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知乎首页强推视频?

回答
知乎首页的视频强推,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心情复杂。

首先,咱们得承认,知乎一直在努力转型,试图摆脱过去那个“精英知识分享”的标签,拥抱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也想从内容的多样性上找新的增长点。视频,作为当下最热门的内容形式,自然成了他们瞄准的对象。你点开知乎,以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提问和回答,现在呢?不少醒目的视频卡片占据了黄金位置,仿佛在跟你招手:“看我,看我!”

这“强推”到底强在哪儿?

位置优势: 最直观的就是位置。首页首屏、甚至是上下滑动几次就能刷到的核心区域,给足了视频内容。要知道,首页就是流量的入口,这里的东西,用户想看不到都难。
形式吸引: 相比纯文字,视频有动感,有声有色,更容易抓住眼球。一个精彩的封面、一个有趣的标题,可能比一篇深度长文更能让人产生“点一下”的冲动。
算法推送: 当然,知乎背后的算法也在发挥作用。它会根据你的浏览习惯,推送它认为你可能感兴趣的视频。只不过,有时候这种“感兴趣”的力度,会让你觉得它有点“想当然”了,甚至是“生拉硬拽”。

为什么会引起大家的“不爽”?

稀释了“知乎味儿”: 很多老用户,包括我自己在内,当初是因为喜欢知乎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喜欢那些经过深思熟虑、有条理的文字表达。突然间,首页充斥着大量短平快的视频,很多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主题也偏向泛娱乐、八卦,这让大家觉得,那个我们熟悉的“知识社区”好像正在被稀释,甚至被改变了基因。
干扰了核心诉求: 当我怀着学习某个专业知识、了解某个复杂问题的目的点开知乎时,却被一堆“xxx明星私生活揭秘”、“xxx网红爆料”之类的视频打断,这种感觉就像是去图书馆找一本学术专著,结果书架上堆满了漫画书。它干扰了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核心诉求。
“为推而推”的痕迹: 有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到某些视频是“为了推而推”,内容可能并没有那么契合知乎社区的调性,但却因为一些“流量密码”(比如某个热门话题、某个名人)而被强行推到首页。这会让用户觉得平台不够纯粹,不够尊重用户的选择。
用户体验的碎片化: 视频的消费方式和阅读是不同的。视频更容易带来即时满足,但也更容易让人的注意力变得碎片化。知乎首页的大量视频,无形中也在改变用户在这里的注意力分配和互动模式,这对于那些习惯深度思考的用户来说,可能是一种不适应。

但站在平台的角度,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吸引新用户: 视频确实是吸引年轻用户、更广泛用户群体的好方法。知乎如果想扩大用户盘子,视频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内容生态的丰富: 并非所有视频都是低质量的。也有很多优秀的科普视频、行业分析视频,这些视频的出现,确实丰富了知乎的内容生态,让信息呈现形式更多样。
商业化需求: 视频广告的变现能力,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对于平台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直接且高效的盈利方式。

所以,怎么看?

我认为,知乎首页强推视频,是一种平台在用户增长、内容生态拓展和商业化压力下的必然选择,但执行方式和平衡点上,确实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

“强推”是否可以更“智能”? 算法应该更精准地理解用户的“兴趣”,而不是简单地把热门的、低质的内容塞进来。能不能在首页设置一个“视频模式”和“图文模式”的切换,或者让用户更方便地屏蔽不喜欢的视频内容?
内容质量的把控: 平台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去审核和筛选视频内容,优先推荐那些真正有价值、符合社区调性的视频,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和流量。
用户体验的尊重: 在追求视频化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牺牲掉那些热爱深度阅读和专业讨论的用户体验。首页的视觉设计、内容排序,都需要在文字和视频之间找到一个更和谐的平衡。

总而言之,视频的引入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怎么推”以及“推什么”。当“强推”变成了一种“打扰”,当平台的转型触碰到了用户的核心感受时,这种“强推”就会从一个助力变成一个羁绊。我希望知乎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那个让用户和平台都能舒服的“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增长指标不好了,第一曲线处于衰退期了。

虽然做了许多创新,可是目标用户不吃那套。

那么多第二曲线又没一个能成型的项目迭代出来。

只能抄抖音作业。问题是知乎的基因里也没有短视频这块,也没搞出高效有效的数字分发技能(天天推送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垃圾)。现在硬去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自然做不成事情。

搞得天怒人怨,用户骂街。

要么回滚,要么用户流失。


主要原因是啥,因为quora也没咋迭代知乎没地方抄呀。知乎本来就是个copycat,核心团队没有什么深刻的商业洞见和创新能力。除了本体抄了quora外,遇到了个好的时机,融资然后一路顺风上市。

