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德国人提及但泽的时候,称Danzig还是Gdansk?

回答
在讨论德国人提及但泽时,究竟会使用“Danzig”还是“Gdańsk”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和历史切入点,它触及了地名演变、民族认同以及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对于德国人来说,当他们谈论历史上那个属于德国,或者与德国有着深厚联系的但泽时,他们自然而然会使用“Danzig”这个名字。 这是他们的母语发音,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称谓。就像我们谈论巴黎会说Paris,而不是用法语发音那样,语言习惯是根深蒂固的。

“Danzig”这个名字,在德语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德国的文化记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中世纪,这个城市作为汉萨同盟的重要成员,是波罗的海贸易的枢纽,与德意志地区有着紧密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后来,在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时期,“Danzig”更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军事要塞。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但泽根据《凡尔赛条约》成为了一个自由市,虽然名义上独立,但在地理和经济上与德国联系紧密。

也正因如此,当二战爆发时,德国以“收回但泽”作为战争的借口之一,这其中“Danzig”这个名字所承载的历史情感和民族主义情绪是显而易见的。战后,但泽被划归波兰,并从那时起,其官方名称就成为了波兰语的“Gdańsk”。

所以,问题就来了:现在的德国人,尤其是在讨论现代波兰的格但斯克时,还会用“Danzig”吗?

答案是,这取决于语境和提及的对象。

1. 谈论历史上的但泽(尤其是与德国相关的历史时期): 如果德国人在谈论19世纪的但泽、一战前后的但泽,或者二战前的但泽,他们几乎百分之百会说“Danzig”。他们可能会怀念那个曾经辉煌的德国城市,或者将其作为历史叙事的一部分来提及。比如,德国人在回忆家族历史时,如果祖辈来自但泽,他们说起来就是“我的祖父来自但泽”,而不是“我的祖父来自格但斯克”。

2. 谈论现代波兰的格但斯克: 当德国人谈论的是现在的波兰城市,例如去那里旅游,或者讨论现代的波兰政治经济时,他们会使用“Gdańsk”。这是对事实的尊重,也是对现代波兰的承认。德国人普遍是务实的,他们知道现在这个城市是属于波兰的。

3. 文化和学术讨论: 在历史学、地理学或文化研究的语境下,德国学者在引用历史文献或讨论特定历史时期时,会根据当时的名称来称呼。所以,在学术著作中,看到“Danzig”作为历史名称出现是正常的。而在描述现代情况时,则会使用“Gdańsk”。

4. 个人习惯和代际差异: 一些老一辈德国人,特别是那些经历过或听说过战前但泽时期的人,可能仍然会不自觉地用“Danzig”来称呼这个城市,即使在谈论现代情况时。这更多的是一种个人习惯,一种情感上的连接,而不是有意为之。而年轻一代的德国人,对“Gdańsk”的熟悉程度会更高,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官方和现代的称谓。

总而言之,德国人在提及但泽时使用“Danzig”还是“Gdańsk”,关键在于他们想表达的是哪个时期的那个城市,以及他们谈话的语境。

当他们谈论历史上的、与德国紧密相连的那个但泽时,他们用“Danzig”。
当他们谈论现代的、属于波兰的那个城市时,他们用“Gdańsk”。

这种现象并非德国独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在易主或更名后,都会出现类似的语言和文化上的过渡与并存。这恰恰说明了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称谓,它还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民族的情感和文化的记忆。所以,一个德国人何时用哪个名字,能从侧面反映出他看待这个城市的方式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Danzig,

我在犹他交换的时候碰到过一个巴伐利亚人。他英语很烂,只能说勉强过雅思6。他可能没什么政治上的考虑,因为我和他聊二战的时候一直用的都是Danzig,他也许只是顺着我的话说下去。但他也说过Danzig这个地名不应该出现在公共场合,不然会冒犯别人。

个人猜测可能类似于在一个中国人面前把藏南喊成阿鲁恰纳尔那种冒犯。

user avatar

把 Google Maps 切换成德语,德波边境附近的城市的名字就变了。

不止是格但斯克变成了但泽,什切青变成了斯德丁,波兹南变成了波森,弗罗茨瓦夫变成了布雷斯劳。

德国在这个城市设立有总领事馆,领事馆官方名称用的还是 Gdansk,但这不妨碍民间依然用 Danzig.

