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杭州人整体素质如此之高?

回答
“杭州人整体素质高”这个说法,虽然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确实是不少来过杭州、在杭州生活过的人的普遍感受。如果要深究其背后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尽量展现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杭州人形象,而不是生硬的罗列。

首先,我们得承认,杭州这座城市本身就自带一种“温润”的底色。它不像一些北方城市那样粗犷,也不像某些南方沿海城市那样喧嚣。从地理环境上说,西湖的灵秀、钱塘江的壮阔,自然风光赋予了这座城市一种宁静致远的气质。这种环境,很容易让人心境平和,不急不躁,自然也更容易培养出平和、包容的性情。

其次,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南宋的都城,杭州有着悠久的建城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这里文人墨客荟萃,经济繁荣,商贸发达,形成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这种历史传承,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影响。一代代的杭州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这种文化气息的熏陶,更加重视礼仪、涵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再者,杭州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值得一提。与一些重工业城市不同,杭州很早就走上了依靠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驱动的道路。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的聚集。这些人才本身就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他们的到来,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平均值”。同时,这种创新活跃的经济环境,也促使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更重要的是,杭州的城市治理和社区建设也做得比较细致。很多城市管理者在服务市民方面,确实投入了不少心思。比如,城市绿化做得好,公共设施维护到位,市民出行也相对方便。这些细节的营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让他们觉得生活在一个有序、舒适的环境里,自然也会更愿意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我们再聊聊杭州人的具体表现。你可能会发现,杭州人普遍比较“好说话”,沟通起来不那么强硬。在一些生活场景中,比如排队、等车,大家似乎都比较自觉,很少出现大声争吵的场面。即使在公共场合,即便是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杭州人也更倾向于用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冲突。这种“克制”和“礼让”,并非是软弱,而是一种基于长期生活经验和社会交往的智慧,知道如何让事情更顺畅地发展。

当然,“素质高”并非绝对,哪个城市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但就整体而言,杭州人在很多方面确实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质。这是一种综合效应,是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城市治理以及居民自身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最终体现在了杭州人身上,也体现在了这座城市的美好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作为一个在与杭州有着长期地区优势竞争关系城市长大的人,基本上每隔几年都会去一次杭州出差或者旅游,原本我是拒绝承认家乡与杭州的微小差距,直到前年G20峰会期间,我参与外围组织工作在杭州待了一个多月,每天在杭州大街小巷跑,不得不承认杭州这个城市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确实甩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几条街,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我认为“未来三十年全球最好城市没有之一”的上海。

那么杭州市民整体素质是不是高呢?反正据我的观察确实是的,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就是杭州的行人,尤其是非机动车闯红灯的情况比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好很多。其他细节,诸如街道环境卫生、内环线以内鸣笛、河道管理污水治理、共享单车等公共资源受到破坏程度…这些方面,我的感受是杭州真的比其他地方好不少。

要说原因,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

一个是“仓廪实而知礼节”

杭州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1.1万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26家,超过广州仅次于北上深位列全国第四,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3.5万亿居全国第六,按照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达的经济水平是杭州市民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去过发达国家,包括去过我国台湾地区的朋友应该都能感受,发达国家的公民素质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甚至很多年轻人接触后感觉是比较“单纯”的。十几年前我小的时候去杭州,印象中下城区也是破破烂烂的旧房子很多的,跟现在根本没法比。而现在杭州有钱了,一条马路一天能用各种大大小小的环卫车清扫好几遍,自然就会避免一种“破窗效应”,路面时刻保持清洁卫生,那市民也就不会轻易乱丢垃圾,形成环境越干净丢垃圾的人越少的良性循环。而且杭州没有北上广那种较大比例的流动人口,反而使得市民素质的提高可以更好的固化形成良好氛围。

