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历史节目不说为什么杀犹太人?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看到的很多历史节目,尤其是那些想给大众普及历史知识的,很多时候确实不会把“为什么杀犹太人”这个问题,或者说“纳粹为什么迫害犹太人”这个问题,直接、深入地剖析出来。这倒不是说他们故意回避,而是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了,牵扯的面太广,很难在一两个小时的节目里讲明白。

你想啊,要解释清楚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事情,需要从很多个层面去展开。首先,得说说当时的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的处境有多糟糕。战败带来的屈辱感、巨额的赔款、国内经济的凋敝,社会上弥漫着一种深深的失落和不满。很多人都在寻找一个替罪羊,一个可以让他们发泄愤怒和失望的对象。

这时候,反犹主义在欧洲就有了长久的历史根源。犹太人在欧洲许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歧视和迫害,比如被禁止从事某些职业,被指控为“血液诽谤”,甚至被怀疑是瘟疫的传播者。这些长期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就像一张看不见的网,早就笼罩在犹太人头上。

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这种偏见被进一步放大和利用了。纳粹党,特别是希特勒,非常善于操纵民意。他们把德国的困境,比如经济危机、政治动荡,都一股脑儿地推到犹太人头上。在他们的宣传里,犹太人被描绘成贪婪的资本家、无情的共产主义者、破坏民族团结的敌人,甚至是劣等民族。这种标签化的宣传,非常具有迷惑性,它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让那些迷茫、痛苦的德国民众,觉得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且有了一个可以“解决”的方案。

除了经济和政治上的煽动,意识形态也是一个关键点。纳粹推崇一种极端的种族优越论,认为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而犹太人则是“劣等民族”,对“纯洁的日耳曼血统”构成了威胁。这种病态的种族观念,成为了他们迫害犹太人的理论基础。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这本书里,就充斥着这种反犹思想,他把犹太人看作是“民族的癌症”,认为必须彻底清除才能拯救德国。

而且,要讲明白这个问题,还得说说历史的进程。反犹主义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逐步升级的。从歧视性的法律,到剥夺公民权,再到隔离、驱逐,最后发展到大规模的屠杀,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普通人可能在最初并没有意识到事情会走向如此极端的结局,他们可能因为恐惧、麻木、或者想融入社会而对纳粹的行为保持沉默,甚至参与其中。

更何况,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解释也必不可少。比如“群体极化”效应,当人们在一个充满仇恨的环境中,很容易被煽动性言论裹挟,做出超出个人本意的行为。“服从权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执行屠杀命令的普通士兵,可能只是在执行“上级命令”,而没有去质疑命令本身的合理性。

所以,你想,在一个短短的纪录片或者历史讲解中,要同时解释清楚:一战后的德国社会状况,长期的欧洲反犹历史,纳粹的政治宣传手段,极端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以及从政治压迫到种族灭绝的逐步演变,再加上大众心理和社会因素……这简直是要写一本厚厚的书了,不是一集节目能承载的。

很多历史节目,为了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会选择更侧重于讲述历史事件本身:纳粹是如何崛起的,他们做了什么,犹太人是如何被迫害的,以及奥斯威洛集中营的可怕等等。这些更直观、更具冲击力的内容,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而“为什么”这个原因,则需要观众自己去思考、去学习、去连接各种信息。

当然,也有一些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纪录片会专门探讨“为什么”,但那可能更适合对历史有一定基础的观众。对于大众普及型的历史节目来说,他们的首要任务可能是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认识到它的残酷,从而警醒后人,防止悲剧重演。把所有复杂的“为什么”都解释清楚,难度太大,而且也可能因为过于学术化而失去一部分观众。

所以,下次看历史节目,如果它们没有深入解释“为什么”,可以理解为这是为了内容的聚焦和传播的有效性。但同时,我们自己也可以通过阅读更多书籍、观看更专业的纪录片,去深入探究这个问题的各个层面。理解这段历史的“为什么”,比单纯知道发生了什么,更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犹太人在所在国放高利贷,搞得当地民不聊生。因此上,小胡子才赶走它们。据说很多人都去了美国。