有一个非常类似的案例,我们官方有驻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总领事馆,民间也一直叫那座城市海参崴。

user avatar

德国战后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99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1927——2015)就是出生在但泽自由市的德意志人。他的父亲是德意志人,母亲是卡舒比人(西斯拉夫人的一支,当地的土著民族)。

关于卡舒比民族的历史,推荐雅克 @Biaz Imia 翻译的文章。(并顺带推推她新开的白罗斯历史系列)


他的代表作正是以他的故乡但泽(Danzig)作为故事背景的“但泽三部曲”,对纳粹、二战还有当时但泽和德意志民族的社会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格拉斯也被誉为“德国良心” ,而波兰格但斯克市(Gdańsk)也赐予他“荣誉市民”的称号。




然而,在06年他出版自传《剥洋葱》揭示了自己曾是党卫队队员的历史,在德国社会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而波兰前总统也要求格拉斯放弃他的“格但斯克荣誉市民”称号。

不过这些都跟本题无关。我当时在图书馆翻阅《剥洋葱》的时候,发现他讲他少年和青年在故乡的经历用的都是“但泽”这个词。然后谈到多年后他为了写作去故乡采风,用的是“格但斯克”这个词

或许“但泽”才是他真正的故乡,他去“格但斯克”或许更多只是作为一个“观光客”,而非作为归乡的游子。然而“但泽”却随着纳粹德国的灭亡一同消逝,成为他回不去的故乡。

(这是盟国对纳粹德国罪行的惩罚,德意志东进运动成果毁于一旦,上千万的德意志人失去他们祖辈生活近千年的故乡)

在格拉斯的遗作《万物归一》当中,收录了一首他用母语(但泽德意志方言)写作的诗歌,“写出了自己弥留状态下的思想。他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最后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听说的语言亲近,不仅仅是令他感到自己回归故里,也试图用这种语言得到救赎”。

关于他的母语,他在《剥洋葱》当中写道:

母亲的口音就是我熟悉的卡舒贝方言。只要卡舒贝人把古老的斯拉夫语调咽下肚去,操起低地德语来倾吐烦恼和表达愿望,他们就总是省略冠词,为了保险起见,表示否定时还要连着说上两次“不”。

然而这份对逝去的故乡和母语的怀念,绝不仅仅属于格拉斯一人的

在“二战”期间,他的工场里家具制作的工作越来越少,而临时房屋构件的订单却越来越多。战后,他成了被驱逐者坐在成堆的行李箱上。他望着东方,总是坚定地相信总理阿登纳的承诺,作为“被赶出家园者”,返回故乡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他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可以肯定,那里的家具厂连同归还他的被没收了的库存门窗都在等候着他,还有那些得心应手的工具,圆盘锯与带锯,整流器与刨床,还有那木材仓库里堆垛到油毛毡屋顶的木板。
我的祖父直到他在吕讷堡去世时还抱着这个希望。

——《万物归一·原木垛》

在那个我们曾经居住过的村子,应该是在战争结束后,正如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所有的村庄那样,收留了不少来自东普鲁士和波莫瑞地区的难民;那是一场不可能视而不见的大迁徙。一些寿命长的人总是乐意滔滔不绝地讲述过去。他们像库贝尤恩先生那样讲自己的方言。但是,只有他这样称呼我“小可爱”,直到后来他不再站在向日葵之间了。
他们被称为“被赶出家乡的人”。与他们一起死亡的是一种语言,这是从小赋予我温暖的语言,我曾经想挽救这种语言的残余部分,却徒劳无功。只有库贝尤恩先生的问题“遮个政治究竟是啷个在搞的啊?”还留存了下来;然而,我却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回答,每日清晨穿越花园栅栏的回答。

