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三孩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等?

回答
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我国人口政策历史性的一次大转折,它直接回应了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挑战,尤其是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要理解这项政策的影响和意义,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一、政策背景与现实困境:为何要放开三孩?

首先,要明白三孩政策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应对严峻人口现实的必然选择。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方面功不可没,但也带来了“少子化”和“老龄化”这两个如影随形的难题。

少子化: 结婚年龄推迟、生育意愿下降、养育成本过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导致新生儿数量逐年下滑。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意味着未来劳动力供给不足,社会活力减弱。
老龄化: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攀升。这给养老金体系、医疗保障系统、社会服务供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构成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仅仅鼓励生育一孩、二孩,甚至坚持计划生育的某些限制,已经无法有效扭转人口发展的颓势。放开三孩生育政策,是国家层面认识到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提振生育率,以期缓解人口结构失衡的局面。

二、三孩政策的直接目标:改善人口结构

三孩政策最直接、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生育率,增加新生儿数量: 最直观的作用就是希望通过政策的调整,让更多家庭敢于、愿意生育三个孩子,从而提高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位女性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虽然短时间内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大,但为生育三孩的家庭提供政策支持,可以释放一部分被压抑的生育需求。
2. 优化年龄结构,缓解老龄化趋势: 新生儿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未来年轻人口的比例会相对提高。这可以延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持续的动力。一个更年轻的社会,通常也意味着更高的创新能力和更强的经济活力。
3. 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更健康的人口结构,意味着拥有更充足的劳动力参与生产和服务,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同时,更早放开生育限制,也可以让更多家庭有能力、有意愿去培养和教育更多的下一代,为国家积累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三、政策落地:从“生得出来”到“养得起、育得好”

然而,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和配套。仅仅宣布“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能否让这个政策真正落地,并产生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保驾护航”:

1. 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这是目前阻碍许多家庭生育二孩、三孩的最主要因素。
生育成本: 包括产检、分娩、月子护理等费用,需要考虑是否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或者提供生育津贴。
养育成本: 这是最沉重的负担。需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解决“幼有所育”的问题,减轻家庭在03岁婴幼儿照料上的压力。其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至关重要,减轻家庭在教育上的焦虑。
住房成本: 在许多大城市,高昂的房价让年轻人望而却步,也限制了他们的生育能力。政府可以考虑提供住房支持,如增加公租房比例,为多孩家庭提供购房优惠等。
2.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和保障:
延长产假、增加陪产假: 这不仅是对女性生育的支持,也是对男性参与育儿的鼓励,有助于缓解女性在职业发展上因生育而可能面临的困境。
保障女性就业权益: 防止用人单位因生育歧视而拒绝录用或解雇已婚未育、已育女性。这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提供税收优惠和现金补贴: 比如,对于生育三孩的家庭,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或者直接发放育儿补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3. 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文化:
打破对多孩家庭的刻板印象: 社会需要更加包容和理解,尊重家庭自主选择生育的权利,而不是带有批判性的眼光。
鼓励男性承担育儿责任: 改变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倡导夫妻共同育儿,减轻女性的育儿压力。
加强对年轻人的婚育指导和观念引导: 在鼓励生育的同时,也要重视科学的生育观和家庭责任观的培养。

四、政策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三孩政策的初衷是积极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它面临的挑战和可能带来的复杂影响:

生育意愿是否能显著提升? 即使政策放开,但如果生育、养育成本居高不下,家庭观念转变缓慢,生育意愿的提升可能不如预期。
对社会资源的影响: 新生儿数量的增加,短期内会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提出更高的需求。如何平衡资源供给,避免服务质量下降,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社会公平性: 如果配套政策未能充分惠及所有家庭,尤其是经济困难家庭,可能会加剧社会不公。
“高质量”发展与人口数量的辩证关系: 在关注人口数量的同时,更要关注人口的“质量”,即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和创新能力。政策导向应该是在数量和质量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总而言之,三孩生育政策是我国应对人口结构挑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调整。 它承载着改善人口结构、缓解老龄化、激发社会活力的期望。然而,政策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辅以一系列强有力的配套措施,真正解决家庭在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并营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生育环境。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这项政策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质都是为了改善人口结构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干脆把“延迟退休”政策也结合起来

