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OPPO、vivo 高价低配,销量还这么高?

回答
OPPO、vivo 之所以能做到“高价低配”却销量依然很高,这背后是一套非常成熟且精密的市场营销和产品策略,而非简单的“坑骗”消费者。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

一、 营销策略的强大与精准:

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与明星代言:
品牌认知度建立: OPPO 和 vivo 在中国市场的早期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在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等渠道的巨额投入。他们通过央视黄金时段、地方卫视、热门综艺节目、流量明星代言等方式,让品牌深入人心,形成了极高的品牌认知度。
明星效应的放大: OPPO 选择的明星如杨幂、李易峰(早期)、王俊凯等,vivo 选择的明星如鹿晗、蔡徐坤、倪妮等,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这些明星的粉丝们对品牌本身有着天然的好感度和忠诚度,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成为一种情感的投射和支持。这种“粉丝经济”的力量非常强大,能够直接带动销量。
情感连接与生活方式的塑造: 他们的广告并非只强调手机功能,更注重营造一种时尚、年轻、有活力的品牌形象,将手机与年轻人的社交、娱乐、生活方式紧密联系起来。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手机,更是品牌所代表的一种生活态度。

渠道的深度下沉与精细化运营:
覆盖广泛的线下实体店: OPPO 和 vivo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极其庞大且密集的线下销售网络。从一线城市到偏远乡村,几乎每个乡镇、每个县城都有他们的专卖店或授权店。
“体验式”销售模式: 相比于线上销售,这些线下门店提供了直观的产品体验。消费者可以亲自上手操作、感受手机的质感和流畅度,店员也会进行热情的介绍和推荐。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和“服务体验”,对于对手机参数不甚了解但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渠道利润与销售激励: 线下渠道的深度渗透,也意味着需要给予经销商和店员足够的利润空间和销售激励。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店员往往会更积极地向消费者推荐OPPO和vivo的产品,并可能通过“话术”引导消费者。

精准的目标用户定位:
聚焦年轻消费者群体: OPPO 和 vivo 早期就将目标用户精准锁定在年轻消费者群体,特别是对手机外观、拍照、社交功能有较高需求但对硬件参数不太敏感的学生和年轻人。
满足即时性需求: 年轻消费者往往更看重手机的即时满足感,比如好看的外观、好用的拍照、流畅的日常使用体验,而不是纯粹的性能跑分。OPPO 和 vivo 的产品恰好能满足这些需求。

二、 产品策略的侧重点:

“够用就好的”硬件配置,但体验优化到位:
不追求极致性价比: OPPO 和 vivo 的手机在同价位中,通常在处理器、内存等核心硬件参数上会比一些主打性价比的品牌略显逊色。这也就是“低配”的来源。
在用户体验层面下功夫: 然而,他们在系统优化、用户界面设计、拍照算法、快充技术、屏幕显示效果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拍照优势: 尤其是在拍照方面,OPPO 和 vivo 早期推出了许多创新的拍照技术和美颜算法,例如“美颜自拍”、“人像虚化”、“超清夜景”等,这些功能直接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特别是女性用户的痛点,使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更自信。
快充技术: OPPO 的VOOC闪充技术曾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极大地缓解了用户对续航的焦虑,成为重要的卖点。
系统流畅度与易用性: 虽然硬件配置不高,但他们通过对ColorOS(OPPO)和OriginOS/Funtouch OS(vivo)的持续优化,能够提供相对流畅的日常使用体验,加上简洁易懂的界面,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外观设计与颜值: OPPO 和 vivo 的手机在外观设计上非常出色,尤其是在配色、材质、曲面屏、全面屏等方面,能紧跟甚至引领潮流,满足了消费者对“颜值”的追求。

创新功能的快速落地与市场化:
先行者优势: OPPO 和 vivo 在某些创新功能上往往是国内市场的先行者,例如屏下指纹、高像素摄像头、升降式摄像头(早期)、超级快充等。当这些新技术被市场认可时,他们能够快速推出产品并形成销售。
快速迭代与市场反馈: 它们的产品线更新换代速度快,能够根据市场反馈和消费者需求快速调整产品策略,推出更符合大众口味的产品。

三、 对“性价比”认知的不同:

并非所有消费者都只追求硬件参数: 许多消费者购买手机并非为了玩大型游戏或进行复杂的计算,他们更看重的是手机的品牌形象、外观设计、拍照能力、续航表现、使用便利性和良好的售后服务。
“价值感知”的重要性: OPPO 和 vivo 通过强大的营销和产品体验优化,成功地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感知”。即使价格略高,消费者也愿意为这些体验和情感价值买单,认为物有所值。
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偏差: 即使有部分消费者了解手机的硬件配置,但经过铺天盖地的营销宣传,以及线下导购的推荐,也可能被“种草”,从而忽略了硬件上的微小差距,而更关注自己看得到、摸得着的优点。

四、 风险与挑战:

当然,“高价低配”并非没有隐患。随着消费者对手机硬件配置和性价比的认知逐渐提高,以及其他品牌在营销和产品体验上的不断进步,OPPO 和 vivo 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不能持续在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上投入,长期下去可能会面临销量下滑的风险。

总结来说,OPPO 和 vivo 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以下几点之上:

1. 极致的营销能力: 通过明星代言、大规模广告投放和渠道深耕,建立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情感连接。
2. 精准的目标用户定位: 牢牢抓住年轻消费者群体,满足其在外观、拍照、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3. 优化用户体验: 在非核心硬件参数(如系统流畅度、拍照算法、快充、外观设计)上做得出色,弥补了硬件上的不足。
4. 对消费者价值认知的引导: 成功地让消费者愿意为品牌、设计和体验支付溢价。

这种模式让他们在“价格战”之外,找到了另一条能够赢得市场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呵呵呵呵呵……

为什么脑白金卖那么火?为什么电话诈骗一直有人上当?为什么低配高价的手销量那么高?

看到某个答案,说是知乎er把人民群众想得太愚蠢了什么什么……

就题主这个问题来看,恰好是把人民群众想得太聪明了好不好。

当然这里的愚蠢和聪明并不是指智商层面,而是指……信息渠道。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他们买的时候被销售员吹的天花乱坠的手机其实是低配高价。这和智商无关,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譬如我爹,我妹,我小姨子……他们就不知道。对他们来说,买个手机就跟吃饭一样,哪个馆子人多,迎宾姑娘热情好客又好看就去哪个馆子。

以上。

user avatar

说起来,这个话题以前好像讨论过很多次。特别是小米巅峰的时候,一直在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傻。


后来自己观察了一阵子之后,发现决定一个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因素,除了性能,可能还有外形、拍照、品牌、代言、广告等因素。


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琢磨这些高通,联发科,麒麟,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了性能放弃好看的外形。


因素其实有很多,我举个例子吧,之前NOVA3换了代言人,我就看到我评价NOVA3的回答里涌入了一批打算买NOVA3的易烊千玺粉丝,在知乎看评价。。。


之前我家门口的店铺忽然一下子多了一家OPPO,一家VIVO,转角又是一家OPPO,再转角还有一家OPPO。。。我假装客人在里面看了一会,忽然有个妹子跑过来,高呼了一声李易峰,然后换了个一款R9。


再其他的,对于妹子来说,手机大概就几个功能,王者荣耀,吃鸡,拍照,外形好看。而且对于一个妹子而言,她买手机的权重比可能是这样的,拍照≥好看≥偶像代言>能玩游戏>性能。所以大部分人觉得收的是智商税,其实她们并不在乎这点。


再举一个例子,大概就是你花800块想买双鞋子,旁边有人告诉你,XX牌子600块透气性更好,更轻,用料更扎实,虽然丑了点,但是觉得性价比高。每个花800块买XX鞋子的都是弱智,缴智商税。


你是不是会觉得他脑子有病?你只是想要一双自己喜欢的款式而已,这也能扯到智商税和人生攻击上?


对于她们来说,手机何尝不是这样?


另外一方面,高配低价的,最近的魅族16够TM高配低价,用料扎实吧?到现在基本上都买不到,当初全款的都要等八周


甚至于,不少全款预定的都被劝退退款了。。。

所以,为啥说小米8是一款好产品?因为在“买得到”的前提下,小米8是目前性价比最突出的。当然,魅族16更加优秀,价格更低,问题是买不到啊。估摸着等买得到的时候,855都出来了。。


对于一些只是想买个手机的人来说,为啥OV好买?

因为现货啊,兄弟。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交了全款还要等两个月的。

user avatar

位置:北方四线城市,下面一个小县城,

牛羊肉店面都是这个品牌。

谁家有这个渗透的功力?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原创音乐

分享歌手 【刘川岭】c.y.qq.com/base/fcgi-bi @QQ音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