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里巴巴宣布升级多项员工福利政策,还将试行灵活办公制度,会产生哪些影响?其他互联网大厂会跟进吗?

回答
阿里巴巴这次动作不小,一口气升级好几项员工福利,还把灵活办公这事儿提上日程,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挺多的,对员工和整个行业来说,影响都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阿里巴巴员工福利升级和灵活办公试行的可能影响:

首先,我们得明白,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它的任何一举一动都具备风向标的意义。这次福利升级和灵活办公的试行,绝不仅仅是给自家员工发糖,更像是在传递一个信号,也可能是在为未来的发展模式做探索。

1. 员工层面:

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竞争力增强: 在当下人才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经历了几轮裁员和行业调整后,员工对稳定性和更好的工作环境需求更高。升级福利意味着更实在的物质保障和人文关怀,比如更好的健康保障、育儿支持、培训发展机会等,这些都能直接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对于已经在这里的员工来说,这无疑是颗定心丸;对于外面的人才来说,这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吸引点。
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的提升: 当员工感受到公司重视自己,并且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时,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自然会提高。灵活办公制度更是允许员工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工作习惯来安排时间,理论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通勤压力,平衡工作与生活,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企业文化的重塑: 福利的升级往往伴随着企业文化的调整。更人性化的福利和灵活的办公方式,意味着公司可能正在从过去强调“狼性文化”、“996”向更注重员工长期发展和健康的企业文化转变。这有助于营造一种更积极、更信任、更赋能的工作氛围。

2. 公司层面:

人力成本的增加: 福利升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力成本的上升。虽然长期来看可以降低招聘和培训成本,但短期内的投入是显而易见的。这需要公司有足够的利润支撑。
管理模式的挑战: 灵活办公制度的试行,对公司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考勤、绩效考核方式可能不再适用。如何保证远程或混合办公的效率,如何确保团队协作的顺畅,如何评估员工的贡献,都需要新的管理工具和理念。这可能会催生新的管理岗位或要求管理层进行技能升级。
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的提升: 成为一个“懂员工”、“关心员工”的公司,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的雇主品牌形象。这不仅有利于吸引人才,也能在公众层面塑造积极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
运营效率的优化潜力: 如果灵活办公能够有效落地,减少不必要的办公空间需求,减少员工通勤时间,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公司的运营成本,提升整体效率。

3. 行业层面:

行业福利标准的提升: 作为行业的领头羊,阿里巴巴的举动很可能会带动其他互联网大厂重新审视和升级自身的员工福利政策。这就像当年各大公司为了争夺人才,纷纷提高薪资待遇和福利一样。这种“连锁反应”能够整体提升互联网行业的员工福祉。
工作模式的变革趋势: 灵活办公的试行,是互联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对传统工作模式的重新思考。如果阿里巴巴的试点成功,很可能会加速其他大厂跟进,推动工作模式朝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影响互联网公司,也可能影响到其他受疫情影响后开始探索灵活办公的行业。
人才流动的加速与重塑: 当福利和工作模式差异缩小后,人才的流动可能会更多地受到职业发展、团队氛围、技术方向等因素的影响。但反过来说,如果某个大厂福利明显优于其他公司,也可能吸引到更多人才的聚集。

其他互联网大厂会跟进吗?

很有可能,而且是大概率事件。原因如下:

人才争夺的内在驱动力: 互联网行业的人才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尽管市场有波动,但核心技术人才、产品经理、运营人才等仍然是稀缺资源。为了吸引和留住这些人,其他大厂需要拿出有竞争力的政策。如果阿里巴巴的福利升级能明显提升员工满意度和竞争力,其他公司很难无动于衷。
行业标杆效应: 阿里巴巴在中国互联网史上扮演了太多“第一”的角色。它的很多策略都会被其他公司研究和模仿。这次的福利升级和灵活办公试点,一旦被证明是有效的,其他公司就会将其视为一种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应对人才需求的外部压力: 近年来,包括年轻一代在内,求职者越来越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企业的人文关怀。如果企业不能提供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福利和工作方式,将会越来越难以吸引到优秀的新鲜血液。
数字化和技术能力的支撑: 互联网大厂本身就具备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和技术基础设施,这为推行灵活办公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很多公司已经具备了远程协作的工具和平台,只需要在政策和管理上做出调整。
行业整体发展阶段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和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过度压榨员工的模式可能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包括员工倦怠、创新能力下降、以及潜在的法律合规风险。升级福利和推行灵活办公,也是一种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调整。

