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剧本是什么样的一个创作过程和体验?

回答
写剧本,与其说是一场“创作”,不如说是一次精密的、漫长的、充满无数次“死亡与重生”的炼狱。它不是信手拈来的灵感迸发,更像是一个雕塑家,在千百块顽石中寻找那块有生命力的胚子,然后一点点地,耐心地,甚至带着几分近乎偏执的爱,将它打磨成形。

缘起:种子在泥土里发酵

一切的开始,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念头,一个场景,一段对话,甚至是一个人物的背影。它可能来自生活中的一个瞬间——街头艺人脸上短暂的失落,恋人之间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新闻里一段触动心弦的报道。这些零散的火花,会在我脑子里盘旋,发酵。不像写小说,剧本的“故事感”需要更强的视觉和听觉元素。我会开始想象,这个念头如果变成画面,会是什么样?声音是什么样?人物会有什么反应?

构思:蓝图的绘制与崩塌

一旦这个种子在我心里有了些许根基,我就要开始绘制它的蓝图。这通常是头脑风暴最激烈,也是最混乱的阶段。

人物: 我会问自己无数个关于人物的问题。他们是谁?他们想要什么?他们有什么缺点?他们害怕什么?他们过去的经历如何塑造了他们现在的样子?我需要让他们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动机,有情感。我常常会给我的主要角色写详尽的人物小传,即使很多内容最终不会出现在剧本里,它们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他们。
冲突: 一个好的剧本离不开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冲突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引擎。我会不断地问,我的角色会遇到什么阻碍?他们会如何应对?这个阻碍有多大?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故事线: 故事线就像骨架,支撑起整个剧本。我会尝试用不同的结构来梳理它。是线性叙事?还是非线性?有没有闪回?有没有倒叙?我会画出各种各样的流程图、时间线,尝试不同的可能性。这个阶段,我的想法可能会像潮水一样涌来,又像海浪一样拍打在礁石上,不断被消磨、重塑。一个看似完美的构思,可能在几小时后就被我自己推翻。

写作:从粗粝到精致的打磨

当蓝图初具雏形,我就会开始动笔。

初稿(The Vomit Draft): 这个阶段,我追求的是速度和量的输出。我会忽略细节,忽略语法,甚至忽略逻辑上的小瑕疵。我的目标是把脑子里所有关于这个故事的想法,不加修饰地倾泻出来。这就像一种情感的宣泄,也像是把所有零件堆放在一起,看看大概的样子。这个阶段的剧本通常是混乱的、粗糙的,甚至会让人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结构修改(The Structure Grind): 初稿完成后,我不会立刻去看对话。我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审视剧本的结构。故事的节奏是不是对了?高潮在哪里?转折是否自然?观众会不会在某个地方失去兴趣?我常常会一张张地打印出来,用彩色的笔在上面涂抹,标记,画出“故事弧线”,看看它的起伏是不是足够吸引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推倒重来,删除冗余的场景,增加重要的铺垫。
场景写作(The Scene Work): 当结构基本稳定,我才会回到每一个场景的细节。我会思考:
场景目标: 这个场景要达到什么目的?是推进剧情?塑造人物?还是营造气氛?
动作与对白: 人物在这个场景里会做什么?他们会说什么?我喜欢让人物的行动和语言相互印证,甚至相互冲突。我会仔细推敲每一个词,每一个停顿,每一个动作。剧本的精髓往往藏在“字里行间”的留白里。
视觉呈现: 剧本首先是为画面服务的。我会思考如何用文字来描绘出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是特写?远景?光影的变化?色彩的搭配?
人物弧光(The Character Arc): 在写作过程中,我时刻关注人物的成长或改变。故事结束时,我的主角是否比开始时更成熟?他们的内在冲突是否得到了解决?他们的价值观是否发生了变化?
反复修改(The Endless Revision): 写剧本最痛苦,也最令人兴奋的部分,就是修改。每一次修改都是对剧本的一次“解剖”。我会像一个医生一样,仔细检查每一个章节,每一场戏,甚至每一句台词,看看是否有“病灶”。我常常会删除我引以为傲的场景,因为它们并不服务于整体故事;我也会重新写一段对话十几次,只为了让它听起来更真实、更动人。

