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这辈子就在华山见过郭靖一面,要是敢评价郭靖的武功,和贴吧论武魔怔人有什么区别?
假设你有个表叔学习成绩极其优异,在你小学时候考上了清华,之后为了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虽然小时候只有一面之缘,但你从小到大都视表叔为楷模。
这个前提下,即使十几年后你也考上了清华,正常人绝不会说出“我的学习成绩早就超过了当年表叔”这种话吧。
至于到底谁的成绩更好,你对当年的高考制度、卷面难度、升学环境一无所知,虽然听长辈们说表叔从小爱看书,可是你连他看过什么书都不知道,光凭着七八岁小孩的一点记忆,如何判断出表叔的学术水平?
张三丰的话与其说是自谦,更接近于一种客套话,因为自谦是指“我知道我比他强,但我还是说我不如他”,而张三丰压根就不知道郭靖到底有多强。十几岁的小君宝可没有听走路步伐就能判断哪个门派的本领,也没戴战斗力探测器,无法得出“郭大侠的战斗力竟高达53万!!”这样最精准的判断。他对郭大侠武功的认知只能来源于江湖的传说,至于大侠的武功招式具体是什么路数,张三丰不一定会比灭绝师太更清楚。
如果当年何足道在少林寺装完逼就跑,不给小君宝交手的机会,可能几十年后张三丰说起何足道也会觉得自叹不如,毕竟他就算有足够实力,也不会主动去挑了少林寺。
不是谦辞,是他真的分辨不出来。
老张唯一一次与郭靖碰面的时候,他还不是张三丰,还是个叫张君宝的小屁孩。虽然天赋爆棚,也已经学了一点九阳神功,但比起五绝那个水平还是差远了,更别说郭巨侠这种隐隐有超五绝水准可能性的。
在金书中,武功与对方相差太多的话,是没办法分辨判断对方的实力的,至少,在《倚天》一书中确然存在这样的情况。
在关于金书论武、《倚天》细节等内容的讨论下,有那么一个极尽荒诞的例子已是常常被提到的了,那便是张翠山认为张三丰只胜谢逊半筹:
张翠山大奇,心中微有不信,自忖恩师张三丰的武功世所罕有,但和谢逊相较,恐怕也只胜得他半筹,倘若空见大师当真高出谢逊甚多,说得上“天差地远”,岂不是将自己恩师也比下去了?
此处乃是旁白,亦是人物角色的真切想法,若真依此推论,不难得出“成昆是倚天武功第一人”之流的荒诞结果来。
张翠山是老张的弟子,也许老张确然没有在他面前使过全力,但想来也不至于故意装作弱鸡,隐藏自己的实力吧。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张翠山太弱鸡,与老张实力相差太多,张翠山能判断谢逊的实力很强,有90点,但他误以为满分只有100点,其实老张早已经999点了,所以才会出现“也只胜得他半筹”这种荒诞判断来。
事实上,在《倚天》一书中,老张的实力上限其实是不可测的,也许只有老张自己知道。少林派的和尚也有这个胆量在老张的诞辰逼死张翠山啊,你看看老张露了一手过后,下一次带着小张去少林,心理旁白写的什么?
