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西藏有多长时间属于中国?

回答
关于西藏在中国历史上的归属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历来争议不断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民族、政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漫长的历史进程,并理解不同时期西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演变的。

早期模糊的联系:汉唐时期

早在汉朝时期,中原王朝就开始了解并与西藏高原上的各个部落建立联系。汉朝的《汉书·西域传》中提到了“吐谷浑”、“党项”等与吐蕃(当时西藏高原上主要的民族政权)相关的族群。然而,此时的联系更多的是一种零星的接触和了解,西藏高原上的各个部落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中原王朝也并未对这片遥远的土地进行直接的统治。

唐朝时期,西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逐渐崛起,并成为一个强大的政权。吐蕃与唐朝之间既有频繁的交往,也有激烈的冲突。唐朝曾在710年与吐蕃签订了《唐蕃会盟碑》,规定了双方的疆界,并开始了唐蕃和亲的时代。期间,唐朝在西藏地区设有羁縻性质的行政机构,如“安西四镇”虽然不直接在现在的西藏范围内,但其设置表明唐朝对西域的经营,间接影响了周边地区。同时,吐蕃王朝也一度对中原王朝的边境地区构成威胁。

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一时期,吐蕃王朝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与唐朝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两个大国之间的互动,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完全统治。唐朝的“管辖”更多是一种宗主国式的承认和名义上的册封,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主权管辖。

元朝时期:行政管辖的明确与加强

真正意义上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并建立相对明确的行政管辖,是始于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蒙古人征服了广大地域,包括西藏。

在元朝统治下,西藏被纳入其辽阔的版图,并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最重要的是,元朝皇帝在1260年册封了萨迦派的八思巴为“国师”,并在1269年设立了“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西藏及周边地区的佛教事务和政务。宣政院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最高权力,直接向中央政府负责。

元朝对西藏的管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立中央行政机构: 宣政院的设立,标志着西藏事务开始被纳入中央政府的行政体系。宣政院在西藏地区委派官员,收取赋税,并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当地的宗教和政治事务。
册封宗教领袖: 元朝皇帝通过册封西藏的宗教领袖,如萨迦派和后来的格鲁派的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来确立其对西藏的统治。这种统治方式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也有效地将西藏的上层统治者纳入了元朝中央的政治轨道。
实际管辖的深度: 元朝在西藏地区的实际管辖程度,虽然不如中原地区那样深入,但其行政架构和对地方事务的干预,已经远超之前的朝代。元朝派遣官员、驻军,并对地方行政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划。

明朝时期:羁縻关系与名义上的宗主权

明朝取代元朝后,虽然废除了宣政院,但基本继承了元朝对西藏的管理模式,维持了一种羁縻性质的宗主关系。

政治上的承认: 明朝皇帝也通过册封西藏的宗教领袖,如“法王”、“灌顶国师”等,来承认其在西藏的统治地位。这表明明朝皇帝依然视西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军事上的影响: 明朝军队在北方边境抵御蒙古,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保护西藏免受外部侵扰的作用。但明朝在西藏的实际军事存在非常有限。
缺乏直接的行政管理: 与元朝相比,明朝在西藏的直接行政管理力度大大减弱。明朝主要依靠册封和政治影响来维系关系,并未像元朝那样设立详细的行政机构。西藏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地方自治的形态。

清朝时期:中央集权加强与“金瓶掣签”

清朝入关后,对西藏的统治比明朝更加强化,并确立了更为系统性的管理制度。

确立“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地位: 清朝将对西藏的统治与宗教领袖的册封紧密结合。顺治皇帝在1653年册封了五世达赖喇嘛,并承认其在西藏的统治地位。此后,对班禅额尔德尼的册封,也巩固了清朝对西藏宗教和政治上层的控制。
设立驻藏大臣: 1727年,清朝正式设立了“驻藏大臣”,成为中央政府派驻西藏的最高代表。驻藏大臣的权力非常大,负责监督西藏地方政府的运作,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并代表中央政府处理对外交往。这是中央政府直接派驻官员管理西藏的明确体现。
“金瓶掣签”制度: 1792年,乾隆皇帝批准实行“金瓶掣签”制度,用于确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大活佛的转世灵童。这一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体系的控制,确保了转世活佛的产生符合中央政府的意愿。
明确西藏的边界: 清朝还通过军事行动和外交谈判,逐渐明确了西藏与周边地区(包括尼泊尔、锡金、不丹等)的边界。

