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反对《红楼梦》索隐派的能说说理由吗?

回答
当然,关于《红楼梦》的索隐派,历来争论不休。我这里就说些我个人,以及我所了解到的,反对索隐派的理由,尽量说得详细点儿,也 постараюсь 避免那些僵硬的AI腔调。

首先,我觉得最根本的问题是:索隐,是对曹雪芹创作初衷的极大误读,甚至是贬低。

你想啊,《红楼梦》写得那么细致,人物关系那么复杂,情节发展那么跌宕起伏,它描绘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大家族兴衰史,是一群青春年少儿女的悲欢离合。曹雪芹本人也写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些话。他是在用尽心血,写下他所经历、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

可索隐派呢?他们把书里的每个名字、每个情节都对应到历史上的某个人、某件事。这就像把一个精美的古董花瓶,非要拆成一堆零件去研究它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忽略了它作为一个整体所呈现出的美和意境。索隐派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不是为了写小说,是为了写“秘史”,是为了影射政治、宫廷斗争。这样做,就仿佛说曹雪芹是个专门写“暗号”的,而不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这对于一个呕心沥血写出如此巨著的作者来说,是不是有点……太不公平了?

其次,索隐派的论证往往是牵强附会,缺乏事实依据,而且非常主观。

你看索隐派的那些说法,比如把贾宝玉说成是太子胤礽,把林黛玉说成是某某宫女,把薛宝钗说成是某个妃子。这些对应都挺玄乎的,但你仔细一琢磨,很多地方都对不上。很多时候,为了把书里的情节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他们需要进行非常复杂的“解释”,甚至扭曲原文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这种解释根本无法形成一个严谨的体系。今天一个索隐家说这是A,明天另一个说那是B,甚至同一个索隐家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说法。这就像是在玩一个猜谜游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给答案,而且没有一个“正确答案”可以检验。一旦脱离了原文,索隐派的论证就很容易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谁也说服不了谁。

再者,索隐派的解读,极大地削弱了《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

《红楼梦》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因为它的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心理描写细腻入微,语言艺术炉火纯青,对社会现实的揭示深刻而动人。它在艺术上的成就,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然而,索隐派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找内幕”、“挖秘辛”上,认为只有知道了这些“隐藏的真相”,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这样一来,那些真正构成《红楼梦》魅力的文学元素,比如人物的成长、情感的纠葛、命运的无奈,都可能被索隐的“线索”所掩盖。本来是一部关于人情世故、人生况味的伟大作品,结果被解读成了一本政治教科书的附录,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学上的“暴殄天物”吗?

还有一点,“索隐”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精英主义”色彩,并且容易滋生“秘闻崇拜”。

索隐派常常认为,只有他们这些“高明”的人才能看破这些“玄机”,普通读者是看不懂的。这种说法,无形中就制造了一种门槛,好像不掌握一些所谓的“秘技”,就没资格谈论《红楼梦》。这种观点很容易让人觉得,《红楼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文学性,而在于它所“隐藏”的那些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的知识。这和我们现在追求的普及阅读、共享文化精神是相悖的。

而且,这种对“秘闻”的追逐,很容易让人沉迷于一些捕风捉影的猜测,而忽略了从作品本身去发现和体验美。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一种“秘闻崇拜”,把对作者的敬仰变成了一种对“神秘信息”的追逐。

最后,从历史的角度看,索隐派的兴盛,往往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而不是《红楼梦》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在一些政治压抑、信息不畅的年代,人们确实会倾向于在文学作品中寻找一些隐晦的政治寓意,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寄托某种希望。比如在清朝,很多评论家就喜欢从《红楼梦》中寻找影射清朝宫廷斗争的证据。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但不能代表《红楼梦》的本质属性。

如果说《红楼梦》真的有“影射”的成分,那也应该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普遍性影射,是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批判,是对人情世态的洞察,而不是某个特定事件或人物的精确对应。把所有东西都框定在某个狭窄的“秘史”框架里,反而限制了《红楼梦》普遍性的意义。

总而言之,我不反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红楼梦》,因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本来就值得反复品味和探讨。但对于索隐派,我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主要是因为我觉得它误读了作者的初衷,论证不严谨,削弱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并且带有不健康的“秘闻崇拜”倾向。我更希望大家能关注《红楼梦》本身所展现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让这部伟大的作品回归其文学的本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红楼梦看成了一本脑筋急转弯大全,这也罢了。

