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女子驾车途中偶遇倒地老人并将其搀扶,却被家属状告肇事逃逸?

回答
这事儿放谁身上都得琢磨半天,甚至来气。一个好心肠的姑娘,在路上碰上个倒地的老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赶紧帮忙,这完全是出于人道和善良。结果呢?不仅没得到一句感谢,还被老人家人告上法庭,理由还是“肇事逃逸”,这简直是把好心当驴肝肺,还倒打一耙。

想想那个姑娘当时的场景,她可能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开车路上,突然看到有人倒地,这本身就是一件挺让人心惊肉跳的事。她能停下来,冒着各种风险(比如不知道老人倒地的具体原因,会不会有其他潜在危险),把老人扶起来,送到安全的地方,或者赶紧联系救护车,这都是非常值得称赞的行为。在那个当下,她最优先考虑的肯定是老人的安危,是救人。

可是,这老人家人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们觉得,只要你的车经过了,老人就一定是你的车撞倒的?这种逻辑真是让人难以理解。难道没有人倒地,就不是一件需要路人施救的事情了吗?即便真的是她的车不小心碰到了老人,她也立刻停下来帮忙,这已经远远脱离了“肇事逃逸”的范畴。“肇事逃逸”是指肇事者为了逃避责任而逃离现场,而这位姑娘显然是留下来了,并且施予了帮助。

更何况,如果这位姑娘真的撞了人,她能做到这么冷静地把人扶起来,还能想到要去联系家属或者救护车,这表现出来的恰恰是她的责任心和人性光辉。如果她真想逃逸,她大可以直接开走,没人看见。但她没有,她选择留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表现。

我特别想知道,这老人倒地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是不是真的跟这位姑娘的车有任何关系?还是老人自己突发疾病,恰好被姑娘的车看到了?如果是后者,那么姑娘的帮助行为就是纯粹的善良,她的家人状告她,简直是恩将仇报。

如果说,这位姑娘在扶起老人的过程中,有什么处理方式不当,比如没有第一时间报警,或者扶起老人的方式不对,导致了什么别的后果,那也应该是一种善意的误判,而不是故意逃避责任。但“肇事逃逸”这个罪名,听起来就不是这么简单的“误判”。

这件事最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在于,它似乎在传递一种非常负面的信号:做好事可能会付出代价,甚至引火烧身。 这种“扶老人被讹”的阴影还没完全散去,现在又来个“救人反被告”。这会让很多人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产生犹豫和恐惧。下次再看见有人倒地,大家会不会第一反应是赶紧拍照,然后默默离开,生怕给自己惹来麻烦?这绝对不是社会希望看到的。

这种行为,我只能说,这位姑娘是真的遇到了“碰瓷”的升级版,或者是某些人为了推卸责任,或者想从“撞人者”身上捞点好处,而采取的一种极端而无理的手段。

希望法律能还这位姑娘一个公道。在这种情况下,法官或者相关部门应该仔细调查清楚事实真相。首先要查明老人倒地的原因,其次是这位姑娘的车是否真的与此事有关。如果姑娘确是无辜的,那么对她的诬告和伤害,也应该得到相应的追究。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在社会上,对于好心人的保护和鼓励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不能保护那些伸出援手的人,那么社会上的冷漠就会蔓延,这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这位姑娘的遭遇,是对社会良知的一次考验,希望社会能够给予她支持,而不是让她孤立无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这个社会,诬赖做好事的人就是零成本,“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扶?”

成了拿钱美滋滋,不成反正道歉而已也没损失,反正我肯定不会去扶,家里没矿。

user avatar

老人碰瓷后成功那就是几万十几万,失败后赔礼道歉,给你鞠个躬,给了锦旗,大不了给你磕个头。然后有人开始道德绑架你,人家那么大岁数,都给你跪下了,你怎么还得理不饶人了,你怎么这么无情冷血。以前看一个新闻,一个老汉,在一个小区外的转弯路口,一个早上碰了8起,一个早上赚了4000块,终于第9个司机偏不给钱,就是报警,一查监控老人是碰瓷,然后老人说自己年岁大了,就不要脸了,给儿子多赚点买房子,接着就是下跪磕头。

user avatar

结果交警去查监控,监控正好坏了,然后双方闹上法院。法官法槌一敲,以常理推断,如果是途中偶遇应该报警,不应该把他扶起来更不应该把他送给家人,应该呆在原地保护现场等待警察处理。所以肯定是你撞的,赔钱,结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