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解释物理学中的「维度」这一概念?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释物理学中的“维度”这个概念。

维度:描述位置与运动的“基准”

最直观地说,维度是描述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确定位置所必需的最少独立坐标的数量。 更进一步,它也决定了物体能够如何在这些坐标上移动。

让我们从我们熟悉的日常经验开始:

1. 一维空间:一条直线

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根无限长的直线上。要确定你在直线上的位置,你只需要一个数字:你距离起点多远。

坐标: 一个数字(例如,你在位置 5)。
运动: 你只能沿着直线向前或向后移动。你不能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移动。
例子: 一辆在笔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一个人在一条长椅上左右移动。

如果你想从点 A 移动到点 B,你只需要知道 A 和 B 的坐标,然后沿着这条线移动。

2. 二维空间:一个平面

现在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个平坦的表面上,比如一张纸或者一块地板。要确定你在平面上的位置,你需要两个独立的数字:

坐标: 两个数字(例如,你在位置 (3, 4))。我们通常使用两个轴(比如 x 轴和 y 轴)来定义这些坐标,它们相互垂直。
运动: 你可以在平面上向前/后(沿着一个方向)和向左/右(沿着另一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动。你仍然不能离开这个平面向上或向下移动。
例子: 一只在桌面上爬行的蚂蚁,一张地图上的某个地点,一个游戏中的角色在屏幕上移动。

要从平面上的点 A 移动到点 B,你需要提供两个方向上的移动量。

3. 三维空间: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日常体验到的维度。在三维空间中,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你需要三个独立的数字:

坐标: 三个数字(例如,你在位置 (2, 5, 1))。我们通常使用三个相互垂直的轴(x、y、z 轴)来定义这些坐标。
运动: 你可以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前后(x 轴方向): 比如往前走或往后退。
左右(y 轴方向): 比如向左走或向右走。
上下(z 轴方向): 比如向上跳或向下蹲。
例子: 一个人在房间里走动,一架飞机在空中飞行,一颗行星围绕太阳运行。

要从三维空间中的点 A 移动到点 B,你需要三个方向上的移动量。

总结:独立性是关键

理解维度的关键在于“独立性”。在三维空间中,你可以前后移动而不影响你左右或上下的位置。这三个方向的移动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你可以只用一个数字就能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那么它就在一维空间里;如果需要两个数字,那就是二维空间;需要三个数字,那就是三维空间。

那么,更高维度是什么意思?

物理学家在探索和描述宇宙的规律时,经常会遇到需要超过三个空间维度的情况。虽然我们的大脑和直觉难以直接想象一个四维、五维甚至更多维度的空间,但数学工具能够非常有效地描述它们。

四维空间:时间维度

在狭义相对论中,时间被引入作为第四个维度。 这意味着要完整地描述一个事件,你不仅仅需要知道它发生在哪个空间位置(三个维度),还需要知道它发生在什么时间点(第四个维度)。

事件的坐标: (x, y, z, t),其中 t 代表时间。
运动: 在四维时空中,我们不再只是讨论物体在空间中的移动,而是讨论事件在时空中的“轨迹”或“世界线”。
重要概念: “时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空间和时间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完全独立的。例如,运动速度越快,时间流逝得越慢(时间膨胀)。

为什么要引入更高维度?

在物理学的不同领域,引入更高维度有多种原因:

1. 统一物理定律:
弦理论: 这是目前最有希望统一所有基本力和粒子的理论之一。弦理论认为,构成宇宙基本粒子的不是点状粒子,而是微小的、振动的弦。为了使弦理论的数学自洽,它需要额外的空间维度,通常是 10 或 11 个维度(包括时间)。这些额外的维度被认为被“卷曲”在一个非常小的尺度上,以至于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到它们。
KaluzaKlein 理论(历史上的尝试): 这个理论试图统一引力和电磁力,提出了在四维时空之外存在一个额外的、卷曲的第五个维度。

2. 简化数学描述:
有时,在更高的维度下考虑问题,可以使某些方程和计算变得更加简洁和优雅。

3. 解决理论难题:
在某些理论模型中,引入额外维度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物理理论中存在的矛盾或不完整之处。

如何“想象”或“理解”更高维度?