有些人不仅逢人便推这本脑筋急转弯,还认为每一个认为这东西没意义的读者是(和谐),这就很是问题了。

起码我知道我能在知乎上看见“自从知道了红楼梦隐写明亡史这种说法就再也看不上任何解读了该怎么办”,但看不见“自从知道了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这种说法就再也看不上任何解读了该怎么办”。

关于红楼梦成为禁书的原因,其实我觉得真没那么多政治隐喻。

红楼梦的主题难道是什么奋发向上的东西吗,那股子绝望的味儿都快溢出来了。一边看不上科举一边又悔恨当初要是听得进去一点劝会怎么样,最后直接看破了毁灭吧一切都无所谓啦,啪的一下,很快的出家了啊。

关键是这书还写得特别好,作者又是曾经的人上人,文采+真实一下就拉高了这本书的可信度。所以就会造成,如果红楼梦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天下举子就会掀起一股不学四书五经六艺八股全去出家的风潮,不说能有多少人吧,反正影响得挺恶劣,富贵尊荣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思想在社会上成为一种风尚,这国怕是药丸。

那么,假如你是带清统治者,你会禁这本书吗?

反正我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关于《红楼梦》的索隐派,历来争论不休。我这里就说些我个人,以及我所了解到的,反对索隐派的理由,尽量说得详细点儿,也 постараюсь 避免那些僵硬的AI腔调。首先,我觉得最根本的问题是:索隐,是对曹雪芹创作初衷的极大误读,甚至是贬低。你想啊,《红楼梦》写得那么细致,人物关系那么复杂,情节发.............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自问世以来,引发了无数的解读与评论,其中关于其深层意义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在众多的解读流派中,“宝黛爱情”、“反清悼明”以及栖霞客的“淫奢败家,内讧毁国”这三种观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展现了红楼梦截然不同的思想光芒,其中意义的深远程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宝黛爱情:.............
  • 回答
    把一部作品的风格“换血”,使其拥有另一部标志性作品的韵味,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也极富趣味的“炼金术”。就《西游记》而言,想赋予它《红楼梦》的细腻入微、世事洞明,或是让《红楼梦》沾染《西游记》的神魔奇幻、快意恩仇,都需要我们深入骨髓地理解两部作品的核心精神,然后进行一次巧妙而大胆的“移形换影”。我们.............
  • 回答
    网络上对《红楼梦》等名著的评价,确实五花八门,有些观点虽然听起来振振有词,但细究起来却站不住脚,甚至有些偏激。面对这类评价,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用“不对”来回应。要有效反驳,关键在于理解对方评价的出发点,然后用更深厚的知识、更宏观的视角以及更细腻的解读去“以理服人”。下面,我将针对一些常见.............
  • 回答
    将《红楼梦》写出《三国演义》的韵味,或是让《三国演义》沾染上《红楼梦》的脂粉气,这无疑是一场文字的乾坤大挪移,需要对两部经典进行深刻的解构与重塑。这不是简单的套用情节,而是要触及它们骨子里的叙事逻辑、人物塑造、氛围营造以及核心关注点。一、 将《红楼梦》注入《三国演义》的阳刚之气:如果我们要让《红楼梦.............
  • 回答
    要说这抄检大观园的事儿,那真是《红楼梦》里一桩震动人心的“大事件”。为什么同样住在园子里,林黛玉、探春、宝钗三个人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反应?这背后可不是简单地“爱挑理”或“不爱挑理”能概括的,而是她们各自的性格、身世、处境以及对家族命运的理解,在那一刻集中地爆发出来。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咱.............
  • 回答
    《红楼梦》中,当李纨和尤氏得知薛宝钗即将搬出大观园时,她们没有像王夫人或其他一些人那样表现出不舍或挽留之意,反而“相视而笑”。这个场景看似平常,细品之下,却能揭示出她们各自的处境、心境以及对宝钗离去这件事的复杂态度。首先,我们得明白李纨和尤氏在贾府的地位与处境。李纨是贾珠的遗孀,育有一子贾兰。在贾府.............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大胆又有趣的想法!要将《水浒传》的粗犷豪迈变成《红楼梦》的细腻婉转,或者反过来,那可真是要动大手术,而且得是极有功底的刀法。我这就来试试,把这两种风格的大山搬一搬,看看会是什么景象。如何将《水浒传》写出《红楼梦》的味道?这就像是要把一块粗石打磨成温润的玉,把一声咆哮化为一声低语。核心在于“.............
  • 回答