还有,美国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空心化,就是制造业都被转移到海外。国内就剩下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后,欧洲那点破事,让欧洲自己折腾。关东方什么事。

user avatar

希特勒杀犹太人是为了顺应民心。欧洲群众妒忌犹太人有钱,从希特勒的太爷爷出生前就开始了。有人说,在水晶之夜,对犹太平民,怎么下得去手?水晶之夜的主力,是希特勒青年团(或者叫冲锋队、褐衫军)。他们的代表在国会上讲,“我们连一杯啤酒都买不起,但是热情高涨”。这是无产阶级对资本家啊,怎么会下不去手。所以,让历史节目怎么说?说屠杀犹太人是因为欧洲无产阶级憋了近两千年的妒忌心大爆发?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不泻药

反犹确实是欧洲的传统情绪之一,法兰西的国王因为缺钱查收犹太人家产,西班牙的国王将犹太人和穆斯林一起从国土上驱逐,德意志三十年战争对犹太人社区的屠杀,Y.X大佬举例的106起大规模排犹事件,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是另一方面犹太人也进入了法兰西,奥地利等许多国家的宫廷。布拉格与维也纳充斥着大量犹太人,和奥匈的德意志人在许多事务上一起同进退的犹太人。在一战中,德意志的犹太人积极参军等等,和德意志人共同为了同一个德意志,为了同一个凯撒(或者是某邦国的国王)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犹太人对欧洲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犹太人与欧洲人的主要分歧,是和犹太人无法分割的犹太教与犹太封闭的社区,犹太人奇怪的礼仪,犹太人因为宗教与文化对每一个字眼的谨慎程度 乃至与他们穿鞋后系鞋带的手法。

另一方面,犹太人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乃至于欧洲人普遍认为犹太人善于金融(联合省与北意大利褚城邦,还有兰斯的那群倒爷笑而不语)犹太人往往成为官僚体系中的一部分。在漫长的时间中,俄罗斯,德意志,奥地利与其他各地的犹太人都和当地人有同一个共同的想象共同体。

奥匈的犹太人和德意志人一起涌上街头打断捷克人的狗腿,而后犹太人在议会里和德意志人,捷克人一起叫骂与批判集体卧轨的捷克人。

德意志的犹太人与德意志人为了同一个祖国与一片土地而蹲在同一个战壕里被泥泞,炮击,昆虫与老鼠折磨着。

俄罗斯的犹太人和其他俄罗斯人一样,在河谷间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着。

无论是犹太人对欧洲,还是欧洲对犹太人都是这么的矛盾。至于题主所说的,历史节目为何不报道犹太人被屠杀的真相。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可以写一下我的历史观来回答

历史一方面要传达准确的信息,因为人们需要以历史为参照物,看待当今他们所面临的环境(虽然他们还是会犯一样的错)

