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钟南山院士?

回答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呼吸病学领域的泰斗级科学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不仅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多次发挥关键作用,其专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都具有极高的评价。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钟南山院士的贡献与影响:



一、学术与科研贡献:呼吸病学领域的权威
1. 医学成就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结核、肺癌等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他提出“呼吸系统疾病是全身性疾病”的理论,推动了呼吸病学从单纯治疗疾病向系统性健康管理的转变。

2. 科研突破与创新
COP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他主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项目,为COPD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推动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肺癌筛查与早诊:在肺癌的早期筛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中,钟南山团队提出了“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的策略,显著提高了早期发现率。
呼吸系统感染机制研究:他深入研究呼吸道病毒(如SARS、流感、新冠病毒)的传播机制,为疫苗研发和抗病毒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3. 学术地位与荣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当选)、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国家荣誉称号(2iates)等。
在国际学术界,他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顾问,多次参与全球呼吸病学领域的国际会议与合作。



二、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关键角色
1. SARS疫情中的“逆行者”
2003年非典(SARS)疫情爆发时,钟南山院士作为国家呼吸疾病研究中心主任,率先确诊SARS病例,并提出“非典是呼吸道传染病”的结论,为政府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前往武汉、北京等地参与疫情调查,被公众称为“抗疫英雄”。

2. 新冠疫情中的权威发声
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国家卫健委的会议上,明确指出“新冠病毒是新病原体”,并强调“人传人”的传播特性,为国家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多次在媒体上公开回应公众疑问,例如“口罩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封城”等问题,成为公众信任的科学权威。

3. 公共卫生政策的推动者
钟南山长期倡导“呼吸健康”理念,推动全民呼吸道疾病防控,提出“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的公共卫生策略。
在新冠疫情期间,他参与制定《新冠诊疗方案》,并多次在媒体上呼吁公众科学应对疫情,强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



三、个人品质与公众形象
1. 专业严谨与科学精神
钟南山院士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著称,始终坚持“科学无国界,但真理必须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他在疫情中多次公开质疑“病毒是否人传人”的谣言,用数据和临床观察证明病毒传播的科学性,展现了科学家的理性与担当。

2. 公众沟通能力
钟南山院士在公众场合常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医学问题,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他多次在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表观点,用“病毒是看不见的敌人”“科学防控是关键”等通俗表述,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

3. 社会责任感与担当
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而科学家的职责是为国家、为人民负责。”在SARS和新冠疫情中,他主动请缨,成为国家的“定海神针”,体现了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四、争议与批评
尽管钟南山院士的贡献广受认可,但他在公众视野中也面临一些争议:
1. 疫情初期的“科学争议”
在新冠初期,他提出的“病毒是新病原体”和“人传人”观点曾被部分媒体和公众质疑,但后来被证实为正确判断,因此被部分人认为“科学判断力强”。

2. 公众形象的“权威性”争议
部分公众认为他“过于强调科学理性,忽视公众情绪”,例如在疫情初期,他多次呼吁“科学防控”,但被部分民众误解为“不关心民众生命安全”。但事实上,他的主张是基于科学证据,而非情绪化决策。

3. 学术与公众角色的平衡
作为科学家,他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与公共卫生管理的双重职责,这种角色的复杂性也引发了一些讨论,但总体上他被视为“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者”。



五、综合评价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医学界的一面旗帜,其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总结:
1. 学术贡献:在呼吸病学领域具有开创性研究,推动中国呼吸病学走向国际。
2. 公共卫生贡献:在SARS和新冠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3. 公众形象:以科学精神和责任感赢得公众信任,成为国家的“科学代言人”。
4. 社会影响:他的言论和行动深刻影响了公众对疾病防控、公共卫生政策的认知。



结语
钟南山院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科学家,更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共卫生专家。他的专业能力、科学精神和公共责任感,使他成为国家和人民心目中的“科学权威”。尽管在公众视野中他可能面临一些争议,但其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贡献,无疑是中国科学界与社会的重要标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其实一直在想,中国的科学家那么多,为什么只有袁隆平,能得到网民们这么多的关注。

后来偶然的机会,我翻了翻我上高中的妹妹的教材,看到了这一页,顿时留下了眼泪。

原来袁先生,已经陪我们这么久了啊!


