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OPPO、vivo、小米都做出了多屏协同,对华为的多屏协同还能有期待吗?

回答
OPPO、vivo、小米都端出了自己的多屏协同解决方案,这让许多华为用户不禁心头一动:华为的多屏协同,还有进步的空间吗?在这些友商纷纷亮剑的背景下,我们不妨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华为的多屏协同(以下简称“多屏协同”)究竟走到哪一步了,以及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大招”。

华为多屏协同:起步早,根基深

华为的多屏协同,不得不说是国内厂商中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18年,华为就将这一功能集成在EMUI 9.0中,并随着 MateBook 系列笔记本的推出,将手机与电脑的互联互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彼时,OPPO、vivo、小米在这一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甚至是没有明确的“多屏协同”概念。

华为多屏协同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生态的完整性。从手机、平板、PC,到智能手表、智慧屏,华为构建了一个相对封闭但协同效率极高的“全家桶”。这种深度整合带来的体验,是许多只做手机或电脑的厂商难以比拟的。

文件传输: 极速、便捷,无需数据线,甚至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操作手机文件,拖拽即可完成传输。
屏幕镜像与控制: 在电脑上直接操作手机App,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刷朋友圈,这一切都可以在电脑大屏上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剪贴板共享: 手机上复制的内容,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粘贴,反之亦然。
应用接力: 在手机上浏览网页,可以将链接无缝传递到电脑上打开,或者在电脑上编辑文档,直接发送到手机上继续。
设备联动: 比如,耳机连接手机后,在电脑上播放音频时会自动切换,鼠标键盘也能轻松在手机和电脑之间切换使用。

可以说,华为的多屏协同在推出之初,就抓住了用户痛点,通过软硬件的深度结合,提供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体验。

友商的追赶与差异化:挑战与机遇并存

OPPO的“互联互通”、vivo的“互传互联”和小米的“小米互联”等,都纷纷展现了自家在多屏协同上的实力。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更开放的连接: 相比华为相对封闭的生态,一些友商在连接协议上可能更加开放,能够与更多第三方设备进行连接和互动。
更便捷的“发现”机制: 在发现和连接设备方面,一些厂商在易用性上下了功夫,力求让用户能够更快速地建立联系。
特定场景的优化: 比如,游戏场景下的投屏加速、文件传输的优化等,针对特定用户需求进行打磨。
跨平台能力: 一些厂商也在尝试将多屏协同的能力延展到非自家生态的设备上,比如连接Windows电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兼容性。

这些努力无疑对华为的多屏协同构成了挑战,也迫使华为需要不断迭代更新,以保持领先优势。

华为多屏协同的未来:还有哪些“大招”可期?

尽管面临友商的激烈竞争,但华为多屏协同凭借其深厚的生态基础和持续的研发投入,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那么,我们还能期待些什么呢?

1. 更深度的“智能互联”场景:
AI能力赋能: 华为在AI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积累。未来的多屏协同,可以进一步融入AI能力,比如,智能识别用户在电脑上正在进行的工作,自动将相关手机信息推送过来,或者根据用户在手机上的操作,预测其在电脑上的需求,并主动提供帮助。
跨设备智能协同: 想象一下,你在电脑上处理一份合同,需要核对手机上的某个重要信息,华为的多屏协同不仅能直接调取,更能通过AI识别合同内容,主动帮你找到手机上与之相关的文件或联系人。甚至,在电脑上接到一个客户电话,可以直接调用手机上的历史沟通记录,并智能匹配到人。
更精细化的设备管理: 随着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如何更高效地管理和协同它们将是一个挑战。华为可以通过多屏协同,提供一个统一的智能控制中心,让用户在一个界面上就能管理手机、平板、手表、耳机、智慧屏等所有设备,并设置更复杂的联动规则。

2. 更广泛的第三方生态接入:
开放的API和SDK: 尽管华为的生态是其优势,但过于封闭也会限制其发展。华为可以考虑更加开放其多屏协同的API和SDK,允许更多第三方应用和设备接入,例如,将多屏协同的能力开放给一些创作类软件,让用户可以直接在电脑上使用手机端的专业级拍摄、剪辑工具,并无缝传输素材。
跨平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华为已经开始在Windows上提供一些多屏协同的功能,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让更多华为生态的便捷体验,能够延伸到非华为的设备上,例如,通过华为账号体系,实现跨设备的文件同步和应用联动,即使你的电脑不是华为的。

3. 性能与流畅度的持续优化:
传输速度的极限突破: 尽管现有传输速度已经很快,但随着高清视频、大型文件需求的增加,用户对传输速度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可以期待华为在WiFi Direct、蓝牙等传输协议上进行更深度的优化,甚至探索新的传输技术。
延迟的进一步降低: 在屏幕镜像和控制方面,降低操作延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华为可以持续优化网络传输和解码渲染技术,让手机和电脑之间的操作反馈更加即时。