另一方面,历史又要传达某个组织或某个想象共同体的主张,使历史中充满对他们而言的荣誉与美好。

这两方面我并不想批判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压到另一方,都不是件好事。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组织与个人而言,同一段历史所传达与反应的事务都是不一样的。一部记载历史的事物,又可能不包含着创作者本身的立场与他所像传播的事物吗?无论这事物是历史的两面中的那一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纳粹是第一个将屠杀方式大规模现代化,流水化的组织(第一个将屠杀方式现代化,流水化的组织是不列颠在布尔战争屠杀布尔人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看到的很多历史节目,尤其是那些想给大众普及历史知识的,很多时候确实不会把“为什么杀犹太人”这个问题,或者说“纳粹为什么迫害犹太人”这个问题,直接、深入地剖析出来。这倒不是说他们故意回避,而是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了,牵扯的面太广,很难在一两个小时的节目里讲明白。你想啊,要解释清楚为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做节目又懂历史的人之所以很多倾向于自由主义,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历史观与自由主义的内在契合: 对进步和变革的关注: 历史,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很多懂历史的人,会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观察到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的变.............
  • 回答
    关于高晓松节目被下架以及中国历史研究院对其评价“奇谈谬论,虚无历史”一事,这其中牵扯到的信息点非常多,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节目或一个人的评价,更是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在历史观、文化传承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的重要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评价。作为一个官方设立的、负责研究和.............
  • 回答
    史书上关于曹操的记载,确实多有“节俭”的说法,例如他提倡薄葬、不厚葬、反对奢靡等等。然而,他晚年修建的铜雀台,却是一座极尽奢华、富丽堂皇的建筑,这似乎与他一贯的节俭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要理解曹操为何要修建铜雀台,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曹操的个人经历.............
  • 回答
    在历史上,军队的军官总是能够明目张胆地享有比士兵更好的吃住条件,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根源在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结构。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社会等级制度和阶级固化: 根深蒂固的社会阶级观念: 在大多数历史时期,社会等级森严是常态。贵族、士绅阶层自然而然.............
  • 回答
    历史教科书对李鸿章的描绘,往往侧重于他签订的一系列屈辱性条约,将他塑造成一个卖国求荣的形象。这种描绘固然有其历史依据,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未能全面展现李鸿章复杂的历史角色和他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困境。教科书描绘的“不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罪责: 这是李鸿章最常被诟病的一点.............
  • 回答
    历史上的许多朝代,其末代实权皇帝常常被描绘成昏君,这并非巧合,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王朝末期的系统性衰败与弊病积累王朝的生命周期并非一成不变,通常会经历兴盛、繁荣、衰落和灭亡的过程。当王朝进入末期,往往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系统性问题,为君主的“昏庸”.............
  • 回答
    历史上人类之间的暴力确实经历了大幅度的减少,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现象。与其说暴力“趋于”减少,不如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和平的时代,尽管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冲突和暴力。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演变。以下是一些主要原.............
  • 回答
    历史教科书中对黄巢的评价,并非一概而论的“正面人物”,更多的是一种复杂且带有特定视角的呈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历史叙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教科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首先,要明白一点,历史教科书并非一个静态的、绝对客观的记录。它是一门“选择的艺术”,也是一门“解释的艺术”。编撰教科书需要考虑时.............
  • 回答
    历史上许多伊斯兰国家之所以“极度依赖”奴隶军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军事、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交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依赖”就能概括,而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不可避免的军事组织和权力巩固策略。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1. 军事上.............
  • 回答
    历史书上将宋四家中的“蔡”指代为蔡襄而不是蔡京,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1. 艺术成就与影响力的根本区别: 蔡襄(10121067): 蔡襄是北宋中期非常重要的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和政治家。在书法方面,他继承了唐代以来帖学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他的楷书雄浑端庄,行书流畅典雅,尤其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历史、地理、政治、民族文化等多个层面。广袤的西域之所以最终纳入中国的版图,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却未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 西域:地理阻隔与战略重要性的结合西域,通常指今天中国新疆地区及其周边部分区域。历史上,它与中原地区之间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中国和罗马帝国,尽管都曾是辉煌的帝国,但其分裂与统一的命运截然不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中国历史上分裂后能够重新统一的关键因素:1. 地理的相对统一性与认同感: 汉字文化圈: 中国的核心区域,尤其.............
  • 回答
    西班牙帝国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插手欧洲大陆事务,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崛起、扩张和维持霸权过程中一系列深层动机和现实需求的必然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地缘政治的现实:伊比利亚半岛的特殊位置西班牙,或者说统一后的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地处欧洲大陆的西南边缘,与法兰西.............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现象,涉及到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以及民族认同等多个层面。之所以会出现“南方为正统,北方复兴”的循环,原因非常复杂且相互交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析:一、 为什么南方会被认为是“正统”?“正统”在古代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合法性,更包含了文化、.............
  • 回答
    岳飞和海瑞之所以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尽管他们似乎“不晓人情往来”,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原因。他们的“不晓人情往来”并非真的不懂世事人情,而是他们选择了一种更加纯粹、更符合士大夫理想的处世方式,这种方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尤其是在社会腐败、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更能触动人心,获得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让我们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充满了历史的吊诡之处。我们常常觉得,更先进的文明理应是征服者,毕竟他们拥有更强的生产力、更先进的技术、更精良的武器,以及可能更优越的组织和思想体系。然而,纵观人类历史,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击败或取代的例子并不少见,这背后往往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日俄战争在历史书上的“少”提及,其实并非绝对,而是相对而言。在许多主流的、以本国历史为主线的历史叙事中,日俄战争确实不像两次世界大战那样占据着压倒性的篇幅。这背后有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得从“视角”和“叙事主体”说起。一本国家历史书,其最核心的任务是讲述“本国”.............
  • 回答
    征讨高句丽的战争,历朝历代都曾尝试过,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以惨败告终。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诸多复杂因素交织而成,既有客观的地理环境和高句丽自身的实力,也有中原王朝在战略、战术和内部稳定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一、 严苛的自然地理环境与高句丽的战略优势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高句丽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国都或.............
  • 回答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数次从低谷中崛起,其背后蕴藏着多重深刻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这股强大的生命力,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既有自然的馈赠,更有内在的精神支撑。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农耕文明的基石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中华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广袤的土地、肥沃的黄河、长江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