虽然我们无法像直观理解三维空间那样去“看见”或“感受”四维以上的空间,但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来理解它们:

从一维到二维的类比:
想象一个生活在一条直线上的“二维度生物”。它只能前后移动。当一个二维物体(比如一个圆)穿过它的直线时,它第一次“看见”这个物体时,它看到的是一个点;当圆完全穿过时,它看到的是一个线段;当圆的后半部分穿过时,它又看到一个点,然后这个物体就消失了。这个二维度生物永远无法理解“圆”这个完整的二维形状,它只能体验到圆在它的一维空间中的“截面”。
反过来,我们(三维生物)可以“看见”二维生物的全部,并且可以进入它的平面,也可以离开它的平面。我们可以“俯视”它。

从二维到三维的类比:
想象一个“三维度生物”(我们)进入一个二维平面。我们可以看到平面上所有的物体,并且可以轻松地绕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封闭的二维图形的内部,而无需破坏它(比如我们不需要切割一个圆来看到它的内部)。我们可以抬起一个物体让它“消失”在二维平面之上。

从三维到四维的类比(基于数学):
根据这个类比,如果存在一个“四维生物”,它就能像我们看待二维生物一样看到我们的三维空间。它可以“进入”我们三维空间的内部,而无需打破任何墙壁。它可以让我们三维的物体“消失”并重新“出现”在我们的空间里,因为它们可能只是在第四个维度上移动了。
四维空间的一个常见例子是“超立方体”(tesseract)。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画出正方形(二维)的投影。同样地,我们可以画出超立方体在三维空间的投影。这个投影看起来像一系列相互嵌套的立方体,或者像一个立方体加上从它每个顶点延伸出来的另一个立方体。

总结一下高维度的概念:

数学描述: 维度是定义一个点所需的独立坐标的数量。
物理意义:
空间维度决定了物体在空间中能够自由移动的方向数量。
时间维度描述了事件发生的顺序和相对性。
高维度(弦理论等)是理论框架的需要,用于统一基本力和粒子,其额外维度可能以我们无法感知的方式卷曲。

重要提示:

当我们谈论物理学中的维度时,我们通常指的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
可观测维度:我们日常感知到的只有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
额外维度:在某些理论(如弦理论)中提出的额外维度,其大小可能非常小,或者我们以某种方式“生活”在低维度“膜”(brane)上,而其他维度是“包裹”在膜外面的。

理解维度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虽然我们的大脑可能难以直接“看见”高维度,但数学语言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些概念的强大工具,并帮助我们探索宇宙更深层的奥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空间维度

我曾经悟出一个很形象的关于维度的说明,这个描述的本质是拓扑的,但很可惜,后来我知道这不是我的首创。先来举三个简单的例子。


例 1

在数轴这个度量空间上,选取两点 和 ,以 为球心,以 为半径作球 (这个球的闭包在 1 维空间中就是区间 ,类比一下圆、球的定义);很显然 将 和 分离,换句话说,从 0 到 2 不存在这样的连续曲线将两者相连:

  1. 曲线必须完全在数轴上;
  2. 曲线不可穿过球面,也就是区间端点。


但是,如果我们把第一个条件去掉,结果就不成立了,这是显然的:将数轴放在一个平面上,而区间在平面上并不是封闭的,0 点不再是笼中鸟,飞的时候只要不故意碰壁——区间端点,绝对能逃脱成功!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一维的牢笼要从二维空间中逃脱。

由例 1 的启发,我们将这个结论类推广到平面上。


例 2

孙悟空要去化缘,但是担心白骨精诱惑唐僧,于是在地面上画了一个圈,并且说:只要不出这个圈,妖精不会拿你怎么样。

问:唐僧如何主动送人头被白骨精吃掉,在不踩到悟空画的圈的前提下。

答:抬脚迈一步。

好了,我想你明白了什么。


例 3

问:孙悟空被银角大王收到了葫芦里怎么办?