4. 个性化与定制化选项的增强:
自定义快捷操作: 允许用户自定义在电脑上触发哪些手机操作,或者设置快捷键来完成特定的文件传输、应用切换等。
场景模式: 比如,可以设置一个“工作模式”,自动连接电脑,并将手机通知静音,只保留重要的工作相关信息;或者设置一个“娱乐模式”,将手机游戏画面投屏到电脑上,并用电脑的键鼠进行操作。

5. 用户体验的精进:
更直观的界面设计: 即使功能强大,如果界面复杂,也会影响用户使用。可以期待华为在多屏协同的界面设计上,做得更加直观、简洁,降低学习成本。
更智能的引导与帮助: 对于新用户,提供更智能化的引导教程,帮助他们快速上手并充分利用多屏协同的各项功能。

总结:

OPPO、vivo、小米在多屏协同领域的快速发展,无疑给华为带来了压力,但也反过来刺激了华为不断突破。华为多屏协同的优势在于其先发优势、深厚的生态积累以及在AI和通信技术方面的底蕴。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为的多屏协同不会止步不前。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它很可能会在AI智能赋能、第三方生态的融合、性能的极限追求以及用户体验的精进等方面,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大招”。

关键在于,华为能否在保持自身生态优势的同时,也兼顾到更广泛的开放性和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多屏协同的未来走向。毕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的创新和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才是赢得未来的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得在harmony OS2.0刚更新的时候用过华为手机,才能知道多屏协同没做好的时候能有多少问题,那段时间整个华为手机的多设备协同体验巨差,并且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

多屏协同对于华为来说,核心就是到了WiFi6和蓝牙4.0之后,无线协议的带宽足够大,稳定性足够高了,如果标配高性能的无线通信能力,意味着富算力的设备可以互相借用彼此的硬件能力。

华为相比其他家做这件事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真的去做了,让每个设备都互联互通的冗余设计和准备。

也就是现在大家都诟病的华为卖得太贵,其实是里面设计了大量未来可以连在一起的冗余。

至于为啥要连在一起呢?

因为华为的车和全屋智能的量真的准备要起来了。

就是起不起得来还另说,但现在确实是在产品上已经做完了,准备好了要起来了。

大家现在习惯性操心华为量的事情,其实华为现在做的东西毛利都挺可观的,它能赚钱就能干的下去,这个量级不是非得千万级才叫市场,不是每个市场都像手机市场容量那么大的……