“一时之间,三僧都不接口。最后空性却道:“好老道,你要考较我们来着,我空性可不惧你。少林中千百名和尚一拥而上,你也未必就能把少林寺给挑了。”他嘴里虽说“不惧”,心中其实大惧,先便打好了千百人一拥而上的主意。”
好家伙,之前敢带一堆人去别人主场逼宫,现在被对面一个人踢馆吓到要“千百人一拥而上”,这对比也太大了些。会发生这种啼笑皆非的情况,其实还是那个道理,你说少林寺的人真就几十年没见过老张一面吗?不至于,但他们是真的分别不出来老张有多强。如果不是老张心急要救小张,露了一手闪现,他们到死都依然会保持错误的认知。
到了老张这边,情况其实是一样的。老张关于郭靖的记忆,只有张君宝对于郭大侠的一面之缘,在他的记忆中,郭靖的武功深不可测,哪怕自己已经成为武林的泰山北斗,实力超凡脱俗了,在他的脑海里留存的依然只是一个记忆剪影,而并非真实的郭靖。
也许郭靖的武功真的比老张还强,因为金老在《神雕》给郭巨侠下的debuff还挺多的;也许两者相当,因为顶级高手的实力增长可能会停滞;也许郭靖并不如老张,符合大众关于角色定位的理解。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并不能根据小张的这段旁白来推论,因为张君宝明显是不能判断郭靖武功的。
郭靖心中一惊,脱口而出:“赤练仙子!”黄蓉道:“一定是她。早就听说赤练仙子李莫愁武功高强,阴毒无比,不亚于当年的西毒。她驾临江南,咱们正好跟她斗斗。”郭靖点点头,道:“武林朋友都说这女魔头难缠得紧,咱们如能找到岳父,请他老人家主持,那就好了。”黄蓉笑道:“年纪越大,胆子越小。”郭靖道:“这话不错。越是练武,越知道自己不行。”黄蓉笑道:“郭大爷好谦!我却觉得自己越练越了不起呢。”
因为张三丰也没见过郭靖出手呀……他也只是听说过一些传闻
众所周知,传闻这类东西越传是会越来越离谱的,张三丰听说的大概是非常夸张的传闻,比如什么万军之取上将首级、独自在襄阳抵抗大军一类的故事
作为一代宗师、武林魁首、当时内功修为最强的人,张三丰应该是自认为做不到那类事情的……但他已经是武学巅峰的人物,对于武道极致应该是能够想象的
一方面他自谦以表达自己对偶像的敬佩,另一方面也是用了“或许”一词来怀疑民间传闻的可信程度……
不是。
张三丰远不如郭靖。而且是跟郭靖差得越来越远。
原因很简单,张三丰是道士。道教里最厉害的是张三丰吗?显然不是,而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他们的厉害虽然也在于自己修炼,但更重要是享受人间香火供奉。这是什么?这是信仰之力,信奉道教的人越多元始天尊就越厉害。
郭靖就是一个类似元始天尊的角色,虽然不如元始天尊厉害,但吸收信仰之力这点是一致的。这就是人成为神的质变。所以早几年大家还认为张三丰是武侠第一人,这几年认为郭靖是金庸武侠第一人的人的越来越多了。因为郭神教成立,在众多郭吹的拥护下,郭靖已然成神,张三丰再厉害,不过一届凡人,焉能与神相提并论?
我们该讨论是郭靖什么时候可以超过元始天尊,虽然道教现在远比郭神教人多,但信仰之力除了人数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程度。元始天尊教徒虽多,大部分也不过念几句口号,拜几柱香。而郭神教就不同了,他们为了郭靖到处挑起纷争,私信谩骂,颠倒黑白。信仰之深可谓深入骨髓,一天不吹郭靖一天不黑郭靖的对手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现在更是在冶治经典,至刚至柔人体极限等也只是理论序篇,毕竟这还只是人间顶点。想来日后定有更璀璨篇章,为国为民,儒侠成圣,超越关羽是指日可待。
至于元始天尊,郭神教徒还需努力!
牛顿是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高等数学的奠基人,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经典力学的开创者,在经济方面还提出了金本位制度,可以说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天才。然而,他说过这么两句话:
“1,如果说我曾经看的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2,我并不知道我在世人眼中是什么模样,对我来说,我似乎只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男孩,不时找一颗平滑的卵石,或是比较美丽的贝壳来取悦自己,而真理的大海则横陈在我面前,一无发现。”
正常人解读:牛顿如此天才还如此谦虚。
杠精解读:实锤!牛顿成就全靠别人,而且对科学贡献为零!这是牛顿亲口承认的,你们牛粉还有什么可说的?哇哈哈哈,我赢啦!
牛逼的人说自己不如谁谁谁,自己什么什么不行,你听听就行了。你从小到大遇到的学霸,肯定不少都有考完后抱怨自己考砸了的习惯。
郭大侠为国为民,人人敬仰,还是老张暗恋女神的老爹,虽然老张压根不知道郭靖什么水平,也决不敢说自己就能压过郭靖。如果他真说了,那才叫人设崩塌。
自己厉害,都是旁白和别人说的,哪有自己说的?掉不掉价?
看书要看情节,人物都有形象和性格,每句话都能反应人物的性情和当时的情景,不是书里每句话都是用来准确无误的进行排名武功的。
小伙子,你老丈人请你喝酒不带花生米是吧?
这是凡尔赛……
郭大侠震古烁今
我大概也震古烁今吧?
你们咋觉得这是谦虚?
