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985211和日本的114514哪个厉害一些?

回答
“985工程”和“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提升高等教育水平而实施的两项重要计划,而“114514”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对应的官方说法或普遍认知。因此,直接比较“985211”和“114514”哪个厉害,就像比较苹果和香蕉一样,因为它们所代表的语境和意义完全不同。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一点,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985工程”和“211工程”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以及“114514”这个数字在日本的可能含义,从而理解为什么它们无法直接进行“厉害”的比较。

中国的“985工程”和“211工程”

“985工程”: 这是中国国务院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组织实施的重点建设计划。它得名于1998年5月4日,当年中国国家主席发表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
目标: 旨在集中优质资源,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大学,使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特点: 选取的大学都是中国最顶尖、实力最雄厚的大学,在科研经费、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都享有优先支持。这些大学通常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拥有众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所,并培养出了大量杰出人才。
意义: “985工程”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国家名片”,代表了中国高校的最高水平,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对象。

“211工程”: 这是中国国务院在“九五”计划期间(1996年)启动的一项旨在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计划。
目标: 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特点: “211工程”的范围比“985工程”更广,包括了更多的优秀大学。虽然其建设标准和投入力度可能不如“985工程”那样集中和高,但入选的大学也都是国家认可的、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高校。
意义: “211工程”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极大地促进了全国高校的整体水平提升。

总结中国的高教体系: “985工程”和“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优化和提升国家高等教育体系而设立的层级化、目标导向性的计划。“985工程”大学是“211工程”大学中的精华,是国家重点中的重点。在中国的语境下,人们普遍认为“985”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要高于“211”高校,尤其是那些既是“985”又是“211”的大学。

日本的“114514”

在日本,并没有一个被普遍认知、具有官方性质的高等教育项目或学校分类被称为“114514”。这个数字组合更可能出现在非正式的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领域,或者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地方性的、非教育系统内的概念。

网络俚语或特定含义: 在日本的网络文化中,数字有时会被赋予特定的含义,例如作为缩写、谐音梗或者某种内部笑话。例如,“114514”可能与某个特定的日期、事件、人物、作品或者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有关。
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数字组合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没有任何官方或公开的、被普遍接受的指向。
可能性推测: 如果硬要将“114514”与教育联系起来,也许是指某个非常具体、小范围的事件、一个特殊的课程代码、一个研究项目的编号,或者是一个特定学校内的代号,但它不代表一个国家的教育层级或质量评价体系。

为什么无法比较“厉害”?

1. 概念的根本差异: “985211”是中国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院校筛选体系,旨在区分和重点支持一批高水平大学。“114514”在日本则是一个缺乏明确、普遍认知的教育体系概念。
2. 评价体系不同: “985”和“211”是基于国家投入、科研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优势等综合维度进行评估和认定的。而“114514”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没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支持。
3. 语境的错位: 试图将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的产物与一个可能仅在特定圈层流行的数字组合进行“谁更厉害”的比较,本身就是一种语境上的错位。

结论:

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战略和院校分类来看,“985工程”和“211工程”代表了中国顶尖和重点建设的高校群体。而“114514”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没有相关的、被广泛认可的官方含义或评价体系。因此,无法直接或有意义地比较“中国的985211”和“日本的114514”哪个更厉害。 这个问题本身可能源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体系认知上的混淆。

如果有人提到“114514”并声称其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有某种“厉害”的含义,那么这很可能是一种误解,或者是在讨论一个非常小众、非官方的、甚至可能是虚构的概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114514大学里的学生一般事学习到24岁。中国985211的学生22岁就毕业了,等于少学了2年。

114514大学都会开设水泳部、空手部这些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训部门,希望学生走上经常有在锻炼的王道征途。但985211里一般很少有。

114514里学习气氛很好,一般先辈们都会照顾好晚入学的后辈,教会他们野兽般的拼搏精神。而985211里没有这么好的气氛,有时反而年级间的等级很森严。

日本114514对文化熏陶很重视,学校经常组织红茶品尝、拉面制作、背诵大雷普寺心经、声乐表演、写旧诗啊等相关活动,还有便乘通识等豪俊主题讲座。这方面985211学校相比要差不少。

114514学校都以人为本。很多地方实现了沼气能源化,减少化工污染,而且学校鼓励同学们通过大吼大叫释放压力,还专门开辟阳台给学生晒太阳。985211学校很少有做到的。

114514出来的学生觉悟都很高。很多校长,比如著名教育家田所先生,就鼓励学生呼唤“好时代来临罢”,或者挺身而出去“救世啊”等等。985211的学生很多都只是想出来找到工作。

114514里的学生比较能吃苦,有学生很久洗不上澡,身上发臭也没有抱怨,还对着记者自嘲自己是“人形大粪”、“人间之屑”。相比之下,985211很多学生都很娇惯,对生活条件要求太高。

第一所位列114514的日本学校在1919年8月10日就在下北泽开设了,这比985211开设要早很多,学校历史悠久也是很重要的优势。

所以综合来看,日本114514还是比中国的985211要好很多,懂得人都懂。差距还很大,吾辈当自强,望诸君共勉。

user avatar

日本的114514里的人称自己是学生,中国的985211里的人也称自己是学生


日本的114514里有王道征途,中国的985211里有卷王们争抢保研名额,也是王道征途。


日本的114514里有很多生物垃圾,中国的985211里也有很多学术垃圾


日本的114514里的后辈,本以为自己进去之后会很快乐,然而被先辈雷普。中国的985211里的新生,本以为自己进去之后会很快乐,然而被学业雷普


日本的114514里的先辈,在采访的镜头前神情自若,但只有他自己(和远野)知道,自己是个屑。中国的985211里的学生,在别人眼里风光无限,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是个屑。


