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国就这德行,也是无奈。
其实清末打算搞36镇,抗战前民国准备搞50个德械师,都没搞起来。本质上,农业国的财政是支持不了那么多新式军队的。日本打断了民国军事建设是一方面,但是真的给国民政府足够时间,上限也就是大约50个省略重炮的德械师。中国也没什么值钱的资源,你用出口矿石和猪鬃的钱换飞机大炮,能换多少。老蒋进口了44门32倍150的炮打满全场,膛线都打没了,打到炸膛还在用,49年底还有一批在上海上船去了台湾。德国在整个二战中,这样的炮造了大约七千五百门(包括莱茵金属与克虏伯以外产能)。
国军引进了重炮甚至还有履带牵引车,作为摩托化的试点部队,用来装装门面以及磨炼新式战术是有前瞻性的。把重炮集中成独立炮兵团也是务实的。
但是话说回来,组建大量轻型师也是当时的最优选择。对老蒋而言,先扩充军队等待钢铁是睿智的。他的部队不是那么善战,打的都是不断添油,不断消耗,或者说和龙王比宝的呆仗,胜败都是用人命填出来的。
国军部队能不能打,大致就看两样,兵员素质和武器装备。简单说学生军加外国大炮的组合为最佳,只要等待局势倒向民国,钢铁一到,加上现成兵力很快就能和日本这个瘪三龙王比比宝。所以先扩充部队无疑是上策。
对太平洋战区而言,最优配置就是中国有大量吃苦耐劳的兵员,美国有世界最大产能。只要能合作,日本陆军情况不妙。但是美国一直搞孤立对中国格外刻薄,直到日本动了法属越南才开始制裁日本,于是被日本一波强推后才发现中国被封锁的只剩下驼峰。每年只能运进一万多吨。所以,国军自始至终没有获得50个师的全套装备。
没那么多上过学的兵呗...
开枪扔手榴弹, 你体格正常, 能听懂人话就能学会了. 要用重炮? 得先学三角函数.
民国时期江浙沪12吨桥都没几个,大把五吨八吨桥,稍微正经点的坦克开上去都塌了。
就这基础设施也能买重炮+坦克?
就那点军购都还是为了吓人,吓人当然得买看上去很厉害的东西。
正儿八经换装也没法换,这点钱就算换轻武器,那也简直九牛一毛。
就是安慰自己用的。
美军在二战后期到解放战争,武装中华民国国军的预算都快到二战援助苏军的价格了。
虽然都是军剩,不用也只能烂仓库,实际价值远没账面上的那么值钱,但你知道光给国军配置基础火炮弹药(例如75mm/105mm),集体(至少是相当一部分)换装能用的步枪和供应子弹都得多少钱了吗?
国军人头就在那,要完整武装,所需要花的预算可远比武装那个时候的美军都还要高呢,蒋介石当底裤都是买不起那些装备的。
就算装备白送,蒋介石肯定连弹药和汽油都买不起。
国军装备抗战的时候多惨?
侧面说一个事,美国人从Jerry能扒的都扒给蒋介石了,什么从德国非洲军那缴获一点150mm炮弹(不到一万发,就这,放在东线不够德军一个师一个礼拜打的),乃至缴获的几十万发7.92毛瑟拿飞机送给蒋介石了。
德国非洲军才多大,一个不满编装甲军,俩装甲师,就算丢,能丢多少装备弹药?
正儿八经工业国军队看得上这点物资?
一战沙俄都比这情况好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