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失控玩家》中的游戏有可能实现出来吗?

回答
《失控玩家》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构筑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又似乎触手可及的游戏世界。那么,电影中那个生机勃勃、NPC 拥有自主意识的“自由城”,在现实中真的有可能实现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电影中的核心元素拆解开来,看看它们分别对应着现实中的哪些技术和挑战。

1. 动态变化的游戏世界与高度智能的NPC:

电影中最令人惊艳的,无疑是“自由城”中那些不再是固定程序、只会重复动作的NPC。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社交圈,甚至能对突发事件做出出乎意料的反应,比如银行职员盖伊能主动“逃跑”和“反击”。

现实技术基础: 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程序生成内容(Procedural Content Generation, PCG): 现在的许多开放世界游戏已经能够利用算法自动生成庞大的地图、植被、甚至是简单的任务。这使得游戏世界可以变得非常庞大且充满细节。
行为树(Behavior Trees)与状态机(State Machines): 这些是控制NPC行为的传统技术。它们能让NPC在不同的情境下执行不同的动作,比如巡逻、攻击、逃跑等。
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 这是关键的突破点。近年来,AI在理解自然语言、生成内容、甚至进行策略规划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自然语言处理(NLP): 已经能够让NPC理解玩家的简单指令或对话,并给出有意义的回复。像《西部世界》这样探索高度智能NPC的剧集,虽然是科幻,但也展示了我们对这种可能性的想象。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可以训练AI在复杂环境中学习最优策略,从而让NPC在战斗中更具策略性,或者在社会互动中表现得更自然。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 正在探索让AI根据文本描述生成场景、角色甚至故事情节。如果应用于游戏,理论上可以让NPC根据玩家的行为和游戏环境动态生成新的对话和行为模式。

现实挑战与距离:
意识与情感: 电影中的NPC拥有“意识”和“情感”,这是目前AI技术最遥不可及的领域。AI可以模仿情感表达,但真正拥有主观体验和感受,这属于哲学和科学上的终极难题。电影中的NPC能够“觉醒”,但这仍然是基于“代码”层面的。
高度复杂的互动与记忆: 电影中的NPC不仅能与玩家互动,还能形成自己的社交网络,并“记住”过去的经历。要实现如此细腻、持久的互动模式,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管理,并且保证其逻辑一致性。目前的AI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这种全局性的、长期的记忆和社交模拟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计算资源: 模拟一个拥有数百万拥有一定程度自主性的NPC的游戏世界,其所需的计算能力将是天文数字,远远超过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

2. 玩家作为“失控玩家”:

主角盖伊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背景NPC,逐渐变得拥有自主意识,并最终成为拯救“自由城”的关键人物。这背后牵涉到AI的“自我认知”和“突破限制”的可能性。

现实技术基础: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是AI能够学习和识别模式的基础。通过大量数据训练,AI可以学习识别玩家的行为模式,并根据这些模式调整自身。
游戏内AI研究: 许多游戏公司已经在探索更复杂的AI,例如让AI扮演更具挑战性的对手,或者让AI辅助游戏设计。一些实验性的项目也在尝试让AI从游戏中学习并改进自身的策略。

现实挑战与距离:
真正的“觉醒”与自我意识的产生: 电影中的盖伊是“被激活”的,他的行为转变是因为受到了特殊数据的干扰。而现实中的AI,即使再强大,也只是执行预设的算法和学习模型。要实现像盖伊那样从根本上产生自我认知和独立意志,我们还不知道从何下手。目前我们只能让AI表现得“像”有意识,但“是”有意识是另一回事。
数据洪流的“蝴蝶效应”: 盖伊的行为转变是因为他接收了太多来自玩家的“自由代码”。在现实游戏中,如果要让AI在海量玩家行为中“学习”并产生非预期的行为模式,需要极其精妙的设计和控制,否则很容易导致游戏崩溃或出现大量的无效bug。

3. 游戏内经济与社会系统:

