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反对《红楼梦》索隐派的能说说理由吗?

回答
当然,关于《红楼梦》的索隐派,历来争论不休。我这里就说些我个人,以及我所了解到的,反对索隐派的理由,尽量说得详细点儿,也 постараюсь 避免那些僵硬的AI腔调。

首先,我觉得最根本的问题是:索隐,是对曹雪芹创作初衷的极大误读,甚至是贬低。

你想啊,《红楼梦》写得那么细致,人物关系那么复杂,情节发展那么跌宕起伏,它描绘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大家族兴衰史,是一群青春年少儿女的悲欢离合。曹雪芹本人也写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些话。他是在用尽心血,写下他所经历、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

可索隐派呢?他们把书里的每个名字、每个情节都对应到历史上的某个人、某件事。这就像把一个精美的古董花瓶,非要拆成一堆零件去研究它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忽略了它作为一个整体所呈现出的美和意境。索隐派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不是为了写小说,是为了写“秘史”,是为了影射政治、宫廷斗争。这样做,就仿佛说曹雪芹是个专门写“暗号”的,而不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这对于一个呕心沥血写出如此巨著的作者来说,是不是有点……太不公平了?

其次,索隐派的论证往往是牵强附会,缺乏事实依据,而且非常主观。

你看索隐派的那些说法,比如把贾宝玉说成是太子胤礽,把林黛玉说成是某某宫女,把薛宝钗说成是某个妃子。这些对应都挺玄乎的,但你仔细一琢磨,很多地方都对不上。很多时候,为了把书里的情节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他们需要进行非常复杂的“解释”,甚至扭曲原文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这种解释根本无法形成一个严谨的体系。今天一个索隐家说这是A,明天另一个说那是B,甚至同一个索隐家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说法。这就像是在玩一个猜谜游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给答案,而且没有一个“正确答案”可以检验。一旦脱离了原文,索隐派的论证就很容易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谁也说服不了谁。

再者,索隐派的解读,极大地削弱了《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

《红楼梦》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因为它的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心理描写细腻入微,语言艺术炉火纯青,对社会现实的揭示深刻而动人。它在艺术上的成就,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然而,索隐派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找内幕”、“挖秘辛”上,认为只有知道了这些“隐藏的真相”,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这样一来,那些真正构成《红楼梦》魅力的文学元素,比如人物的成长、情感的纠葛、命运的无奈,都可能被索隐的“线索”所掩盖。本来是一部关于人情世故、人生况味的伟大作品,结果被解读成了一本政治教科书的附录,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学上的“暴殄天物”吗?

还有一点,“索隐”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精英主义”色彩,并且容易滋生“秘闻崇拜”。

索隐派常常认为,只有他们这些“高明”的人才能看破这些“玄机”,普通读者是看不懂的。这种说法,无形中就制造了一种门槛,好像不掌握一些所谓的“秘技”,就没资格谈论《红楼梦》。这种观点很容易让人觉得,《红楼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文学性,而在于它所“隐藏”的那些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的知识。这和我们现在追求的普及阅读、共享文化精神是相悖的。

而且,这种对“秘闻”的追逐,很容易让人沉迷于一些捕风捉影的猜测,而忽略了从作品本身去发现和体验美。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一种“秘闻崇拜”,把对作者的敬仰变成了一种对“神秘信息”的追逐。

最后,从历史的角度看,索隐派的兴盛,往往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而不是《红楼梦》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在一些政治压抑、信息不畅的年代,人们确实会倾向于在文学作品中寻找一些隐晦的政治寓意,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寄托某种希望。比如在清朝,很多评论家就喜欢从《红楼梦》中寻找影射清朝宫廷斗争的证据。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但不能代表《红楼梦》的本质属性。

如果说《红楼梦》真的有“影射”的成分,那也应该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普遍性影射,是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批判,是对人情世态的洞察,而不是某个特定事件或人物的精确对应。把所有东西都框定在某个狭窄的“秘史”框架里,反而限制了《红楼梦》普遍性的意义。

总而言之,我不反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红楼梦》,因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本来就值得反复品味和探讨。但对于索隐派,我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主要是因为我觉得它误读了作者的初衷,论证不严谨,削弱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并且带有不健康的“秘闻崇拜”倾向。我更希望大家能关注《红楼梦》本身所展现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让这部伟大的作品回归其文学的本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红楼梦看成了一本脑筋急转弯大全,这也罢了。

有些人不仅逢人便推这本脑筋急转弯,还认为每一个认为这东西没意义的读者是(和谐),这就很是问题了。

起码我知道我能在知乎上看见“自从知道了红楼梦隐写明亡史这种说法就再也看不上任何解读了该怎么办”,但看不见“自从知道了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这种说法就再也看不上任何解读了该怎么办”。

关于红楼梦成为禁书的原因,其实我觉得真没那么多政治隐喻。

红楼梦的主题难道是什么奋发向上的东西吗,那股子绝望的味儿都快溢出来了。一边看不上科举一边又悔恨当初要是听得进去一点劝会怎么样,最后直接看破了毁灭吧一切都无所谓啦,啪的一下,很快的出家了啊。

关键是这书还写得特别好,作者又是曾经的人上人,文采+真实一下就拉高了这本书的可信度。所以就会造成,如果红楼梦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天下举子就会掀起一股不学四书五经六艺八股全去出家的风潮,不说能有多少人吧,反正影响得挺恶劣,富贵尊荣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思想在社会上成为一种风尚,这国怕是药丸。

那么,假如你是带清统治者,你会禁这本书吗?

反正我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