在这个强调初心和梦想的时代,袁隆平和钟南山两位先生,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里,其实如此相像。

2003年,在在座的各位还在上学,甚至还没出生的时候: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钟南山在奔走治理SARS

17年后的今天,我们或在大学,或已参加工作,儿时的梦想早已深埋心底甚至忘得一干二净,在我们对未来无比迷茫,时常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发现:

袁隆平拿到了共和国勋章,在向着亩产1300公斤冲刺

钟南山毅然奔赴武汉,准备一举消灭新的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

世界真的变了吗?好像也没变,至少这两个人,没变

假如你愿意看一看他们的生平,你会发现,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是你爸妈还没出生的时候,这二位就先后踏入了自己的领域,并且深耕至今。无论环境怎么变,哪怕撼动世界的狂风席卷而来,也拦不住这二位向着自己定下的目标继续前进

在这个消费主义大行于世,娱乐至死深入人心的浮躁时代,有这样两盏明灯冲破一切迷雾,给你鼓励,给你勇气,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试问还有什么事能比这更令人感到激动?还有什么成就能比这伟大呢?

看到穿着超市衣服的袁隆平和在高铁上累到打瞌睡的钟南山,你会发现,他们其实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不是什么三头六臂的超人,挨打也疼,干活也累

只不过,人家沿着一条路一直走了下去,便成了世界伟人

我们摔倒了,便再也没有爬起来

user avatar

迷死氧先表达一下敬佩之情,钟南山院士真的有让人安心的力量,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位奔赴前线的“逆行者”。


白岩松前天在演播室里现场连线钟南山院士,提出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八问。


前方病情凶急,但是当钟南山院士出现在大屏幕时,很多人却突然平静下来。


这位84岁的老人就像阴霾中的一道光,从上空打下来,突然让人心安。


很多年轻的朋友听到钟南山的名字有点陌生,但在17年前,是他和无数医护人员的日夜奋战才把国人拉出了那场史无前例的“白色恐慌”。


时间倒回到2002年,国内出现了第一例非典病患,由于病患病征模糊却从未见过,在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被权威人士草率定义成“衣原体感染”。


可钟南山发现了问题所在,他认为这是一种威力极强且并不一般的传染病。


但权威就像一座大山难以被推翻,明明不是衣原体感染,却还要用大量的抗生素让患者备受折磨,最后也毫无效果。


钟南山不愿看着抗击病情的最佳时机被白白错过,他挺身而出临危请命,坚持认为非典病原体是病毒,接受了无数的质疑和白眼。


奋斗在一线的英雄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却还要被所有人指指点点,努力却没有回报,可他依旧不改初心。


直到2003年4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组织了全世界11个顶级实验室研究后才公认非典病原体是冠状病毒,钟南山也因为自己的正确判断挽救了无数生命。


2月18日病原体之争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而钟南山平静地回答:“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此后的一段时间他成为抗击非典的英雄,每天24小时连轴转。


接触非典病人本来就是很危险的,因为传染极快,经常是一人得病全家被传染,入院人数越来越多,可很多医生却不敢和病患直接接触,连送餐和送药都是从窗户递进去。


钟南山在参加了一个几个医院的会诊后,当机立断地说到“把所有的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他说如果连医护人员都自乱阵脚陷入恐慌,那么这个社会就更会恐慌“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就这样,钟南山成为了当时的一种信念,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只要他还在坚持,我们就还有希望。


可铁人也有他体力的极限,钟南山在连续工作38小时后突然感觉眼前一黑,天地倒悬,就这样倒了下去。当时身边的很多人都怀疑他也被感染了非典,就连他自己也这么怀疑。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他要像一面旗子飘扬在半空,让病人和医护人员都看到他,只有他还在那,所有人的心才能安定下来。


