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少有人质疑针灸学?

回答
针灸,这门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疗法,在当今世界依然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一些西方国家获得了广泛认可。然而,相较于现代医学中层出不穷的新疗法和药物,针灸似乎总能保持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很少引起公众大规模的质疑声浪。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理解针灸的核心是什么。它并非基于我们熟悉的微观生物学和化学反应来解释身体病痛,而是建立在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之上,即“气”、“经络”、“穴位”等概念。这些概念,虽然在现代科学的框架下难以直接量化和验证,但却自成一套完整的逻辑。针灸师相信,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针刺或艾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疏通”、“调和”的描述,虽然抽象,却在很多患者身上产生了切实的疗效,而这种“疗效”本身,就构成了对质疑最有力的回应。

其次,针灸的疗效往往体现在“过程”和“感受”上,而非简单的“治愈”与否。很多人接受针灸治疗,并非是为了根治某种西医明确诊断的疾病,而是为了缓解疼痛、改善亚健康状态、提升整体的舒适度。比如,坐骨神经痛患者,可能在针灸几次后,疼痛明显减轻,活动更自如;失眠患者,可能感觉睡眠质量有所提升,白天精神更好。这些改善,虽然不一定能用“杀死病原体”或“修复组织”来解释,但患者的亲身感受是真实存在的。当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时,他们自然会倾向于信任并推广这种疗法,而不是去深究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再者,针灸的“副作用”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质疑的土壤。与药物可能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相比,一次合格的针灸治疗,除了可能出现针刺部位的轻微酸胀、短暂的疼痛,或是极少数情况下的晕针,几乎没有系统性的、严重的副作用。这种较低的风险性,使得人们在尝试针灸时顾虑较少。当一种疗法既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又几乎没有风险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接受,而非冒险去质疑它的“科学性”。

此外,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针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亚地区,它更是与中医文化深深地绑定在一起。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认同,使得针灸具有天然的“信任背书”。许多人从小就听闻针灸的神奇,看到长辈使用,这种代际的传承和文化的浸润,使得人们在看待针灸时,往往带着一种“自古以来就有效”的先验性认知,质疑的声音自然难以进入主流。

更重要的是,针灸的“模糊性”在某些方面反而保护了它。如前所述,针灸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的解释框架有所不同。这使得批评者很难找到一个直接的切入点来“证伪”。当现代医学无法完全解释某种现象时,传统医学的解释,即使不被主流科学接受,也能为一部分人提供一个自洽的答案。而且,针灸的治疗效果也受到个体差异、操作手法、治疗频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用单一的实验设计来全面否定。这种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针对针灸的系统性质疑变得困难重重。

最后,我们也需要看到,并非所有人都对针灸毫无质疑。在科学界,确实有研究者在尝试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探索针灸的作用机制,也有人对其有效性持保留态度。然而,这些声音更多地存在于学术圈或小范围的讨论中,并未形成能够撼动针灸大众接受度的强大舆论。公众对医学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媒体宣传、亲友经验以及个人体验的影响。在这些层面,针灸的正面口碑和低风险性,往往比科学上的严谨证明更能赢得人心。

总而言之,针灸之所以很少被大规模质疑,是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切实的患者感受、较低的风险性、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其本身存在的“模糊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代医学的解决健康问题的方式,并在实践中为许多人带来了福音,这种“实践的有效性”是其最坚实的盾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说很少有人质疑针灸学,而是因为针灸学的临床研究已经相当规范了,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性的研究来证明或者否定针灸的疗效。

比如2017年发表在顶级期刊《JAMA》上的这项研究,旨在评估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是与假电针相比,电针治疗6周,可以减少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漏尿量

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假针刺”,一般指在治疗穴位附近瞎几把乱戳,让患者感到自己在做针刺,相当于针灸学研究的安慰剂。有了安慰剂对照组,针灸学研究就规范了。