打个比方,我说自己比托尔斯泰差一丢丢,你们会觉得我谦虚吗?你们会说,看,有只蛤蟆在吹牛逼,都把牛吹飘起来了……
当他加上“或许”这两个字的时候,他已经默认自己超过郭靖了,郭靖是五绝的巅峰,又是守襄阳的大侠,是郭襄的父亲,一言以蔽之,郭靖是张三丰的偶像,古人是非常谦虚的,面对一个已经逝去多年的偶像,在和自己徒孙讲故事的时候,一般都会直接自认比不上,为什么还要加上“或许”这模棱两可的两个字。要知道,杨过和小龙女结婚的时候说“王祖师和祖师婆婆英雄豪杰,胜过你我百倍,可是他们便不敢成亲。两位祖师泉下若是有知,未必便说咱们的不是!”你觉得王重阳和林朝英武功胜杨过百倍?一倍都没有,但杨过这么狂妄的人还是这么谦虚了。
三空在挑老张的时候,老张谦虚不置可否,后面带小张上少林回来的时候碰到常遇春遇袭,第一反应是什么?张三丰心下冷笑,暗道:“谁敢如此大胆,要我留下孩子?”还有,他被刚相袭击的时候,张无忌给他疗伤,他第一反应是什么?张无忌的内力量上可比肩自己和郭靖,但远不及自己内力的精纯醇正,在到后面,张无忌碰到三渡,第一反应是三渡神而明之,但比不上张三丰深不可测,这是绝顶高手的第一反应。金庸在采访时候说过张无忌男主第一。他的配置确实称得上第一,他练的九阳神功,原文天下内功不出九阳神功之藩篱,张无忌基本练到了九阳最高境界,乾坤最高境界,还有太极等等。但就是这样的配置,想到张三丰,第一反应还是深不可测,这就很可怕了,要知道,他爹认为张三丰只是略胜谢逊一筹,三空以为一起上能赢张三丰,结果被别人认为天下无敌的张无忌想起张三丰第一反应居然是深不可测,这说明什么?说明武功越高的人看张三丰居然是越高的!这就是金庸的设定。
当然不是
历史上的张三丰没说过这句话,这句话是倚天屠龙记的作者金庸说的。
所以类似于“张三丰当时年纪小眼光差”或者“张三丰只是谦虚”之类的话,就和“郭靖忙于守襄阳一定疏于练武”一样,都是让人摇头发笑的。
书中的张三丰和郭靖都是小说角色,他们的强弱实际来自于金庸的设定,而并非真的来自张三丰的判断,又何来张三丰年纪小眼光差一说?
同样的,要使“张三丰自谦”成立,以“张三丰是个谦逊的人”或“张三丰因为对于郭靖的崇拜错估了两人的实力对比”作为理由是不够的,因为张三丰是小说角色,不会自己谦虚或低估,除非是金庸要刻画他的谦虚。
所以必须要这样理解——“金庸希望通过张无忌通过对于张三丰低估自己和郭靖的武力差而做出的不如郭靖的评价来鼓励周芷若的话语来刻画张三丰是个谦逊的人”——这样才能成立。。。
换言之,“扯淡”。
许多问题,一旦你变换视角,以作者创作的角度看,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问题。
举个例子
如果问你,“令狐冲在学会独孤九剑之前,在江湖上武功大概排名第几?”
如果你为了回答这问题,开始搜索小说的各个角落搜集数据,再对各种角色武功高低,门派强弱,甚至武林和江湖的规模人数进行分析。那你就属于“读书读傻了”,原文就有答案:
“令狐大哥道:‘这个自然,站着打,我令狐冲在普天下武林之中,排名第八十九;坐着打,排名第二!”