人大立法规定 70岁法定退休年龄

每生一个孩子退休年龄提前3-5年

丁克一族 就慢慢上班吧 上到70岁

谁叫你不生孩子 导致国家缺少劳动力

你自己补上吧!

user avatar

之所以会内卷,就是因为你没有生三胎

今天终于官宣了,开放三胎了。

这是对现在年轻人的重大利好,只是很多人看不懂,我看微博很多年轻人的评论简直不堪入目,他们完全分不清这是国家给年轻人的福利。

内卷的真相是什么?

很多人挤在同一个市场,而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那么内卷就会越发严重,很难理解吗?这就是一个小学生都能懂的算术问题。

解决内卷的方法有两个:

1、吃下更多西方高端产业链,这样高薪就业机会就多了,很多人就不用挤在一个领域赚钱了。去其他领域以后,这个领域的市场竞争对手也就自然减少了,换句话说,产业链越丰富,内卷越轻。
2、扩大市场规模,也就是人口规模,市场变大了,竞争自然减低了。

小学生都会的反比例运算,懂吗?

其实第一个解决方法,就等于第二个方法。

因为产业链丰富以后,很多人就不用挤在同一个领域了,那么效果就是商家变少了,而市场变大了。

其实本质就是间接市场变大的效果。

所以两个方法,其实就是一个方法,要么通过产业链丰富减少内卷,扩大市场,要么直接在物理层面扩大市场,也就是通过多生孩子扩大市场。

有人说:还生孩子!我都快内卷死了,这么多人跟我竞争!你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是嫌弃韭菜不够用了吗!

我说:本来就是韭菜不够用了啊,所以我们才要增加韭菜数量啊,你现在感觉很累,确实就是因为韭菜数量不够用了。

大家不要老觉得“韭菜不够用了”是一个负面词汇,这是一个中性词。

我分析一下,你马上就懂了。

我问你,你开个小卖部,请问你的“韭菜”是什么?不就是周围的客流量吗?人流量越大,客流量就越多,你的小卖部也就越赚钱。

换句话说,任何商业模式的本质都是“割韭菜”,就是赚利润。

区别无非是:

1、马云的金融创新是对韭菜内循环有害的刨根。
2、华为的鸿蒙,是对韭菜的优质服务,是良性循环。

你想想看,可不就是这样吗?

任何服务、产品都有利润,服务一个人,就增加一个利润。所以我说:其实任何商业模式的本质都是“割韭菜”,有什么不对?

只是有的“割韭菜服务”是坏的,比如“金融创新”。

有的“割韭菜服务”是好的,比如实体经济生产。

当你琢磨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自然就能理解一件事:“韭菜不够用了”是中性词。

“韭菜不够用了”的意思:本质就是说,市场不够用了,而商家太多了。

不要老是抵制“韭菜不够用了”这种说法,难道你自己不需要“韭菜”吗?我就问你,你开个店,你是希望客人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韭菜不够用了”不就是现在年轻人面对的现实吗?

当年60、70、80后这些人壮年的时候,中国的消费者人口是多么的充足,现在这些人都老了,老人是没什么消费的,都慢慢退出了。

而90、00后的人口,都比60、70、80后少多了,自然是越来越内卷,因为市场在萎缩啊。

市场在萎缩,但是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毕竟60、70、80后都老了,他们自然是要吃养老金的,养老金从哪里来?还不是指望90、00后去996、007来挤出来。

等于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仅仅要供养美元霸权的吸血,还要承受不小的社会养老负担。也就是说市场变小了,吃奶的人还变多了,那是要命啊。

这时候,国家终于果断出手了,果断开放了三胎!

三胎意味着什么?