民国时期:继承与主权确认

中华民国成立后,继续继承了清朝对西藏的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五权宪法》: 在民国初年的宪法性文件中,都明确将西藏列为中华民国的一部分。
中央政府的有限管辖: 然而,民国时期由于中国政局动荡,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实际控制能力相对有限。虽然在名义上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藏地方政府(噶厦)享有高度自治权,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主要体现在外交和国防等方面。
主权的反复确认: 尽管如此,包括南京国民政府在内的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国家对西藏的主权。例如,在1930年代,国民政府派代表与噶厦进行协商,试图加强中央的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和平解放与民族区域自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派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通过《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又称“十七点协议”),和平解放了西藏。

国家统一的完成: 这一事件标志着西藏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统一得以完成。
民族区域自治: 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既体现了国家主权,也尊重了西藏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意愿。

总结:

从历史脉络来看,西藏与中国中央王朝的关系经历了从模糊的接触到明确的纳入,再到不同程度的管辖和主权确认的过程。

唐朝以前: 更多是边缘接触和区域性的族群互动。
元朝: 首次通过设立专门的中央机构(宣政院)和册封地方领袖,对西藏建立了明确的行政管辖,这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重要转折点。
明朝: 继承了元朝的宗主关系,但直接管辖减弱,主要是羁縻性质的承认。
清朝: 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等制度,对西藏的管辖最为系统和有效。
民国: 继承了清朝的主权,但实际管辖因内乱而受限。
新中国: 通过和平解放,最终完成了国家统一,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因此,如果我们要问“历史上西藏有多长时间属于中国?”,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属于”。如果以元朝建立明确的行政管辖为标志,那么西藏被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和体系,至今已有700多年(从13世纪中叶开始计算)。如果将整个历史时期,包括名义上的宗主权和政治影响都计算在内,那么这个时间跨度会更长,但早期阶段的关系性质与后期的主权管辖有本质的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中央王朝对西藏的管辖深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并且西藏在不同时期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理解这一点,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西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归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教科书讲唐朝的时候只会讲松赞干布,但不会讲《兵车行》


