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大不大不知道,明年肯定地瓜大丰收。
公路种红薯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0424125139501057一会儿说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一会儿又鼓励多生;一会儿拆掉农村房子搞城镇建设,一会儿又炸掉城镇房子搞乡村建设;一会儿说分田单干效率高,一会儿又说土地流转集中好……
想起了以前看的电影《山本五十六》,日本航母上的指挥官一会儿让飞机卸下炸弹,装上鱼雷,一会儿又卸下鱼雷,挂上炸弹,一会儿又卸掉炸弹装上鱼雷。
这个问题其实很严重,这个问题要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来看。
国外方面:说明我国已经铁了心要跟俄罗斯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做好准备接受全世界的制裁,所以要做好国内各个行业的内循环准备,从粮食角度来看,就是要保证各种粮食的自给自足,目前来看,我国用于畜牧业的饲料大量依靠进口,这就意味着一旦制裁到来,肉蛋奶的供应可能存在问题。所以这次还耕的主要任务还是用来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用来保证人民群众肉蛋奶的供应。
从国内来看,说明了18亿亩的红线没有守住,ZY低估地方政府的贪婪,大量的可耕种用地被作为建筑用地卖给了开发商(这其中有技术操作,所以显得可耕种用地自然比较稳定),这是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财政的必然结果,18亿亩的红线没有守住,就意味着中国人民手中的饭碗已经受到了威胁。
很多人可能对粮食危机没有概念,粮食不同于石油、煤炭,石油有了1%的缺口,稍微涨价就可以达到平衡,但是粮食一旦有了1%的缺口,就意味着要饿死成千上万的人,那粮食价格涨起来就将呈指数上升,从而引发社会上哄抢、囤积粮食等现象,导致社会动荡。当然这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计划到人发粮票即可,每个人少吃一点,让每个人都有的吃。
说到底,还是这房地产和土地财政的问题,受上面两个因素影响,年轻人都躺平了,不生孩子了,现在吃得都要不够了。
回到这个问题,我认为对农民应该是利好消息,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一直相当的原始落后,其实城市化和农业工业化生产应该同时进行,人口涌入城市的同时,也要对农村的生产模式进行升级,从而保障农民的收入同步得到提高,但这一步一直以来被忽视了。
希望经过这次事件,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工业化生产的发展,重视农民福利保障,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村竞争力。
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一心也想在农村发展农业。出台这个政策,看到大家的反应真的是感觉有点何不食肉糜。
自古以来都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老百姓农民总是那个被各种蹂躏的阶层。
城中村拆迁,基本都是秒变富二代。但是县城征地,一亩地才几万元。
以我们的县城为例,大面积的好地,都用来盖新区了。现在好了,国家有要提高粮食产量了,控制耕地了。然后就不让农民再种果树,盖大棚了,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了。
一亩粮食种的再好,纯收入也就一千多。对应的大棚和果园可以七八千甚至上万。现在不让搞了。农民怎么致富。人均就两亩地。
最近看新闻,建筑行业不能让60岁以上的农民工干,土地只能用来种粮食。 对于我们那些当地人均两亩地的地方人来说,你说让他们怎么活。
还号召人们回乡创业当新农人,创个毛线,地只能种小麦,玉米。就巴掌大点的地。你能种出来啥。
前年几年高呼土地流转,农民的地,除了所有权,使用权,流转权都归农民自己。现在农民种啥都不能做主了。一亩地一千元流转过来的土地,只能种粮食,投入的劳力,农资,能赚个毛线钱。更有些地方还毁果园还田。总之,你开心就好。农民不要发展,不需要致富,有吃的就行,要啥发展。
我读大学的时候,学校有条路很奇怪,一年至少修一次,明明好好的,但是就是不断修,后来出来工作了,看到一些市政工程也是,年年推倒重来,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说借机贪污,有人说推动就业,有人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有人说消耗过剩产能……
怎么会有人问这个,我这样的农民也算人吗?
再苦一苦农民,反正他们不会骂。(指骂了听不见)
为了防止耕地“非粮化”,驻村帮扶队员时常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耕地,或者趁村民吃饭的时间,走村串户宣传国家的“退林还耕”政策。
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个政策,说得很清楚,就是为了防止耕地“非粮化”,将原本是耕地的农田上种植的树木全部清退,国家给予补偿,清理占用耕地的住宅,和清除占用农地的工业用房。
关键问题在于是否是耕地。
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耕地红线,不准耕地上搞经济作物。
至于那些本来就不适合用于耕地的林地,不在此范围内。
说简单点,就是从改稻为桑,重回到改桑为稻的路线上。
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而是随着国力增强在农业政策上的调整。
退耕还林的政策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是为了搞好绿化,改善生态,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性。
上个世纪的工作重心就是为了加强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都要朝着提高国民收入这个目的前进。
因此全国各地都存在在将耕地改变用途,生产经济作物的现象。
贾顺财是庙王村种植树木的一把好手, 8年之间合计种植栾树、梧桐树等420余亩(1亩=666.67平方米),在村子里属于日子过得比较殷实的农户。2021年,正当他还要扩大种植树木面积时,陈勇带领驻村帮扶队员向他宣讲国家“退林还耕”政策。
这是关于这个政策的一个报道。
而这种现象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以前为了全民搞好经济建设,对这种做法并没有表示反对,而是默认其存在。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底子薄,没办法,种粮食的收益并不高。而我国对于GDP又非常看重,地方政府的一个硬指标就是GDP。
现在不同了,中国的工业基础上来了,已经是世界第一的工业生产国,不需要农民再去搞什么田间经济。工业完全有能力反哺农业,农田要回到最基本的任务上去,那就是大力生产粮食。
粮食不赚钱,国家就给予补贴,以国家财力来保底。
农民有没有损失?