目前90、00后主要的困局,就是二头堵:

1、赡养压力大
2、人口下降带来的全方位内卷,毕竟人口=市场规模

两方面国家都是大力解决,目前看,未来这个阶段我估计会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目前中国的高端产业链正在全方位发力,同时我国是具有强大的行政能力的。

换句话说,中国在全世界产业链的优势越大,国家的利润就越多,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划拨给养老体系的钱就越多。

就比如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未来可能领导全球,这些产业都是利润很大的,这些钱都是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划拨给养老金的。

所以我对国内的养老金系统是有信心的,只要中国未来攻克的产业链越多,未来年轻人对养老金的承受可能越来越轻。

同时只要中美博弈中我们可以胜利,那么美元霸权就破功了,无法全世界割韭菜了,这样这些金融吸血的压力就没有了。

总结:

1、中国产业链的攻坚克难,会增加对养老金的供给,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美元霸权的瓦解,和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会截断美国对中国的吸血,一方面又会提升中国货币对全世界的收益。

只要这两点逐步达成,赡养问题将不再是大问题,这样一头堵的问题就解决了。

下面就是90、00后面临的内卷问题,本质就是韭菜不够用了,于是国家果断的开放了三胎。

开放三胎,意味着新生人口未来将可能逐渐提升,乃至人口结构问题被彻底扭转。我觉得很多人的说法有问题,说什么你开放了有什么用,年轻人又生不起!

我说你是不是小学没毕业?基本的逻辑都没有?

先开放了,才能去解决生不生的起的问题,都不开放,谈个屁的生育意愿问题?

先解决生的起的问题?难道你是要让那些人发现自己生得起以后,结果发现政策没开放吗?

所以我说,酸这些开放政策的人,天天不停的喋喋不休说什么,生都生不起,你开放有什么用,完全就是一堆小学没毕业的人。

这些人究竟有没有逻辑思维?

先开放,才能来研究怎么解决生得起,而不是先研究怎么生得起,再开放。

当三胎开放以后,只要在逐渐解决生育意愿问题,我国年轻人的内卷问题就彻底被破除了,毕竟未来“韭菜”只会越来越多。

1、攻坚克难产业链、打垮美元霸权,一个增加国家收入,一个断了美国吸血,一头压力就被解决了,整体财富势必增加。
2、调整人口结构,开放增加新生人口,让市场重新恢复规模。产业链多了,竞争就少了;新生人口多了,市场就大了。

这二点,将彻底的破除年轻人的内卷问题。

而开放三胎,就是我们对内卷开战的第一枪,我不知道微博上很多评论再阴阳怪气什么?

难道中国年轻人就应该永远996、007?难道你不想享受更大的市场规模空间?这就是问题解决开始第一步啊,阴阳怪气能解决问题吗?

我个人认为,中国解决人口问题,有体制优势,首先我们有长期规划实施政策的能力,其次我们最优秀的人,都集中在了体制内。

也就是说,当我们构思好妥善的解决方法以后,将有能力大规模推进来解决这个人口结构问题。

不要像微博上那些负面评论一样阴阳怪气,毕竟我们必须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沉迷负面情绪,人总不能一辈子996、007吧?

而且对年轻人还有个好消息:

那就是如果大家都不生孩子,现在的90后、00后可能未来就是工作一辈子的命,但是如果生育率恢复了,你提前50岁退休也不是不可能。

新生人口每增加一层,退休就可以提前一层,也是一个基本的小学算术问题。

难道有人想工作到70岁还不能退休?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股”,这次绝对是利好消息!加油,多生孩子,奥利给!

你每多生一个孩子,未来就提前退休几年!

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很好啊。有人躺平,有人多生,这个世界才叫多样化和谐发展啊。


有的人是见不得和自己不同的观点。你觉得干活是给资本家打工,但人家有的人觉得这样就能阶级跃升。

反过来说,都躺平,国家不可能有那个福利保障你了,那怎么办?非洲黑叔叔那种躺平后生活质量你愿意接受不?