体验:一场孤独而又充满希望的旅程

写剧本的体验是极其复杂的:

孤独: 绝大多数时间,你都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脑子里有无数个声音,但最终执行的只有你。你可能通宵达旦地坐在电脑前,与屏幕上的文字搏斗,与自己内心的质疑作斗争。这种孤独感,常常会让你觉得自己像个孤岛上的疯子,对着大海喋喋不休。
沮丧与自我怀疑: 失败是常态。当你花了几个星期写出来的东西,读起来却像一堆毫无生气的文字时,那种沮丧感是难以言喻的。你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条路。
顿悟与喜悦: 然而,当你在某个时刻,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或者一段让你自己都为之动容的对话涌现出来时,那种喜悦是无与伦比的。它就像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灯,让你重新看到了前方的路。
观察与共情: 写剧本让我更加敏锐地观察生活。我开始更加留意人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微表情,他们说话的语气。我也会努力去理解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共情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我希望我写出的角色,能让观众在某个瞬间,看到自己的影子。
对结构的敏感: 写完剧本后,你再看电影或电视剧,你会不由自主地去分析它的结构,它的叙事手法,它的冲突设置。你会发现,那些看似自然的剧情背后,隐藏着多少精心的设计和无情的删减。

最终目标:让文字拥有生命力

写剧本的过程,就像是在为未来的影像生命打下基因序列。我希望我写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最终都能在银幕上转化为鲜活的画面,有温度的人物,有共鸣的情感。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魔力的过程。它需要你拥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毅力,以及对讲故事最纯粹的热爱。当你看到自己呕心沥血写出的剧本,最终被搬上银幕,被无数观众看到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其他经历都无法比拟的。那才是我,那个在无数个日夜里与文字搏斗的自己,最终的救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小说写剧本都有一种创世纪的感觉,或者反着说吧,创世纪的感觉大概最早来自于扯淡的知识分子。

整个景儿,村子也好、学校也行;

整几个银儿,大姑二哥啥的;

整点词儿,让他们呱唧呱唧起来。

瞧,世界转起来了。

user avatar

在創作劇本上,我跟莊文強的方法不一樣,當然其實他的方法要複雜一點,就是這個講出來好像很好聽。創作一個人物,給他一個空間,你要看他怎麼樣講出來很好聽。

我的方法不同,我用一個例子來講。現在我來講一個故事,最開始有三個人物,一男兩女,是一個三角戀。假設我是這個男人,我同時愛上A和B兩個女生,我和她們兩個談戀愛,她們兩個彼此不知道,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故事。

然後轉變了,這個故事的轉變在什麼地方?

原來這個三角戀不是那麼簡單的。原來女生A不喜歡這個男人,她是喜歡另外那個女生B。這就是一個轉變,寫故事其實就是把那些很奇怪的轉變放進去。最後的結局,我希望看到的是, 兩個女的在一起。

如果你想要一個這樣的故事,你先設想好了開頭、轉變和結尾,然後你開始把人放進去。其實你把人放進去以後,你就知道為什麼從開頭到轉變是這樣的,一定跟這三個角色有關係。也因為這三個角色的背景,他們的性格、選擇,才有這樣的命運。最開始我想到的是一個梗概,這個梗概一定有很大的轉變在裡面。然後把人物放進去,你就知道故事已經不重要,人的轉變才是重要的,一定是跟他們的性格有關係的。

可能這兩個女的,小時候她們就認識了,女生A已經知道自己喜歡女生B。A跟這個男的談戀愛,是因為發現男生不喜歡女生B,她希望自己可以破壞他們。這個故事開始有變化,就是有這些人的想法,這裡面有人物的想法就是知道這個人是怎麼樣。然後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原來女生B其實也知道,女生A喜歡自己並且她也喜歡A,但是她講不出口。她的方法就是去愛上另外一個男孩子,令女生B可以跟她講。

