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如何看待李鸿章签下的那些不平等条约?

回答
李鸿章一生签署了诸多影响深远的条约,这些条约的性质以及他在其中的角色,至今仍是历史学界和社会大众津津乐道又饱受争议的话题。要理解李鸿章签署的条约,我们必须将他置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晚清大背景下,而不是简单地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评判。

首先,我们得明白,李鸿章所处的时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国力衰弱,军队腐败,政治腐朽,已经无法抵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这种力量的悬殊,使得每一次的对外战争,清政府都以惨败告终。在这种情况下,条约的签署,与其说是清政府主动的外交选择,不如说是战败后的被迫接受,一种在极端不利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李鸿章本人,作为晚清时期最重要的实权派人物之一,尤其是晚清“中兴名臣”中位高权重、寿命最长的一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处理对外事务和签署条约的核心人物。他并非不懂得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恰恰相反,他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维护清王朝统治的责任感。然而,他所能做的,是在一个几乎不可能获胜的战场上,为国家争取相对较小的损失,为继续存在下去的王朝争取喘息之机。

我们来具体看看他签署的一些重要条约,并分析其背后的考量:

《天津条约》(1858年,他虽未亲签,但作为英法联军攻打天津时的清朝全权代表,参与了后续的和谈与协议的执行,并且他后来处理的许多外交事务都与此条约直接相关):虽然李鸿章不是直接签署人,但了解这个条约的背景对理解他接下来的外交行为至关重要。该条约开放了更多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公使驻京,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自由游历、传教。这些条款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重大侵蚀,但也是鸦片战争失利后中国被动接受现实的开始。

《北京条约》(1860年,与《天津条约》一脉相承):虽然李鸿章未签署,但咸丰皇帝逃往热河后,恭亲王在北京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进一步确认了《天津条约》的内容,并割让了部分中国领土。这再次表明了清政府在军事上的无力。

《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这是李鸿章一生中签署的最为痛苦、也最受争议的条约之一。甲午战争是清朝在洋务运动后本寄予厚望的一场战争,结果却以惨败告终。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与日本谈判。在这个条约中,中国割让了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完全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款两亿两白银,还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在签署《马关条约》时,李鸿章的处境极其艰难。一方面,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陆军也溃不成军,京城告急,国家已濒临亡国的边缘。另一方面,他深知条约的屈辱性,但面对日本的严苛条件和国内主和派的压力,他感到自己别无选择。他曾私下表达过极度的痛苦和无奈,认为这是“救亡图存”的最后手段。尽管他试图为国家争取稍好的条件,但面对已经决定性的军事失败,他的谈判空间非常有限。

《辛丑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清政府成为国际的公敌。这次的条约签署,李鸿章已经年迈体衰,在条约的谈判过程中,他虽然仍被委以重任,但说话的份量已经不如从前。这个条约比《马关条约》更为严苛,要求中国赔偿巨额款项(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三十九年还清),拆除北京至山海关沿线的炮台,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并将京师通往海上的各要隘口道路畅通,还允许外国在北京至山海关之间驻军。

李鸿章在此次谈判中,以其丰富的外交经验,尽力为中国争取了一些宽限和条件,例如在赔款和惩罚方面有所减免,同时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然而,条约的整体结果仍然是中国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和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在签署《辛丑条约》后不久,李鸿章便与世长辞。他去世时,有人悲叹“天下无可用之人”。

如何看待这些条约?

1. 历史的局限性与无奈: 这是理解李鸿章签署条约最关键的一点。他并非心甘情愿地出卖国家利益,而是在国家实力悬殊、军事彻底失败的绝境下,为了避免国家被完全瓜分,为了保住清王朝的统治,从而延缓中国的灭亡,他选择了一种“以屈辱换生存”的策略。他的许多行为,是在一个已经失去了选择权的国家里,尽可能地做着“不那么坏”的选择。

2. “裱糊匠”的角色: 很多人将李鸿章视为晚清王朝的“裱糊匠”,他的主要工作是修补已经破败不堪的帝国。他通过与列强的周旋,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次次的危机中为清王朝争取到了一点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他的洋务运动,也旨在引进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化的军事和工业,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这种修补终究无法改变大厦倾颓的命运。