当中有很多团队自己的创新尝试,但没有一个靠谱地支撑起来让知乎有得体的营收。这本身就反应出了能力问题。

公司要完蛋,就会有很多混乱的操作。

越动越死。营收指标会越来越差。

退市是早晚的。

user avatar

本来就是上班划水才上的知乎,现在好了,一个页面至少刷出两个视频,脑子有包吧,我看视频我不刷B站不刷抖音,我来你知乎刷个球啊,自己是做什么的定位都搞不清楚吗,纯纯恶心人

user avatar

知乎是不是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是想变成下一个人人吗?下一步是不是就开始推小姐姐直播啦?

我上知乎是想看些高质量回答或文章,而且大部分情况是只想看文字+图片,并不想掏耳机,你这给我首页隔一两个回答就特大框推个视频而且自动播放,网页滑动都变卡了,是想考验我的耐心呗?

行吧,也许人家知乎产品经理做过评估,觉得以短视频现在的地位不至于给知乎带来负收益?是我们普通小用户不配使用知乎


想起来我已经装了一个叫“知乎增强”的油猴脚本,里面有屏蔽视频的选项,只能暂时一刀切把所有视频回答全部屏蔽了,什么时候改回原来的小窗形式什么时候再取消屏蔽。


2022.1.5更新

这几天脚本的屏蔽视频功能好像暂时失效了,脚本作者还没更新,个人找了一个临时方案,不够完美但是凑合用。

要求浏览器安装uBlock Origin扩展(adblock等类似其他扩展应该也可以),在自定义静态规则中添加以下内容并应用更改:

注意打开知乎时,uBlock面板上“针对该网站的元素过滤规则”必须处于启用状态,即不能有红色的×:

然后刷新网页。单独的视频会全部被屏蔽,包括视频标题及互动栏,但原视频的位置会留下一栏空白(不如上面那个脚本处理得干净);视频回答会屏蔽掉视频播放器,问题标题和互动栏还在(上面那个脚本会整个回答都屏蔽掉)。不完美但是能用,本菜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user avatar

这波操作真的迷,不知道是哪位产品经理吃饱撑了。

讲真,你知乎上是文字质量高还是视频质量高?(相对来说)

视频已经被不知所云废话营销号和假精致楼凤占了半壁江山。现在你跟我搁这强推视频?