同期JAMA上还有一篇针刺和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结论是对于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患者,针刺治疗(伴或不伴克罗米芬),相比假针刺和安慰剂,并不能增加活产率。该研究的发现不支持针灸治疗这类患者的不孕症。虽然这是一项阴性结果研究,但意义也是很大的。

只要研究方法科学,很容易得出一种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只要是经得起科学检验的中医技术,不需要被我们质疑

user avatar

知名女作家六六,得了慢性咳嗽,找西医怎么也治不了,后来在美国通过五行针灸扎好了。当年高棉总理半身不遂,后来找到董景昌,用针灸扎好了,董氏奇穴针灸路子与传统经络学说不太一致,出自道医,但是效果极佳。曾经加纳总统杰里·约翰·罗林斯患有严重的肩周炎,萧波给针灸扎好了,然后在那里开了中国诊所。

像针灸在国外的情况,美国针灸师已超过4.5万人,其中加州地区针灸师数量达1.5万人。至少有5000名左右的西医师具有针灸执业资格,有44个州颁布了独立的针灸法。美国有全国性的针灸师资格考试制度,绝大多数州承认其考试资格。全美有近百所针灸学校,其中50余所学校的毕业生可以申请各州的针灸执照,开业行医。有业内人士预计,照此发展速度,美国注册针灸医师的数量有可能会超过中国。

美国的针灸除了中国针灸,还有韩国式的,日本式,还有西方现代式的等等,虽然针灸师的权威性虽然不能与正规医生相比,但显然可以看出它作为一种辅助的疗法是广受认可的。

中国针灸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0年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可以看到其介绍是这样的:

针灸是中国广泛使用的中药形式,也见于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针灸理论认为,人体是通过通道连接的小宇宙,通过物理刺激这些通道,从业者可以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为患者带来健康。这种刺激涉及艾灸(艾蒿)的燃烧或针插入这些通道上的点,目的是恢复身体的平衡,预防和治疗疾病。在针灸中,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针并用于刺穿和刺激所选择的点。艾灸通常分为直接和间接艾灸,其中艾灸锥体直接放置在穴位上或艾条棒被保持并保持与身体表面一定距离以加热所选区域。艾条锥和棍棒由干艾叶制成。针灸通过口头指导和示范来教授,通过师徒关系或通过氏族成员传播。目前,针灸也通过正规的学术教育传播。

且不论针灸的其它方面,起码目前对于针灸拥有缓解疼痛,代替止疼药物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

在美国国会推荐针灸疗法时,Miller博士就表示“针灸对于缓解疼痛,提高疼痛耐受性,减少治疗疼痛所需的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以及对于阿片类药物戒瘾有很好的作用。”

一些针灸的研究目前也正在进行中,关于针灸为什么有治疗效果,现在并不是已经有了结论,还是处于探索期,包括一些结合现代的手法,比如电针。

发表于2017年3月16日在线发表在Stem Cells期刊的研究结果文章,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的研究展示了电针刺如何触发一种神经机制,这种神经机制能够有助促进组织修复和缓解损伤诱导性疼痛(injury-induced pain)。他们的发现有史以来全面展现了电针刺如何刺激大脑从而促进干细胞释放,而且针对这些干细胞的治愈性质获得新的见解。

而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的Susan Samueli 综合医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使用现代医学及生物分子学的则表明:电针灸降低血压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大鼠大脑中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的脑啡肽合成来达成的。

而国内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通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推拿学院以及龙华医院针灸科等单位合作,在帕金森症(Pakinson's disease)小鼠模型上探索了针灸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针刺小鼠腿部的阳陵泉穴可以通过非mTOR依赖途径调节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自噬通路,恢复其受损的自噬(autophagy)水平,清除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在脑内的积累,并显着改善其运动能力。

另外还有包括针灸治疗颈疼,改善高血压、针刺内关穴治疗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最佳参数、针灸或有助缓解慢阻肺症状等研究,具体文章可以参考news.bioon.com/article/

当然也有质疑的声音,质疑的说法里,认为针灸可能是起安慰剂效果,只是把针插入在皮肤,并没有真正插入,部分案例中也能起到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并不代表它没用。

