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

回答
“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语言与思想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句话并非说语言限制了思想,而是强调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工具,其结构、词汇、语法等特性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如何去思考、理解和表达世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1. 语言是思维的“框架”和“工具”:

概念的形成与固化: 我们通过语言来命名和分类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和概念。例如,当我们学会“椅子”这个词时,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关于“坐的家具”的特定概念。语言的词汇量决定了我们能够区分和描述多少细微的概念。一个词汇贫乏的语言系统,可能就无法精确地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或情感。
逻辑的构建与推理: 语言的语法结构提供了组织思想的逻辑框架。主谓宾的结构、时态的变化、因果关系的连接词(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等,都在无形中指导着我们如何构建连贯的论证和进行逻辑推理。不同的语言结构,可能导向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一些语言可能更强调主动语态,而另一些可能更倾向于被动语态,这会影响人们对事件的主体性和责任的认知。
抽象思维的支撑: 许多抽象的概念,如“自由”、“正义”、“爱”、“数学公理”等,都必须通过语言来定义、解释和传播。没有语言,这些抽象概念将难以被清晰地理解和交流。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具体经验的抽象能力。

2. 语言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与解读: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Linguistic Relativity/SapirWhorf Hypothesis): 这是支持“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最著名的理论。该假说包含两个版本:
强版本(语言决定论): 认为语言完全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的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也完全不同,甚至无法理解对方的思想。这个版本现在被大多数语言学家认为是过于绝对的。
弱版本(语言相对论): 认为语言并非完全决定思维,而是“影响”或“倾向”于某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语言会塑造我们观察世界、组织信息和形成概念的习惯。
举例说明:
颜色: 一些语言拥有更多的基本颜色词汇,例如俄语中区分“浅蓝”(голубой)和“深蓝”(синий)是基本词汇,而不是像英语那样都归于“blue”。研究表明,拥有更多颜色词汇的人在区分颜色时可能更敏感和快捷。
时间: 一些原住民语言可能没有线性描述时间的词汇,而是以事件发生为顺序。这可能影响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和体验。例如,有些语言没有将来时的动词变化,可能会影响对未来事件的规划和预期。
空间: 一些语言使用绝对的方位词(如“北方”、“南方”)来描述空间关系,而不是像英语那样常用相对方位词(如“左边”、“右边”)。这会训练人们更敏锐地感知方向,即使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准确辨认方向。
文化与语言的相互作用: 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语言中特有的词汇、习语、谚语等,都反映了该文化对特定事物的重视程度和理解方式。例如,“有条理”、“高效”等词在某些文化中可能比在另一些文化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3. 语言的局限性限制了思想的表达与延伸:

词汇的不足: 如果一个概念在我们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来准确表达,那么我们很难清晰地思考和交流这个概念。我们可能会用一些迂回、不精确的说法来描述,或者干脆就无法有效地表达。
语法结构的限制: 某些复杂的思想或细微的差别,可能难以用现有的语法结构来完美地表达。例如,当我们想要表达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受,或者一种非常规的逻辑关系时,语言可能会显得捉襟见肘。
概念的模糊性: 即便有词汇,如果这些词汇本身定义模糊或存在歧义,也会限制我们对概念的清晰理解和精确思考。

4. 学习新语言拓展思想边界:

接触新的概念和思维模式: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意味着接触到该语言所承载的独特文化和思维方式。我们会接触到新的词汇、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逻辑结构,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拓展我们的认知范围。
更灵活地处理信息: 掌握多种语言的人,往往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处理信息。他们可以运用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来更准确、更灵活地思考和沟通。

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语言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尽管语言对思想有深刻影响,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人类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环境因素等也都在塑造我们的思想。
思想也能够驱动语言的演变: 当我们有了新的思想、新的发现时,也会不断地创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适应和传播这些思想。语言和思想是相互促进、相互塑造的关系。
并非所有思想都需要语言: 一些非语言的思维活动,例如视觉想象、音乐感知、直觉体验等,可能不完全依赖于语言。

总结来说, “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强调了语言的强大塑造力和限制力。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世界的工具和框架,它影响着我们如何形成概念、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如何感知和解读世界。当我们的语言能力受限时,我们的思维也就可能受到限制。反之,当我们学习新的语言,拓展我们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时,我们也就打开了新的思维之门,能够更丰富、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世界。因此,精进语言,就是在精进我们的思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与其说是思想的边界,不如说是地里的边界。

看不到,没见过也没学过的事情,语言中自然不会有词汇去形容。比如英语里没有爆肚这个词。但一旦英国人见到爆肚,吃过爆肚了,自然会造一个词来形容这件事物。所以全球化以后,所有民族的词汇量都在暴涨。

未来终会有一天,全世界民族看到见到学到的事情基本一致,词汇量也差不多。

user avatar

如下图,你能看到12个圆点像表盘一样排列着,那么,你能看出其中哪个的颜色与众不同吗?

