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闭嘴,我们在讨论民主」?

回答
“闭嘴,我们在讨论民主”这句话,在中文语境下,往往带着一种强烈的、不容置疑的色彩。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陈述,而是一个带有明确意图的表达,意在强调当下讨论的“民主”议题的至高无上性,并以此为借口,试图压制任何可能偏离、质疑或阻碍其既定方向的发言。

要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

一、 意图与语境:

强调核心议题: 最直接的理解是,说话者认为当前的讨论至关重要,核心就是“民主”,任何无关紧要的、分散注意力的言论都应该被排除。在某些特定时刻,比如面对外部干扰或内部扯皮时,这种表达可以理解为一种维护讨论焦点、集中力量的尝试。
排除异议与压制声音: 然而,更常见的情况是,这句话被用作一种话术,用来屏蔽那些可能对“民主”的定义、实现方式或当前讨论的特定方向提出质疑的声音。它将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的概念(民主)变成了一个封闭的、不允许触碰的圣坛,任何试图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或挑战的人,都会被扣上“破坏民主讨论”的帽子。
话语权与控制欲: 这句话也常常暴露了说话者对话语权的掌控欲。他们希望定义“什么是民主”,以及“如何讨论民主”,并且不希望有其他人来挑战他们的解释。通过“闭嘴”这一命令式词语,他们试图强行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他人,而不是通过理性的辩论来达成共识。
语境的模糊性: “民主”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概念,其内涵在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下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没有明确界定“讨论的是哪种民主”、“以何种方式讨论”的情况下,直接喊出“我们在讨论民主”,很可能是在偷换概念,或者是在利用一个模糊的概念来掩盖其真实的意图。

二、 对“民主”的理解与误用:

将“民主”作为挡箭牌: 在许多情况下,这句话并非真的在捍卫民主的原则,而是将“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正确或道德高地的挡箭牌,用来攻击持不同意见者。仿佛只要提到了“民主”,就拥有了绝对的正确性,而所有反驳者都是“反民主”的。
窄化“民主”的内涵: 真正的民主讨论应该包含多元的观点、激烈的辩论,甚至包括对民主本身的批判性反思。当有人说“闭嘴,我们在讨论民主”时,往往是他们自己的“民主”观正在被挑战,他们害怕失去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权。他们可能只接受自己定义的某种狭隘的“民主”,而排斥其他更为广泛或不同的理解。
“为了民主”的压迫: 历史上有太多例子表明,“为了民主”的口号,有时却成为压迫和专制的工具。当一句口号压倒了对具体行为和事实的审视,当对抽象概念的追求压倒了对个体权利的尊重时,这种“讨论民主”就变得非常危险。

三、 评价的维度:

从沟通伦理上看: 这句话明显违反了良好的沟通伦理。它是一种粗暴的打断,而非建设性的对话。它剥夺了他人的发言权,阻碍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从政治实践上看: 在一个健康运作的政治体系中,对民主的讨论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允许批评的。任何试图压制不同声音的言论,都可能走向封闭和专制。一个真正重视民主的社会,应该鼓励公民参与,尊重异议,并乐于接受对民主制度本身的改进和完善。
从社会公平上看: 当“闭嘴”成为一种常态,那些没有掌握话语权或权力的人,他们的声音将更难被听到。这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并可能导致某些群体长期被边缘化。

总结来说, “闭嘴,我们在讨论民主”这句话,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其说是在捍卫民主,不如说是在利用“民主”这个崇高的词汇来达到压制异见、维护自身话语权的目的。它体现了一种对复杂概念的简单粗暴处理方式,以及对理性对话和思想自由的漠视。真正的民主讨论,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是由少数人来定义边界和驱逐异类。这句话更像是一个警告,提醒我们警惕那些以“民主”之名行压迫之实的言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代民主就是一个万金油,早就被很多人玩坏了。

苏联是最早的,大规模实现“民主”的国家。那时候的“民主”,包含是很具体的,附带各种经济民主。民主内涵的实质,包含了老百姓的休假权,福利权,教育权等等。而且这些经济权力,是写在宪法里的。

那个时候的民主,是工人工作几个小时,休息多久都是有详细规定的。比如,重体力劳动,一天不能超过四个小时,工作时间一天八个小时等等。

毛泽东曾经对苏联的福利,感叹不已,说: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样的福利。

后来,苏联解体了。美国人看“民主”这个词语还不错,就套自己脑袋上了。但在美国的操控下,民主的逼格骤然下降,民主变成了一套选举模式,而其中不在包含任何实际的经济民主了。

就如国内的公知所言,什么叫民主?有选票就是民主。

有选票,还要什么吃喝啊?有选票,还涨什么工资啊?