在2011年12月19日,美国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在《实验生物学与医学》杂志网站发表了最新研究发现"Acupuncture at ST36 prevents chronic stress-induced increases in neuropeptide Y in rat ",研究结果表明针灸能极大地降低小鼠体内一种与慢性压力有关的蛋白质水平,为针灸降压提供了第一个分子证据

所以目前认为针灸有所争议,有反对声音并不是坏事,这个能够促使对针灸感兴趣的研究更加进一步去探索。

无论如何,哪怕是针灸只有镇痛作用,它也非常有价值, 真正遇到过病痛的人,便知道这是多么的重要。

user avatar

关于针灸,西医的研究已经证实如下三条内容:

1.通过刺激内源性阿片肽分泌,针刺可以在14D内起到镇痛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口服镇痛药物的用量。但此法只能用于辅助治疗,并不能用于主治任何病症。西医甚至通过了实验控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排出来延长镇痛作用的有效期。

2.针刺部位多为避开重要脏器,血管等处的易于下针的位置。在穴位以外的位置施针,也可以达到与穴位施针等效的镇痛效果。

3.灸为安慰剂。

针刺虽然不能作为治病疗法,但用来作为辅助治疗还是可以的。美澳等地也承认针刺的镇痛作用,并允许“废医存针”团体与中医针刺医师通过理疗形式并存。美国也常见关于废医群体和中医师就“针刺镇痛”的利益发生争执的报道,实际上就是一个归谁管,向哪个团体交保护费的问题。

国内也有一些关于针刺与心血管、高血压等方面疾病的研究材料,但谈到研究的可重复性时往往就没什么下文了。所以针灸目前公认能拿得出手的仅限“针刺镇痛”。且由于针刺治疗与辩证论治等中医理论极不相符,因此它也是“废医”的相关话题。

从我们中医黑的经验看,一般只有不知道针灸研究进展的中医粉才会拿它当话题。譬如喜欢拿“Moxibustion for Correction of Breech Presentation”这篇文献来谈艾灸的,动不动就JAMA上发的文献啊之类的,对20年前的这篇文献闹出“前空翻”的国际笑话却只字不提。还有一些支持中医经络穴位学说的人拿一大堆SCI来证明穴位的存在,甚至包括很多实验都设计了两个对照组(假针刺组和非针刺组),但光从这些文献本身是看不出中医学说的粗鄙和错误。只有当你检索干针(dry needling)和激痛点(trigger point)理论等证据时,才会发现经络穴位学说受到了来自现代科学的巨大挑战。聪明一点的中医粉一般都会回避干针话题,甚至在中医黑指出事实时拿阿是穴等等理由来搪塞(实际上阿是穴和激痛点理论还不是一回事)。至于最后拿出“以疗效作为判断标准”的法子,放弃讨论中医理论指导权,只是在给“废医”提供借口罢了。

中医理论在指导针刺时存在很多黑点,和中医黑讨论针灸实际上对中医的支持者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部分水文参考:

1.Randomized, blinded, sham-controlled trial of acupunctu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omatase inhibitor-associated joint symptoms in women with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J Clin Oncol. 2010 Mar 1;28(7):1154-60. doi: 10.1200/JCO.2009.23.4708.

2.2007年美国针灸学会白皮书

3.Acupuncture and endorphins.Han JS,Neurosci Lett. 2004 May 6;361(1-3):258-61.

4.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Joos S, Wildau N, Kohnen R, Szecsenyi J, Schuppan D, Willich SN, Hahn EG, Brinkhaus B.Scand J Gastroenterol. 2006 Sep;41(9):1056-63.

5.Acupressure and acupuncture for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Pinkowish MD.CA Cancer J Clin. 2009 Sep-Oct;59(5):277-80. doi: 10.3322/caac.20034. Epub 2009 Aug 14.