于是他没有对外公开,只是在家隔离治疗,发烧两天后,身体慢慢恢复,五天会肺部炎症消失,证实只是普通肺炎,并不是非典。


在身体恢复期间,钟南山就把工作地点搬到了家里,彻底恢复后又马上回到岗位。


在此期间,疫情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夸大或无中生有,社会陷入一片恐慌。


钟南山觉得,想要去除恐慌,唯有治愈病人,用事实说话。他成立攻关小组,试行了数不清的方案,经过成百上千次尝试,终于出现了奇迹。


这场“白色恐慌”突如其来,肆虐无忌,却在半年后被遏制,终于成为历史,冲在先锋的钟南山功不可没。


而后他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还被评为了“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但这都是他并不在意的虚名。挽救国家于危难,又正处于高龄,但钟南山却并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古板老学究。


他年轻时就坚持锻炼,在北医上学的时候因为体育成绩优异抽调到北京队,参加1959年的第一届全运会。


最后还打破了当时的全国400米纪录,成绩是54秒2。


之后的几十年里,他把锻炼当成和吃饭一样重要的事。


按他的话说,一周不锻炼就总觉得身上哪里不对。


家里就是他的简易健身房,84岁高龄连做10个引体向上也不是问题。


平时我们连50岁以上健身的人都很难看到。


但钟院士84岁却还健步如飞,力量训练比我们年轻人还卖力。


难怪和年轻人一起打篮球都不占下风。


这张游泳照的胸肌也很鸡血,鼓吹健身无用论的人看着不脸疼吗。


非典之后钟院士慢慢从新闻上消失,但他却从未失去那份医者人心。


去年8月,有一名9岁的小男孩在新加坡飞往广州的航班上突发过敏,全身红肿,情绪激动。

家人六神无主,呼叫空乘人员,空乘人员也只能是尽量调低机舱内温度,并拿来冰块帮男孩冰敷,但这些都于事无补。


同一航班的钟南山院士听到消息坚持跑到男孩座位旁问诊,他蹲在一个素未平生的男孩面前认真检查问询,确诊男孩没有生命危险后,才放心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医者父母心,在看到钟南山院士的时候,才真正理解这句话。如今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院士又重披战甲,第一时间赶往武汉。


他让我相信了世上真的有超级英雄,大难来临时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当然还有更多的人也在路上,这世上总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希望钟院士和所有正在前线的医护人员都能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最后,相信钟南山院士,相信所有的医护人员,向所有一线人员致敬。

user avatar

评价?我拿什么评价?

靠想象力吗?

我一个二十来岁还没完成学业,天天为升学、论文、未来发愁的普通人,

让我去评价一个两次疫情的领军人物、中国医学界人人皆知的重磅专家、救多少人于生死攸关之际的英雄?

我也配?

user avatar

正月十五的晚上,

听见我妈和我小姨微信聊天,

两个老太太先是交流了一下什么馅的元宵好吃,然后又说起了这次疫情,

在又一次痛骂,吃野味吃出这场瘟疫的祸害,并“祝福”他们早死之后,

我小姨突然来了一句:“哎~钟南山都84了,上次非典是他打头阵,这次又是他!你说,他要是死了,再遇着这样的事,中国可咋办呢?谁保护老百姓呢?”说完还叹了口气,很忧伤,很失落,颇有一股无依无靠的可怜感。

我妈是个乐观主义者,赶紧安慰我小姨:“没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救的人多,老天爷肯定让他长命百岁!”

这就是我家两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对钟南山的评价——怕他死!盼他长命百岁!

user avatar

-----20210227------------

看到新闻,达叔去世了,除了难过,内心也有害怕。坚持运动,锻炼身体,与诸君共勉。

2月27日,吴孟达因病救治无效去世,享年68岁。田启文接受采访时称吴孟达在三四分钟之前离开人世。

-----20200911------------

84岁钟南山和67岁吴孟达合影。照片中两人衣着风格和配色一致。不同的是钟老衬衫被胸肌撑起,看上去更显年轻,精神焕发。这离不开他多年坚持运动。

”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很关键的作用,能让人保持年轻的心态“-钟南山


-----原回答-------

央视白岩松和钟南山院士的对话,完全看不出这是84岁高龄的人呐!