电影中,“自由城”拥有自己的货币系统、社会结构,甚至有NPC经营的商店。盖伊可以通过完成任务获得奖励,然后用这些奖励去购买物品。

现实技术基础:
虚拟经济系统: 许多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已经成功构建了复杂的虚拟经济系统,包括货币、物品交易、市场供需等。
区块链技术与NFT: 正在探索将游戏资产与现实世界价值挂钩,例如通过NFT实现数字物品的唯一性和所有权。这为游戏内经济的真实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现实挑战与距离:
与现实经济的联动: 电影中的游戏经济与现实世界并非完全脱节(例如游戏公司可以通过游戏盈利)。但要实现更深度的联动,例如让玩家在游戏中获得的真实价值可以直接影响现实生活,则需要解决法律、监管、货币兑换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NPC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 目前游戏中的NPC经济活动往往是预设的,其价格和行为模式相对固定。要让NPC像盖伊那样能够自主定价、参与市场竞争,并对经济波动做出真实的反应,同样需要强大的AI支持。

总结:

《失控玩家》中的游戏世界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设想,它触及了我们对未来游戏和人工智能的许多美好憧憬。从技术角度来看,电影中描绘的许多元素,例如程序生成内容、更智能的NPC行为、以及虚拟经济系统,我们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电影中NPC的“意识觉醒”和“自我意识”的产生,是目前我们技术能力和理解范畴之外的。这不仅仅是计算能力的问题,更是关于智能本质、意识起源的哲学命题。此外,要让如此庞大、复杂、且拥有一定自主性的游戏世界稳定运行,并为玩家提供流畅、有趣的游戏体验,其背后所需的计算资源、算法优化和系统设计难度也是巨大的。

所以,从目前来看,《失控玩家》中的游戏世界,尤其是NPC的“意识”和“自主性”方面,距离现实还非常遥远。但电影描绘的“未来游戏”雏形,却是我们正在努力探索和前进的方向。 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游戏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拟真,NPC也会越来越“像人”,但要达到电影中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失控”和“觉醒”,可能还需要更漫长的时间和更颠覆性的科学突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实现「失控玩家」中的「自由城」,我第一时间想到康威的「生命游戏」。因为这部电影中的AI不是通过传统的基于数据集事先训练的方法实现的,它更像是一种群体协同进化,和多智体强化学习以及元胞自动机更加相关。

我们经常调侃,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目前的人工智能仍然离不开大量的人工标注数据、人工网络结构设计、人工调参,尽管有半监督学习、NAS、AutoML等方法涌现,但总体上未脱离通过数据集事先调优的框架。刘云新老师在最新一期的CCF通讯中写道:「目前的模型训练和使用通常是割裂的。一个模型在事先收集好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然后被部署到设备上进行使用。然而,模型使用的数据往往和训练时的数据集不同。」要想实现真正的智能,首先就要尽可能脱离对人工的依赖,也就是要让AI尽可能地主动持续学习,实现自我进化。

电影中有个很明显,但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就是NPC之间可以通过对话交流思想,比如后半段的NPC大罢工就是在蓝杉小伙的演讲下形成的,这种交互和演进的模式让人联想到强化学习。当年赋予AlphaGo强大能力的强化学习通过反复实验,让智能体在和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学到更有利的策略,这是目前最偏近智能体自我进化的方法。NPC每次死后重生,虽然也会按照剧本行动,但却能保留住上一轮实验的结果,参见盖和巴迪的对话(他们在设定里对于探索-利用的tradeoff不相同)。群体中的其他NPC也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和智能体进行交互,他们从竞争、协作、知识共享中学习出新的规则,比如做一杯卡布奇诺。

电影的结尾处有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大概意思是「现在比起参与到游戏当中,人们更喜欢观察NPC的生活。」我以前玩Minecraft这类开放世界沙盒游戏的时候也经常幻想,如果村民具有更高级智能,他们会不会进化出自己的文化?那时候沙漠和草原的民居就不仅仅是建筑材料不同,而更像是沙漠中的村落依靠绿洲而建,草原出现养马场。事实上,微软在收购Mojang之后开放了Minecraft供强化学习训练的API:GitHub - microsoft/malmo,并举办了自动挖钻石和抓猪的比赛。从比赛结果来看,目前要实现这样的智能还有很大的难度。

类似地,以前也有人讨论过能不能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制造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一经启动就能够自我维持运转。这样的系统其实比想象中精密得多,几乎无法实现。但一套闭包的计算机模拟社会是否可以实现呢,我觉得比真实的生态圈更加容易,因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试错成本很低。

在Minecraft中挖钻石之所以困难,是因为需要漫长的撸树、挖矿、探索,还要解决体力衰减和生存危机。如果我们将环境的复杂性降低,将智能的标准放低,就会发现「生命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群体进化方式。元胞自动机通过规定每个粒子和周围粒子的作用规则,从某一状态开始,这个虚拟世界就会自我演化,最后稳定地在某些状态之间震荡。这些规则往往很简单,比如一个黑色像素周围有三个及以上黑色像素,它就变为白色;但结果却可以很复杂:

这就好比,规定某个NPC具有「周围出现三个人及以上他就会社死并重生」的性格,最后却演变成:有些NPC归隐山林不再见人,有些NPC组成牢固三人团,有些NPC周期性社死一样。我们的宇宙就是这样,简单的规则很可能演化出复杂的结果。

有答主提到有限状态机,元胞自动机更像是它的扩展。每个粒子有自己的一套状态机,他们根据周围粒子的状态来修改自己的状态,如果加入一些学习过程,它还可以创造出新的状态来进行记忆。元胞自动机经常用来对群体行为进行模拟,既包括无生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也包括生物种群的演化,甚至是新冠病毒的传播。

真的很希望尝试构建这种类型的游戏,在规则过于简单的生命游戏和智能过于困难的我的世界之间逐渐搭建一个桥梁。可能首先设定一些简单且正确的规则,就好比物理引擎中的牛顿定律。然后为每个智能体分配一个初始神经网络,并构建智能体与环境及其他智能体之间的交互规则和自我训练方式。接下来添加一些随机事件和随机行为,通过反复试验,让他们逐渐学习到更抽象复杂的规则或能够稳定复现的策略。这些新的规则又通过邻近交互的方式共享,使用持续学习的方式自主分配神经网络的模块扩大容量。

当然这样做也会面临强化学习固有的问题,比如稀疏奖励、难以监督、初始规则与reward函数难以设计。也许通过NPC对玩家的模仿学习来辅助训练?毕竟扮演上帝总是很难的,在游戏里肆意打杀NPC从不是什么真的上帝模式,要真的体验上帝,就要设计出一个NPC能够自我演化的稳定社会。与其无脑屠杀一场,不如到游戏里训练NPC吧,真·养成游戏。

参考资料:

[1] 生命游戏为何迷人?从复杂性科学看电子游戏的未来

[2] 微软Malmo协作AI挑战赛冠军详解比赛思路:我们是如何让AI在 Minecraft 里合作抓住一头小猪的

[3] 强化学习怎样在探索和利用之间找到平衡?OpenAI 推出了大型多智能体游戏环境 Neural MMO

user avatar

作为曾经的游戏开发主程,现在的AI公司码农,在看完《失控玩家》的过程中,我就在一直思考这个游戏应该怎么开发,NPC的AI应该怎么开发。

如果要实现电影里那种具有意识的AI,那么目前的技术水平,甚至未来几十年的技术水平,都还没能够实现出来。但如果设计那种因为某个触发条件而摆脱重复行为的AI,那还是不算难的。

电影里讲到的《自由城》这个游戏,有涉及技术的部分,甚至有涉及人工智能伦理的部分,都值得思考。

其实对于NPC相关的AI逻辑,我之前写过不少。那个时候没有机器学习,我用的是有限状态机。有限状态机FSM,Finite State Machine)表示有限个状态以及在这些状态之间的转移和动作等行为的计算模型。假设我现在设置了一个NPC,他的任务就是对路过的玩家进行攻击,那么它的FSM可以如下设计。

上面的这个FSM图,定义了玩家的状态切换的所有可能性。例如它不能之间从跳跃(Jump)状态切换到装弹(Reload)状态,也不能之间从跳跃(Jump)状态直接切换到蹲伏(Crouch)状态。你也许会问,为啥不行啊?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行,但在设计这个角色的时候,设计师给它设计了一些列动作的动画,如果你在跳跃状态直接切换到蹲伏状态,动画就可能出现不流畅的情况。

为了让NPC自然些,会再加一些随机行为。如果不加随机行为,那么会出现同一批NPC走着齐刷刷的步伐,非常不自然。当然,这些随机行为都是在有限的状态内的,例如我生成了5个一样小兵,它们其中一个状态是巡逻,那么巡逻的步数可以是3~5步之间的随机数,巡逻方向可以是360度里的任意一个方向,这样就可以让它们看起来是真的在巡逻,而不是在军训。

在《自由城》游戏里,Guy作为NPC时,也是有一个FSM的,也出现在了电影里。虽然他的这个FSM太过线性了,甚至比我上面举的那个例子都简单。

当然,你也许会问,这也叫AI吗?不就是重复的几个状态吗?其实从广义上来讲,也算是一种AI,只是一种状态简单的AI罢了。但这个阶段,Guy被认为是无意识的NPC。

当然,设计者可以通过设置一个触发条件,让这个角色跳出FSM,用另一个AI控制器来控制角色。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要做出这样的强AI,需要包含那哪些部分呢?