都竞争吧,这个确实一直有,然后就是被诟病的内卷。


所以现在的政策我觉得挺好,各取所需。

如果劳动力能够持续,那对生活各种不满的小资们完全可以躺平,也能享受发展红利,过着还勉强可以的生活。如果竞争少一点,头上的小资们生育少一点,甚至不生,腾出来大量生态位,下一层多生人口可以有肉眼可见的上升空间,就会更觉得生的值。

所以这就是和谐发展,大家各取所需了。


反过来呢。决定躺平的人嘲笑多生的人,其实和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催你生一样,都是浅薄的、手伸的太长的、过于蜜汁自信的行为。

user avatar

现在缺乏的不是生孩子的“权利”,而是缺乏维持这种权利的“经济基础”吧。

真正有意愿和有条件多生孩子的,即便在之前的计划生育时代也会想方设法“超生”的,没条件的放开“十胎”也还是生不起啊。

“婴儿潮”的基础,一般都是建立在社会整体处于增长趋势,或财富格局清盘重开的基础上(像是各种经济繁荣期、改朝换代和战后恢复生产期)。

而且生育这种事情,和资产增值还不一样,一个富人的财富,可能和几万甚至几十万个穷人的家产加一起差不多。但一个富人再怎么能生,也不可能生出几万人的大家族来。

看大数据的话: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有家庭户49416万,平均每户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家庭规模总体上是在缩小趋势上的。

反过来,落后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的人即便出于“要男孩儿”和“养儿防老”的目的多生,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城乡差距基础上,生育出的也基本是“中低端劳动力”吧?

养孩子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不断攀升,培养出跟得上时代,具有高竞争力和各种“高学历”“全面发展”的孩子是越来越难的,至少是成本越来越高的,生出更多的“中低端劳动力”,在产业逐渐升级,低端产业外移的情况下,以后的就业环节真的有保障吗?还是创业环境已经很好了,门槛低到大多数人都可以进入了?这些人以后的生活要怎么办?相关社保发展进度能否跟上?

而且,这种调整,对于现在的普通职场女性来说,会不会起到降低竞争力的负作用?相关的配套措施是否能普遍性地落实,以维持普通女性的工作权益,能落实到哪一级,会不会让普通女性因为生育预期而被明里暗里“就业歧视”?

生育这种事情,终究是大环境的条件到了,就会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揠苗助长的话,反而会欲速则不达,甚至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吧。

就是这种感觉吧。

user avatar

海外已经开启了嘲讽模式,各种段子铺天盖地。计划生育本身的争议性又被提出来,满屏吐槽,嗷嗷乱叫。

我一直都说,任何权力都不能绝对化。

如果“私有财产绝对不可侵犯”,那么就没办法避免两极分化。凭啥给富人加税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啊!

如果“人民有不戴口罩的绝对权力”,那么防疫就肯定有破口,死个几十万都是小意思。

如果“老朱家的子孙绝对不可从事生产”,那么明朝灭亡后这帮王爷就成了废物,除了看戏生娃啥都不行,几千几百地被杀。

如果“奴役他人是绝对的反人类”,那么华盛顿就蓄养过奴隶。美利坚岂非反人类匪帮?

……

我从来都不觉得任何事可以绝对正确,杀人放火是错的,但日本侵华去前线杀敌放火那是英雄。

生育这事儿本来就是一个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命题。非要说粮食产量不足的时候计划生育是错的,那请你们去非洲,去印度,吃不上饭也让生,所有的钱都买粮食了,没钱发展,那日子乐意不乐意?

计划生育既然是特殊时期的非常手段,非要把特殊时期的历史背景避而不谈,只谈非常手段,这就是曲解现实。同样的逻辑,都1776年了还实行奴隶制度的国家那算啥?

谈计划生育政策,不能不谈两弹一星没有成功前笼罩在中国人头上被核灭种的危机,不能不谈三年饥荒粮食危机,不能不谈美苏美中全面交恶下在外交和经济上的空前孤立,不能不谈改开初期那点儿可怜的外汇储备……,

枪毙死囚的警察难道是丧尽天良?跟老公在床上放浪形骸的女人难道是荡妇?啥都不管,啥都不看,就知道骂!看看埃及,看看伊拉克,看看苏联,骂爽了什么下场?


一年前,我就说过,三五年内国家必有鼓励生育的政策。

开启三胎就嘲讽了,往后奖励钱奖假期,还不要这帮人要乐到天上去?

大惊小怪!