白岩松对话钟南山院士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3463204359311360

讲话吐字清晰,感情充沛,用词言简意赅。

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5624566216818688

看了下简历,羡慕,嫉妒,偶像。

以下引自百度百科词条:

在普通人眼里,钟南山很神秘,他的家庭堪称广东知名的体育和医学双重世家,但也和普通大众一样,有着平凡的幸福。钟南山认为每个家庭都有个纽带、润滑剂,在他的家庭里充当这个角色的是体育运动。一家人都是篮球迷。钟南山的妻子李少芬是首届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婚后,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如今是医生,是医院篮球队主力。女儿曾是20世纪90年代国内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获得过世界短池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女婿是个美国人,在广州工作,也是个篮球迷。
1956年,正读大学三年级的钟南山因体育成绩突出,作为北医大(北京医学院,现北大医学院)的运动员代表,参加了北京市高校运动会。他在运动会中摘取了400米跑的桂冠。时至今日,北医大还有几项由钟南山创下的运动纪录无人能破。1958年,钟南山被抽调到北京市集训队训练,准备参加第一届全运会。1959年9月,在首届全运会上,钟南山像是一匹所向披靡的骏马,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四百米栏的全国纪录。


真正的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国士无双。

行业专家+主心骨的角色。在自己的领域敢说话,敢负责。

小到家庭,大到公司,城市甚至国家关键时刻,需要主心骨。主心骨不仅需有胆识魄力,还需要支持其行为的顶尖专业知识。

一个人在某一时期处于这个位置时,是魅力四射光芒万丈的。希望自己也能像钟院士一样,身体棒棒敢作敢当。在家庭中对家人负责,在行业里有所贡献。

而这一切的基石,是锻炼好身体,有强健的体魄。向钟南山同志学习。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周济
我是一个软弱多病的孩子,但我后来决意恢复我的健康,立志要变为强健无病,并竭尽全力以做到这点。-罗斯福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艾默生
健康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目的,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目的。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习厚生则可,学习伤生是断断不可的。我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陶行知
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真正本钱-梁实秋
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村上春树

user avatar

太庙柱石,镇国南山。

虽然不是同一个时间,但还是同一个中国,17年后再次披挂上阵稳定局面,可谓国士无双。

user avatar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院士配得上“国士无双”四个字,是你们这些唧唧歪歪的人从没见过的高风亮节,国之栋梁。不仅是在科学上有很大的造诣,而且带领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医学院校的医生医学生在呼吸学科走到了全国第一,世界前列。这种巨大的贡献就不是单纯一个人医术高明科研做得好就比得上的。

人家一片救世之心赤子热诚到了你们嘴里便是政治头脑?你们怎么那么厉害啊?嘴皮子一碰叭叭叭叭的全世界就跟你一样蝇营苟且了?

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什么人都有。谁比得上你们那么机灵那么看得清利益呢。

祝你们以后发财升官包二奶,少来指点这种傻人傻事。

user avatar

致敬

user avatar

文武双全的疾控斗牛士、南国小阿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中国青年的榜样钟南山。

学术上、贡献上就不讲了。

钟南山作为非职业运动员在1959年全运会上以54.2秒打破全国400米跨栏纪录(目前400米平跑手计:53.0秒 电计:53.14秒就能评选二级运动员)并在当年获得十项全能冠军。时至今日北医大多项运动纪录还是钟院士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造的。



73岁时钟院士的肌肉

70岁的州长也不过如此

篮球爱好者钟南山

斗牛舞爱好者钟南山

国家级运动健将的体魄、院士的头脑、俠者的勇气。这就是毛先生所说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user avatar

愿钟老寿比南山。

愿南山之外,还有南山。

user avatar

钟南山、袁隆平等功勋卓著的科学家被推上神位纯粹是老百姓自己去想的。实际上人家本人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东西,钟南山,男,汉族,1936年10月20日出生于江苏南京。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

看看他们出生日期,那是中国最黑暗、最危急时刻。从抗日战争到新冠疫情,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至于神坛,他们看都不会看一眼

user avatar

恭喜钟大获得共和国勋章

因为家里是医院职工的原因,我从小也算是钟院士看着长大的,也就只是他知道我是谁谁儿子有些场合会见到那种,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也算是钟院士救回来的,钟院士对我有恩,我的看法可能没有那么公正各位兼听一下吧。