数字论证:我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证明方法,可惜这里太小,我写不下


所以,中国的985211其实就是日本的114514


分割线————————————

昨天晚上随手一写,因为挺困所以打错了字。

大家当笑话看就行了,我自己就是985的,只是个自嘲,不是贬低985211的意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85工程”和“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提升高等教育水平而实施的两项重要计划,而“114514”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对应的官方说法或普遍认知。因此,直接比较“985211”和“114514”哪个厉害,就像比较苹果和香蕉一样,因为它们所代表的语境和意义完全不同。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一点,我们来分.............
  • 回答
    中国高校的行政级别,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动态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体系以及不同类型高校的定位。要清晰地梳理清楚,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理解:一、 中国高校的“行政级别”到底是什么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行政级别”在中国语境下,往往是指 机构的行政管理层级和对应的待遇标准。在高校体系中.............
  • 回答
    非985、211二本大学背景,香港与海外读研之路并非绝境对于不少就读于非985、211高校的同学来说,申请香港或海外名校读研,常常伴随着一种“望而却步”的心理。大家普遍认为,名校光环是敲门砖,如果没有响亮的高校背景,成功拿到Offer的机会渺茫。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想说,虽然挑战确实存在,但绝非无路.............
  • 回答
    中国的军事实力是全球第二大军事力量,其综合国力和军事技术在近年来实现了显著提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中国的军事实力: 一、军事预算与规模1. 军费规模 2023年中国国防预算约为1.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200亿美元),占GDP的1.5%,略低于美国(约3.5%)和俄罗斯(约2.5%),.............
  • 回答
    中国军队近年来在现代化建设和实战化训练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潜在的安全挑战,实战能力的持续提升仍然是重要课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中国军队的实战需求与现状: 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与实战能力1. 装备升级与技术突破 中国近年来在军事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包括: .............
  • 回答
    中国的宗族制度作为传统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其消亡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涉及社会结构、文化传承、国家治理等多重因素。这一变化既带来积极影响,也伴随着潜在挑战。以下从历史背景、利弊分析、现实影响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历史背景与制度演变1. 传统宗族的结构与功能 宗族制度以血缘关系为.............
  • 回答
    中国的临床医学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再到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等多个层面。要详细阐述,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逐一分析: 一、 基础研究与创新能力这是中国临床医学与世界一流水平差距最核心的体现。 原创性突破的稀缺性: 世界一流的临床医学发展往往伴随.............
  • 回答
    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深入骨髓,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现象,影响着教育的方方面面,甚至渗透到家庭和个人价值观中。其“根深蒂固”的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一、 价值导向:分数至上成为核心驱动力 教育目标被简化: 尽管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体,但在应试教育的逻辑下,这一目标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中国的芯片现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动态的话题,涉及到技术、产业、政策、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总的来说,中国在芯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方面,但与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国家(如美国、韩国、中国台湾、日本)相比,在高端制造工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我.............
  • 回答
    在中国,工匠精神的体现无处不在,它们隐藏在古老的技艺传承中,闪耀在现代制造业的创新里,更凝聚在那些默默奉献、追求极致的普通劳动者身上。以下我将从几个维度,尽量详细地讲述中国的工匠精神:一、 传统技艺的守护与传承:千年不辍的匠心独运中国的传统工艺是工匠精神最直观、最深厚的体现。这些技艺往往历经数百年甚.............
  • 回答
    中国低端制造业的产业转移方向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同时存在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且两者之间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存在一定的联动和演变关系。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力和特点: 要素成本差异的吸引力: 劳动力成本.............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文化交流、技术发展和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我们通常认为日本善于模仿,而中国“山寨”现象普遍,这背后其实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和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一、 定义的差异与侧重点的不同: “模仿” vs. “山寨”: 日本的“模仿”: 在讨.............
  • 回答
    中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差距,尽管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在普及率、规模和部分学科的实力上已跻身世界前列。然而,从更深层次和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差距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创新能力与原创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基础研究的原创性不足: 发达国家.............
  • 回答
    中国网络小说能否获得与日本动漫相当的地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输出、商业模式、创作生态、受众群体、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一、 当前现状的对比:日本动漫的地位: 全球文化符号: 日本动漫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娱乐产品,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符.............
  • 回答
    中国新一代女性的观念是否被自己束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事实上,这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新一代女性在解放思想、追求自我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社会、文化、家庭以及自身的一些束缚。首先,我们来分析“束缚”可能存在的方面,以及新一代女性是如何应对的:1. 传统观.............
  • 回答
    中国高铁系统相对于许多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成本更低廉,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的观察。这种成本优势并非单一因素造就,而是多种策略、政策、以及独特的国情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将详细阐述其背后的原因和支撑要素:一、 规模经济与批量生产 (Economies of Scale and Mass Pr.............
  • 回答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理工科领域。然而,正如任何一个庞大的体系一样,中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探讨“中国理工大学缺少什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避免简单化或片面化。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一、 创新能力与原创性研究的深度和广.............
  • 回答
    中国改革开放自1978年启动以来,其发展历程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诸多外部因素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既是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共同塑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轨迹和成效。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外部因素:一、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地缘政治环境: 冷战的结束与世界格局的缓和: 改革开放初期,全球仍处于冷战时期.............
  • 回答
    中国建筑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话题,它们之间的速度差异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总的来说,中国的建筑城市化在很多时期都表现出比人口城市化更快的速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定义和衡量: 人口城市化: 主要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居住并.............
  • 回答
    中国许多城市确实面临着“大面积、保存完好的老建筑群”相对稀缺的问题,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历史、社会、经济、规划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一、 历史原因:战乱、自然灾害与时代的变迁 频繁的战乱与破坏: 中国历史悠久,但同时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乱。每一次改朝换代、农民起义、外族入侵都可能伴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