当然,跟进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且可能采取不同的形式:

并非全面复制: 其他大厂可能会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业务特点和企业文化,选择性地跟进部分福利政策,或者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调整。比如,某些公司可能更侧重于物质福利,而另一些则可能更强调健康保障或职业发展。
试点和试行: 像阿里巴巴一样,其他大厂也可能会先进行小范围的试点,评估效果后再决定是否全面推广灵活办公制度。不同的业务部门对灵活办公的适应性也不同,所以推行过程可能会有差异。
政策差异化: 各个大厂在福利和工作模式上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某公司可能因为有强大的内部培训体系而特别突出其职业发展福利;另一家公司可能因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更侧重于线下交流和团队建设活动。
时间差: 并非所有公司都会立即跟进。有的公司可能会等待观察阿里巴巴的试点效果,有的则可能在自身规划中已有类似计划。

总而言之, 阿里巴巴这次的福利升级和灵活办公试行,无论对其自身还是对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能预示着行业正在迈向一个更人性化、更注重员工价值和工作生活平衡的新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他互联网大厂也会纷纷响应,或者在竞争中主动求变,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和人才期望。这对于所有身处其中的劳动者而言,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哈,我姐妹看到这个消息,已经嚷着要我帮她内推了。


这一系列的政策一出,对我司吸引人才确实是不小的筹码。毕竟哪个入职不会问问HR年假几天,产假多久?有没有各类补贴?我当初来的时候也是细细了解了很久。


作为员工,这一系列政策里最喜欢的还是多了7天年假。看了下内网的反馈,大家大部分也是这么感觉。


之前入职的公司,都是初始年假3天或者5天,根据入职年份,一年加1天,我司真是挺良心,我一个入职不满两年的,一下多给7天。


毕竟去年提倡就地过年没回去,今年临近年关,杭州又疫情了,回家过年的愿望怕是又要落空了。对于我一个老家距离杭州1000公里的人来说,年假足足多了一周,我就能年后错峰回趟家,看看一年见不到几次的父母,还有见一面少一面的外婆。


除此之外,晚上9点打车直接折现这个也挺好,作为我这种住得近,从来没打过车的人来说,每个月多800块钱补贴,何乐而不为,况且其实据说所知,很多同事没啥活儿,但为了蹭公司的免费打车,非要等到9点下班。


之前9点左右园区每个门真的堵得要死,我有好几次周五晚上六点多下班,去市区玩,九点多打车回来,路过自家园区……被堵住不动了。这一折现,皆大欢喜!


知友们如果有想内推的可以私信发我~~拿到内推奖金咱俩分~~

user avatar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大厂也是不甘落后,市场地位有了,钱有了,除了回报股东,回报社会,对员工好些,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