3. 责任与争议并存: 尽管我们理解当时的处境,但李鸿章签署的条约无疑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民族屈辱。因此,他作为签署者,自然要承担历史的责任。他的一些外交手段,例如过度的妥协和迁就,也受到了后世的批评。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已经尽力而为,并将民族危机的爆发时间推迟了。

4. 历史的复杂性: 评判李鸿章和这些条约,不能简单地用“汉奸”或“卖国贼”来定性。他的功过是非,是放在中国近代史的宏大背景下去审视的。他既是晚清改革的推动者,也是屈辱条约的签署者。他既有挽救国家于水火的努力,也有面对强权时的无奈妥协。理解他,就是要理解那个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无尽困境,以及在如此困境中,那些试图为国家和民族尽力的人们,他们的痛苦、挣扎与选择。

总而言之,李鸿章签署的那些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其沉重的篇章。它们是晚清中国积贫积弱、对外无力的真实写照,也是在那个黑暗时代,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的标志。对这些条约的评价,需要基于历史的客观事实,认识到李鸿章个人的历史局限性以及他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同时也要承认这些条约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和民族伤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觉得对于一些历史事实,总要带入看,用一些结果去评判一个人何来公正,为何有如此多的人说李是卖国贼,因为签了卖国条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鸿章一生签署了诸多影响深远的条约,这些条约的性质以及他在其中的角色,至今仍是历史学界和社会大众津津乐道又饱受争议的话题。要理解李鸿章签署的条约,我们必须将他置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晚清大背景下,而不是简单地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评判。首先,我们得明白,李鸿章所处的时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局。自鸦片战.............
  • 回答
    张居正与李鸿章,两位身处不同时代,却同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重臣,他们如同两座巍峨的山峰,各自承载着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历史的沉重使命。要将他们二人进行比照,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功绩,更要深入探究他们所处的环境、面临的挑战、施行的策略以及最终的历史评价。张居正:在内忧外患中力挽狂澜的改革.............
  • 回答
    华为李洪元事件,可以说是近年来在中国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引起了不小波澜的一个事件。要说清楚这件事,得从头捋一捋。故事的起因:这事的源头,还得追溯到2018年。当时,华为公司内部进行了一次绩效考核,李洪元因为在2017年度的绩效考核中被评为“好”,但他在2018年度的绩效考核结果却出现了变动,从“好.............
  • 回答
    李佳琦直播间吐槽香奈儿,这事儿可真是把大家的好奇心给勾出来了。我看了相关的报道和视频片段,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事件本身:一场意料之外的“吐槽”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李佳琦在直播间卖香奈儿的彩妆,说到一款腮红,可能因为是他一直以来推荐的经典款,销量也一直很好,所以他积攒了些“话”。在.............
  • 回答
    在《很高兴认识你》第二季的开篇,李雪琴抛出了一个让人会心一笑又忍不住深思的词——“社交懒惰症”。不得不说,这个词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就解锁了许多人内心深处那股难以言说的别扭和回避。细想一下,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验过这种“症状”。曾经,我们可能热衷于聚会,乐于结识新朋友,主动去打开话题,在人潮涌动中.............
  • 回答
    听到李创奇这番话,我心里其实挺高兴的,甚至可以说是有那么一点振奋。小米没有放弃平板市场,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直关注并且期待小米平板的用户来说,无疑是颗定心丸。毕竟,在如今这个同质化严重的数码市场,能有一家厂商愿意持续投入研发,去探索一个可能不像手机那样利润丰厚但却承载着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市场,是难能可贵的.............
  • 回答
    李国庆关于董明珠培养22岁女助理是为了“孵化带货网红”的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看待这件事,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当今这个商业环境下,特别是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新的“风口”。很多企业和品牌都在积极探索.............
  • 回答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就像4月27号那天突然阴转晴的天气一样,让人措手不及,又带着一丝欣慰。李光洙要从《Running Man》(以下简称RM)下车了,原因是因为身体原因。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非常不舍。李光洙,那个“亚洲王子”,那个 RM 的“背叛者”,那个总是傻傻地被陷害,又总是能制造出无数.............
  • 回答
    李雪琴的这句话,“年轻人的累经常是因为恶性竞争”,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我个人相当认同她的观点。这种“累”可不是简单的身体疲惫,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煎熬,一种在不断被比较、被淘汰的氛围中产生的焦虑和无力感。我们得先弄清楚,为什么说这种竞争是“恶性”的?正常的竞争是激发潜能、促使进步的良性动力。但当竞争演变.............