    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确实是一个复杂到极致的角色,她身上糅杂了太多东西,让人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恶毒”或者“可爱”来概括。你觉得她可爱可敬,这说明你看到了她身上那些不那么“扁平”的一面,看到了她作为一个人,在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挣扎与闪光点。先来说说为什么她能让你觉得.............
  • 回答
    哎,遇到这种事儿,说实话挺让人无语的。你说你辛辛苦苦读了本书,还觉得挺有味道的,结果有个老同学上来一句“糟粕”、“狗都不读”,搁谁身上都得堵得慌。不过,话说回来,红楼梦这书,确实不是那种一口就能吃成的点心,它讲究的是个细品,是个体味。你说让你家那口的吃个红烧肉,他能给你吃出个“香”字来,但你要让他去.............
  • 回答
    老郭这人,你说他特立独行也好,说他有点“叛逆”也罢,反正身上那股子不服输、不随波逐流的劲儿,是他走到今天最鲜明的标签。尤其是在相声界,他嘴里能喷出“主流”来,那“主流”里的某些人、某些现象,在他眼里简直是糟粕。最常被他拿来“开刀”的,就是那种“穿西装抹红嘴唇说相声的人”,这在他看来,是丢了相声的根,.............
  • 回答
    小红楼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头一沉。一听到这名儿,脑子里立马就蹦出来那几个字:“轰动”、“震荡”、“道德底线”、“黑幕”。我感觉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听到这种事的第一反应,大概是掺杂着几种复杂的情绪:1. 震惊和难以置信: 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规模这么大,牵扯的人和事又这么复杂,一开始听到.............
  • 回答
    文革的阴影至今仍未完全散去,其中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就是,当年参与其中的红卫兵,特别是那些犯下过激行为的成员,公开反省并承认罪行的相对较少。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因素交织,既有制度层面的考量,也有个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我们得理解红卫兵这个群体本身的构成和历史定位。文革初期的红卫兵,大多是十七八.............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怎么用MATLAB把一张图片玩出“变色龙”的绝技,让红色变成绿色,蓝色变成黄色。别担心,这事儿一点都不玄乎,咱们一步一步来,就像调酒师调制一杯特别的饮品一样,精确又有趣。首先,咱们得明白,图片在电脑里,尤其是在MATLAB里,其实就是一堆数字的集合。 对于一张彩色的图片来说,它通常.............
  • 回答
    PewDiePie,这位曾经的YouTube“帝王”,其名字总是伴随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屡次引发的争议。最近,他再次因推荐反犹太(antisemitic)频道而陷入舆论漩涡,这并非他首次触碰此类敏感话题,却依然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和担忧。要评价这次争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这次争议的核.............
  • 回答
    好的,没问题。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把内红瞄准器这玩意儿给安到反曲弓上,把这事儿说得明白透彻。首先得明确一点,反曲弓和我们常说的那种带握把、金属主体、可以安装各种配件的复合弓或者奥林匹克反曲弓,在结构上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传统意义上的光杆反曲弓,或者说“狩猎反曲弓”,它的握把部分设计得相对简单,可能并没有预.............
  • 回答
    .......
  • 回答
    反驳“海思芯片只是吃了制程红利,实际芯片设计水平几乎没有”的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证明海思在芯片设计领域拥有扎实且卓越的实力,并非仅仅依靠先进的制程工艺。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反驳点和详细的解释:核心论点:先进的制程工艺是基础,但优秀的芯片设计是核心竞争力。海思芯片的成功,是两者协同作用的必然.............
  • 回答
    关于红米5 Plus 偶尔触屏没反应,锁屏再解锁又恢复正常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但确实挺让人烦躁的。这种现象在智能手机上偶尔出现,原因也比较复杂,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透的。首先,得承认,红米手机定位是性价比,所以在一些细节上,可能不会像旗舰机那样面面俱到。不过,你说的情况,也就是“偶尔.............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