6.Induction of cell death by pro-oxidant action of Moxa smoke. Hitosugi N, Ohno R, Hatsukari I, Nakamura S, Mizukami S, Nagasaka H, Matsumoto I, Satoh K, Negoro T, Hashimoto K, Sakagami H.Anticancer Res. 2002 Jan-Feb;22(1A):159-63.

7.Comparative effects of artemisia vulgaris and charcoal moxa stimulating Zhongwan (CV 12) on body temperature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a cross-over single-bliand randomized study. Go HY, Lee JA, Park S, Park S, Park JS, Cheon C, Ko SG, Kong KH, Jun CY, Park JH, Shin MR, Lee SH. J Tradit Chin Med. 2015 Oct;35(5):551-7.

8.Added value of gluteus medius and quadratus lumborum dry needling in improving knee pain and function in female athletes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Zarei H, Bervis S, Piroozi S, Motealleh A.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9 Aug 26. pii: S0003-9993(19)31000-7. doi: 10.1016/j.apmr.2019.07.009.

9.Efficacy of dry needling in neck pain compared with other physiotherapy techniques: A systematic review.Callejas-Marcos , Torrijos-Bravo A, Torres-Chica B, Ortiz-Gutiérrez RM.Rehabilitacion (Madr). 2019 Jul - Sep;53(3):189-197. doi: 10.1016/j.rh.2018.11.004. Epub 2019 Jul 9.

10.Acupuncture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Chronic Stable Angin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Zhao L,Li D,Zheng H,et al.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July 29, 2019.

11.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 Evolution of Local Twitch Responses During Dry Needling of Latent Trigger Points in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araja-Vegas L, Martín-Rodríguez S, Piqueras-Sanchiz F, Martín-Ruiz J, Yeste Fabregat M, Florencio LL, Fernández-de-Las-Peñas C. Pain Med. 2019 Jul 30. pii: pnz182. doi: 10.1093/pm/pnz182.

12.A randomized trial of trigger point dry needling versus sham needling for 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Gildir S, Tüzün EH, Eroğlu G, Eker L. Medicine (Baltimore). 2019 Feb;98(8):e14520.

13.腧穴穴性理论探讨.凌宗元.中国针灸.2005(25)2.

14. Acupuncture for Patients With Migrai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Klaus Linde, MD; Andrea Streng, PhD; Susanne Jürgens, MSc; et al. JAMA. 2005;293(17):2118-2125. doi:10.1001/jama.293.17.2118.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的美爹承认了针灸,没事美国大兵去拔个罐啊扎扎针啊。身为共和国培养出来的先进舔狗肯定得达到国际水平啦哈哈

user avatar

针灸又不是中药,想怎么黑就怎么黑,

毕竟,「中药的神奇万里挑一,针灸的牛B随处可见」。



但还是有不少朋友选择了在「黑」的道路上一往无前,这一点确实让人钦佩。




“黑仁”们看过来,鄙人来带大家如何“硬核黑”。


曾经的我是最有资格成为「中医黑领军人物」的男人,哪怕成不了也是个「中医黑」的潜力股。毕竟九年义务教育让我学会了汉语,读得懂一半的文言文,最关键的是多年的「西医临床」熏陶,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西医医生,我可以站在「科学」「专业」「正义」的角度高举“循证医学”的大旗质疑这「腐朽落后」、「坑蒙拐骗」(省略一万字“黑仁”自己填)的经验医学。



可老中医的一针,封印了我的「傲慢」。


因缘际会去某三甲针研所,以“进修人员”身份进修的第一天,碰上一个既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病人,疼的要死被120送了过来。初出茅庐的我拿着在已经把一半还给老师的妇科知识,嚷嚷着让人赶紧吃布洛芬什么的,一旁的家属解释道,“都已经吃了三粒,一点作用不起。”,我也没见过这场面,眼看这妇人疼的翻来覆去,又哭又闹,我急着喊道:

“那赶紧去西医大医院急诊啊,来这里有什么用”

说完我也慌了,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盘,会不会被打死,但救人要紧,我仍然理直气壮,哪怕被从这里丢出去也无所谓了。