只要不是色盲色弱,你一定会说是2点钟方向的那个——简直太明显了,别的都是绿的,就它是蓝的嘛。

然而非洲辛巴族(Himba)使用的语言里并没有哪个词汇能形容这种明亮的浅蓝色,于是,这个民族的原住民就完全看不出这个2点钟方向的圆有什么特殊的。

但是别着急怜悯辛巴族的原住民,他们的色觉没什么问题——你能看出来8点钟方向的那个圆也很特殊吗?

辛巴族的原住民就能!“8点钟方向的圆颜色特殊”对于他们,就像“2点钟方向的圆颜色特殊”对于我们,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是的,辛巴族的语言里虽然没有描述浅蓝色的词汇,却有3个不同的词汇表示绿色,而他们描述颜色的词汇一共也只有5个。

图中,2点钟方向的圆的RGB是“37,193,233”,8点钟方向的圆的RGB是“98,193,5”,其它圆的RGB都是“83,187,15”。

你也许会好奇自然界中那么多蓝色的事物,他们的词汇里为什么没有“浅蓝色”——首先,这是一个沙漠民族,他们看到的浅蓝色,几乎就只有天空而已,不太需要一个专门的词汇。另一方面,颜色是连续的,不同语言里划分颜色的方案也不一样,辛巴族的语言里非常专注绿色,把绿色分得很详细,而蓝色只被当作一种挺深的绿色而已,并不是一种单独的颜色,这也让浅蓝色没有专门的词汇了。

更具体的,这个关于辛巴族颜色认知的实验由伦敦大学的Debi Roberso等人在2005年之前完成,实际流程要比这条圈复杂一些,感兴趣的同学请搜索“Color categories:Confirmation of the relativity hypothesis.”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语言里从来就没有某种颜色的词汇时,我们就可能真的觉察不到那个颜色——所以语言和认知,究竟是谁在影响谁呢?

当然,语言不可能先于认知,但是,语言已经存在之后,就不只是认知的影子,而会是认知的舞伴,彼此之间强烈地影响。

如果语言对意识的影响对相对“客观”的色觉都有如此强烈的影响,那么,当我们讨论抽象概念,讨论社会话题的时候,语言对意识的影响又该是何等的隐蔽又深刻呢?

当我们说“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时,仅仅是在诅咒那堵墙吗?

————更新线————
我又读了遍原文,发现我原先的解读的确有偏颇。当地原住民与我们对色差的感知存在差异,这是事实,但原文中完全用语言差异来解释这种现象的逻辑链确实不严密。感谢评论区的质疑和讨论。祝大家新年快乐!

