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最官本位的省份之一,里的最官本位的系统,半夜自己打自己脸,唯有一个可能,就是省主要领导看到新闻,作批示了。
至于为什么半夜发,不是“被骂一天骂醒了”、“夜深了头脑清醒了”,更大可能是因为领导忙了一天,晚上才有时间看简报或刷手机。
补充一个,为什么说大学官本位最严重?
因为无下可唯。学生态度对主官升迁、教师职称、行政成本、上头拨款等等无任何有权重的影响。
我和大家说,灵长类动物,特别是人类,因为高度的社会性,会极其在乎公正,在所有引发愤怒的理由中,“被不公正地对待”是最常见的一种,您甭管是陆家嘴写字楼里的外企白领,还是新几内亚雨林里的原住民猎人,在这一点上都是高度一致的,对公正的渴望深深地嵌入人性的底层。
微博要是爆出什么全网热议的舆情事件了,十有八九都会和不公有关,不信大家自己回忆回忆,什么法院奇葩判决吧,什么外国人蛮横插队吧,什么网文霸王协议吧,诸如此类吧,这些之所以能引爆公众情绪,在于这些事践踏了人类这个物种心底非常在乎的那个东西。
不公会引发愤怒,相反的,主持或恢复公正会赢得喝彩和声誉,就拿农村姑娘被顶替上学这事来说吧,弱者被瞒骗欺凌,失去了本应享有的权益和美好生活,多么大的不公,全网舆论沸腾。
山东理工大学作为过错方之一,如果此时表态,将协调各个部门,尽全力弥补这位农村姑娘蒙受的损失,集全校之力追回女孩错失的青春,最终还给她迟到但美好的校园生活,那网上舆论得什么样?不说满堂喝彩也得掌声一片吧?因为学校挽回了公平,帮群众出了这口恶气。
如此一来,学校、受害者、公众舆论都会迎来一个满意的结果。
但实际上呢?学校拒绝了这个女孩重新入学的请求,理由是“无此先例”,简直滑稽他妈给滑稽开门,滑稽到家了。
学校因为自己的工作疏漏毁了一个姑娘的生活,受害者现在希望学校弥补过失带来的后果,这竟然还成了请求了?这难道不应该是义正严辞理直气壮的吗?
更奇怪的是,学校竟然拒绝了,理由是“无此先例”,这就属于在逻辑上把自己困死了,校方拒绝被顶替者重新入学难到就有先例吗?难不成校方之前还拒绝过同样情况的被顶替者?如果有的话,校领导最好展开讲一讲。
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对于被顶替者来说,校方无论是接受还是拒绝,都是没有先例的,既然都没有先例,那怎么偏偏就拒绝呢?
不得不说,学校做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现在好些网友到学校官号里追着骂,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事不关己的问题这么上火?因为校方在往人类这个物种特别在乎的那个东西上唾痰。
有人会把官场上那套“智慧”搬出来以解释学校的态度,我觉得大可不必,把自己和所在单位暴露在舆论风暴之中的人完全谈不上高明,相对于别有用心的狡猾,我更倾向于相信做出这个决定的人冷漠而傲慢。
“那个本应在咱们学校就读的姑娘想重新入学。”
“哎呀,之前没处理过这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得走多少流程?你快让她算了吧,反正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她只是耽误了一辈子,我可是要加班的呀。”
6月23日凌晨:
山东理工大学,终于做出了新回应:
在之前回应「无此先例」,被广大网友和央视记者质疑了一整天后,终于有了「积极协调、努力帮助陈春秀女士实现就学愿望」的积极表态。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此开端,方为顺天理、应民心。
什么是先例,
清查了2年,查出多年前冒名顶替入学的,一个省就有200多人,难道这些作弊冒名者,反而是各个有据可依的【先例】 不成?
该校既然此前已经承认,陈春秀当年的“考生电子档案”未被篡改,上面还有她本人的照片,假如学校在入学时仔细对比,本应能够第一时间揪出冒名顶替者。这就是在入学资格审查上存在的巨大漏洞,是推卸不掉的责任。
而工作中出现了重大纰漏和错误,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伤害了完全无辜的学子,耽误了人家的青春甚至一生,引得举国瞩目,
本就应该尽可能弥补,而绝不能轻飘飘一句“无此先例”就想打发了。
陈春秀女士时隔16年后,有丈夫有孩子有工作,能不能脱产学习,能不能跟上教学进程,能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拿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学位证和毕业证,没错,这些都必然要经历远比普通学生大得多的困难。
失去的人生机会、和青春岁月也是一去不回的。这些都没错。
但尽可能弥补受害人损失,换回社会公义,当事人意愿和选择本就是第一位的前提。
她之后能不能抓住失而复得的机会,是一回事;首先愿不愿意给她这个机会,是另一回事。
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度,民心绝不可欺,天理绝不可违。
对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生命运的教育系统,每个公众期待的是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