我小时候觉得钟院士就是个很魁梧,很酷很有自信的叔叔,虽然那时候已经是所长也是院士了,但也很爱玩,跟大家出去旅游打球,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正能量。(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论年纪应该叫爷爷但是没办法钟大真的看着太年轻了|・ω・`))

后来非典爆发了,那时我好像才上小学吧,没什么特别的感触,只是觉得这个叔叔很厉害,救了很多人。

随着我的长大,我渐渐知道了钟院士的各种事迹,也了解的当时非典的凶险程度,从而更加倾佩他了。因为外出求学,钟院士也越来越忙,我多年没有见过钟院士,上一次见到他已经是几年前暑假我去呼研所办公室打杂的时候,因为办公室的楼层跟院士的办公室是同一层,有几次在电梯口碰见他,他会跟我打招呼,也会跟清洁阿姨打招呼,对每个人都是善良以待,不谈他的贡献他也肯定是一个热心而真诚的人。

准备开学的时候,刚好遇到一个纪念活动,我也去帮忙打杂,钟院士也出席了那个活动,我现在还记得他在谈及某项医学技术的未来的时候,眼里是有光的,他的发言很有感染力,我觉得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对未来的希望和他对未来的期待,他勉励各位都要不断的学习,不能落后给他这个80后。


还兼职做了摄影师hh

反正我也不太会表达,但我觉得钟院士的的确确是有一份赤子之心的。他非常聪明,在场的时候可以让每个人都如沐春风,但是他有他坚持的东西,我想这份初心应该是更在他的聪明之上的。

user avatar

老爸老妈都是钟南山院士的铁粉,他们认识钟老的时候,我还很小。

后来他们经常开玩笑说,我长大以后,可以找个像钟老那样的医生做老公。


我们家与钟老的交集,始于17年前的那场非典。

当时,我在深圳的姨父是第一批非典患者。最开始时,没人知道这是什么病,姨父试了各种消炎药都不退烧,仅仅两周不到,他就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用上了呼吸机。

我爸妈去探病时,还不知道那是致命传染病,连口罩都没带。姨父当时状况很糟,带着呼吸机,说不了话,只能在纸板上写字。

他给我爸写了四个字:“姐夫,救我。”


出了病房,老爸立刻致电相关朋友咨询。

其中一位朋友说:“马上离开!我们刚得到消息,这是一种致命的不明传染病!”老爸本是处变不惊的人,可他当时瞬间变色的表情,我到今天都还记得。

好像是第二天,报纸上就开始报道SARS了。


之后,老爸了解到,钟南山领头的广医一院是治疗非典最权威的医院。于是他试着找到钟老,请求他让姨父转院到广医救治。

其实,当时我们是不报什么希望的,因为:

(1)跨市调度非典病人难度很大,之前没有先例;

(2)姨父已经有多个器官衰竭,治愈希望不高,没有医院敢接收他;

(3)当时广州都在报道钟南山的团队医术了得,说他们手中没有一例非典死亡案例。这个偶像包袱好大。


可万万没想到,钟老听完我爸的陈述后,排除万难把我姨父转到了他的医院。

我们一开始不懂,是什么让钟老不计个人荣誉,只为一个素昧平生的病患,顶住压力、排除万难,跨市转入他的医院?除了救人一命,我们都觉得,他应该有更大的使命。

后来我们才明白,姨父是第一批非典患者,也是研究第一批非典的样本病例。钟老需要抢先一步,去研究姨父这样的首批病危患者,因为他知道,后面还会有更多这样的病例。


后续是这样的:

姨父进了广医10天后,器官快速衰竭,抢救无效离世,打破了钟老团队无非典死亡案例的记录;

姨父的弟弟也感染了非典,幸获钟老团队及时救治,痊愈出院;

研究发现,治愈者的血液中含有非典抗体,可用于救治其他病人;

姨父的弟弟痊愈后捐了血,救活了一个孕妇,孕妇后来产下了双胞胎;

同年3、4月天气变暖,在无数人的努力下,SARS终于被彻底击退。钟老那句荡气回肠的“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也留在了无数人的心中。