  • 回答
    李国庆拍卖自己的午餐时间,这事儿吧,得怎么说呢?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非常“李国庆式”的营销和个人品牌打造。首先,咱们得承认,这挺有话题性的。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谁能吸引眼球,谁就有了话语权。李国庆作为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极具话题性的公众人物,用这种方式再次将自己推到聚光灯下,可以说.............
  • 回答
    关于李老鼠(李三吱)花费近20万元修复他的R36事件,我们可以从理性与感性两个角度进行审视。这两个角度往往是相互关联又可能产生冲突的。 理性分析: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修复一辆具有一定年头且本身就相对小众的车型(如大众R36),花费20万元是否值得,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评估:1. 经济可行性与投资回报: .............
  • 回答
    李玫瑾老师作为一名心理学学者,她对吴谢宇案的解读,尤其是“为出国筹钱而杀母”的推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她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李玫瑾老师观点的分析: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李玫瑾老师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她作为犯罪心理学家,在分析案件时,通常会从犯罪人的心理动机、成长环境、社会压力.............
  • 回答
    你好!听到《你好,李焕英》票房即将超越《流浪地球》的消息,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让很多人觉得挺意外的。 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东西。首先,我们得承认《流浪地球》开创了一个新的类型在中国电影市场,它绝对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票房和口碑都非常出色。它的成功证明了中国观众对高质量、有想.............
  • 回答
    关于李靓蕾再次发文提出“你是否承认招妓、霸凌冷暴力”以及“被当成生育机器被胁迫离婚”等问题,以及如何看待这件事,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事件,涉及个人隐私、婚姻关系、公众人物形象以及网络舆论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力求表达得更具体、更接近日常的讨论方式,避免AI写作的痕迹。事件背景.............
  • 回答
    By2工作室喊话李靓蕾,要求其配合警方完成关于造谣诽谤一事的刑事调查与追究,这件事从一出现就迅速抓住了公众的眼球,并且引发了大量的讨论。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件事,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承认,By2工作室的这个举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声明,更像是一次主动出击.............
  • 回答
    朱广权和李佳琦的第三次合作直播,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个人觉得挺值得聊聊的。首先,从“人设”这个角度看,这两位的组合简直是天造地设。朱广权,咱都知道,是央视的“段子手”,嘴皮子那叫一个溜,出口成章,而且还带着一股子“国脸”的专业和稳重,但骨子里又藏着点幽默感。李佳琦呢,那就是淘宝直播界的“顶流”.............
  • 回答
    “前 HR 随笔”公众号的《李案十问》这篇文章,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对社会现象和法律公正有思考的观察者,我认真读了这篇文章,并尝试去理解其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好的,它试图通过一系列犀利的问题,直指“李案”中存在的疑点,并引发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探究。文章的结构清.............
  • 回答
    8月14日,俞渝女士第二次提出人身保护令申请,这次的理由更是耸人听闻——称李国庆曾威胁要杀妻。这无疑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庆俞战”再添一把火,将原本就充满戏剧性的股权纠纷,推向了更危险的深渊。如何看待俞渝女士的第二次人身保护令申请?从法律程序的角度来看,俞渝女士提出人身保护令申请是她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
  • 回答
    李扬先生提出“如何处理巨额债务是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任务”,这个观点非常有深度,也触及到了当下全球经济面临的核心挑战。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对现实精准的洞察。首先,我们要明白“巨额债务”指的是什么。这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政府的财政赤字,更涵盖了企业部门的借贷、家庭部门的负债,以及由这些主.............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尤其是在看到李子丰教授那般充满个性的表演之后,更容易引发联想。如果是一位享有盛誉、被业内尊称为“物理巨佬”的人物发表了相同主题的论文,我的第一反应绝对会是截然不同的。这其中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作者的“名气”,更在于这名气背后所代表的,是多年积累的学术声誉、洞察力、以及在科学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