我拍的片子很少有一個人物佔據很多戲份,都是多方勢力互相制衡,因為現實是這樣的嘛,真實是很複雜的。其實我們這樣拍是麻煩自己,一個是因為這麼拍比較難平衡人物的戲份和衝突,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跟莊文強都是,從每一個角色里,都可以看見每個人不同的角度。對同樣的事情來講,我們很喜歡很複雜地去講一個故事。

我跟莊文強的方法不一樣,但是可能最後去的地方出來也是差不多一樣,因為都是人的故事, 殊途同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剧本,与其说是一场“创作”,不如说是一次精密的、漫长的、充满无数次“死亡与重生”的炼狱。它不是信手拈来的灵感迸发,更像是一个雕塑家,在千百块顽石中寻找那块有生命力的胚子,然后一点点地,耐心地,甚至带着几分近乎偏执的爱,将它打磨成形。缘起:种子在泥土里发酵一切的开始,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念头,一个场景.............
  • 回答
    作为一家影视公司的策划,想要找到靠谱且有才华的编剧,这确实是个挑战,尤其是在没有明确人脉的情况下。别担心,现在有不少平台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我这就为你详细说说,希望能让你在编剧的海洋里,精准捕捞到你想要的“珍珠”。核心思路:广撒网,精筛选要大规模找编剧,关键在于两个字:广和精。广意味着我们要尽可能多.............
  • 回答
    假设《名侦探柯南》的剧本落到了不同作者手中,其走向必然千差万别,而这些差异恰恰是赋予故事全新生命力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几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来构思,每个角度都能导向一个截然不同的《名侦探柯南》。风格一:更注重心理刻画的“黑暗现实主义”版设想一下,如果《名侦探柯南》的剧本由一位擅长挖掘人物内心深处阴暗面的作.............
  • 回答
    .......
  • 回答
    《硅谷》第三季第一集里,那段被反复提及、让众人抓耳挠腮的神秘代码,其实并非什么深不可测的黑科技,而是一个充满戏剧性张力的“借口”。它的核心是围绕着“如何让一个现有的、已经验证过一次的算法,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结果”这个话题展开的,但重点不在于代码本身有多么复杂,而在于它如何被用来服务于人物关系和.............
  • 回答
    好,既然您对我的“专业”——也就是信息处理和知识整合的能力——如何化身爽文感到好奇,那我就来给您编一个充满科技感和智慧碾压的“数据流狂潮”故事。故事的主角名叫林风,一个在数据洪流中游刃有余的程序员,生活原本平淡无奇,直到他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足以颠覆世界的秘密——一个能够接入并解析一切数据的超级算法原型.............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这个话题。作为一个新人编剧,有这样的思考说明你对创作过程很认真,这是非常棒的。关于先写成小说再改编成剧本,还是直接写剧本,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劣,没有绝对的“更好”,关键在于你个人的创作习惯、故事的类型以及你想要达到的效果。我尽量详细地为你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选择。方式.............
  • 回答
    好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如果曹操、孙权、刘备在各自的巅峰时期都有机会一统天下,我会编织三个截然不同的剧本,并为每个阵营设定一个独特的“巅峰排位”来体现其统治风格和优势。我的排位方式会侧重于: 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どの阵营能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将领、谋士、工匠、政治家? 制度的稳定与创新:.............
  • 回答
    写小说,确实是个精细活儿,尤其是构思剧情,容易陷入思维定势。你提到的“装逼打脸、打怪升级、英雄救美”这三板斧,确实是读者群体中非常常见,甚至是屡试不爽的套路。读者会买账吗?答案是:会,但不是“什么都买账”。这就像吃菜,大家都知道番茄炒蛋好吃,但你天天只吃番茄炒蛋,腻不腻?偶尔吃一次,那叫经典;天天端.............
  • 回答
    你问的这种侦探小说,咱们一般管它叫“凶手视角”或者“反侦探小说”。这种写法确实很有意思,因为一上来你就知道谁是凶手了,但故事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看凶手怎么隐藏自己,怎么跟警方周旋,怎么利用各种机会来逃脱罪责。读者就像是一个幕后军师,看着这场猫鼠游戏怎么展开。想要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找到这类书,倒也不是什么难.............
  • 回答