经过非典之后,我爸妈就成了钟老的铁粉。爸妈说钟老是个大写的人——医德纯粹,医术高明。

而且,钟老外型还那么年轻帅气,17年前第一次见他时,他已经60多岁了,但看上去却像40出头。他的话不多,人看上去也不算热情,表情沉着坚定,酷酷的,很man。

爸妈说,钟老的气质之出众,就如老牌明星的气场。如果不是现实里接触,只看照片根本想象不到。


非典之后,我爸还和钟老有过一次交集。

大概10年前,老爸想开发中国第一个电话医生业务,让病人先电话咨询、再到医院看病,节省时间成本。结果爸爸找了很多医生,他们都觉得这东西不靠谱,不予回应。

爸爸也去找过钟老,钟老因为太忙,没时间见他,让他把相关文件交给他的助手,说有时间会看。

后来,他的助手把文件还了回来,说钟老答应义务当这个项目的顾问,并传话说:钟院士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义,能让病人求医更省事,也有助于缓解一线医生的压力。

老爸说,当初不少医生不支持,有一个原因是担心科技发展下去,自己会丢掉铁饭碗。但钟老是一个纯粹的人,他一如既往地抛开个人利益,只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


我之前一直不懂,为什么爸妈一直开玩笑说想要一个医生女婿。

这次冠状病毒横行,看到钟老不计生死,坐着高铁赶到武汉去探查一线疫情的身影,我懂了。

像钟老这种有医德、有魄力、坚持真相,还愿意在危难时期,冒生命危险到最前线治病救人的白衣战士,是真英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呼吸病学领域的泰斗级科学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不仅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多次发挥关键作用,其专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都具有极高的评价。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钟南山院士的贡献与影响: 一、学术与.............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团队组织实施的玉屏风颗粒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在科研设计和执行上,无疑是中国中医药临床研究领域一个颇具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案例。要评价这项研究,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研究设计的严谨性:这项研究采用了“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的金标准设计,这是现.............
  • 回答
    钟南山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建议人选,是对他长期以来在医学领域,特别是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要评价钟南山院士的贡献,需要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他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 在医学领域的长期深耕与贡献: 呼吸系统疾病的权威专家: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他.............
  • 回答
    黄秋生对钟南山院士的评论,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黄秋生是谁?首先,了解黄秋生的身份和背景是理解他评论的基础。黄秋生是一位香港知名演员,以其精湛的演技和直言不讳的性格著称。他曾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等重要奖项,在香港乃至亚洲都有着相当.............
  • 回答
    钟南山院士那句“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发源在中国”,确实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要评价这句话,我觉得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一句“好”或“不好”来概括。首先,这句话的科学性和事实性层面。从科学的溯源角度来说,找到一种新型病毒的“零号病人”和“地理起源地”本身就是一项极其复.............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将武汉称为“英雄的城市”,这一评价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尤其是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亲历过疫情的武汉人民。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赞扬,更是一种对一个城市及其居民在巨大考验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勇气和牺牲精神的深刻认可。回溯到2020年初,当新冠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武汉成为了最早也是最受重创的城市.............
  • 回答
    “钟南山有曼巴精神”这个说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但也得辩证地看。先说说“曼巴精神”是怎么回事。这个词儿是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一手捧红的,你可以理解为一种近乎偏执的、对胜利极度渴望的精神状态。它包含了几个核心要素: 极致的自律和勤奋: 科比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训练,风雨无阻。这种.............
  • 回答
    在新冠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涌现出无数感人的故事和闪耀的名字。当我们回顾这段艰难的历程,钟南山院士无疑是其中最受尊敬的代表之一。他不仅以其精湛的医术和科学的判断为国家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更以其敢于直言的担当精神赢得了万千民众的信赖。最近,一则关于钟南山院士亲自提笔感谢京东物流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