很显然鼓励生育的力度会越来越大!其实如果不算移民,美国的生育问题也很严重。主体民族白人的出生率早就跌破50%。不仅美国,欧洲也一样。区别是这些国家大量引入移民,所以生育问题变成了种族问题,变成了宗教问题。但本质并没有变。下图是美国各种族人口的百分比变化趋势图,红线是白人。注意这里的趋势说的是人口比例,不是出生比例。

此图显示,2018年15岁以下美国白人人口只有49.9%

再看看日本

负增长了好不好?

还有韩国的,2020年人口首次负增长!而且韩国的出生率几乎是世界倒数第一。

我比懒得差德国,法国,英国的,感兴趣的朋友自己查吧。

因此别觉得中国的生育问题就只是中国的问题。东亚日,韩,新加坡,都比中国问题更大。允许移民的欧美,这个问题以种族,宗教和民粹的问题呈现出来,其所导致的撕裂和内耗丝毫不比人口老龄化的麻烦要小。生育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而难题的背后真正原因说穿了还是经济问题。

如今美国前1%拥有美国45%以上的财富,这个趋势没有缩减反而在不断扩大!这就是人们不愿意生育的根本原因!想想苏联还在美国对富人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征收92%的税款,想象一下一个邮递员就能住得上大house,养得起老婆,两个娃和一条狗。这种日子,不生娃?换你,你不生?

现在什么情况?奥巴马拍了一部《美国工厂》,曹德旺在美国投资建厂以后,每天加班两小时,薪水减半,还是要干,因为没有其他的工作。而后呢?随着机器的到来,就算忍辱负重的好员工也要被裁员。

这哪里只是美国的问题,看看中国吧,一模一样!

嘲讽计划生育,三胎的人大都鼓吹那套“自由民主”普世价值。大都对苏联解体欢欣鼓舞。但讽刺的是,苏联解体的红利到底吃到了谁的肚子里,又到底让谁日子一天天更难过?连生孩子都觉得注定是韭菜?

目前来看,人口问题的解决思路其实有三条,

第一,学欧美引进移民

第二,开拓市场,产业升级

第三,改革,抑制两极分化,再次提高效率。

三条路,一个都不好走!

移民有欧美的前车之鉴,一个搞不好就内部崩坏了。

产业升级被美国堵得死死的,短期内难见成效。

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一个不留神就成了开倒车。

现在国家正在拼命的走第二条路,顺带尝试第三条。

难不难?当然难!可是好歹路线是对的,方向没大问题。

反过来看看美国,两极分化问题有哪个政客谈?热度还没伊万卡的胸大!一会儿移民,一会China,什么反移民,什么反中,搞来搞去非但没缩小贫富分化反而推波助澜。

欧洲也好不到哪里去,还在跟穆斯林死磕。仿佛没有穆斯林移民,欧洲社会能够正常运转一样。分明是自己已经离不开移民,偏要得了便宜卖乖,说移民搞坏了社会。

日本现在每年人口一百万,一百万的人口往下减,高层当看不见,除了继续放水,接着舔那个谁的菊花,看不见任何有效的举措。

韩国政府最大的瓜还是总统以及家人的贪腐和信邪教。生育率已经差不多世界倒数第一了。大家还是更爱吃瓜……

看吧,生育率低的问题是百年大计,可整个世界的强国连个北都没找到。全在一堆鸡毛蒜皮的破事儿上打转转。

至于中国,看着吧,扶贫的力度还会增加,打击垄断抑制两极分化的政策还会加强,产业升级早晚能突破,沙漠绿化,盐碱地种植,新能源慢慢都会搞起来。

路途很艰难,但是好歹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不像其他政权,弯弯转转,原地踏步,累得气喘呼呼地作秀给别人看。

1990年一帮中国精英中的精英撕毁自己的护照,愉快地拿到美国绿卡。

2020年,这帮精英中的精英的同学,朋友在国内要么是大老板,要么官至一品,要么几套房悠哉游哉,要么行业大牛,要么领军人物。反华最积极的人当中就有一帮来自这些错失良机的人,40岁就升到头了,60大几了还要工作。他们对中国的恨是刻骨铭心的,因为那种“我本也可以”的痛天天折磨着这些被种族歧视,死死压住的精英。

