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吸引力的中华文化会被文化人士开除中籍。中华文化一直都有保持自我纯洁性的“传统”(大概
实际上日本文化有吸引力的部分也都是现代化过的,那些“真正的日本文化”(套用部分中国人的逻辑)比如源氏物语、竹取物语之类你未必喜欢。更别说狂言落语净琉璃啥的了。
平心而论,我虽然喜欢《东方project》,但《竹取物语》我也没有读过。就我所接触的人,真的很难说比起中国传统文化,更喜欢日本传统文化,根本没有。
因为很多人把前现代和现代的日本文化都当做日本文化,而只把前现代的中国文化当中国文化呗。
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得太久,而我们搞这些东西却太晚。久而久之,我们在潜意识里把传统日本的文化符号和现代日本的文化符号都当成了“日本文化”的组成部分;而由于中国的现代化还没什么成果可言,所以默认中的“中国文化”当然就是些“传统”符号了。
其实不单对外,在中国国内流通的一些成见也是同样意思。豫园、石库门和陆家嘴的天际线都能代表上海;然而我们必须强调包头是“草原”钢城,即便近些年来后者的特产是59魔改。
何况我们在兹念兹的那些“传统”日本文化,本质上也大都是些能被现代社会消费掉的东西,比如茶道,比如和服。我还真没见过有谁喜欢祭祀、喜欢切腹、喜欢农民种地和武士决斗。
不过我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现代中国在这方面的成果:
解放军的精气神算是中国特色了吧?那《战狼2》当然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体现了。
三国不用说了吧?那三国杀呢?
前段时间台湾做大运会的宣传海报时用了陆家嘴的天际线,引得网友们批判了一番。我看见Facebook有台湾设计师委屈地说:想要表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全世界的文案都只能套用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城市的天际线。
...
当然,现阶段下大多数的“中国文化”都还是中国人自己消费,文化输出这方面我们离日本还有差距,我们还要认清这一点。
但只要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时间就站在我们这边。说不定十几年后外国人一谈起中国文化,第一时间想到的除了京剧、熊猫和长城,还有快得吓人的移动网络、方便得不要不要的交通,甚至是已经实现共产主义的能源供应,谁知道呢。
知乎名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中国文化对年轻人没有多少吸引力?上图上图。
起点多年来最火的题材一直是玄幻,都市,修仙。
玄幻大抵是东方背景,这榜单的头名基本如是。
再看看这几年一直挺火的古代穿越。穿越里的花样抄诗。
再看看到现在还活着的端游剑网3.
中国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是否能比得过欧美日我没统计数据不好说,但是说“没有多少吸引力”一定是错的。
我觉得你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绝对有偏差。
整天拿汉服,民乐,菜系来比。
在日本,和服,三味线,本膳料理什么的也没见多受到年轻人追捧啊。
一个在日本网站发表的日本ACG同人作品,却充满了日本人看不懂的中国元素,半个月吸引了八千多赞七千多收藏和数百条中文留言,请问这是中国文化还是日本文化?
当你说起鸡狼鸭骡的时候,日本人会联想到Gundam吗?不会,因为这是中国文化。
中国人已经创造了全球最大的使用汉字交流的网络社区,并且网民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你却说中国文化对年轻人没什么吸引力?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标识之一。民国的学者,如蔡元培、鲁迅等,提倡传统文化之美,破除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但是现在很多时候宣传传统文化,都在宣传传统的意识形态,而忽视了审美。根据现在的传播规律,没有审美是不会有年轻人去关注的,而年轻人往往是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压迫对象。
所以这两年在做一个小尝试,和央视合作拍一个能够展现文物审美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目前看效果还不错。
有机会我会继续思考和实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