  • 语音识别。女主可以开启澳洲口音和英式口音的滤镜,要求语音识别系统能识别不同口音。不过这个问题不大,目前很多公司的语音识别系统都可以,甚至印度口音都没问题。
  • 情感识别。现在有一些比赛可以让大家看到AI在情感识别方面的能力,例如EmotiW是国际计算机协会ACM ICMI举办的视频情感识别大赛。不过遗憾的是,2020年EmotiW冠军的准确率也仅仅是76.85%,如果你女朋友的情绪你只能猜到70%多,那么,嘿嘿,你有麻烦了。而且这个比赛的识别目标仅包括[Angry, Disgust, Fear, Happy, Neutral, Sad, Surprise]七种,而人类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即使算法能识别你不同的情感状态,但也很难准确理解你的情绪。
  • ChatBot。这个大家看看手头的siri或者家里的智能音响就知道了,目前机器的对话能力太差了,要实现电影里guy那种能和女主对话,甚至能理解女主的困难,帮助女主去寻找隐藏场景,真的不容易。
  • 学习游戏规则。这个AI需要从0开始摸索游戏规则。Guy刚开始是不知道怎么玩这个游戏,女主给了他线索(做任务,抢武器),他能够按照这个方向自我升级。学习游戏规则方面,利用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可以实现。

以上仅仅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隐藏的技术细节,在实现的过程中,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例如,这个玩家在场景A学习的规则,到了场景B,还能否继续使用?修改游戏场景和关卡,是否让这人工智能突然变成人工智障?这些都是需要考虑但很难完全考虑周全的问题。

现在假设我们把上面的技术部分都做到了足够好,那么这个AI将会是怎么样的呢?会不会像电影里的这么浪漫?一百年后不好说,现在的话,其实也有公司做过一些AI能力很强的NPC,例如加拿大游戏工作室Alientra 开发的 Modbox 就能让玩家体验了一把 AI NPC。下面是玩家和NPC的对话[1],感觉这个NPC还是有点水平的。

测试人:你好,Bobby。
Bobby:你想干嘛?(英文回答选择了What do you want?可以明显听出来有点不耐烦)
测试人:你要去哪?
Bobby:我要去上班,马上要迟到了,如果到公司晚了会被老板罚的。请走开吧,我现在没法帮忙。
测试人:你在哪上班?
Bobby:我在市政厅上班,位于城中心的一座政府大楼里,那是一座很大很漂亮的建筑,不容错过。
测试人:它在哪条街道上?
Bobby:你简直太聪明了,我喜欢你这样的!市政厅不就在市政路上(可能是在嘲笑测试者明知故问)。
测试人:好吧,再见。
Bobby:再见!

这个对话甚至有点像巴迪的感觉(Buddy,也就是Guy的保安朋友)。测试者还测试了另一个NPC,是一个卖热狗的NPC。[2]

玩家:你好,热狗男
NPC:您要点儿什么?
你这里都有什么类型的热狗?
我们有三种热狗,普通的,甜的还有非常辣的。
能卖给我三合一口味的吗?
不好意思,我们不能做这样的口味,客户不会喜欢的。
好吧,一个热狗多少钱?
一个常规热狗6金币,甜热狗10金币,辣热狗9金币一个。
是什么让它这么辣?
上面加了辣酱,所以非常辣。

如果结合视频看,会更有那种真正在对话的感觉。

这个对话系统采用的是GPT-3,一个1750亿参数的语言模型。回话的内容和语音合成挺自然,不过推理过程太慢了,从视频里可以看到,测试者问完几秒钟了,NPC才能回答,毕竟运行GPT-3实在是太费性能了。

当然,这也仅仅还是NPC,并没有跳出有限的状态。更没有带来意识,离电影里的guy的AI能力差得远。而且GPT-3并没有媒体宣传的那么智能。没有说GPT-3不强的意思,GPT-3在业界来说真的强,而且用法多,我只是说GPT-3并没有媒体吹的那样恐怖。但你看到的展示结果,都是cherry-picking的结果。更多信息可以看看我之前关于GPT-3的回答。