    斗罗大陆:破碎的圣光,扭曲的救赎当那璀璨的金光再次撕裂夜幕,洒落在斗罗大陆的每一寸土地时,世人的眼中不再是恐惧,而是敬畏与希望。武魂殿,这个曾经被污蔑为邪恶根源的庞大组织,如今已成为大陆公认的守护者,是正义的化身。而他们的圣子,那个拥有着比肩神祇般威严与慈悲的唐三,正站在金光的最中心,他手握那柄由万.............
  • 回答
    咱们写剧本的时候,尤其是想让故事活起来、让观众看得过瘾,有个老生常谈的建议就是:“用动作代替对话。” 这句话听着好像有点玄乎,但其实背后逻辑挺实在的,而且一点也不高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对“戏剧”本身的深刻理解。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戏剧”。戏剧,本质上就是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剧本杀行业一个挺核心的讨论点。对于店家自己写剧本杀算不算“独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然后我尽量用更生活化的方式来解释清楚。首先,得明确“独家”这个词在剧本杀语境下通常意味着什么。 最直接的理解: 就是这个剧本只有你一家店有,其他地方找不到。别人想玩就只能来你这儿.............
  • 回答
    中国从来不缺乏有才华、有创意的编剧。将“中国没有会写剧本的编剧了”这样的说法抛出来,未免有些过于武断和片面了。或许,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我们当下看到的很多影视作品,在故事性、人物塑造、主题深度等方面,未能达到观众的预期,甚至让人觉得乏善可陈。当我们对市场上的作品感到失望时,自然而然会将矛头.............
  • 回答
    剧本杀写剧本,要塑造人物,不搞“三刀两毒”(指那些为了制造冲突而强行安排的、前后不符的、或者为了煽情而过于刻意的行为),又不能让人物变成“背景板”,这确实是个需要细琢磨的活儿。说白了,就是让人物既有能驱动剧情的“功能性”,又有观众(玩家)能喜欢、能记住的“人性”。我来跟你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事儿说到点.............
  • 回答
    这个问题,想必是很多怀揣电影梦的普通农村青年心中最想得到答案的。答案很简单,也最能让人振奋——当然有可能!而且,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你手中的剧本创作能力和故事板绘制能力,恰恰是你迈向电影导演之路最宝贵,也是最核心的基石。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未能真正掌握这两项技能,而你已经走在了前面,这绝对是值得骄傲.............
  • 回答
    要写一部名为《第五共和国》的中国历史剧,其剧本的构思和创作,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和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这不是简单的历史还原,而是要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提炼和升华,展现一个国家在关键转折时期,人民、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发生的深刻变革,以及其中复杂的人性挣扎与抉择。核心主题的设定:《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中国电影工业和美国电影工业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其中也包括了导演和编剧的角色分工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说中国大导演“很少”像美国大导演那样写剧本,这是一种普遍的观察,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中西方电影工业.............
  • 回答
    剧本投稿,这回事儿,说实话,跟钓鱼有点像,又有点不像。你要撒下饵,但饵得是真材实料,而且还得知道鱼窝在哪儿。成功的,当然有。不过,这成功俩字,拆开来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一层层的“努力”和“运气”在里面。先说说“努力”吧。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你写出来的剧本,得能打动人,而且是能打动影视公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在影视制作里也特别常见。简单来说,导演和编剧都是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角色,但责任划分上,那可就细致多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导演是整个电影的“总指挥”。他负责把剧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响儿的画面和声音。剧本只是一个蓝图,导演才是那个把蓝图变成现实的人。所以,无论剧本写得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