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律师真的可以是终身职业吗?

回答
作为一名律师,这确实是一个能够伴随你一生,甚至可能比你人生更长久的职业。我认识不少干了一辈子的律师,从毛头小伙儿,到白发苍苍,他们依然活跃在法庭上,或者在办公室里为客户提供咨询。这种“终身职业”的说法,绝不是夸张。

为什么律师能够成为一个终身职业?原因有很多,咱们就一样一样地捋捋。

首先,知识的更新迭代是持续的,但基础是稳固的。 法律,归根结底,是一门研究社会规则、维护公平正义的学问。这门学问的基础,比如宪法、民法总则、刑法基本原则等等,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即使有修修补补,其核心精神依然存在。但同时,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法律不断地去适应和完善。新的立法会出台,旧的法律条文会被解释或者修改,判例法国家更是如此,每一份有影响力的判决都可能为未来的法律实践提供新的指引。

对于律师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能指望学一套本事就能吃一辈子老本。你得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新的法律知识,了解最新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这听起来有点辛苦,但反过来说,这也正是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你永远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因为总有新的东西需要你去学习和研究。这种持续学习的能力,恰恰是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必备素质,也是让这个职业能够“终身”的驱动力。那些真正热爱法律的人,会享受这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其次,经验的积累是无价的。 法律不仅仅是条文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案例中理解和运用这些条文。一个刚毕业的律师,可能对法律条文了如指掌,但他缺乏的是对法律实际操作的经验,对庭审的把握,对谈判的技巧,对风险的预判。这些经验,都是随着时间和案件数量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处理过不同类型的案件,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庭审,这些都会沉淀成律师独有的智慧和判断力。一个经验丰富的律师,往往能在案件发生之初就看出端倪,找到关键的突破口,或者在庭审中抓住对方的漏洞。这种能力,不是通过看书就能学会的,而是实打实地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所以,越是资深的律师,他们的经验价值往往越发凸显,客户也更愿意为他们的经验买单。这份经验,本身就构成了职业的“壁垒”,也让这个职业具备了长久的生命力。

第三,社会需求是持续的。 只要社会存在,就有利益的冲突,就有矛盾的发生,就需要解决纠纷的机制。而律师,正是充当了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角色。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面对法律问题时,都需要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帮助。可能是一纸合同的起草和审查,可能是一场官司的代理,可能是一次法律风险的规避。这些需求是贯穿一个人甚至一个企业生命周期的。而且,随着社会复杂性的增加,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对专业法律服务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而不会消失。法律服务,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服务,它的价值在于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规避风险,实现合法权益。只要人类社会还在运作,这种需求就不会枯竭。

再者,律师的执业领域非常广泛,可以根据兴趣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法律行业并非铁板一块。你可以做刑事辩护,也可以做民商事代理;你可以专注于知识产权,也可以钻研公司法;你可以成为一名法官(虽然这需要通过考试),也可以转行做法律顾问,或者在大型企业担任法务总监,甚至投身于法律教育和研究。

比如,很多资深律师在职业生涯的中后期,可能会选择从传统的诉讼业务转向非诉业务,例如为企业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参与并购项目、进行合规审查等等。这些领域同样需要深厚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或者,一些律师会选择在某一细分领域深耕,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比如在环境法、房地产法、劳动法等方面享有盛誉。这种可塑性使得律师能够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变化,调整自己的执业方向,从而保持职业的活力。

当然,成为一名“终身职业”的律师,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你需要保持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律师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重大利益,甚至是人身自由。这就要求律师必须以诚信为本,勤勉尽责,恪守职业操守。同时,你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客户、法官、对方律师等各方进行有效沟通。最后,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你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总而言之,律师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项终身职业,是因为它建立在持续学习的知识基础之上,依赖于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满足着社会持续存在的客观需求,并且具有极高的职业可塑性。这注定不是一条轻松的路,但对于那些真正热爱法律,愿意为此付出不懈努力的人来说,它能够给予足够的回报,并且是一份可以让你倾注一生心血的荣耀事业。我认识的那些老律师们,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从容、智慧和对法律的敬畏,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不仅是“律师”,更像是法律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这份职业的生命力,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长久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各位想象一下,体育比赛,代表中国队出战的运动员是鹤发童颜的以下几位,接下来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

大概是修仙御器大赛元婴组的预选赛快要开始了吧。biu~~!biu~~!

再想像一下,法院开庭是国际大专辩论赛这样式儿的:

你觉得这一组律师水平高不高?