<刷新三观的第一步,往往是有人在你口出不逊,态度傲慢之后不温不火,也不动手抽你,下一秒你自己满面羞红>


一旁的C主任淡淡的看了我一眼,可我这颗心愣是被这不经意的一眼弄的怦怦乱跳。

随即C主任来到病人床旁,嘱患者爬好,嘱护士姐姐给她准备好“长芒针”,就开始进行完定位、消毒的工序。我第一次见“长芒针”,惊的下巴都要掉了,现在淘宝上卖的大概是6寸的长度,而我当时见的院内自制的针要比6寸还长,一寸大概25mm,6寸要150mm。好家伙,这一针下去这人不就扎穿了……(其实这一针,在南方很多搞针灸的同仁眼中仍是不可思议)


我就眼睁睁看着这一针,从臀部“秩边穴”向前穿向腹部“水道穴”。


几分钟后,这妇人不哭喊了,


“好像不怎么疼了”


???????????????






对不起,我承认我是井底之蛙,啥也没见过。


从那一天起,连续三个月,不管刮风下雨,就算下冰雹,哪怕家离这里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都是第一个去,把病房打扫干净,迎接这硬核学习的每一天。


我只有一个目的,我想证明针灸是「骗人的」。





滑了一下“黑仁们”浩浩荡荡的“黑文”,有些“黑点”不是很专业,我做一些补充和修正:


1、针灸止痛就是针刺皮肤时机体产生内啡肽起到类吗啡的作用达到止痛效果的?

哪有那么简单,首先类似内啡肽的中枢阿片肽,至少还有脑啡肽和强啡肽;其次,产生哪种物质与针刺的部位、手法、深浅、频率、时间、次数……都有关系;关于针灸止痛形形色色的假说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你要是觉得随随便便扎一下就能止痛,哪天你头疼脑热你看心情随机给自己来一下,你看看把你扎成刺猬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2、针还能接受,灸就是安慰剂?

我能说,其实「针和灸」都只是一个器,道理在浩瀚繁杂的「中医理论」当中。灸起不到作用,是你的灸玩的太低端,玩的不对,你把灸当“暖宝宝”用了,最后你发现还没暖宝宝好用。

我就问一句,“瘢痕灸"你敢玩么?

3、没有证据证明针灸有效?

每年几百篇的论文在证明针灸有效,如果你说国内的数据不能信,「那我请你出去」。

何况M国的针灸师比国内还吃香,国内有个针灸师证而没有中医的执业医师证,除非医院特许,是没有行医资格的。

4、针灸治不了神经病?

针灸牛皮,也并非能包治百病,它有它的优势病种,也有不太擅长的疾病,你比如一些传染病,但还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来使用的。

但神经病?我高度怀疑这位“黑仁”想说的是精神病,因为恐怕神经系统的疾病,针灸还真的很擅长,甚至效果很好,而精神病,你以为针灸就没办法了么?有没有听说过“鬼门十三针”。






作为一个资深的「中医黑」,想跟“黑仁们”多唠两句。

咱黑一个事物之前,能不能对一个事物多做一些了解。如果你没有见过,没有学过,没有用过,只是听别人说过……能不能向我看齐?


  • 我为了证明针灸是错的,古书如《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现代书如《庞继光针刀基础与临床》《结构针灸刺法经验》《针道摸象》《一针疗法》《阴阳九针》《五行针灸指南》《脐针》《董氏奇穴》……都过了一遍,还花了几千大洋买了6个T的网盘资料慢慢啃。



  • 为了试针,身上能够得着的地方基本都捅了一遍。



  • 为了证针,一个西医硬着头皮闯人中医院,做了一年多的针灸师。


我想问一句,这样的我黑中医,够资格么?