不是挑拨民族矛盾。而是单纯的觉得指鹿为马,是对第二帝国的那些阵亡将士的不尊重。你选择视而不见的历史不代表不存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西藏在中国历史上的归属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历来争议不断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民族、政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漫长的历史进程,并理解不同时期西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演变的。早期模糊的联系:汉唐时期早在汉朝时期,中原王朝就开始了解并与西藏高原上的各个部落建立联系。汉朝.............
  • 回答
    西藏历史上是否真有活剥人皮之事,这个问题相当沉重,并且带有极大的争议性。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剥开历史的迷雾,审视那些流传下来的记载、传说,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关于“活剥人皮”的说法,在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确实存在,但其真实性、普遍性和具体细节,历来是学者们争论.............
  • 回答
    说到西洋刺剑,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贵族决斗的优雅场景,或是电影里剑光交错的惊险搏斗。但抛开这些浪漫化的想象,这些历史上的武器究竟有多重?杀伤力又有多大?最关键的是,它们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可以用纯粹的技巧来战胜对手的力量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厘清“西洋刺剑”这个概念。它其实涵盖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从未间断。其中,中国作为东方古老文明的代表,对西方世界的影响既深远又复杂。许多中国发明的技术、思想,甚至生活方式,都曾被西方借鉴,有些成为了西方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有些则因水土不服或时代局限而未能完全落地,甚至适得其反。下面,我们就来仔细梳理几个西方借鉴中国.............
  • 回答
    西方历史长河中,确实不乏那些才华横溢,却品行不端,甚至犯下滔天罪行的“有才无德”之人。他们如同璀璨却带有毒性的宝石,在历史的展台上散发着令人瞩目的光芒,同时也警示着后人。要详尽地讲述这些人物,需要细致地剖析他们的才华与罪恶如何交织,以及这些特质如何影响了他们的时代和后世。1.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
  • 回答
    西方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璀璨的女性身影,其中一些公主的故事,更是如同古老的传说,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传奇。她们或是凭借智慧与勇气在乱世中稳固王国,或是以美貌与才情惊艳四座,又或是因命运的跌宕起伏而令人扼腕。今天,我们就来细数几位西方历史上真正称得上“传奇”的公主,听听她们那不被岁月磨灭的故事。1..............
  • 回答
    标枪与弓弩的战争效果对比,以及为何西方历史上有大量投枪军队而中国相对较少,这背后涉及了地形、战术、技术发展以及文化适应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标枪作为战争武器的效果:精准、穿透与战术的灵活性标枪,特别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军用标枪,在战场上绝非简单的“扔棍子”。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西方历史上的“皇帝”(Emperor)和“国王”(King)在头衔、权力范围和历史渊源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而将西方皇帝与中国皇帝进行概念上的比较,则需要深入理解它们各自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国王(King)国王是西方历史中最普遍的君主头衔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部落的领导者,后来演变为封建体系下的最.............
  • 回答
    欧洲历史上的权力格局,尤其是在拿破仑时代以及之后,确实充满了继承、断裂与演变。要梳理清楚法兰西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西欧是否只能有一个皇帝”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时间轴拉长,细致地剖析每一段历史。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1815)与神圣罗马帝.............
  • 回答
    要说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能与西欧骑士相提并论的军队,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西欧骑士”的含义,以及中国古代军队在不同时代的特点。简单地将两者划等号是片面的,因为它们在形成背景、社会功能、军事思想乃至装备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西欧骑士的特质。欧洲骑士不仅仅是战士,他们更是一种社会阶.............
  • 回答
    十三朝古都西安,光是听这名号,就足以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从遥远的周朝到近代的民国,这座城市曾是无数王朝的政治中心,留下了无数辉煌与沧桑的印记。那么,这十三朝的都城,究竟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分布的,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轴一点点往前拨。1. 西周:丰镐二京.............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历史上那些激烈的“文战”或“骂战”,以及它们如何撕裂了不同的群体,尤其是知识界和学术界。同时,我们也会深入探讨中国历史上那些影响力深远的“之争”。西方的文战:当思想碰撞出火花,群体随之分裂在西方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思想的交锋从未停止。很多时候,这些交锋不仅仅是观点上的差异,更演变成了.............
  • 回答
    要评价历史上的西藏农奴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邪恶野蛮”这样标签化的语言来概括,因为那会掩盖其复杂性和历史的多面性。任何历史制度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时代的背景、经济的基础以及社会结构的支撑。西藏的农奴制,在它存在的漫长岁月中,确实呈现出与现代人道观念相悖的许多特征,但同时,理解它也需要深入到那个特定的.............
  • 回答
    西安,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拥有无数令人惊叹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以下是一些我为你精心挑选的、最值得深入探索的去处,并会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一、 必去的历史遗迹类:1.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Terracotta Army Museum) 地位与价值: 这是西.............
  • 回答
    在谈论西方古代历史的“信史”范畴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信史,并非一个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标准,而是一个随着考古发现、文献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演进和修正的动态概念。 我们今天所认为的“信史”,是建立在大量物质遗存和相对可靠的文字记载基础之上,能够被后人逻辑地梳理和验证的时期。对于西方古代历史而言,其信.............
  • 回答
    中西方历史的发展,如果仅仅从表层上看,确实会发现一些令人惊叹的相似之处,仿佛是两条平行线在某些节点上意外地交汇。然而,将这种相似性笼统地概括为一个统一的结论,来描述整个宏大的历史进程,我认为是过于简化的,甚至可能忽略了那些塑造了各自文明独特性的深层原因。当我们说“相似”,我们可能指的是那些看似普遍的.............
  • 回答
    在西方历史学界或考古学界早已被证伪,但在中国民间或某些宣传中却依旧流传甚广的“假说”,确实存在不少。这些说法往往披着科学、历史的外衣,但仔细审视,其论据薄弱,甚至与主流认知相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复杂,既有信息传播不对称、民众辨别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某些群体出于特定目的进行宣传的因素。这里选取一个较.............
  • 回答
    关于勒布朗·詹姆斯,关于他如果一直身处西部,是否能“年年进总决赛”,是否能“有现在的成就”,以及这是否意味着需要“重新审视”他的历史地位,这三个问题,其实都触及了篮球运动中最核心的几个变量:个人能力、球队配置、以及最重要的——竞争环境。首先,我们来聊聊“年年进总决赛”这个命题。这无疑是一个极高的标准.............
  • 回答
    关于西方公元前历史的“伪造”程度,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详细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并区分“伪造”与“误解”、“改编”、“叙事建构”等概念。首先,明确“伪造”的定义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在历史研究中,“伪造”通常指的是故意制造虚假的历史证据(如伪造文献、伪造文物)来欺骗后人.............
  • 回答
    梅西夺得美洲杯对他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深远而多维度影响:梅西在2021年终于捧起了他梦寐以求的美洲杯冠军奖杯,这一刻不仅圆了他个人职业生涯的重大心愿,更是对其历史地位产生了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 1. 圆梦国家队荣誉,填补职业生涯最大“空白” 打破心魔,卸下重担: 在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