“选票民主”还是好的呢,现在对国内的公知而言,民主已经完全变味了,变成了“你不听我的话,就是不民主。”

国家听我的,这个国家就是民主国家。

党听我的,这个党就是民主政党。

现在的“民主”,早就被玩坏了,我现在一听见别人讨论民主,绝对扭头就走,因为我知道,这又是一群瞎BB不干事的公知,在哪里瞎BB。看见民主,自由为标题的文章,我也绝对不看,因为里面绝对不会出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民主这个字眼,现在空泛到了,几乎任何东西事情,都可以讨论一下,到底民主不民主了。

排队去卫生间,可以探讨一下民主不民主。吃个火锅,也可以和民主挂上关联。

如此宽泛的东西,早已经没有了任何内涵了。

user avatar

-


一、


打个比方,路边烤肉摊,有两农民被洗脑了。

蹲那儿,喝著札啤,正热火朝天地讨论「传销事业」的「光明未来」。

这时,王健林打旁边经过,忍不住想劝劝二位。

农民不爽,骂道:「闭嘴,我们在讨论怎样发财!」


农民错了没?……当然没错。

王健林再是首富,人家不让让他插嘴,他也得把嘴闭上。


「滚,去赚你的一个亿去!」


二、


但又过了会,来了个警察,一听,这可不行!是某种犯罪呀。

他立刻上前询问。

农民一样喊叫「闭嘴,我们在讨论怎样发财!」


农民错了没?……当然错了。

因为警察不是路人,警察代表的是防制犯罪的公权力。


虽然,对於「怎么发财」一事,王健林是专家,警察却是一窍不通。


三、


在网上,网民可笑的,在於两点:

有时,他们把自己当作「王健林」。

但更多时候,他们是把自己当作「警察」。


连「公权」和「私权」都搞不明白。

讲真,人家骂你「闭嘴,我们在讨论 XX 」时,

你呀,真的该闭嘴。


你又不想听人说,

你说的,人家也不想听。

人家不想让你参与,叫你滚开,你就得识相。


除非「讨论民主」跟「传销组织洗脑」,在你眼中,是同一件事。

好吧,那么,请你去报警。







---------------------------------------------------------


评论串里好热闹,我就补充三段:


一、


其实呢,「闭嘴,我们在讨论民主」这句话的问题。

不在「闭嘴」二字,而在「讨论」二字。

人家不跟你讨论,还错了?


「闭嘴,我们在讨论林志玲!」

「您二位,我就是林志玲……。」

「闭嘴,你这个丑八怪!能滚多远滚多远,请妳和我们保持距离。」


若不是在网上,在真实世界,很多时候,你就是林志玲,

人家不想鸟你,你再是本尊登场,你说话也是没人会正眼看你的。


「知乎上有个叫 yolfilm 的。」

「喂,我就是那个,你们骂的很爽的 yolfilm。」

「闭嘴!我们在讨论……。」


二、


要把这句话变成「十恶不赦」,太简单。

改成:「闭嘴,我们在『实施』民主」,就得了。


三、


讲真,有时讨论问题,人和人得「磁场相通」。

有时讨论问题,人和人得「屁股相通」。

有时,得「意识型态」相通,

有时,得「知识结构」相通。


啥都不通,讨论个屁呀。


我常说的老话:「这个宇宙,不是围著你转的。」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闭嘴,我们在讨论民主”这句话,在中文语境下,往往带着一种强烈的、不容置疑的色彩。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陈述,而是一个带有明确意图的表达,意在强调当下讨论的“民主”议题的至高无上性,并以此为借口,试图压制任何可能偏离、质疑或阻碍其既定方向的发言。要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一、 意图与语.............
  • 回答
    人民日报在同一天发表这两篇文章,《闭嘴吧,阴谋论!让科学说话…》和《疑点重重!起底美国去年被关生物研究基地》,无疑构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要评价这种做法,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篇文章各自的立场、论证方式以及它们在整体传播语境中的可能意图。首先,我们来看看《闭嘴吧,阴谋论!让科.............
  • 回答
    关于美国人众筹买推特让特朗普闭嘴这件事,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首先,这反映了美国社会在信息传播和言论自由议题上的深刻分歧,也折射出政治极化背景下,民间力量试图通过非传统方式介入公共领域的一种尝试。支持者观点: 维护公共空间免受“不当言论”影响: 支持者认为,特朗普在推特上的言论常常充斥着虚假信息.............
  • 回答
    2016年里约奥运会,也就是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至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作为南美洲首次举办的奥运会,它注定会在奥运史上留下独特的印记。亮点与成就: 南美大陆的突破: 这是奥运会第一次踏上南美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这本身就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它打破了奥运会长期.............
  • 回答
    2021年5月10日起,针对金门居民入闽和急需来闽工作的台湾人实施的隔离政策调整,是对当时新冠疫情形势和两岸交流需求的一种应对措施。要评价这项政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具体内容、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一、 背景分析:当时的疫情形势与两岸交流需求1. 新冠疫情的全球背景: .............
  • 回答
    8月8日,东京奥运会的圣火熄灭,留下无数令人回味的瞬间和人物。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运动员,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名字,是那位在男子百米赛道上再次闪耀的短跑巨星。你知道,奥运会百米大战从来都是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代表着人类速度的极限。而这位运动员,已经在这个领域征服了无数次,每一次他的亮相,都自带一种传奇的.............
  • 回答
    陈皓(可能指中国知名程序员、技术博客作者陈皓,或某位公众人物)在微博上对闭源和开源软件的评论,可能涉及他对技术生态、商业逻辑、开发者权益等议题的看法。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观点的合理性、争议点以及技术背景: 一、陈皓的可能立场与观点分析1. 对闭源软件的立场 商业价值与控制权:陈皓可能认.............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