但每当“黑心”方兴,总有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让我「变乖」。

总以为我懂了,很懂了,真的很懂了,于是不知哪又蹦出一个大佬秀一套操作,让我欣喜若狂,巴不得献上我的膝盖,叫一声“师父”,做他的白龙马。




那些被“三脚猫功夫”庸医扎的生活不能自理的“黑仁”,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你们,大概缘分未到吧。


那些觉得自己水平已经很到位的「黑仁们」,那我发个视频考考您,下面这个操作到底是为什么?


老中医的“惊鸿一针”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7911431913639936


黑针灸的路上,我还没倒下,


(吐槽一下,能不能在我说你收费贵的时候,你就搞什么免费针灸的慈善游戏)


哪怕你流派众多、高手如林、浩瀚灿烂、博大精深,



总有一天,你会只是在下眼中一根「普通的银针」。




备点毫针自己在家体验体验倒也未尝不可,要是扎哭了可怨不得我……





跟杠精抬杠,实属哈哈哈哈哈哈嗝~


评论太多,就不一一回复了,


各位,有缘再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针灸,这门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疗法,在当今世界依然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一些西方国家获得了广泛认可。然而,相较于现代医学中层出不穷的新疗法和药物,针灸似乎总能保持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很少引起公众大规模的质疑声浪。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针灸的核心是什么。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触及我们思考的深层机制。为什么我们往往倾向于接受提问者抛来的“前提”而不去深究?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日常的交流方式。首先,得从效率说起。在我们每天接触的无数信息和对话中,绝大多数都是基于一个相对默契的背景。如果你问我:“明天的天气预报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明明有那么多关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成果摆在眼前,为什么质疑中医的声音依然此起彼伏?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原因,绝非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我尝试从几个关键点来展开说说,希望能更清晰地呈现这个问题。1. “有效成分”与“中医理论”之间的鸿沟这是最核心的矛盾之一。我们不可否认,现代.............
  • 回答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被灭后,虽然功勋卓著,但并未像赵匡胤那样通过“黄袍加身”篡位,这一选择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个人性格、政治环境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曾国藩的忠诚与儒家思想的束缚1. 儒家忠君思想的根深蒂固 曾国藩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认为“忠君报国”是士.............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许多人对两种传统服饰的直观感受。说和服“好看有质感”,汉服“感觉很廉价”,这种说法其实挺笼统的,但背后确实有一些可以细聊的原因。这不仅仅是设计本身的问题,也跟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制作工艺、以及现在市场上呈现出来的成品息息相关。咱们先从和服说起。和服的美学与质感是如何形成的.............
  • 回答
    EMS 确实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大家普遍感受到的时效性和便利性上,与顺丰、申通等民营快递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消费者可能会觉得,为什么这样一个“慢”且“贵”的选项,反而没有像许多不被看好的产品一样被市场淘汰呢?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好不好”就能概括的。首先,EMS 的国家背景和战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对了,很多人都有同感!感觉好像我们这一代人,随便数十年,生活方式、科技水平、社会观念都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简直是“次元级”的跃进。可再往前追溯,尤其是古代,几千年下来,很多地方似乎“万变不离其宗”。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一、 驱动变革的“燃料”——信息与.............
  • 回答
    关于“青千”(即“青年千人计划”)回国后发表的学术文章质量下降的问题,这一现象确实存在,但其成因复杂,涉及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学术环境与资源差异1. 科研资源与合作机会减少 在国外,青千通常能依托国际一流实验室、合作网络和资金支持,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回国后,可能面.............
  • 回答