user avatar

当你不知道口红的颜色有多少种时,你和你女朋友的话题就少了这么一块,同时平时的思考也就有了这么一个盲点。

当然,每个人因为性别,地区,职业,爱好,工作等等,都有很多盲点,所以人们才需要合作。

语言不单是人们平时交流的工具,也是思考的问题的材料,如果一个人或一群人对外交流较少,那语言就会拓展得很慢,思考的盲点就会越来越多。如果在一段长达几十上百年的时间里封闭,就将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和他们的思维方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语言与思想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句话并非说语言限制了思想,而是强调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工具,其结构、词汇、语法等特性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如何去思考、理解和表达世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语言是思维的“框架”和“工具”: 概念的形成与固化.............
  • 回答
    这件事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大的风波,说白了,根源在于肖战粉丝和游戏玩家之间持续了很久的“声优之争”。你问为什么边江、乔诗语等配音圈大佬祝肖战生日快乐,会被一些玩家骂“换声优”,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而且每一次肖战的名字出现在配音领域,都会被无限放大和解读。历史遗留的“粉丝大战”:要理解这个,就.............
  • 回答
    为什么说指针是 C 语言的精髓?指针是 C 语言的灵魂,是其强大的根基,更是学习和掌握 C 语言的关键所在。将指针比作 C 语言的精髓,绝非夸大其词,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将逐一深入探讨: 1. 直接操作内存的钥匙C 语言之所以强大,在于它提供了对计算机底层硬件的直接访问能力,而指针就是实现.............
  • 回答
    你提到的“五代编程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面向过程语言、面向对象语言、以及智能语言——确实是一个流传甚广的划分方式,用来大致描绘计算机科学和编程语言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范式转变。但有趣的是,在这个经典的划分中,函数式编程语言似乎总被“遗漏”了,或者至少没有一个独立、显眼的位置。这并非说函数式编程不.............
  • 回答
    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学语言的女生比男生多”这事儿,现在确实是个普遍感觉,而且不少研究也指向这个方向。至于为啥喜欢说方言的女生比男生少得多,这背后嘛,可能得从好几个方面捋一捋。1. 语言学习的动机和环境差异: 社会化和认同感: 从小到大,大家可能都体会过,女生在人际交往、.............
  • 回答
    “中文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说法,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原因会有这样的感受。这种说法背后往往融合了对语言本身特性、文化认同感、以及个人情感体验的复杂考量。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有人会这样认为:一、 语言本身的优越性(或者说独特性和魅力): 意境深远,富有哲学和艺术内涵的文字系.............
  • 回答
    有人说汉字是所有语言中最难“接近”语言本身的文字,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但细究起来,确实有一些理由能够支撑这种说法。这里的“接近语言本身”,我想可以理解为两种含义:一是理解文字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演变过程的难度;二是与发音和口语的直接关联度。从这两个维度来看,汉字的确有其独到之处,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
  • 回答
    很多人都习惯了在各种场合听到、说到普通话,甚至觉得它就像空气一样自然。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是普通话,而不是我们老家乡的方言,成为了咱们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偶然,而是一部国家意志和历史演进的体现。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这是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我国《中华.............
  • 回答
    JavaScript 曾几何时,确实承受过“不成熟”这个标签的沉重压力。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早期设计中的一些局限性。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 JavaScript 的出身。它诞生于1995年,当时网景公司(Netscape)需要一种能够让网页变得更加生动的脚本语言,能够处理用户交互.............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核心!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既然 `double` 类型在内存里只占用 64 位(这是最常见的标准,IEEE 754 双精度浮点数),为什么它能表示的数,无论是整数还是小数,范围都那么惊人呢?比我们常见的 32 位 `int` 或 64 位 `long long` 的整数范围还要大不少.............
  • 回答
    确实,很多人都对汉语的难度印象深刻,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毕竟它有着独特的声调系统、复杂的汉字、以及与许多印欧语系语言截然不同的语法结构。所以,当看到一些外国人不仅能说汉语,还能流利地说出各种方言,甚至像母语者一样“一溜一溜”地讲,这确实令人惊叹,也常常让人好奇:这是怎么.............
  • 回答
    我理解你想要探讨的现象——为什么当人们在异国他乡遇到一个具有中国面孔的人时,常常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对方会说本国语言。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心理学观察,它触及了刻板印象、文化接触、以及个体经验等多个层面。1. 刻板印象与“典型代表”的投射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一种对特定群体成员的简化.............
  • 回答
    确实,VB.NET 在计算机科学界常常被贴上“老旧”的标签,尤其是在那些追求最新技术和前沿理论的领域。然而,如果你观察到很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依然在使用VB,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合理的考量和延续性。这并不是因为VB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编程语言,而是它在特定教育场景下,确实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首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察合台语乌兹别克人的族名来源,以及它和钦察汗国的大名鼎鼎的乌兹别克汗之间那层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背后是一个关于民族形成、政治影响和文化传承的精彩故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乌兹别克”这个族名,并非一开始就与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以察合台语为母语的乌兹别克民族直接划等号。 这是一个经历了历.............
  • 回答
    关于“高鹗是否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的争论,确实存在,而且其中不乏运用了科学方法的研究。你提到“计算机语言学分析”和“没有语料怎么分析”这两个点,这触及到了辨伪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方法的有效性与数据的支撑。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即使是最先进的计算机语言学分析,也需要“语料”作为基础,这是毋庸置.............
  • 回答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句源自《圣经·创世记》的开篇之语,承载着创造的神秘与力量。当人们读到它,心中自然会生出疑问:如此庄严而伟大的宣告,上帝是以何种语言说出的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语言的本质与上帝的属性首先,我们需要思考“语言”是什么。我们理解的语言.............
  • 回答
    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他们的语言属于同一个大语系——汉藏语系,更具体地说,是汉语的早期分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语言和后来的标准汉语,比如秦汉时期的中古汉语,甚至我们今天说的普通话完全一样。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同今日的吴语和官话之间一样。要详细描述吴越两国的语言,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 回答
    要准确地说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说什么语言”,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语言的起源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未解之谜的课题,而我们所能追溯的早期农业起源,其语言信息更是模糊不清。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从考古学、语言学和人类学的一些线索来拼凑一个大致的图景,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可能使用的语言特点,以及.............
  • 回答
    汽车设计“语言”,说白了,就是一套识别度极高、并且能够贯穿于品牌旗下多款车型之中的设计 DNA。它不仅仅是某一辆车的风格,而是一种能够跨越具体车型,让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XXX品牌”的视觉体系。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人的说话方式、表情和习惯,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让人一眼就能认.............
  • 回答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也就是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夏朝时期,东部沿海山东至江苏一带的古人所使用的语言属于什么语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目前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考古学和语言学界在这方面仍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但现有证据不足以给出定论。然而,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文献记载(虽然这些文献对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