答:元神出窍进入四维空间绕出去,找太上老君帮忙。


归纳总结

如果是 n 维球内的点,如何不碰壁逃到球外呢?结论就是,在现有的 n 维空间是不可能的办到的,而只有引入新的维度,原本“封闭的”的球空间在新拓展的空间中才是“开放的”,这就是维度的特点和意义。只要给定 n 维空间,就可以引入 n+1 维空间,有了这个假设,那么只要定义 1 维空间就可以了,而前三个空间的引入我们在前面已经叙述完毕(也可以从定义 0 维空间开始)。看得出,我走的是数学归纳法的流程。

并且这种理解方法与“维度”字面意思深深契合:“维”,维系、连接之意;“度”,度量、程度之意。


鸡汤预警

……其实人生也是这样,当你被现实困在牢笼中的时候,不要灰心绝望,其实是你看待问题的维度太低,只要多想想其他方面,或许你会豁然开朗,看到来自另一个维度的曙光,化不可能为可能。而人生,本来就是不断突破固有维度的过程。


从低维看高维

有一次,我和女朋友逛商场,地面是一块块方砖,我的手影被天顶的灯垂直投影到一块方块内。我想,假如此时将每一块方砖想象为一间间密室,那么我的手影被困在里面,密室内的人(假如有人的话)也是这么认为的。我缓缓地移动手影,令人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了,在密室内的人看来,我的手直接穿过了墙,到达了另一间密室(其实是手影穿过了墙,但在密室人的眼中,手影就是手的本体,因为密室人完全看不到第三个维度)。

那么,如果是一个四维空间的人,想要穿梭密室,而在我们三维空间的人眼中就是在穿墙,贞子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操作。并且,如果我们想要攻击四维人,很有可能打的仅仅是他的影子,他躲进第四个维度里就可以了;而他想攻击三维人的时候,只需要悄悄从第四个维度靠近我们所在的超平面——三维空间,然后接触我们,而在我们眼中就是影子“实体化”的过程(空间忍术)。并且最可怕的是,四维人想要在三维空间行凶,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密室杀人”,密室只是相对于我们而言罢了,金田一怕是给跪了。


温馨提示:以下是选读内容,如有不适感,请勿见怪。


*抽象空间的维


其实空间、维数的概念不仅仅停留在具体三维的空间中,事实上数学、统计、物理等学科讨论的空间往往都不再是我们平常的空间,而是与欧式空间“等价”(同构)的空间,把这些性质相同的空间抽象为一个方便大家使用的工具,这是数学家的本职工作。


从共面到线性相关

在中学阶段我们就接触过有关向量的概念:不仅有大小,并且还具有方向的量,比如说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向量是他们共同的名字。向量可以进行加法、数乘两种运算,我们把所有的向量配备上这两种运算(八条公理)构成的集合,称为线性空间(向量空间),如果还配备了角度(内积)的概念,我们称之为欧式空间


在线性空间中,引入维数这个概念之前,需要介绍线性相关这个概念,它是关于一组向量满足的简单关系,用几何的概念去理解,就是所谓的向量共线共面概念的推广。比如,

  • 两个向量线性相关时,就是指这两个向量共线,即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或者重合;
  • 三个向量线性相关时,就是指这三个向量共面,即它们所在的平面平行或者重合;

它们的共同点是:

  • 因为共线,所以由这两个向量所围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0 ;
  • 因为共面,所以由这三个向量所围成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为 0 ;

以上两个现象用数学公式表达,就是这个样子:

等价于:

其中 是实数域中不全为零的系数。

好,大儿子叫金吒,二儿子叫木吒,三儿子应该起名叫做——李狗蛋?将共线、共面的概念推广到 维空间,就是——


定义

有 个向量,如果存在 个不全为零的实数,满足下面关系:

那么,我们称这 个向量线性相关;否则,如果不存在这样 个实数满足上面关系,那么我们称这 个向量线性无关.

根据定义,只有一个向量线性相关时,那这个向量一定是零向量。


几何意义

个向量线性相关的几何意义,就是这 个向量全都可以通过平移,放到 维空间中的一个 维超平面内。

线性无关的几何意义就是,这这 个向量没办法放到同一个 维超平面内,换句话说,由这 个向量所围成的平行多面体的体积不为零。可见,只有线性无关,才能在 维空间内撑起一片天地,否则就是薄纸一张。


维数

如果在某线性空间内,存在 n 个向量线性无关,而任意 n+1 个向量线性相关,那么这个空间我们称之为 n 维空间


例 5

可能你对线性无关觉得不可思议,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存在两个不全为零的数,满足:

于是只有

矛盾,于是两向量线性无关。


应用

空间、维数的概念十分广泛,不仅仅是可见的才是空间,有时候不可见的事物也可以使用空间的理念去解构它,比如统计学中的多元线性回归一整套理论,堪称典范。


例 6

比如在解释1949年~1959年法国进出口总额 与相关变量(国内总产值 、存储量 、总消费量 )的关系时,通过数据建立模型(数据省略,反正没人看):

但是这个模型有很严重的问题,国内生产总值怎么会和进出口总额负相关呢( 系数为负)?这不符合经济规律。这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就是: 、 、这三个自变量,可能“几乎共面”、“几乎线性相关”,用统计学术语叫做存在多重共线性。仔细观察这三者的相关系数矩阵

与 的相关系数高达 0.997 ,也就是说这两个向量的夹角只有 4 度左右!差一点就重合了。要知道,我们理想的状态是,每个解释变量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各自解释各自领域的原因。但是,相关性太高意味着两个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相当大一部分重叠了,这就没啥意思了。可以通过消除多重共线性来修正模型(岭估计、主成分估计),这就不多介绍了。

注:本例出自知名学者唐年胜、李会琼女士的《应用回归分析》,两位都是我本科的老师,我时常想念两位。


例 7

以前写的一篇文章,有可能是我的原创。


推广

无穷维的希尔伯特空间,分形里的实数维空间,维数的概念快被玩坏了,以后有机会再䃼充。


感谢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释物理学中的“维度”这个概念。维度:描述位置与运动的“基准”最直观地说,维度是描述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确定位置所必需的最少独立坐标的数量。 更进一步,它也决定了物体能够如何在这些坐标上移动。让我们从我们熟悉的日常经验开始:1. 一维空间:一条直线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根无限长的直线上。要确.............
  • 回答
    半藏森林事件,以及她后续的一些言论,确实提供了一个相当丰富的视角来探讨“侥幸心理”以及“偷情”与“好好谈恋爱”的快乐差异。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我们可以深入剖析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动机和机制。一、 剖析半藏森林言论中的“侥幸心理”半藏森林的言论,尤其是那些暗示“不负责任”和“及时行乐”的部分,往往能触及人.............
  • 回答
    物理学与化学的界限,以及化学与生物学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充满微妙之处的话题。简单地说,物理学能够“解释”化学现象,但这种解释并非简单的“还原”,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基础的支撑。至于生物机制,物理学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生物的复杂性使得物理学的作用更为间接和多维。物理学如何“解释”化学.............
  • 回答
    嘿,哥们儿/姐们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能看到东西?或者说,光到底是什么玩意儿?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挺玄乎,但其实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量子电动力学,简称QED。你可能会想,这名字听起来好高深啊,又是“量子”,又是“动力学”,是不是得会解微积分才能懂?别担心,我保证用最接地气的语言.............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尝试用一种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解释“重整化群”。想象一下,我们正在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非常特别,叫做“放大镜下的物理世界”。核心思想:尺度无关性我们生活的宇宙,虽然看起来很“真实”,但当我们用不同的“放大镜”去看它的时候,它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很多时候是惊人地相似的,或者说,是“尺度无.............
  • 回答
    火星上发现的“螃蟹”状物体,这事儿挺有意思的,网上也有不少照片和讨论。不过说到它到底是什么,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说道说道,别被那些天马行空的猜测给带偏了。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个所谓的“螃蟹”是火星车“好奇号”在一次例行的勘测任务中拍摄到的。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漫游,就像个不知疲倦的科学探险家,它会.............
  • 回答
    好的,咱们来“玩儿”一把,看看怎么能从一道中考物理题里琢磨出点“新意”来。这道题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做,那也太辜负它了。咱们得有点“侦探”精神,把出题人的“小心思”给挖出来。咱们得先有个“共识”,就是说,题目本身是有明确的答案和解法的,但有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或者甚至有点“钻牛角.............
  • 回答
    争吵,这桩我们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景象,背后其实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心理机制。它并非只是单纯的观点不合,而是多种心理活动、认知模式和情绪反应交织碰撞的结果。要理解争吵,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的心理学维度去剖析。首先,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是争吵的底层驱动力之一。当一个人的信念、态.............
  • 回答
    在心理学领域,一个人之所以会热衷于展现幼稚或极端的行为来吸引他人关注,其背后往往根植于更为复杂的情感需求和认知模式。这并非简单的“爱出风头”,而是可能源于更深层次的心理机制。首先,我们得理解“关注”本身对个体的重要性。关注,尤其是来自重要他人的积极关注,是构建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基石。当一个人感.............