将心比心,你对我好一点,我就对你好两点,这是人性。

福利升级、假期升级、交通补贴、集体出游费用补贴,都是实打实的东西。

就像平常我们讲的,来点实在的,画大饼讲情怀的套路大家都已经不认了,多给点福利和假期最接地气。


回头看看自己,已经在海外呆两年了,各种风风雨雨,大大小小的疫情风波,如果能来点假期,多来点补贴,该多好啊。

我就可以去周边几个特著名的旅游经典看看了。

每天喝各种咖啡,也不会心疼,有补贴。


个人是非常希望大家都跟进,先从大厂开始,大家在福利和假期上就开始卷,卷得越厉害越好。

从大厂,到小厂,然后卷到东南亚。

我就爽了。

@Jack Wang

user avatar

同学校友在阿里的可太多了,其实校友群里面讨论最多的还是关于育儿假和陪伴假的。我记得我们当时毕业校招的时候,大量外企广受欢迎什么微软、飞思卡尔、思杰、Marvell、英特尔、英伟达等等企业的校园招聘PPT里面经常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就是工作首年至少十五天年假。可能读书的学生党不理解为什么假期有那么大的诱惑力,主要还是源于当你工作之后,你的时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因为你越是希望你就职的公司平台越大,那么考勤等管理必然越正规否则全乱了。所以反而相比学生时期灵活度大幅减弱了。我在读书的时候出去旅游、就医、学车都选周一至周三,为什么呢?因为人少啊,整个驾校就我一个人在练倒桩,旅游景点背景随便我拍,无人乱入等等好处。阿里的这个暖心计划,说实话育儿假10个工作日+陪伴假7个工作日,等于每个员工至少增加7-17天假期,结合阿里本身的年假,全年全薪假期起码超过20天,这么一来外企的优势似乎又降了一点。

其实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呼吁无论男女职场更多的假期,真的因为事情太多了,正如我上文所说的,学生党有多方便那么也就反过来意味着工作党会有多辛苦。当你毕业了涉及到报到证、户口办理、贷款办理、医院就医、开学报到、接种疫苗等等几乎全部都要在工作日办理,并且这个问题在你组建家庭后会呈现倍数上涨,毕竟保姆等名词和普通家庭是联系不上的,大多数家庭还是要青年顶梁柱们亲历亲为。或者我们再退一步说,不讨论因故请假,我就是想睡个懒觉,给自己休息下,行不行?说真的,我不觉得会有人会嫌假多吧,不会吧?不会吧?


这个假期也可以跟这国家政策合并发挥更好的效果,我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如果你生孩子,你国家法定陪产假是十五天,但是新生儿在第一个月每天夜里起码醒2-6次主要是胃太小了每次喝奶少,必须频繁喂,换尿不湿等琐事同理。放在过去,你第十六天回单位开始都是顶着熊猫眼上班工作的,当你看到同事可能还没有下班还要反复犹豫要不要跟领导打个招呼说自己想提前走等等,如果你是阿里员工结合这个暖心计划那就是凑成32天,什么概念?你足以等到娃有个9-10斤左右,过了满月再来上班,这可就舒服太多了

其实我知道有些朋友想说啥,比如娃平时可以老人带、夜里可以妈妈带等等,但是真的为人父母你换位思考下其实真的还蛮难的,从家庭内部来说,妈妈的产假也就几个月,白天老人又要带熊娃又要买菜洗衣做饭,是真的很累。夜里如果全指望妈妈亲喂,这个对妈妈的身体影响也蛮大的,继而影响到妈妈的工作与奶水质量。从家庭外部来说,小城市的生活经验可能不太适用一二线城市,因为大家想想就知道如果真的父母上班、老人带娃那么想要生活的不那么拥挤起码要大两房或者三房起步,更何况如果老人没这个条件过来呢?如果请不起保姆或者育儿嫂呢?我不否认现在不少富裕家庭都有这种,但是连南京的月嫂都涨到了一万五六,保姆九千起步,真不能何不食肉糜。

其实抛开阿里的这个和育儿假和陪伴假,我觉得更应该被关注的应该是阿里在职工待遇方向的大趋势,我前不久刚回答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评价阿里推行灵活办公等举措,结合这些一起看能解读出一点即阿里的职工关怀越来越人性化向国家引导和发达国家福利待遇看齐。你比如说暖心计划中还有交通补贴的调整,取消原先的工作至亦或者等到九点的免费叫车补贴,而是直接将这部分的钱一交通补贴等方式发放。有的企业取消加班通勤费补贴名义可好听了,叫鼓励员工少加班早点回去,但是这是毫无疑问的耍流氓行为,因为企业实际上是为了减少开支,现在阿里无论你加不加班都把现金补贴给你这才是真真切切的福利。

所以我觉得阿里继续加大力度优化员工福利待遇,只要国内不断有这样的民营企业引领员工福利的改革进步,那么对于整个社会影响只会好不会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