所以律师本来就和运动员处于两个极端的情况,一个是典型的吃青春饭,运动员执业生涯到了以后,不是转型做教练,就是干脆去干别的,甚至很多运动三十岁都算年纪大了。而律师确实典型的靠经验吃饭,所以有“越老越吃香”的说法。

和运动员早早崭露头角不同,律师的执业生涯前五年几乎不太可能有什么辉煌成就,很多年轻律师以为自己只要考过司法考试就能飞黄腾达,所以执业初期落差很大。

刚执业的律师,关注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营销,拉案子,一个个都巴不得早点赚钱。这倒不是什么酒香也怕巷子深,更多的是因为没有客户积累。

一个水准平均线网上的律师——比如100分满分,大概在60~80分这个分段的律师,踏踏实实办15年案子,不需要做营销,也能积累到足够的客户养活自己。也就是说,从律师的22~24+15,干到35~40岁左右的时候,一年赚个几十万不成问题,不需要做什么营销和推广,光靠之前十五年办得案子积累的客户就足够你有个体面的生活。而且这个状态可以一直持续到退休。

律师没有退休年龄,所以退休不退休全凭一张嘴。有些律师四五十岁就退休了,有的律师甚至更早,但是坚持不退休的律师也很多。很多律师都六十多、七十多了,还在一线办案子。不再办案子的,大体上也有不少老客户,这些人该拉业务拉业务,该当合伙人当合伙人,退休和不退休也没什么差别。

当然,这个前提是,你确实干的不错,熬的够久。

律师圈,确实有很多人都早早的退市了,你要说完全没有体力瓶颈,那也不是的。客观上一直为了案子奔波,每个人都有体力瓶颈,有你老了,干不动了的时候。非诉律所,大概30岁~35岁的律师离职率其实也挺高的,就是律师们干到一个瓶颈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技术上和年轻人差别不大,案源又没有,体力确跟不上了,这些情况非诉比较多,诉讼不太明显。这件事只有律师行业某些产品存在这个情况。

最近看一个剧:小欢喜。黄磊老师扮演的方圆是一个资深法务,45岁时候被裁员,因为没有律师证找工作不太顺利,最后去开滴滴。在这个戏里面,方圆去师弟开的律所面试,开律所的师弟给方圆分析,你看你年纪大了,跟小年轻拼体力你拼不过人家,等你老了,你干不了几年……

这个情节主要是为了配合整部戏,其实一个性格好的资深法律从业人员,干了20年以上,能参与企业并购并能有决定性的贡献,那么这个人高概率是其他企业挖角的对象,他的性格能力决定他的人脉,他的资历也没有问题,我以为是不太可能找不到工作的。

在戏里方圆去律所找工作碰了壁,但是整个情节里都没看到他再去面试其他公司的法务——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法务、财务往往是为一个公司留守到最后的人,越是经济不好的时候,方圆和童文洁其实越不太可能失业。而这两个专业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在企业干了几十年的财务、法务,对公司的大小事务可能比高管更清楚,是公司管理迭代时不可或缺的云存储器。在戏里童文洁作为财务高级人员辞职居然是一做决定第二天就交接工作,而且只交接一天,其实不太现实。

方圆也是同理,一个法务部门前脚负责对接并购的法律专业人士后脚就踢出去了而且是团队唯一一个被踢出去的,那整个项目在合同洽谈阶段的大小事项一旦出现执行方面的问题,之后到底该找谁问呢?

我虽然不能保证律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职业,但是我可以这样说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情商能达到方圆这个水平,无论是做法务,还是做律师,还是做法官、检察官,都可以是终身职业。除非你自己不想干了。否则当你混到45岁的时候,光是你积累的经验、人脉,都是随着日积月累不可替代的资源。

而今天的大部分工作,本质上都是“重复性劳动”,所以如果律师不是终身职业,那恐怕世界上除了爸爸、妈妈,也没什么终身职业了。

岂止是终身职业。

美国有个总统叫克林顿,上班的时候出轨莱温斯基,搞到最后总统也没得当。

这个事件中有个小插曲,总统的律师证给吊销了。为此,克林顿表示,希望不要吊销律师证,因为这个处罚过重。但是律协没把总统当回事,虽然他高概率不会再干这行,但是律师证还是没保住。据说五年后,克林顿前总统又办了律师证,是真是假就不清楚了。

顺便说一嘴,“律协领导”吊销总统的律师证,不是因为他出轨,而是因为他开庭的时候撒谎——作了伪证。

比他更早还有一位总统尼克松,是因为水门事件非常有名,因为“妨碍司法公正”也被吊销了律师证。

当律师的都干到总统了,人家都没说不干律师,律师证还一直“挂着”,这说明什么?