那就看农民的选择。你可以放弃耕地成为城镇居民,完全从事工商业服务业。
你也可以回到农村种地,享受国家的农业补贴。
当然从收益上来说,农业生产的价值目前是不如工商业服务业的收入高。
但是要从长远来看,我要是农民,还是会选择回乡守住自己的几亩薄田。
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这个东西永远有价值。
而且从目前的的国际局势来看,粮食的重要性还用说吗?
总之一句话:国家现在希望农民不要再用经济作物占据粮食耕地了,一定要种粮食,各地GDP完全可以通过工业来实现,不需要农田上的几棵果树来实现增长。
此一时彼一时,不墨守成规,这就是好事情。
我是农村人,这个我真知道。
我家90年代在山上开荒种地,后来0几年全种树了,树长大了,村里卖了又种小树苗,补了几百块钱吧。这叫退耕还林。
我爸妈现在不种地了,河边的田里也把树给种了,然后村里通知了,河边种树的全给拔了,一棵树补20块钱,我家补了1000块钱。村长说这是国家基本农田,就算不种水稻,也不能种树,回头可以承包出去。这叫退林还耕。
种地又不挣钱,又不拿钱补贴农民,那就互相糊弄呗
不会吧不会吧,没有正经农民来回答这个问题吗?
我来从头给你们理一遍。
1.为啥农民会种树?
根本原因:种地不赚钱,农民没办法靠种地养活自己。
所以出现两条大路:一是搞副业:种果树,二是出去打工,劳动力不足种不了那么多地,荒着也是荒着,不如种树净化空气,十年过去还能收个外快。(租出去的不在此讨论)
所以农村有大量农民是有部分田地种树的。
谁要是说活该谁让他们种树的,我只能说何不食肉糜。
2.退林还耕政策对不对?
对,我了解过很多相关知识,大方向上肯定是对的
3.农民受益吗?
受益个毛线,别忘了根本原因就没解决过,种地能赚钱的话,谁背井离乡,让孩子当留守儿童?
4.农民有损失吗?
有,基本上多多少少都有。
种果树的我就不说了,一夜赔到解放前。其他种普通树木的,国家一分钱补贴没有(起码河南省是这样,其他省看政策),自己贴钱挖树,到期没挖交罚金。
知道现在一棵树多少钱吗?
2元,还不一定有人愿意收。
今年植树节时一棵树苗都好几十呢!
农民不赔?谁在开什么国际玩笑?
5.农民的情绪
据我了解,抵触性非常强烈。
大家现在的情绪是:你随便挖,挖完我也不种地。我打不过你,那就摆烂。
6.退林还耕
我真的想问,你们还记得目的是还耕吗?这么伤害农民的朴素情感,这是打算让谁耕?鬼吗?
地是还回来了,人呢?
7.我的碎碎念
农民真的很温顺,没错,就是温顺,这次如果稍微温柔一点,起码不让大家贴钱,大家都不至于这么反抗。农村本来就穷,本钱没了,再贴钱挖树,你们不觉得太欺负人吗?
如果后面政策改了,有补贴了,我就回来删帖。
——————简陋的分割线
评论我都认真看了,但很抱歉最近比较忙,没空一一回复,在此澄清几个点。
1.关于题目中说的退耕还林和退林还耕的问题,其他高赞有解释,这两个政策是考虑到了土地性质的,不是没有道理的瞎指挥,也不能说是反复无常。国际局势和粮食问题我一直有在关注,所以我上面说政策大方向是对的。
我原回答完全没提退耕还林,评论区别再纠结这个老政策了,这不是我想讨论的点。
我想批判的是这次执行上的强硬态度和毫不考虑农民利益的霸道行为。也就是题目上说的农民损失大不大的问题。
2.关于上面说的2元一棵树,这是因为政策被压价了,我也说了树苗都好几十,平常要是2元一颗大树,你怕不是当农民都是傻子。
3.最新情况:我家200棵树已经被砍了,一棵2元,卖了400,请人挖树桩花了400,最终一分钱没有,树苗钱全搭进去。
评论区有人说浙江2万一亩,好生羡慕。可能是浙江省政府自己掏钱发补贴,或者河南省政府把补贴费用私自扣下,总之我家那边确实一分钱没有。
至于评论区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城市巨婴,我实话,我真的很气,尤其是想到国家委屈农民就是为了养这些白眼狼的时候,我就更气!
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了,我除了一句失望也没什么好说的。
这自家的家事怎么能谈损失不损失呢?还是不是共产主义者了?有没有坚定信仰?这不能算损失好吗!我们现在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工作中不免有小小的失误,要克服,要有耐心,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都是好同志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