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很不明白很多平台这种专门恶心用户的操作,究竟是怎么养出来的。
我发了一百多条视频,百分之九十都是知乎的原创文字回答,一键从文字转的视频,仅有的三条不是,都是真人出镜……
我这么原创到不能再原创的,居然被知乎判定为搬运冒用……
不带这么恶心人的!
上次我回答过,关于腾讯是否能做好短视频的问题,就说不太可能,腾讯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服务用户的习惯。
知乎最近也在做短视频,我是知乎重度用户,但几乎没有接触过短视频,不但没怎么玩,也不怎么看短视频,只是偶尔会在非短视频平台,比如网易新闻之类的随手刷一些。
还真就是因为知乎有个一键文字转视频,因为我发现好多老的答案根本没人看过,转成视频,还能多一些人看,给写作网文的新人一些帮助,我也节省点力气。
短视频平台,最核心的,其实不是技术和策略,相信喜欢短视频的人都明白,就是相对更有服务……
我虽然不是优质视频主,也没想通过这玩意赚什么,就是单纯的分享一些网文写作的经验,转头就毫无理由的被封杀了……
知乎这种无缘无故,用捏造事实的罪名,封杀视频用户,我就想问一句,知乎短视频能活多久?
可去死吧!
今天刚回答一个问题,如果用户一百块能禁言某人一天,我在知乎能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被关小黑屋……
今儿知乎官方就出手了……
知乎视频现在需要做的是知乎自己的人直接下场做视频,然后看视频、然后再做再看;再做再看。把自己当作视频创作者,然后必须从根子上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知乎不是不能做视频,一些回答里和优秀的长视频其实是适合知乎的。但问题是,知乎现在配不上这些视频。
现在知乎视频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玩意为了完成 kpi 搞得,知乎自己人用过这个功能吗?
举个例子,从观者角度,知乎视频 iPad 客户端横屏的 Bug 究竟什么时候能解决?iPad 横屏出问题一两年了没修复,寻思啥呢?
你知乎但凡有一个 iPad 用户看看,都不至于出现这问题。
再说从创作者角度:
去年我和几个朋友花了一年的时间,拍了一系列晚清大鼠疫的纪录片《拯救东北 1910》。然后知乎的朋友建议我们也同步发到知乎。我们也发了。这过程中遇到了这些问题:
3. 想法发视频,和直接点发视频的功能区别在哪?是有视频页,那这里的视频能推送给我的关注者吗?我不同的地方发视频对 TL 的影响有啥区别?知乎的人自己能一下子想明白吗?
4. 最关键的,我们做视频都已经爱发电了,就希望能得到点观众的反馈。知乎的反馈几乎就没有。我们发第一条视频的时候,关注者数在 B 站只有 4000 多,这个是数据:
然后我们在知乎,特意用 @伏罗希洛夫射手 的号发的。他 30 多万关注者。他的关注者活跃度大家都知道。结果发完了数据这样:
同样的视频,B 站 200 多条评论加上百条弹幕。知乎的基本都是朋友来捧场。
在发这条视频前后,他都发了想法。对比两条想法,视频的点赞数量和回复都更少。那要么说明知乎用户真的不愿意在知乎看视频,要么就是知乎给视频推流不能覆盖全关注者。之后我们又做了几次对比,结果都是如此。
他还算大 V 呢,我自己数据的对比在这:
知乎的,2.2 万播放只有 12 个点赞。我发视频的时候我没记错知乎关注者 2 万多个。
B 站我那时候关注者就一两千,然后 1k 的播放能带来 17 个评论。
如果知乎自己的人做一做视频,就很容易知道:在知乎发视频,太没有互动感了,更没有激励感。
还能至少写 5000 字,但我半年前已经和贵司几位运营和技术聊了半个多小时了。我一条条说的很详细,毕竟我是真挺喜欢知乎的。但可惜,几个月过去了没看出来改进。
知乎视频有太多方法可以做好了,但前提是我求求你们自己真的拍点视频发发试试行吗?