今天嘲讽三胎政策的,估计有不少也会在余生一直嘲讽下去。只是许多人可能不明白,这辈子唯一翻盘的机会也许正是在这个全民吐槽生娃,嘲讽谁傻谁多生的时候,多生几个孩子。

就像70年代,谁傻谁读书(因为高中毕业收入不如三年工龄的工人多)

80年代,谁傻谁少生(多生要罚款,事业单位公务员都要免职)

90年代,谁傻谁创业

00年代,谁傻谁买房(各种鼓吹房价要暴跌)

10年代,谁傻谁比特币

20年代,谁傻谁生娃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回头看会觉得好多机会就在手边,可是机会到了眼前,多少人就都一句:“傻X,俺不做韭菜”就错过了。

其实吧最大的一把韭菜就是你们这些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

对了,90年代开个小卖部都能攒下千万家产。但知道那个时候人们怎么看这些”下海“人的吗?

没有正经工作!不务正业!


user avatar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将出台重大政策举措。

user avatar

喜欢生孩子的永远是两种人:

1、很有钱的人,因为他需要播种,需要开支散叶,需要有人继承自己的家业。

2、很穷困的人,因为他需要增产,撒下种子,各由天命,只能给口饭吃,上完初中就是打工人,盼望着有一个将来有了出息,能接济他一把,帮助兄弟们一把。比如那个山村夫妻生了十个孩子一样,最后都给办了低保。

至于中间这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一个孩子就是上限了,即使有生二胎的,那也是后悔不己。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精力时间消耗太大。