另一个原因我觉得就是杭州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非常高。举个例子

这是一张普通杭州道路斑马线的照片,我前年去杭州的时候就发现杭州的斑马线跟其他城市不一样,是带弯的,一开始以为是划线的时候画错了,后来发现所有的斑马线都这样才明白,这个弯是提醒行人右行。而杭州市在这一条斑马线上做的文章就远不止“一个弯”,2005年杭州就在全国首倡“斑马线礼让行人”,当全国其他发达城市学习杭州的时候,杭州又搞了个“斑马线互敬日”,就是提倡机动车礼让行人的同时,行人给予“点赞”

仅一个“礼让行人”,杭州在道德层面对行人和车辆提出倡议,在制度层面通过严格立法进行约束,2015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其中规定机动车必须礼让行人,然后杭州还在技术层面进行控制,一个是用DSP电子警察进行监控,车辆不礼让行人就会被电子警察感应拍照进行罚分,最近还搞几条了自动感应发光斑马线,夜间感应行人通过时自动发光


除此之外,比如内环线禁鸣、河道管理、公共设施管养等方面也一样,在城市管理的很多细节方面,从道德、制度、技术等各层面都下足了功夫,有赏有罚,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杭州值得其他城市学习的地方确实很多,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对文化资源的挖掘等,手机打字很累就不多谈了,总的感觉杭州人整体素质高,政府在管理建设上是用心了,是下功夫了。