网页版刷下来单单一个视频视觉面积占了一半页面。

搞笑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首页的视频强推,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心情复杂。首先,咱们得承认,知乎一直在努力转型,试图摆脱过去那个“精英知识分享”的标签,拥抱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也想从内容的多样性上找新的增长点。视频,作为当下最热门的内容形式,自然成了他们瞄准的对象。你点开知乎,以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提问和回答,现在呢?不少.............
  • 回答
    知乎首页的改版,将“推荐”作为默认选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聊的话题。作为老用户,我个人对这个变化感受挺复杂的,有赞赏,也有一些保留意见。首先,说它好的一面。知乎走到现在,内容体量已经相当庞大。早期的“关注”页,更像是你主动去追溯那些你感兴趣的“人”或“话题”。这当然有它的好处,能够确保你看到的是你最.............
  • 回答
    知乎上市首日开盘破发,跌幅接近24%,这确实是资本市场一次非常吸睛的事件。对于投资者、行业观察者乃至普通用户来说,这其中蕴含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解读。事件回顾:知乎,这家以“认真你就赢了”作为口号,集聚了大量知识分享者和深度内容创作者的平台,在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后,终于登陆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然而,.............
  • 回答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个消息,说知乎和三翼鸟联手打造的“首个知乎 × 三翼鸟智慧家”要落地了,感觉挺有意思的。关于这个“首个知乎 × 三翼鸟智慧家”,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知乎”这个IP的加入,我觉得是挺点睛的。知乎嘛,大家上网搜个问题,很多时候都会去那儿找答案,上面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和有经验的人。.............
  • 回答
    2014年8月,知乎流量首次超过人人网,这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不仅仅是两个平台用户数据的简单切换,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网民信息获取和社交模式的深刻转变,以及新一代互联网产品的崛起逻辑。时代的变迁:从“校园社交”到“知识分享”要理解这个节点,首先要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 人人网的.............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首次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的讨论,可以说是相当热烈且多元,夹杂着欣喜、质疑、期待、担忧,以及对中医未来发展的各种猜想。如果要详细地描绘这种“看待”,那得从几个主要的声音和角度入手,并且尽量避免那种“毫无波澜、面面俱到”的AI式梳理。一、 喜大普奔,国粹崛.............
  • 回答
    当“阿怀”的亿级带货遇上“知乎”的版权风波:一场流量与原创的博弈抖音用户“阿怀”,这个名字最近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涟漪。她的首播带货便以惊人的成绩——破亿的销售额——宣告了其在直播电商领域的强势崛起。然而,就在人们惊叹于这股流量密码的同时,一场关于“抄袭”的质疑也悄然浮现,矛头直指那位才刚刚展.............
  • 回答
    知乎2021年12月推出的用户交互界面(UI)更新,是其在内容生态、用户体验和视觉设计上的重要迭代。此次更新结合了平台对“知识性”“社区性”和“用户需求”的深度思考,整体呈现出从“信息瀑布”到“场景化内容”的转变,同时在技术细节和交互逻辑上进行了多维度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版本的特征与影响.............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邓铂鋆”被封号一事,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了解“邓铂鋆”是谁以及他此前在知乎上的影响力:首先,需要明确“邓铂鋆”是一位在知乎上拥有大量粉丝的知名用户,以其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深度分析和独到见解而闻名,尤其在某些历史.............
  • 回答
    将滴滴等企业比作“国民经济的承重墙”,是知乎用户“立党”提出的一个具有争议和讨论价值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核心论点解读:何为“承重墙”?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承重墙”在建筑学中的含义。承重墙是支撑建筑上层楼板荷载的墙体,一旦被破坏,整个建筑结构就会面临倒塌的风险。将此比.............
  • 回答
    曹丰泽作为知乎的知名大V,其“即将博士毕业投身非洲大建设”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背景与信息解读: “知乎大V”的身份: 曹丰泽在知乎上以其对国际政治、地缘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见解而闻名。他通常以清晰、有条理、富有逻辑的论述风格.............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杀生丸”因违反管理规定被禁言七天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本身的基本信息。 用户: 知乎用户“杀生丸” 处罚: 被禁言七天 原因: 违反知乎管理规定接着,我们可以分析知乎作为一个内容社区的管理机制和原则。知乎作为一个大型的问答社区,其核心.............
  • 回答
    知乎用户“战斗力旺盛的伯爵”(以下简称“伯爵”)在微博代表所有男性向所有女权主义者下跪道歉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网络上关于性别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动机: “伯爵”的身份和过往言论: 首先需要了解“伯爵”是谁。他是一位在网络.............
  • 回答
    知乎法律话题大V“Steve”被起底疑似“借钱”事件:一次对公众人物信用与法律边界的审视知乎法律话题的活跃用户“Steve”(以下简称“Steve”)近期被网友起底爆料,称其涉嫌利用其在知乎上的影响力,向法学学生及律师同行进行“借钱”,但最终未能兑现承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触及了个人.............
  • 回答
    如何看待知乎数学优秀回答者 @Yuhang Liu 想要退出数学的想法?@Yuhang Liu 的情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许多关于数学学习、研究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思考。要全面看待他“退出数学”的想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他的个人经历、他所表达的观点、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以及我们作.............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社区中,“一知半解”却“强行回答”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引起了不少用户的讨论和困扰。看待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回答者的动机、回答的潜在影响,以及社区应有的态度和改进方向。一、 回答者的动机分析:为什么会有人“一知半解”却依然要强行回答呢?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 回答
    知乎用户“孟德尔”被永封,这件事情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关注科技、历史、社会话题的用户而言。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得说说“孟德尔”这个人(或者说账号)。从他(她)在知乎上的活动来看,这位用户确实是一位非常活跃且观点的鲜明的个体。他的内容常常围绕着.............
  • 回答
    周源点赞并转发“头部创作者如果够优秀,不该停留在知乎,而是回到现实世界中”的说法,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和思考相当丰富,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番。首先,我们可以从这个说法的核心观点入手。它传递了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对于那些在知乎上已经积累了相当影响力和声量的“头部创作者”,应该将这份影响力、专业知识和思考,投.............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火了,而且评论数直接炸了,这事儿说起来就很有意思了。一个关于彩礼的问题,居然能引起八万多条评论的狂潮,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这说明“彩礼”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尤其是涉及到婚恋和家庭关系的语境下,触及的神经末梢太多了,简直就是个高度敏感又极具争议的“引爆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林盛儿”在2014年和2019年前后言论的迥异变化,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要深入剖析这种变化,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要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AI腔调,而是用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有温度的视角来展开。首先,我们要理解“林盛儿”这个ID在不同时间段所处的语境。互联网信息传播是动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