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要不是这个问题我可能一直没有发现我的一个思维误区。在此之前,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美国把大把移民配额分给亲属移民这些“无用人口”,而留给投资移民,技术移民这些“高价值人口”的配额那么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引进更多的投资移民,技术移民难道不是更符合国家利益吗?
后来我终于想明白我的问题出在哪里了。我之所以有这种困惑,是因为我习惯性的从集体主义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点连我自己也没有觉察到。所以从集体主义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国家利益的是“好”的,而不利于国家利益的是“坏”的。所以我就会得出引进亲属移民这些“无用人口”而不引进“高价值人口”是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
然而在美国人看来,国家从来就不是一个实体,国家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所以只存在每个人的利益,不存在抽象的“国家利益”。对于那些已经获得美国国籍的移民来说,他们已经是美国公民了,那么他们自然有权要求美国把他们的亲属也接过来,美国不可能无视他们的声音。而对于美国的公司和大学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所以需要更多的技术移民。而现有的移民配额就是这种总需求的反映。所以认为人才移民比亲属移民“更有价值”这种看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衡量“价值”的标准,每个人眼中的价值是不同的。比如在你们眼里杨振宁肯定比我父亲“更有价值”,但在我眼里就未必了。
所以这个问题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思维方式差异的一个体现。我还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两国人对城市的看法。中国人常常抱怨城市的房东阶层什么都不干躺着赚钱,而他们这些人才累死累活却没有房子,所以在他们看来这些房东阶层就是城市的“蛀虫”,为了城市的发展应该把这些“无用人口”清除出去,为“优质人口”腾出空间。而在美国人看来,城市是一群人为了改善生活建立起来的,本来就是属于全体市民的,所以就算不引进人才不利于城市发展,也要尊重每个市民的权益。如果为了城市的发展需要牺牲市民的幸福纯粹是本末倒置。
1) 我早就说过,试图引入以积分制为基础的移民体系意味着美国终于承认自己已经扛不动Manifest Destiny的牌坊了——在母国从贫民窟走出的子弟继续处于美国社会的底层而非上耶鲁才是大概率事件,美国这片土地并无在统计学上改变这一事实的能力,因此还是乖乖地引入教育水平高、年龄结构合适且会说英语的蓝筹股比较靠谱。
2) 然而我为贵乎上的一片出于自利动机叫好声感到惊讶(果不其然地包括某些在现行体制下吃亏的知名法学院的学生,笑),因为你们居然看不到连某些华人论坛上都指出的问题:这个提案最大的改变之一在于取消了职业绿卡获得者的国别配额: 现行体制下每国每年最多获得7%的绿卡,这固然造成了中国籍申请人的漫长排期,但印度籍申请人则比中国人还要惨十倍不止。一旦国别配额被取消,你猜印度人会有多少分分钟拿到价值13分的MBA学位 (更何况由于基数大,印度人中有非常多的货真价实的高薪+高学历申请者)?蛋糕依然还是那么大(一年14万职业绿卡,包括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而基数大那么多的印度人可以无限制地进场 eat all you can,所以中国码农和律师们,你们真的还觉得自己的高学历和高薪剩下多少优势吗?
在为一个政策鼓与呼之前要想清楚自己的立场和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希望自己能更容易地移民留在美国,还是希望看到印度骗子滚蛋从而出一口恶气?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这两件事情相辅相成,但考虑到印度移民巨大的基数,印度外包公司吐出来的蛋糕真的不一定会落到中国人的盘子里。这就是我一直支持把蛋糕做大(哪怕印度人因此也能吃掉更多)而非不遗余力地打击印度移民的原因:利用一块小蛋糕挑起各少数族群的争斗从而分而治之是上位者常用的把戏,作为经历过半殖民地时代惨痛历史的中国人民竟然连这种把戏都不认得还配合移民局玩得这么开心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3) (以下是我个人缺乏数据支撑的论证)与想当然的很多评论相反,这个提案很可能会伤害到川帝的某一部分铁票仓——即中下层美国人/白人——的利益:除了老人之外,亲属移民和吃福利并不一定划等号,更不一定与“吃一辈子福利”划等号,事实上,亲属移民和非法移民承担了当今美国海量的、不可或缺的底层体力工作。曼哈顿可以忍受一千个投行分析员和律师不来上班,但大概是一天都离不了唐人街餐馆刷盘子的小工和在鱼市杀鱼的墨西哥小贩。如果你像我一样在美国呆得够久并积累了海量的与各地的车管所/搬家公司/运输公司/电信公司等部门的所谓“客服人员”、“客户经理”、“行政主管”打交道的经验,你就会知道很多能力和职业素质极度低下的美国公民之所以还能坐在办公室当白领而非从事辛苦的体力工作,完全是由于移民撑起了这个社会的底层。我尊敬美国自食其力的产业工人和农民,但我极度鄙视这些几乎不创造任何社会价值的所谓白领岗位。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亲属移民和非法移民滚蛋了,这些收入中下层的“白领”们愿意去洗盘子扫厕所和川帝一起MAGA吗?