律师不仅仅是个职业,也是一份荣誉。你当了一天的律师,以后一辈子,别人都叫你xx律师。老师也是这样,当了一天的老师,辞职了大家还是叫他老师。你看大伙都管宋倩叫“宋老师”,乔卫东再有钱,除了乔英子叫他爸爸,其他人都是叫他:“乔卫东!”

“乔卫东!你给我过来!乔卫东!”

user avatar

下定决心坚持做律师真是太容易了,我一年能下一百多次决心!

律师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因为整天都在跟人打交道,而打交道的内容都是纠纷、矛盾、冲突、扯皮、推锅、愤怒、无奈、绝望这种看着就很难让人愉悦的东西。做律师有多难呢?贵乎大V徐叔讲了他们律所一个故事,说帮一个小区部分业主跟开发商打官司,而且打赢了,结果开发商脑抽了,不光赔了起诉的业主,还赔了没起诉的业主,这下起诉的业主炸锅了,竟然有人可以不花律师费就得到赔偿,天理何在!于是徐叔他们所的律师当然地被投诉了。

如果觉得律师职业太恐怖了,还有其他几个容易掉进职业倦怠坑里的职业,比如医生、教师、心理咨询师等。

如果你不幸做了律师,没关系,一般工作三年、五年、七年的时候你的职业倦怠会逼着你重新做人生选择。如果熬过了七年,那么也得恭喜你,因为你基本上除了硬着头皮做律师也没有太多选择了。假如你在美国硬着头皮做了三十年律师,实在熬不下去了你还可以考虑做个总统;假如你在中国硬着头皮所了三十年律师,哦,不好意思,中国的律师制度才刚刚恢复重建四十年,第一家私人律所才二十七年。

不过截至2019年,已经有42万想不开的人做了律师,司法部未来四年还要再忽悠进来20万想不开的人。

作为想不开的人之一,有时候也得逼自己想开一点,要不然一年一百多次决心怎么下?比如团队还等着发工资呢,比如房贷还没还清呢,比如要不是家里穷谁会想来做律师呢……[此处省略一万字……]

不好意思想歪了,言归正传,做律师也不是完全没好处。

比如,我刚入行的时候,前辈教导我,说律师是不需要太聪明,只要勤奋就能成功。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就很对!如果你的脑子也跟我一样不太灵光的话,就该好好听前辈的话,做律师就对了,要不谁去熬夜加班写文件呢?至于聪明的人,也不是说不能做律师,只是聪明的律师正忙着教导后辈呢……

比如,律师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毕竟每天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写字楼。工作几年后,你绝对有实力做到穿西装不像房屋中介。至于能不能超越卖保险的,就不好说了,毕竟卖保险的已经不穿西装了,改为在朋友圈晒环球旅行照了,这点绝对秒杀一众加班狗律师。

再比如,做律师还挺能挣钱的,你有机会一入门就挣三十万年薪,以后每年涨他个十万问题也不大,不过有点前提条件,就是你能挤进北京近三千家律所中比较靠前的那十来家。如果你做到特别大牌的律师,一年挣个几千万也不奇怪。

做律师还有个好处,就是能少很多麻烦。你看别人买P2P、理财亏钱了,就着急上火的,还得花钱请律师。律师就没这种麻烦,P2P根本就不敢卖给你,一些理财产品不愿卖给你,甚至一些学校都不敢招律师的孩子,谁让就你们律师事多呢。

还有,现在大家不都担心人工智能会让人们失业嘛,据说律师是最不容易失业的几种职业之一,毕竟是跟人打交道的职业,而人是最难打交道的。比如码农在写酒店送餐机器人的代码时,多半不会想到酒店的客人会嫌电梯挤而把送餐机器人一脚踢出电梯。而难搞的人类,也只有同样难搞的人类才能跟他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再不济有一天,司法权、行政权都被机器行使了,我们人类还可以掌握立法权。

好了,说了这么多,如果你还是想要做律师的话……小伙子,我觉得你挺有做律师的慧根的,作为一个在行当里打拼十余年的前辈,我可以拍胸脯的告诉你:律师是个不需要很聪明,只要勤奋就能成功的职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