更多的是单身狗们,结婚都是大问题了。生育更与其无关了。

user avatar

没有政策引导提高一胎生育率,而是放开三胎。

也就是认为生二胎的家庭有生三胎的意愿和能力。

符合我们的一贯作风:你能干就多干点。

user avatar

让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

培养出很好的多子女下一代,

感觉好玄幻啊。

真的,

我就是这个感觉。

因为自家的老二就是给老大做玩伴而造出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我国人口政策历史性的一次大转折,它直接回应了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挑战,尤其是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要理解这项政策的影响和意义,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政策背景与现实困境:为何要放开三孩?首先,要明白三孩政策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应对严峻人口现实的必然选择。过去几十.............
  • 回答
    5月31日中央召开会议,正式宣布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一消息无疑触动了社会各界的神经。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对这项政策的出台有着多层次的理解和看法。首先,这项政策的出台,最直接的原因必然是 严峻的人口结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是,中国正面临着生育率持续低迷、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供给减少等一系列.............
  • 回答
    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中国社会人口结构变迁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牵动着无数家庭和全社会的神经。对于这项政策,我的看法是,它既是国家应对严峻人口形势的一种必要尝试,但要说它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我认为还远未达到这个程度,甚至可以说,它只是治标而非治本。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初衷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
  • 回答
    中国生育报告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后反而出现生育断崖”,以及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时代加速到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现象。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全面二孩政策”的初衷与实际效果的背离 初衷: “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应对中国长期以来低生育率导致的劳动.............
  • 回答
    四川攀枝花市出台鼓励生育二、三孩家庭的每月每孩 500 元补贴新政,这是一项旨在应对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低生育率问题的积极探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项政策的影响和意义:一、 政策背景与目标: 低生育率的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婚育观念的改变,中国面临着严.............
  • 回答
    广西壮族自治区近期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了修订,其中关于生育假的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 二孩家庭: 母亲的产假从原来的基础产假(通常为98天)基础上,增加70天。这意味着二孩母亲的总产假将达到168天。 三孩家庭: 母亲的产假从原来的基础产假(通常为98.............
  • 回答
    国家卫健委宣布“5月31日后均可生三孩,享产假98天”,这无疑是国家层面为应对人口结构变化、鼓励生育释放出的又一个积极信号。对于职场妈妈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调整,意味着她们在生育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并且在产假待遇上得到了保障。然而,要想让这一政策真正落地生根,惠及每一个有生育意愿的职场妈妈,.............
  • 回答
    北京一家企业出台的“鼓励优育方案”,其中涉及生三孩奖励9万元、一年产假以及男员工9天陪产检,这无疑是当下社会生育政策的一个积极信号,也反映了企业在响应国家号召、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出的具体努力。如何看待这一方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积极的方面: 响应国家生育政策,缓解人口结构压力: .............
  • 回答
    四川一对夫妻生育七孩,十年后被征收高达71万元的社会抚养费,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和起因 政策背景: 该事件的核心在于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超生”的界定和处罚。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对夫妻生育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政策(具体规定会随.............
  • 回答
    江苏省提出的“对生育多孩的女性劳动者,给予就业帮扶”的立法意向,无疑是当前社会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议题。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女性生育、养育负担的社会化分担的尝试,以及如何保障女性在职场上的权益,促进性别平等的重要考量。要理解这项立法意向的深层含义,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立法初衷与社会.............
  • 回答
    三孩政策的出台,尤其是配套措施中关于取消社会抚养费的消息,无疑是近期最受关注的社会议题之一。这背后牵涉的不仅仅是生育政策的调整,更是对家庭、社会、经济以及个人权利的一次深刻审视和重塑。取消社会抚养费:历史的终结,时代的呼唤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取消社会抚养费这件事本身。这项政策的出现,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 回答
    河南柘城面向三孩及以上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关注的,也引发了不少议论。要怎么看这事儿,咱们得分几个层面来聊。首先,从政策的出发点来说,柘城县的做法,或者说这种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政策,和当年计划生育政策时期是有逻辑上的延续性的。那时候大家普遍认为,家庭生育的子女数量是和国家社会资源的承载能.............
  • 回答
    朱列玉委员关于全面实施三孩政策的建议,无疑触及了当前中国社会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人口结构与发展。这个建议的提出,本身就反映了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等挑战时,正积极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要评价这一建议,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全面实施三孩政策”的背景和意图。自2.............
  • 回答
    柘城县这项政策出台,着实让人有些意外,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事儿。首先,咱们得把政策的原文和背景捋清楚。柘城县发布的这项《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呢,它的出发点,官方说法是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同时,在规定中明确提到,对生育三孩及以上家庭,虽然是“鼓励生育”,但对符合条.............
  • 回答
    如何看待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建议「尽快放开三孩」?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我们该如何应对老龄化的到来?任泽平关于“尽快放开三孩”的建议,触及了中国当前面临的最严峻的人口挑战之一: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以及由此带来的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理解这一建议及其背后的逻辑,并探讨如何应对老龄化,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多重维度。.............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看了很揪心,也引发了很多的讨论。咱们具体从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件事,尽可能细致一些:事件本身的可能性解读:首先,从最直接的画面来说,一个女子,怀里抱着孩子,却在和警察发生肢体冲突,而且最终导致孩子摔在地上,这个场景本身就非常具有冲击力。作为围观者或者知情者,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震惊、愤怒,.............
  • 回答
    二孩政策,曾被寄予厚望,旨在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萎缩的严峻挑战。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却是申请后劲不足的现实,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且深刻的社会经济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剥开层层表象,探究其根源。首先,经济压力依旧是劝退生育的最主要因素。 尽管国家层面鼓励生育,但“养育成本”这.............
  • 回答
    江苏丰县八孩女子事件,这桩发生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的事件,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关注与讨论。它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是触及了家庭暴力、妇女权益、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乃至中国社会深层结构性问题的复杂交织体。事件的开端与初步描绘:事情的最初,源于一个短视.............
  •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第三孩高考可按地区差异实行10~20分的加分奖励”建议,无疑又一次将生育政策与教育资源分配的复杂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给多生孩子一点甜头”的提议,而是触及了公平性、可行性、以及潜在的社会影响等多个层面,因此需要我们进行一番细致的审视。建议的初衷与合理性分析:首先,.............
  • 回答
    2017年,中国一孩出生人口的锐减,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波动,它像一个警示信号,提醒我们生育政策调整和宏观社会经济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家庭结构和未来人口走向。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咱们得看看政策的“余温”与现实的“冷暖”。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这无疑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