    在震耳欲聋的施工现场旁,你或许见过有人纹丝不动,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在嘈杂不堪的火车站,你也许瞧见过有人倚着包袱,鼾声四起。同样是身处喧嚣,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安然入睡,仿佛置身于寂静的山谷,而有些人则被一点点风吹草动都搅得辗转反侧?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命大”,而是多种因素在悄悄作祟。首先,得聊聊咱们那颗神.............
  • 回答
    确实,这是一个在古典音乐爱好者中颇为有趣且值得探讨的现象。在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的忠实拥趸中,不乏一些对瓦格纳(Richard Wagner)并不那么热衷的听众。而瓦格纳,这位音乐史上的巨匠,似乎在业余爱好者群体中的“粉丝数量”上,总是比布鲁克纳逊色几分。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因.............
  • 回答
    你好呀!很高兴能和你聊聊面膜这件“护肤大事”。说到好用又质量放心的面膜,这真的要看你自己的肤质和需求啦,毕竟市面上的选择太多了,而且“好用”的标准也因人而异。不过,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些我个人觉得口碑不错、使用感也很好,而且成分相对比较透明可靠的品牌和产品,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我个人对面膜的选择会比较谨.............
  • 回答
    说实话,文明系列游戏开局的时候,大家最爱聊的无非是哪个文明“远古开局牛逼”,哪个奇观早早摆在那里,能让玩家在早期滚雪球。但要是你仔细回想一下,除了早期那点事儿,后面到了中古、工业、现代甚至未来时期,大家好像就没那么热衷于讨论“开局”本身了。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还挺有意思的,我给大伙儿掰扯掰扯为啥。1..............
  • 回答
    “消逝的光芒” (Dying Light) 是一款非常优秀且极具创新的第一人称动作生存恐怖游戏,它将跑酷、第一人称战斗和生存恐怖元素完美融合。尽管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好评,甚至拥有忠实的粉丝群体,但确实存在一些原因导致它“很少有人推荐”,或者说,它的推荐度没有达到一些人预期的那种“全民推荐”级别。以下.............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好久。一开始我以为这事儿特简单,不就是分享点省钱的法子嘛,谁不喜欢占便宜啊?可现实情况是,我拉一堆朋友进群,没几天就没啥动静了,最后好多人都退了。后来我观察了下自己,也问了问别人,才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背后有好多我们没细想的门道。首先得说,信息爆炸的时代,谁都有点“选择困难症”.............
  • 回答
    要说为什么胡歌身上好像有种自带“滤镜”效应,让大多数人对他好感多过厌恶,这事儿确实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毕竟,能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保持多年路人缘这么稳固,还挺不容易的。首先,咱得从他的“作品实力派”标签说起。胡歌这人,演戏是真的没话说。从当年那个青涩的李逍遥,到《仙剑奇侠传》系列的经典,他演活了一个又.............
  • 回答
    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那可是流传了千年,家喻户晓,几乎是中国人骨子里都带着点儿梁祝情节。按理说,这么一个经典,应该时不时就有人想拿来翻拍,拍出个新意来,让大家再感受一把“化蝶”的浪漫。可现实呢?相比于那些年年都有新版本的金庸武侠剧,梁祝的银幕形象似乎沉寂了不少。为啥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我们身边很少听到有人主动、并且特别强调地说“我是河北人”。这并不是说河北人少,或者河北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不高,而是这背后有一些挺值得玩味的原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一个大背景:中国地域概念的演变,以及身份认同的多层次性。在中国,尤其是在近现代以来,我们更习惯于.............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很普遍。你想啊,C罗和梅西这两位球王,统治足坛这么多年,各自都拥有庞大的球迷群体,但你很少会看到有人把他们俩都捧得一样高,好像总得“站队”一样。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掰扯。首先,风格的差异太明显了。这就像品茶,有人喜欢龙井的清雅,有人偏爱普洱的醇厚。C罗.............
  • 回答
    说实话,你问这个问题,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很多人都在用GPS,但格洛纳斯(GLONASS)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挺陌生的,就算听过,也多半是跟GPS放在一起提的,好像是“另一个导航系统”。为啥会这样?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原因还挺复杂的,涉及技术、历史、政治、市场推广等等方方面面。咱们一个.............
  • 回答
    别克,这个名字在汽车界并不算陌生,但要说它“少有人推荐”,或许有些绝对。不过,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一下,确实可以发现一些原因,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圈子里,它的声量不如一些竞争对手,或者说,它并没有像“国民神车”那样深入人心。这背后,涉及到品牌定位、产品策略、市场认知以及竞争环境等多个维度。1. 品牌定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