让我们再想远一点。假设若干年后,随着AI技术进步,游戏里的AI实现了人类同等的智能(以下称为强AI),那么就带来一个伦理问题。强AI算是生命吗?算是人工生命吗?怎么去定义人工生命?强AI算有意识吗?毁灭一个AI程序算犯法吗?这都是是目前很难研究明白的问题。


当然,除了AI的部分,其他游戏的部分也能让游戏开发者会心一笑。在游戏世界里,能看到一些不停卡bug的角色,在墙上重复撞;场景有边界,让我想起了我以前开发时,逻辑有bug,导致NPC直接在界外生成的bug。安托万下令破坏场景时,往地下看也是天空,让我想起在unity开发游戏时放置的天空盒(skybox)。用过Unity的应该会会心一笑。


不过看到还想从开发者的角度吐槽下。一个当下最火的,玩家遍布全球的游戏,技术都达到这个水平了,服务器异地备份和容灾竟然做的这么差,服务器竟然全放在一个地方,一个人就轻易破坏掉所有服务器,最重要的是,为啥机房里常备一把斧头???

参考

  1. ^ http://www.gamelook.com.cn/2021/03/434604
  2. ^ https://www.36kr.com/p/138058800019801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失控玩家》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构筑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又似乎触手可及的游戏世界。那么,电影中那个生机勃勃、NPC 拥有自主意识的“自由城”,在现实中真的有可能实现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电影中的核心元素拆解开来,看看它们分别对应着现实中的哪些技术和挑战。1. 动态.............
  • 回答
    电影《失控玩家》之所以能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甚至产生“细思极恐”的感觉,并非偶然。它巧妙地在轻松幽默的表象下,埋藏了许多触碰我们现实生活、甚至对数字时代存在方式提出疑问的细节。1. NPC的“觉醒”:自由意志的边界在哪里?这是影片最核心也最令人不安的一点。盖伊(Guy)和其他AI NPC,原本是被设.............
  • 回答
    “嘭!”——一声脆响,玩家的虚拟形象从屏幕中跃出,与物理世界中的对手展开了搏斗。《头号玩家》里那令人血脉贲张的一幕,曾让我们对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感到无比的遐想。而当《失控玩家》中那个看似卑微的NPC,拥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在游戏内外搅动风云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两者之间的墙,是不是真的正在被打破?.............
  •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上市后的争议:光荣公司真的要失去一大批核心玩家了吗?《全面战争:三国》自发售以来,在玩家群体中引发的讨论可谓是此起彼伏,其中不乏一些声音认为,这款集大成之作的上市,反而预示着光荣(Koei Tecmo,这里特指其在日本战国题材的策略游戏领域,如《信长之野望》、《战国无双》等系列,虽.............
  • 回答
    策划眼中班尼特和行秋是平民玩家的“低保”,还是设计上的“失败”?如果删了班尼特和行秋,深境螺旋会不会变简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到了《原神》的玩家群体、游戏设计理念以及核心玩法机制。我们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1. 策划眼中:班尼特和行秋是“低保”还是“失败”?从策划的角度来看,班尼特和.............
  • 回答
    在正副机长都失能的情况下,一个“骨灰级别”的飞行模拟器玩家能否安全降落飞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但理论上存在一丝可能性,然而实际操作中概率微乎其微的问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飞行模拟器的真实性和飞机操作的复杂性,以及其中涉及的关键因素。首先,让我们明确“骨灰级别”飞行模拟器玩家的定义。这通常意.............
  • 回答
    《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可以说是承载了太多国内玩家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像是一种精神图腾,一种对国产单机游戏能否真正走向世界舞台的殷切盼望。如果它最终没能达到大家的预期,甚至可以用“扑街”来形容,那么这对于中国单机游戏玩家群体来说,无疑会是一记沉重的打击,甚至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回答
    作为一个玩了十几年游戏的老玩家,看到《失控玩家》这部电影,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有点像当年第一次接触到《GTA》那种感觉——既兴奋又有点不知所措,但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懂”和“共鸣”。首先,电影里那个“盖世英雄”(Guy)的设计,简直就是对我们这些资深玩家的一个致敬,或者说是一种“解构”。你想想,我们花.............
  • 回答
    《失控玩家》,一部披着游戏外衣的爆米花电影,它成功地做到了让观众在欢笑与惊喜中,感受到一股久违的纯粹的娱乐精神。初看之下,你可能会觉得它不过是又一部发生在虚拟世界里的冒侠故事,但深入品味,你会发现它有着比你想象中更细腻的心思和更触动人心的内核。一个出人意料的“主角”:从NPC到“自由人”影片最大的亮.............