母鸡不下蛋你也不能指望小鸡自己往外蹦啊。
今年我感觉最大的变化是知乎整站的流量偏向于视频,虽然符合资本讲故事的方向,但是一切都在脱离知乎本身的特色,下面几个老铁的回答也比较侧重要害:
创作者:图文和视频的创作者是不同类型的,也是知乎根基里面变化最大的一个,这导致知乎过去的大V在视频上基本没有输出(能输出的都去b站了),而且知乎视频占据大量的头部分发流量,而目前大部分的视频来自外站的搬运或者看到补贴直接来的,像 @流浪的蛤蟆 这种知乎铁杆做视频的实际上很少,而且知乎社区过去的调性是棍棒,不管是图文还是视频创作者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导,很多时候都是粗暴跟你说不行直接打,改错了,再打。
知乎可以维持目前的第一中文社区调性,很大程度是跟内容消费群体有关的,图文跟短视频的消费群体有所重合,但是很低。短视频因为比较低的阅读门槛,导致水平不是太高的下沉用户也可以无障碍阅读,说人话就是玩知乎和玩抖音的用户群体拟合度并不高,有量,但是平庸化、低端化必然。
虽然开通视频是扩大知乎用户量的基础,但是目前视频平台,知乎并没有做出什么特色,引来的视频创作质量,大部分都非常低下的重复内容。抖音和快手之外,唯有B站才是视频创作者的家园,腾讯,百度的流量是知乎多大的量级,但是视频都没有做起来,用户的基本需求决定着生态。互联网不缺抖音,不缺快手,用自己的短板去做,胜算几何?
除了以上这个大基础外,知乎整个视频板块从视频产品设计到流量推送,跟竟对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个是创作者激励,一个是普通用户使用体验。创作激励这看竟对的设计和管理,而普通用户使用体验也很糟糕,目前我看到的是满屏幕飞的重复视频,跟早期的抖音一模一样,同个实名,一个页面可以跟你推送两拨,而且用户没有办法选择是否不展示视频(这个功能可以减少用户干扰)。
知乎内容生态的恶化:长期积累无效化,创作者无法和平台一起成长
知乎今年的分发算法去中心化非常离谱,比如文章的分发量基本只有过去的20%不到,很多专栏直接崩了了,而回答方面,只要不出视频的流量也在崩塌,只要没有开知+这种氪金,不管你多少关注,一律没有什么流量,和素人号差不多。关于这个,汽车板块的大V @孙少军 是最有说服力的。
而我本身也有将近17万的关注,这阅读数据不如还不如我在其他网站4W粉丝的阅读量(通常在1.2W~1.5W),这对于许多创作者而言,很难做到长期主义,因为积累没有用,反而会助长短期行为,就不断注册新号做。总结下就是原本优质图文用户的流量都被去补贴垃圾视频。
平台对于创作者没有半点粘性。长期以往,高质量创作减少,山寨洗稿风起一波,搞完被封号拉到,最终内容恶化,千篇一律,将成为知乎平台的风格,或许知乎确实不缺创作者……但是互联网这么大,任何一个平台的功能改进,能制造一个更能满足创作者的知乎竟对。
总体看,在“服务好创作者“这件事情上比过去有一些进步,但是距离还很远。还有两个事情,我最近觉得比较头疼。
比如原创保护:我这几天举报的洗稿,对方直接洗了我10几篇文章,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删除侵权文章,外加禁言一天,不但没有得到对方应有的道歉,还发文章得瑟。
比如商业任务:知乎的后台有个品牌任务,是用于给品牌方服务的,这本来应该是双方定价,知乎会给你固定一个最低价格(虽然本意是限制低价),但是这玩意每个月25日修改一次,这种上架定价的事情,完全不够自由。创作者瞎摸索,连个品牌任务的服务入口都没有!
话说回来,创作者出卖自己的生产力,虽然知乎也有40%的溢价收入,有的任务简单,有的任务复杂,定价肯定不一样,管那么死干啥,再说品牌任务下来之后,也没有给到额外的流量扶持,基本和平时没有两样,很多品牌方都是一波流。
over.
每天教张小龙做产品的人很多,但是微信一直只有一个,小用户的声音不是太重要。知乎背负着股价压力,但是让用户都转行做视频,或者氪金才有流量,说实话,很不友好。如果在知乎做视频,完全可以孵化一个新的产品。
以上这些一直想说,顺带借这个问题吐槽的,也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内心希望知乎做得更好,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真正沉下心来好好服务创作者和用户,水涨船高。
当最后一批图文创作者被迫做视频,那知乎的竞争者是谁呢?
可以借鉴B站,帮助作者之间进行横向合作。知乎在这方面比B站更有潜力。
比如说不擅长做视频的,你不管怎么给他推荐“已满足生成视频条件” 不管他尝试不尝试,效果恐怕都不是很好。
术业有专攻。
不如搞个内容市场,由图文内容创作者自主选择是否把作品投入市场,指导他们制作好内容关键词方便检索。擅长视频制作的创作者缺内容的时候,去内容市场找。初期可以搞先到先得,大家平分收益。
稳定以后可以搞内容竞拍机制。
最后甚至可以向其他平台开放,反正他们总是抄袭知乎。
在知乎内容市场购买了内容的,可以在他购买内容下方展示他创作的视频链接。收益两个平台分。
正规渠道买到内容的创作者,就可以合理合法在他们自己的主创平台举报抄袭者。对于友商来说,也是规避管理风险提升曝光率的手段。
大家多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