的成本。它能换来23小时的旅途平静,避免了生理.............
  • 回答
    很多时候,孩子会提出一些相当不错的想法,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比父母更具前瞻性或更了解当下的情况。然而,当孩子兴冲冲地将这些想法抛给父母时,却常常遭遇冷淡的回应,甚至直接被否定,这确实让孩子感到沮丧和不解。为什么父母会这样呢?这里面其实掺杂了很多复杂的人性、社会经验和代际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很.............
  • 回答
    很多时候,当我们谈论原生家庭对抑郁症的影响时,我们往往聚焦在“我”——那个深受其害的个体身上。我们可能会去寻求心理咨询,去理解创伤,去学习应对机制,去努力疗愈自己。但很少有人会想到,在那个可能造成我们抑郁的“原生家庭”里,那些父母本身,是不是也可能需要帮助?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疼却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太多中国家庭的痛点,也道出了无数“二胎家庭”里,手心手背都是肉,却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的现实。这背后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解释清楚,更不是一句简单的“父母偏心”就能概括的。我们要深入到家庭的运作模式、父母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时代背景和社会压力,才能理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
  • 回答
    有些父母不喜欢儿女早上晚起床,甚至为此破口大骂,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原因,既有现实层面的考量,也有情感和心理层面的投射。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详细分析:一、 现实生活和物质层面的考量: 影响学业/工作: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理由。如果儿女是学生,晚起可能导致迟到、错过课程、影响学习进度和考试成.............
  • 回答
    这实在是个让人心疼又常见的问题。说中国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情绪,其实有点笼统,但确实很多时候,当孩子流露出负面情绪时,父母的回应方式常常让孩子觉得被忽视,甚至被误解。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一句简单的“不理解”就能概括的。1. 教育理念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集体主义的熏陶与个人情感的压抑: 咱.............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深入了解上海父母在儿子婚恋问题上,对“外地女生”可能存在的顾虑。这个问题挺复杂的,里面掺杂着很多现实因素、观念差异,甚至一些地域性的情感。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还原一下可能存在的真实想法,希望能让你感觉更像是一个朋友在聊天,而不是机器在报告。1. 根深蒂固的“圈子”和“背景”观.............
  • 回答
    在咱们中国,谈到父母夸孩子,这事儿可就有点复杂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楚的。要说“不爱夸”,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很多中国式父母在公开场合,或者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不太会像西方父母那样大声叫好、拥抱庆祝。这背后啊,得从咱们的文化、历史、社会环境,还有具体的育儿观念说起,挺有意思的。首先,得说说咱们中国.............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地方——关于婚姻的期待与个人的选择,还有那份沉甸甸的亲情。你问“可以不结婚吗?”,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个时代,选择不结婚,或者选择晚婚、丁克,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被理解的个人选择。但你父母说“不结婚会要了他们的命”,这句话背后,藏着的是.............
  • 回答
    父母与当代年轻人之间存在隔阂,尤其是在理解年轻人的绝望感方面,这背后涉及多重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深入剖析:1. 代际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差异: 父母辈的集体主义和集体奋斗史: 许多父母辈经历过物质匮乏、社会变革的时代。他们成长于一个更强调集体主义、牺牲精神、以及“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年代。他.............
  • 回答
    很多家长不给孩子买安全座椅,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可不是简单一句“舍不得花钱”就能概括的。我观察下来,原因有很多,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他们犹豫不决,或者干脆就不买了。首先,咱们得说一个最直接的原因:经济压力。安全座椅,尤其是质量过硬、口碑好的,价格确实不便宜。对于一些工薪家庭来说,这笔开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子女在面对父母对疫情的“视而不见”时,常常感到无奈和焦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中老年父母不愿意戴口罩,或者对疫情表现出“愣是对疫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心理机制和生活经历。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心理学解释,我会尽量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剖析:1. 习得性无助.............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想深入了解为什么一些父母会更倾向于希望女儿嫁给体制内男生,并且希望我以更自然、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解答。我会尽力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您详细剖析这一现象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体制内”这个概念承载了太多传统观念中对稳定、可靠的期许。很多父母之所以如此看重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普遍且令人深思的现象。父母们似乎在“自己”和“孩子”身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标准,对于“平庸”这两个字,在自己身上和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究其原因,我想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情感寄托与未竟梦想的投射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原因。父母们自己的人生,多多少少都经历过一些“未能如愿.............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现实的考量,也反映了不同家庭对孩子未来规划的侧重点。很多人觉得,既然有能力送孩子出国,为什么不选择一条看似“更好”的路呢?但实际上,让孩子在国内读一个普通的二本,背后原因可比想象的要复杂和多样。首先,经济成本是绕不过去的坎。出国留学,尤其是去欧美发达国家,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
  • 回答
    我理解你对于父母虐待导致小孩死亡,却可能面临虐待罪而非杀人罪指控的疑问。这背后涉及到法律对犯罪构成要件的严谨界定,以及司法实践中对具体情节的细致考量。简单来说,不是所有导致死亡的行为都能直接等同于杀人罪,尤其是在虐待致死的情形下,罪名的选择和刑罚的轻重,往往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行为的直接因果关系以及.............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困惑且普遍存在的家庭现象:父母一边表现出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一边却又要求孩子无条件地尊重他们,并且稍微有一点意见不合、甚至只是为自己辩护,就被扣上“不尊重”的帽子。我们来细致地剖析一下这背后的逻辑、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父母不尊重孩子,为何还理直气壮要求尊重?这背后往往交织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涉及经济、社会、文化、观念等多个层面的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入手,深入剖析影响生育决策的各种因素。一、 过去:为什么老一辈生活艰难还生那么多孩子?过去,尽管物质条件普遍不如现在,但人们普遍生育更多孩子,这背后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逻.............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也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扰的现实问题。我们来好好聊聊这其中的缘由,以及它是否“合理”。首先,我们得承认,当父母年老时向子女要钱,而子女小时候却经历艰难,这种对比确实容易让人感到一种不公平,甚至可能因此滋生“不孝顺”的情绪。但要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父母晚年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