  • 回答
    制服诱惑,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魔力,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一些非常古老和普遍的心理机制。当谈论制服诱惑时,我们不仅仅是在谈论衣物,而是在谈论衣物所承载的意义,以及这些意义如何与我们的情感、认知和对世界的理解相互作用。首先,制服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符号意义。它代表着秩序、规则、权威和专业性。想想看,警察制.............
  • 回答
    你提到“遇到困难就心烦很想逃避,不能坦然的接受失败”,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深入人心的心理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状态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理论和概念来解释,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面对挑战时的反应模式。首先,我们可以从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的视角来审视。依恋理论认为,我们早.............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太让人震惊和不安了。一个男人竟然能做出把女友头按进火锅这种行为,这绝对不是健康的伴侣关系,更不是可以被原谅的暴行。报警后女子不愿意透露男友身份,这其中的复杂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首先,施暴者惯用的心理操控手段——“爱的语言”和“威胁”的混合体。很多施暴者,尤其是在亲.............
  • 回答
    要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为何女性普遍青睐成熟稳重的男性作为伴侣,我们可以将目光聚焦于人类漫长的演化历程中所形成的择偶策略。这背后并非单纯的社会文化影响,而是根植于生存繁衍的深层基因驱动。首先,我们得明白,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繁衍后代并确保其存活下来是核心的生存任务。对于女性而言,孕育和抚养一个孩子.............
  • 回答
    失恋或感情受挫之后那种心如刀绞、止不住的颤抖,可不是什么小事,它背后涉及我们身体和大脑一系列深刻而又复杂的反应。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这更像是一场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崩塌”。神经科学的剧本:大脑收到“威胁”信号首先,我们得明白,大脑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区域负责处理“失恋”。但是,我们对感情的投入.............
  • 回答
    关于龙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存在物理和生物学的合理性解释,这个问题引人入胜,也充满了科幻色彩。我们不妨抛开神话传说,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一下这个奇妙的生物。首先,让我们聚焦“龙”的经典形象:大型、有鳞、会飞,并且许多故事中还会喷火。关于飞行:从物理学角度看,要让一个如此巨大的生物飞行,需要克服巨大.............
  • 回答
    2021 全国卷物理:那“五十个减速带”的深思熟虑,与“人”的印记2021年的全国卷高考物理,那道以“五十个减速带”为背景的解答题,无疑成为了当年物理试卷上的一道亮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其说是“一道题”,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物理情境”,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僵化的公式套用,更是他们对物理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央行说的“2021年物价大概率会温和上涨”这事儿,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说实话,这话听起来挺官方的,但背后确实有很多门道,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说。第一步:解读“央行发布 2021 年物价大概率会温和上涨”首先,咱们得明白“央行”是谁。在中国,央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它是咱们国家宏观经济.............
  • 回答
    战胜古老病魔的智慧结晶:解读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两位为人类健康立下汗马功劳的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 和 Satoshi Ōmura。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一场在微观世界里与古老病魔的殊死搏斗,最终为全球数亿受寄生虫病折.............
  • 回答
    家里的电视机、电视柜这些家伙,简直就是空间的“吸血鬼”!明明看着挺大一个,但实际用起来,要么是电视屏幕那块固定不动,要么就是电视柜里塞满了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利用率低得让人心疼。尤其对于小户型来说,这简直是灾难。不过,别急着把它们都扔了,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怎么把这些个“大块头”变废为宝,让它们在你的.............
  • 回答
    红十字会作为人道主义援助机构,在物资供应和调拨方面遇到“消耗量大于供应量,周转调拨不够及时”的问题,确实是需要系统性、多层面的解决方案。这不仅影响到其核心使命的履行,也可能损害其公信力。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 提升物资供应的“量”:开源节流,多措并举1. 拓展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