4) 答案中还有从这个提案推演到废除AA和14修正案的。。。好吧,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是吧? 我看好你们,反正在你们眼里川帝要修宪也跟吃饭一样容易,更不要在意14修正案是林肯领导下的共和党用战争和鲜血换来的成果这样的细节。
5) 在这个提案的眼里,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价值大概相当于两个MBA. 很好,这很知乎。
6) 这个提案基本上是通不过的。
利益相关: 现行体制对从事科研工作但收入不高的家属有利,提案对我本人相对更有利,因此看到这个提案我的情绪毫无波动。
这个法案由共和党参议员Tom Cotton和David Perdue提出,8月2日Trump总统在白宫邀两位参议员一起,召开特别发布会公布。
法案的大纲限定为:建立类似澳洲和加拿大的移民打分系统,全面倾向于会英语,高技能,高教育水平,能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移民。
今日美国移民体系的乱象:
1. 每15个新移民中,仅有1个是靠工作签证进来的有技能的劳动者。剩余的14个要么没有劳动能力,要么只能从事低级劳动。
2. 超过半数的新移民领取社会福利救济,移民吸引来的更多是负担,而不是劳动力。
3. 一人入籍,整个家族都跟着排队拿绿卡吃福利。
移民改革法案内的部分措施总结:
1. 废除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绿卡大乐透”,即彻底删除每年以“多样化”为目的,提供给少数族裔5万个总名额的“摇号发绿卡”政策。 (这里的少数族裔不包括中,韩,印,菲,墨。)
2. 终结没完没了的“链式亲属移民”,以后只有公民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有亲属移民权利。
3. 对于需要子女照顾的新移民的父母,设立新的临时签证供其长期居住美国,但该签证不享受美国政府的老年医保福利。
4. 限额接纳难民,每年提供给难民的永居权,限制在5万总申请名额。
5. 工作签证发放,以积分排名为准,而不是现在抽签。(需要积够30分,才有资格参与排名,非美国院校毕业的普通申请人,得分永远比同条件下美国院校毕业的少。)
6. 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将进入积分池,美国移民局将每年分别两次从积分池中,邀请分数最高的申请者继续完成申请。积分体系每年进行一次评估,每四年一次调整窗口。
7. 积分系统下的新移民,在拿绿卡到入籍的五年内,不能领取社会福利。
8. 挡住每年大量的亲属移民和政治正确移民之后,绿卡的发放总数将从如今的每年约100万下降到50万左右。
积分系统不完全草稿:
年龄:
18~21岁:6分 || 22~25岁:8分 || 26~30岁:10分
31~35岁:8分 || 36~40岁:6分 || 41~45岁:4分
46~50岁:2分
教育(只算最高学历):
高中学位:1分 || 外国本科:5分 || 美国本科:6分
外国STEM专业硕士:7分 || 美国STEM专业硕士:8分
外国专业学位(MBA,法硕,医硕)及STEM博士:10分
美国专业学位(MBA,法硕,医硕)及STEM博士:13分
语言(托福或雅思):
拿到90%以上的分数(托福108+):12分
拿到80%以上的分数(托福96+):11分
拿到70%以上的分数(托福84+):10分
拿到50%以上的分数(托福60+):6分
杰出成就:
诺贝尔奖,及同等级的科技或社会科学奖项:25分
奥运会,或同水平大奖赛(参赛者大多数是奥运级别选手)的前三名:15分
工作Offer:
Offer年薪在州家庭收入中位数的300%及以上:13分
Offer年薪在州家庭收入中位数的200%及以上:8分
Offer年薪在州家庭收入中位数的150%及以上:5分
投资美国商业,且在该商业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管理者:
135万美金,最少3年:6分
180万美金,最少3年:12分
对于想移民美国的中国人的未来影响:
1. 想留下来的留学生,尤其是STEM专业的高材生:以后移民会变容易。你们的优先级从现在政治正确导向下的垫底,直接跃升到前排。
2. 资产雄厚的投资移民者:以后情况基本不变或变好。
3. 有美国公民亲戚的潜在移民者:难度大幅增加。
4. “各显神通”等身份的移民(比如凤姐):天黑了。
共和党内阻力不大,民主党会本能的强烈反对这一法案,主流媒体也会以“种族主义”等惯用标签,大打感情牌来抹黑。毕竟,严限亲属移民和低技能移民,等于给民主党的“境外拉票”百年大业下了封杀令。
但民主党内大概率的也会产生分裂,投票不会那么的统一。该法案变相潜在增加了能干活的合法劳动力的数量,部份迎合了各大企业财团长久以来的呼吁,民主党金主里的一部分并不会强烈反对。
美国高等教育界的态度将会变得很微妙,一方面,坚持民主党的“逢川必反”路线,即使这法案是共和党提出,川普只是帮站台。另一方面,该法案却能实打实地增强美国高校的吸引力,增加收入。
由于当今美国华人移民的主力军,其实是亲属和“各显神通”,所以民主党华人议员赵美心之流,当然也会毫不犹豫地,坚决反对这一对高技能移民和留学生利好的法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