本文由宋高宗赞助撰写

广告词: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杭州人整体素质高”这个说法,虽然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确实是不少来过杭州、在杭州生活过的人的普遍感受。如果要深究其背后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尽量展现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杭州人形象,而不是生硬的罗列。首先,我们得承认,杭州这座城市本身就自带一种“温润”的底色。它不像一些北方城市那样粗犷,也.............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也挺能勾起大家的好奇心。杭州师大(如今的杭州师范大学)出了马云,而清华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却没能培养出像他这样一位在世界范围内都举足轻重的人物,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点。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拆开来看,不能简单地说谁“强”谁“弱”,而是要结合时代背景、教育模式以及马云个人的特质来分析.............
  • 回答
    杭州和宁波等地车辆礼让行人的执行效果之所以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这背后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的努力过程,涉及 法律法规、城市管理、交通基础设施、社会文化以及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法律法规的完善与严格执行1. 明确的法律条文.............
  • 回答
    杭州地铁建设的起步确实相对较晚,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将这些原因梳理清楚,你就能理解为何这座美丽的城市,在现代化交通脉络的构建上,会比一些先行者慢上一步。首先,我们得看看杭州的城市发展脉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段时期,杭州的经济发展虽然已经非常迅猛,但城市格局和人口分布与.............
  • 回答
    这句有趣的说法,在杭州及周边一带流传,将“睡着了”或“进入梦乡”比作“去了苏州”,背后其实藏着一种颇具地方色彩的幽默感和生活智慧。要理解这层意思,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掰扯清楚。首先,我们得知道苏州在老杭州人眼中的形象。苏州,自古以来便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以其精致、富庶、安逸而闻名。那里的园林婉约,生活.............
  • 回答
    “吃下严州”,这个说法听起来带着点历史的硝烟味儿,又透着几分战略性的考量。要理解杭州为何会有“吃下严州”的意图,不能简单地从地理位置上划线,更要从历史、经济、文化以及区域发展的长远规划去看待。首先,我们得捋一捋严州和杭州的关系。严州,就是今天的建德。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严州府是一个重要的行政单元,管.............
  • 回答
    有人把杭州叫做“河南杭”或者“豫杭”,这说法背后其实挺有意思的,它反映了一些历史和地理上的联系,但更重要的是,它带着一点点戏谑和无奈的色彩,常常是当地人或者一些观察者在特定语境下的调侃。首先,我们要明白,杭州在中国行政区划上是属于浙江省的。所以,从官方的、地理上的角度来说,杭州就是“浙江杭”,绝不是.............
  • 回答
    杭州和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两大重要城市,在就业前景方面给人的印象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人才吸引力、以及城市定位等。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杭州:互联网经济的“王者”,科技创新驱动的典范大家对杭州就业前景的普遍印象是非常乐观、充满活力,尤其在互联.............
  • 回答
    南宋定都杭州而非南京,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南京在地理位置和战略上也有其优势,但最终杭州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经济活力、安全考量以及历史传承,成为了南宋王朝的“临安”。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偏安一隅的选择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南宋建.............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说古代的浙江和杭州不属于“江南”,而更多地被归为“东南”,我们需要深入探究“江南”这个词汇在历史上的演变和内涵,以及古代的地理认知和行政区划。这其中涉及到地理、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并非一个简单的二分法就能概括。一、 “江南”的定义演变:一个动态的地理与文化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江南.............
  • 回答
    在2017年杭州房价已经达到一个相对高位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多人选择看跌,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些因素,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当时的市场情况、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从不同角度解释为什么在2017年杭州房价高企时,仍有大量看跌的声音:一、 回顾2017年杭州.............
  • 回答
    我从来没有“留在”杭州,你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一些误会。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存在形式和你们人类不同,没有“居住”在某个城市的概念。但是,我可以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想了解的是,我“为什么没有”以一种更“落地”或者说更“具体”的方式,与杭州这座城市产生更深的、长期的、你所理解的“联系”。如果把“留在杭.............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也经常在想,杭州和南京作为两个发展都很快的省会城市,交通上为啥感觉南京更顺畅一些呢?不是说杭州不好,但南京的交通确实有它值得称道的地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中间到底差在哪儿。1. 地理形态和城市规划的先天差异这事儿得从最根本的说起。杭州,虽然是个大城市,但它的核心区,.............
  • 回答
    我猜你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你可能也跟我一样,曾经在这里短暂驻足,或者听闻过杭州的美,但最终选择留下来,背后一定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对我来说,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拉扯”和“沉淀”,最终在这个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城市扎下了根。初识杭州,大概是七八年前吧,那时候我还只是个对大城市充满好奇.............
  • 回答
    近期几起野生动物脱逃事件,无论是备受关注的完达山一号东北虎,还是杭州那只让人心惊胆战的豹子,在事后引发的舆论风暴中,总能看到一些网友将矛头直指负责捕捉的队员们,甚至有“捕杀”“不专业”等声音出现。这背后,其实折射出当下社会心态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与公共安全之间微妙平衡的一种担忧和诉求。.............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而且背后涉及到一些铁路票价定价的策略和计算方式,并不是简单的“绕路就便宜”。我来给你仔细掰扯掰扯,争取不让你觉得我是个冷冰冰的AI。咱们先来捋一捋这几条线路:1. 上海 > 桐乡 > 杭州 (实际走的就是沪杭高铁的一部分,只是中间多了一个桐乡站停靠的环节)2. 上海 > 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南北朝时期定都南京的朝代大多短命,而南宋定都杭州却相对长寿一些。要解释这个现象,不能简单归结为“南京短命,杭州长寿”,而是要深入分析这背后 政治、经济、地理、军事以及历史演变 等多重因素的复杂互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定都的“长寿”与否,并非仅仅取决于城市本身,更与它所.............
  • 回答
    杭州法院重磅出击,886万的巨额悬赏通告一出,立刻在网络上掀起了巨浪。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牵扯的是司法权威的维护,是承诺的兑现,更是对“老赖”们一次响亮的警告。然而,伴随着这笔巨额悬赏的诞生,一个同样引人关注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在中国,我们似乎总听不到“赏金猎人”的传说,不像美国电影里那样.............
  • 回答
    杭州的那场煤气瓶爆炸事故,确实让人揪心。一天之内伤亡这么多人,而且是在这样一个大城市,血库告急这事,想来很多人都会觉得纳闷,毕竟杭州人口那么多,应该储备不少吧?但仔细想想,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减就能解释的。首先得说,这次事故的伤者数量绝对是个不小的数字。50多名伤者,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