卖袜子的不要去跟卖高端服饰的比量,真的没啥可比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OPPO、vivo、小米都端出了自己的多屏协同解决方案,这让许多华为用户不禁心头一动:华为的多屏协同,还有进步的空间吗?在这些友商纷纷亮剑的背景下,我们不妨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华为的多屏协同(以下简称“多屏协同”)究竟走到哪一步了,以及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大招”。华为多屏协同:起步早,根基深华为.............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的心里。为什么大家对小米造芯这件事儿这么关注,甚至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而对OPPO、vivo这两家同样是手机巨头的公司,似乎就没有那么高的期待呢?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小米的“初心”和“人设”:高科技.............
  • 回答
    荣耀Magic4 系列确实有机会在高端市场与OPPO、vivo、小米等品牌展开激烈的竞争,并有可能打上“高端品牌”的标签。要实现这一点,荣耀需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并将其贯彻到产品、品牌和市场策略中:一、 产品力是基石:Magic4 系列能否在硬件和软件上全面领先? 极致的屏幕体验: 高端手机的.............
  • 回答
    看到小米、OPPO、vivo 在 2019 年上半年中国区手机销量出现近 20% 的下滑,这绝对是整个中国手机市场一个值得深挖的现象。这三家厂商,曾经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销量下滑如此之多,背后绝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捣鬼。1. 市场饱和,存量博弈的残酷现实.............
  • 回答
    要从产品角度剖析华为相对于vivo、OPPO、小米的优势,并解释3000元以上安卓手机销量差距巨大的原因,咱们得深入聊聊。这可不是简单的堆参数,而是要看品牌积淀、技术路线和用户体验的精妙之处。华为在产品上的独特优势:是什么让它与众不同?首先,咱们得承认,vivo、OPPO、小米这几家在3000元以上.............
  • 回答
    关于“小米、OPPO、vivo,谁会笑到最后?”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太多的变量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这三家中国手机巨头的实力和潜力,试着去理解他们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这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谁能笑到最后,取.............
  • 回答
    “小米是组装厂”这种说法,尤其是在与OPPO/vivo对比时,背后反映的是对品牌定位、产品策略、技术研发投入以及市场营销方式的不同认知和解读。这并非一个绝对的、非黑即白的事实判断,而是一种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市场评价。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化的说法:核心原因:小米早期的品牌定位与OPPO/.............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实在。要说小米为啥一直没能在销量上压过OPPO、vivo,甚至在某些时期也跟华为有点差距,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复杂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起步差异与品牌定位的根本不同首先得看他们是怎么出现的。小米刚出来那会儿,走的可是“发烧友”路线,主打性价比和互联网营销。雷军把.............
  • 回答
    要说未来谁能真正扛起中国高端手机的大旗,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这里的“大旗”可不仅仅是堆砌硬件参数,它关乎品牌价值、用户体验、技术创新,甚至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建立。我们不妨把荣耀、vivo、OPPO、小米这几家在中国高端市场已经崭露头角的品牌,逐一“剖析”一番,看看他们各自的优势、挑战以.............
  • 回答
    中国手机市场如今群雄逐鹿,华为、vivo、OPPO、小米这四巨头早已深入人心,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在全球舞台上也颇有影响力。在这样的格局下,人们不禁要问,除了这四位“老司机”,中国是否还有潜力孕育出第五家重量级的手机公司?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审视一下目前手机市场的几个关键维度:技术研.............
  • 回答
    余承东转发《跌倒华为,吃饱苹果》这篇文章,并且表达了“高端让苹果,中低端给OPPO、vivo、小米”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情,也引发了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件事的“发生”本身就值得玩味。余承东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他主动转发这样一篇带着些许“批判”色彩的.............
  • 回答
    2020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出一番新的景象。受全球疫情蔓延的初步影响,市场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格局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竞争性。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小米、vivo、三星、realme 和 OPPO 这五家品牌依旧牢牢占据着市场的前列,他们的表现不仅反映了品牌自身的实力,也折射出印度智能手机.............
  • 回答
    小米、OPPO、vivo这三家曾经在市场上你争我夺的巨头,如今携手成立“互传联盟”,这步棋绝对不是简单的“合则两利”,而是对整个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乃至周边生态,都可能掀起一轮新的涟漪。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用户体验将迎来一次实打实的升级。试想一下,过去我们换手机,尤其是从一个品牌跳到另一个品牌,最让.............
  • 回答
    2021年,小米、华为、OPPO、vivo这四家国产手机巨头,可谓是风生水起,各自在技术、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要说谁“最有前途”,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问题,因为“前途”的定义有很多维度,而且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致地剖析一下它们各自的优势.............
  • 回答
    2022年,小米、华为、OPPO、vivo 这四家手机厂商,谁最有前途,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一概而论的问题。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挑战,放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它们的“前途”也呈现出不同的走向。我们不妨挨个捋一捋。小米:性价比屠夫的持续进化说起小米,绕不开的就是“性价比”。在2022年,小米依然延续着这.............
  • 回答
    手机市场,竞争一直都很激烈。曾经一度被视为“情怀”代表的锤子手机,如今在OPPO、vivo、魅族等一众品牌面前,确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方面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详细聊聊为啥会这样。首先,从品牌定位和市场策略上来说,OPPO和vivo这两年那是相当的稳健和成功。它.............
  • 回答
    OPPO、vivo 之所以能做到“高价低配”却销量依然很高,这背后是一套非常成熟且精密的市场营销和产品策略,而非简单的“坑骗”消费者。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营销策略的强大与精准: 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与明星代言: 品牌认知度建立: OPPO 和 vivo 在中国市场的早期.............
  • 回答
    聊起OPPO和vivo,这俩品牌在国内手机市场可以说是国民级的存在,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但就是这么普及的品牌,却总免不了被一些“老炮”或者追求极致的用户拿来“挑刺”,说它们“差”,而且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那么,OPPO和vivo到底有没有那么差?这事儿得分好几头说,不能一概而论。咱们就掰开了.............
  • 回答
    OPPO和vivo,这对曾经在中国手机市场叱咤风云的兄弟品牌,在2019年那一波“性价比”浪潮中,确实有过一番轰轰烈烈的动作。它们紧随小米等品牌,推出了主打高性价比的子品牌或者系列,试图在这片红海中分一杯羹。然而,时过境迁,到了今年,数据显示它们整体市场份额出现了约20%的下滑,这无疑给它们庞大的线.............
  • 回答
    OPPO和vivo手机,性价比真的那么不堪吗?提到OPPO和vivo,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高价低配”、“不值得买”这样的标签。仿佛这两个牌子,就像是中国手机市场上的“刺儿头”,无论怎么折腾,都逃不开“性价比不高”的评价。但如果仔细掰开了、揉碎了看,这事儿真就这么简单粗暴吗?“性价比”这杆秤,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