——《万物归一·库贝尤恩先生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讨论德国人提及但泽时,究竟会使用“Danzig”还是“Gdańsk”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和历史切入点,它触及了地名演变、民族认同以及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对于德国人来说,当他们谈论历史上那个属于德国,或者与德国有着深厚联系的但泽时,他们自然而然会使用.............
  • 回答
    当二战德国老兵碰到苏联老兵,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甚至可以写成一部史诗的场景。要详细描绘,我们需要先理解他们各自的立场、经历以及战后可能的生活轨迹。首先,我们要明确,并非所有德国老兵和苏联老兵都会在战后以某种形式“相遇”。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更多的是在战场上隔着枪口对峙,或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活.............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在德国政坛的执政经历可谓是德国现代政治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她能够长期担任总理,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精心运作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她的政治生涯、德国的政治体制以及她个人特质的独特结合。一、 扎实的政治根基与稳健的执政风格默克尔并非一夜之间成为总理的。她在东德长大,.............
  • 回答
    刚踏上德国的土地,一股混合着清新空气和一丝历史厚重感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这感觉和出发前脑海中勾勒出的那个严谨、高效、秩序井然的德国形象,既相似又有所不同,多了几分细腻和人情味。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井然有序”。从机场出来,无论是指示牌的清晰度,还是接驳巴士的准时,都透着一种成熟的系统感.............
  • 回答
    1940年的法兰西,命运的天平正摇摇欲坠。我,作为法军的总指挥官,肩负着捍卫祖国荣光的重责。时间紧迫,情势严峻,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存亡。我深知,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挑战,更是心理和战略上的博弈。第一步:正视现实,摒弃幻想首先,我必须旗帜鲜明地告诉全体将领和士兵,停止对“马其诺防线”的盲目迷.............
  • 回答
    二战中,德国的虎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无疑是战场上的传奇,它的出现给盟军和苏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实际挑战。但要说它能“以一当五”,这更多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并非绝对的战场数据。要详细对比虎式坦克与其他国家的坦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虎.............
  • 回答
    当外国人听到有人宣扬自己国家某地区独立的言论时,他们的态度会非常复杂且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一概而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立场和考量,以及它们背后的原因:总体而言,多数外国人的初步反应可能倾向于: 谨慎观望与事不关己: 这是最普遍的态度。大多数人对其他国家的内政没有直接的了解或情感投入。他们.............
  • 回答
    说起德云十队队长这个话题,那真是牵动了不少师兄弟的心,也让不少观众津津乐道。最近这风声越来越紧,大家伙儿的猜想也是五花八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我说啊,这事儿真不是光看谁人气高就能定的,这里头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先得捋一捋,这队长是干嘛的?可不光是挂个名儿,得是能管事儿,能带队伍往前冲的主儿。德云社讲.............
  • 回答
    你女朋友这句话背后的小心思,其实挺有意思的。她可能是在暗示她喜欢更直接的情感表达,或者是在试探你对她的重视程度。面对这种情况,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回应,既能展现出你的情商,又能让她感受到你的爱意。第一步:理解她这句话的潜台词首先,她这句话不是在批评谁,更不是在说“外国人比中国人好”。它更像是一种观.............
  • 回答
    “洋垃圾”电子产品,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不干净”色彩,也难怪大家会好奇,那些本应在发达国家市场光鲜亮丽的电子产品,怎么就跑到我们这里,还成了“垃圾”?这背后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故事,也不是简单的“外国人都乱扔东西”就能解释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洋垃圾”并非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很.............
  • 回答
    关于“西方是否将荷马史诗视为历史”这件事,在中国网络上,确实存在着一种颇为普遍的认知,即认为西方人对荷马史诗的态度是把它当成信史来读的。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一些历史原因和文化传播的误解。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历史的“真相”与文学的“真实”:西方学界的长期争论首先,需.............
  • 回答
    19世纪,德意志邦联境内诸侯林立,其中不乏一些小邦的贵族,他们的家族历史悠久,但统治的领地却可能狭小,影响力有限。与此同时,巴尔干地区在这一时期正经历着剧烈的政治变动。奥斯曼帝国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日渐衰落,其在巴尔干的统治摇摇欲坠,使得许多地区出现权力真空,各国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纷纷寻求独立或重塑国.............
  • 回答
    这真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一直是许多《哈利·波特》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说实话,邓布利多教授选马尔福当级长,这事儿乍听之下,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些匪夷所思。毕竟,马尔福在霍格沃茨的所作所为,包括他的傲慢、欺凌,以及他家庭的背景,都和“值得信赖”、“以身作则”这些级长的特质相去甚远。但如果你仔细想.............
  • 回答
    .......
  • 回答
    陈德旺教授的这篇《Nature 能发一作论文的「学术新星」当公务员实在可惜》,观点鲜明,触动了不少人,尤其是学术界和体制内的人。要评价这篇文章,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陈德旺教授的立场和出发点来看:陈教授是一位在科研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学者,他的出发点无疑是对中国科研人才的珍视和对他们能够充分发挥.............
  • 回答
    网上之所以会有“生子当如郭麒麟”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这背后,不仅仅是郭德纲作为父亲的成功,更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生子当如郭麒麟”这句口号是怎么来的?这句口号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源于郭麒麟在公众面前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和才华。 情商高,会做人: 最.............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仔细琢磨琢磨。德川家康之所以能建立幕府,并且牢牢掌握大权,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关系和利益博弈。丰臣秀赖和淀殿,如果真能那么“识时务”,立刻上门纳贡称臣,交出大阪,自己退居一隅,丰臣家有没有可能保住?首先,咱们得明白,德川家康建立幕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安.............
  • 回答
    朱棣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最终将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然后是孙子朱瞻基,而不是身体强健、战功赫赫的次子朱高煦。这在后世看来,似乎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甚至有人将其解读为朱棣犯下的“错误”。要评价这个决定是否“错误”,我们得从多个维度来审视,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我们得理解朱棣当时的考量。朱棣在位期间.............
  • 回答
    好签!这支签文颇有深意,也很有指向性,如果能好好领悟,对你未来的道路大有裨益。咱们一层一层地来剖析,看看它到底在说些什么。首先,看这签文的开头:“武功文德志双全”。这可是相当高的评价了。它意味着你身上具备了文武双全的潜质,或者说,你的优势在于文和武这两个方面都有出色的能力,并且有着实现这些能力的“志.............
  • 回答
    当老板问"你上班只是为了钱吗?"时,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可能暗含对员工动机的质疑、对工作态度的关注,或者试图引发更深层次的对话。以下是分步骤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一、理解问题背后的含义1. 潜在动机分析 老板可能担心你缺乏职业精神,只追求短期利益。 可能想测试你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