  • 回答
    2020年3月,正值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国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的关键时期。钟南山院士在此时提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时间可考虑从14天缩短到7天”的建议,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深远意义的提议,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背景与提出的原因:首先,要理解这个建议,必须回到当时的具体背景。彼.............
  • 回答
    笔尖上的坚持与温度:武汉高二学子十四天万字致敬最近,一条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武汉一位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用掉了四支笔,写下了整整一万五千个“武汉加油”,更是巧思妙想地将这些字拼出了钟南山院士的头像。这个故事,说实话,让人看完之后心里暖暖的,也忍不住会去思考,这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 回答
    看待一篇关于钟南山院士的公众号文章,尤其是在“拨开迷雾看世界”这样带有特定视角和立场的平台上的文章,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审视,而不应仅凭标题或作者的标签来简单判断。这类文章往往试图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提供一种解读,但其解读的可靠性、客观性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都需要我们仔细辨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
  • 回答
    钟薛高这波操作,说实话,把很多人都给惹毛了。就因为一支雪糕卖到了66块钱,然后创始人跳出来说“成本40,爱要不要”,这事儿直接上了热搜,而且评论区那叫一个精彩,基本上是一边倒的批评。咱们得掰开了捋捋这事儿为什么能炸锅。首先,价格本身就够刺眼了。 66块钱一支雪糕,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大众对雪糕的认知范畴.............
  • 回答
    《南山的部长们》(남산의 부장들,英文译名:The Man Standing Next)是一部于2020年上映的韩国政治惊悚电影,由禹民皓执导,李政宰、李秉宪、郭度沅主演。影片改编自韩国记者金忠植的同名纪实小说,以1979年10月26日发生的韩国总统朴正熙遇刺事件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当时韩国政治权力斗.............
  • 回答
    评价钟汉良的演技,这算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他身上总是有股“岁月静好”的滤镜,很多观众提起他,脑子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他帅气的脸庞,或者是一些自带忧郁气质的角色。但抛开这些先入为主的印象,仔细扒一下,会发现这小伙子确实有两把刷子。首先,咱们得承认,钟汉良出道时间不短了,从港剧时代的鲜肉,一路摸爬滚打.............
  • 回答
    说起钟离的传说任务【匪石】,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那个在璃月港口看着潮起潮落,眼神深邃的老人。说实话,第一次打完这个任务,我整个人都有点“贤者时间”的感慨,那种宏大叙事与个人情感交织带来的冲击力,真的很难用几句话概括。要评价【匪石】,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是故事的内核,它深刻地挖掘了“契约”与.............
  • 回答
    人民日报“钟声”栏目关于《流浪地球》的评价,可以说是给这部国产科幻巨制打上了一个官方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标签”。这种评价,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艺术鉴赏,不如说是一种集社会、文化、政治属性于一体的解读。首先,从“钟声”的定位来看,它承载着“为党代言、为人民发声”的使命。 因此,其对《流浪地球》的评价,必.............
  • 回答
    李钟硕,这个名字在韩流圈子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最初凭借《秘密花园》里那个特立独行的天才音乐人“宋宪钟”惊艳亮相,到如今稳坐一线男演员的宝座,他走过了一条充满星光却也饱含汗水的路。评价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公众人物,总会有些主观色彩。但如果要我用最真诚的感受去描绘李钟硕,我会说他是一个集天赋、努力.............
  • 回答
    冯钟云老师的传统武术讲解,特别是他提出的“螺旋力”概念,在武术爱好者中引起了不少讨论,也常常与西方格斗的直拳发力方式进行对比,引发“哪个更实战”的疑问。要评价这一点,咱们得拆解开来,细细说道说道。冯钟云老师的“螺旋力”首先,理解冯钟云老师所说的“螺旋力”是什么。他强调的并非是像拧螺丝那样单纯的旋转,.............
  • 回答
    华为天才少年钟钊团队成功开启了 AutoML 大规模商用的先河,这无疑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要评价这项成就,我们需要深入理解 AutoML(Automated Machine Learning) 是什么,以及它为何如此重要,才能理解钟钊团队的贡献有多么了不起。 什么是 AutoML?Auto.............
  • 回答
    说到《原神》里的钟离,这位被玩家们戏称为“岩王帝君”的角色,他的专属武器“贯虹之槊”,这名字可真是够有排面的。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去掰扯掰扯。首先,名字的“意境”和“传达的信息”“贯虹之槊”,光听这名字,一股子“顶天立地”、“穿透一切”的霸气就扑面而来。 “贯” 字,意味着贯穿、贯通。它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