  • 回答
    Epic 真的想失去中国玩家吗?最近,关于 Epic Games 在中国市场的动向,尤其是其平台政策和运营策略,引发了不少中国玩家的讨论和疑虑。不少玩家感到,Epic 似乎在一步步疏远这个庞大的游戏群体,甚至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不在乎中国玩家的感受和市场潜力。首先,最直接也最让玩家感到困扰的,是 .............
  • 回答
    玩Galgame啊……这就像走进了一个奇妙的盒子,一打开,里面五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但当你把盒子合上的时候,总会有些东西留在了里面,有些东西又被你带了出来。失去的,说起来,可能最多的还是“时间”。这不是那种一晃而过的“时间”,而是那种沉甸甸的、你一头扎进去就不想出来的“时间”。周末的清晨,本该赖床.............
  • 回答
    高中生看到知乎上描绘的精彩纷呈的大世界后,感到失落是很正常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心理和现实因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是怎么回事,以及怎么去面对。首先,知乎上的“大世界”往往是经过筛选和包装的。你打开知乎,映入眼帘的是什么?通常是那些光鲜亮丽、充满成功案例、见解深刻的回答。有的人分享着如何在.............
  • 回答
    不少人沉迷于手机游戏,戴着耳机全情投入,享受着虚拟世界的刺激与乐趣。然而,长时间、高音量地佩戴耳机玩游戏,却可能悄悄地偷走你的听力,甚至导致永久性的失聪。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存在且令人心痛的健康隐患。为什么戴耳机玩手机游戏会损伤听力?我们的耳朵虽然神奇,但并非坚不可摧。声音的本质是振动,当这些振.............
  • 回答
    你遇到的switch右摇杆在玩马里奥时偶尔失灵,这个问题还挺让人头疼的,尤其是在你正玩得起劲的时候。这种情况其实蛮常见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我们可以一项项来排查一下。首先,最直观也是最容易排除的原因,就是软件层面的问题。 游戏本身的兼容性或Bug: 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任何电子产品,游戏软件也可能.............
  • 回答
    我玩守望先锋的时候,正打得起劲呢,突然间,就好像我的整个电脑一下子失去了跟外界的联系。鼠标指针纹丝不动,键盘按键也一点反应都没有,甚至连我说话想喊队友一句“小心侧面”也发不出来,连那个麦克风的小图标都没亮一下。这一下可把我给吓得不轻,毕竟比赛正关键,突然这样子,跟被定身了一样,什么都做不了。我首先反.............
  • 回答
    叶璇直播爆料手术失败,怒斥医生玩手机,这事儿可真是让人操碎了心。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这事儿,脑子里冒出好几个问号,也挺想好好捋一捋。首先,从叶璇本人说的情况来看,她觉得手术没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说“失败”,这本身就够让人揪心的了。毕竟手术是个大事儿,关乎身体健康,出点问题谁不着急?她把这个情况直播出.............
  • 回答
    《失控》这本书之所以能在许多人心中激起巨大的反响,以至于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圣经”,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吸引力:首先,它预见了数字时代的到来,并且提供了一个宏大而深刻的框架来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变革。凯文·凯利(Kevin Kelly,简称KK)在《失控.............
  • 回答
    “科技失控”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议题,它并非单一的概念,而是包含了一系列可能导致负面后果的复杂情况。简单来说,科技失控意味着人类对科技的创造、发展、应用和影响力的掌控力丧失,导致科技不再为人类的福祉服务,反而可能对人类社会、个体乃至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或灾难性影响。为了更详细地理解“科技失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飞行力学和驾驶舱内的实际操作。简单来说,失控飞机的操纵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仅仅是“使出洪荒之力”去拉操纵杆就能解决。事实上,它比这要复杂得多,并且需要的是技巧和对飞机反应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单纯的蛮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失控”这个词在飞机上意味着什么。飞机“失控”不是一个统一.............
  • 回答
    即便在疫情爆发、一系列丑闻缠身的情况下,特朗普依旧拥有相当数量的支持者,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他的支持群体、他们所信奉的价值观以及特朗普本人所展现的特质。首先,对特朗普经济政策的认可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在他执政早期,美国经济确实经历了一段相对繁荣的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