这话虽只是令狐冲信口胡说的,但令狐冲是小说角色,他不会自己“胡说”。需要作者替他设计一个“可信的胡说”来取信田伯光。而作者的设计,便是“设定”。金庸写到这里时,必然是在心中估摸了一下令狐冲的武功大概在江湖中的的合理排位。这个“胡说”的数字,反而是非常可靠的。
如果有人跳出来说,“令狐冲的见识有限,完全可能评估错”,那一定和那些“张三丰眼光不足或张三丰自谦”的是同一个人,不能理解此时作者专注于刻画令狐冲的机智,而不是他的见识,不至于也不需要考虑到令狐冲的“见识有限”,因为这本不是令狐冲的角色特点。反而是岳不群的那个第八,可能会借机刻画令狐冲对师傅的尊敬,因为这份尊敬对于令狐冲的角色特点和剧情发展都有影响。
回到问题本身
如果我改一下这一句话:
“据说贵派创派祖师郭女侠的父亲郭靖大侠,资质便十分鲁钝,可是他武功修为震烁古今,太师父说,他以百年修为或才堪堪达到郭大侠当年的功力。”
如果原文是这句话,把张三丰拉到了和郭靖一样的水平,会有人觉得张三丰狂妄,不够谦虚吗?不会。会影响之后的剧情发展吗?也不会。可见这句话是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纯粹就是设定的直接体现。张三丰自忖武功或未达到郭靖当年的境界,没有那许多花俏,就是金庸在写到这里时在心中估摸了一下郭靖和张三丰的武功设定,觉得仍是大成的郭靖更胜一筹罢了。
至于那个“或许”,就和令狐冲的“胡说”一样。从令狐冲的角度是在胡说,但因为实际是作者金庸的“胡说”,恰恰是相当可信的设定。同样的,从张三丰的角度当然是“或许”,因为两人并不是同一代人也无深交,只是张三丰的“判断”,自然只能是或许,说得斩钉截铁太过突兀怪异。但实际做“判断”的不是张三丰而是作者金庸,是实实在在的武功定位比较和设定。
至于为什么郭靖的武功设定会比张三丰还高,在之前的回答有比较详细地展开,这里不赘述。简单概括一下,就是角色的武功境界和金庸对角色的推崇度相关联,而张三丰虽是武学奇才开宗立派延绵数百年,但在金庸心中较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稍逊一筹。
最后一说,跨书论武大多牵强毫无意义,但像这种为数不多的金庸原文直接的对比,却反而不能被奉为定理锚点,被各种挑剔。可见大多“论武人”并无多少客观心,也无改变预设立场的胸襟,不过是放任自己的偏爱,盲目争口舌之利,本质和那些饭圈也没什么区别。
*⃣️*⃣️*⃣️*⃣️*⃣️*⃣️*⃣️*⃣️*⃣️*⃣️*⃣️*⃣️*⃣️*⃣️*⃣️*⃣️*⃣️*⃣️*⃣️*⃣️*⃣️
由于一些回复千篇一律且水平不高,稍稍更新一下,类似的回复我就不回了。
首先此句在新版原文中删去是因为:
一是金庸改版经常会删去直接描写武功强弱的句子,以避免成为读者论武的依据,比如天龙原版中曾有明言段誉虚竹武功不如萧峰的句子,后被删去了。这并不是因为本身有bug或作者改变了设定。
二是因为新版周芷若获得九阴的方法放生了变化,失去了开启这个话题的条件,所以整段删去了。
另外关于“张三丰的设定,不会说出自己强于郭靖的话,会显得狂妄”。
原回答我已简单说过,却依然看到类似说法,我就再展开一下。
这句话乍一看没错,实际却依然是拘泥于“张三丰视角”,钻了牛角尖,而没拔高到“金庸视角”。
小说拿张三丰和郭靖做比较,明面上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郭靖虽笨但强,从而鼓励周芷若,衍生目的是暗示周芷若已偷偷练了“九阴真经”这郭大侠不弱于九阳真经绝技,为后面的剧情做伏笔,制造风雨欲来的效果。
也就是说目的是写郭靖的厉害,和张三丰做比较不是必须的。
所以如果金庸真的觉得张三丰强于郭靖,但让张三丰自己说不符合人设,那。。。不比不就好了?完全可以这样写:
“据说贵派创派祖师郭女侠的父亲郭靖大侠,资质便十分鲁钝,武功却极高。太师父说他武功修为震烁古今,当世无俦。”这样便已达到了夸奖郭靖的目的,完全没有和张三丰比的必要。
而如果金庸觉得张三丰郭靖武功相当,那就更容易了,我之前已写过:“
据说贵派创派祖师郭女侠的父亲郭靖大侠,资质便十分鲁钝,可是他武功修为震烁古今,太师父说,他以百年修为或才堪堪达到郭大侠当年的功力。”这样写也完全不会显得张三丰狂妄。
看到这里,就该明白,以上是我话花了几秒钟就相出的改动方法,而金庸作为作者完全有着表达的自由,更有着千百种方式可以不影响张三丰设定而夸奖郭靖的写法,根本不可能受制于“张三丰的角色设定不能自认强过郭靖,所以只能自认不如”而写出有违自己设定的句子。
换言之,会写出“张三丰自认不如郭靖的”的句子的原因只有一个——他就是这么想的。
说到这里,我自认已说得足够清楚。仍不明白,若非太笨,就是装睡,便都非我力所能逮,就此作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