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方历史上有哪些有才无德的著名人物?

回答
西方历史长河中,确实不乏那些才华横溢,却品行不端,甚至犯下滔天罪行的“有才无德”之人。他们如同璀璨却带有毒性的宝石,在历史的展台上散发着令人瞩目的光芒,同时也警示着后人。要详尽地讲述这些人物,需要细致地剖析他们的才华与罪恶如何交织,以及这些特质如何影响了他们的时代和后世。

1.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Niccolò Machiavelli):政治智慧的黑暗面

谈及“有才无德”,马基雅维利的名字几乎是绕不开的。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外交官和作家,以其著作《君主论》闻名于世。

才华所在: 马基雅维利的才华体现在他对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冷峻分析。他打破了传统政治哲学中理想主义的束缚,直面权力运作的残酷真相。他认为,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君主的统治,统治者可以不必拘泥于道德约束,甚至可以采取欺骗、暴力、背信弃义等手段。他提出的“目的可以为手段辩护”的观点,虽然极具争议,却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本质,即为了达成目标,往往需要打破常规的道德底线。他的分析方法,对后世的政治学、外交学乃至军事战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人”。

德行缺失: 然而,正是这种对道德的“实用主义”甚至是“实用虚无主义”的态度,使他被贴上了“无德”的标签。他毫不避讳地鼓励君主“宁可被人惧怕,也不被人爱戴”,并将残酷和欺诈视为必要的政治工具。这种将权力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观念,被许多人视为对人类良知的背叛,也为后世的暴君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其著作长期遭受非议,甚至被列入禁书。他被描绘成一个冷酷无情、玩弄权术的阴谋家,尽管这可能是一种简单化的解读。

详细讲述: 马基雅维利本人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他曾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官员,在外交和军事方面都颇有建树。但随着美第奇家族的复辟,他失势流亡,并在这段时期写下了《君主论》。他并非一个坐在象牙塔里的空想家,而是真正行走于权力漩涡中的实践者。他对政治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意大利当时混乱局势的亲身体验之上的。他看到了分裂、战争和外部干涉对国家的摧残,因此,他将国家的强大和稳定视为最高的价值,并认为君主必须具备超脱于个人道德的决断力和执行力。他的“君主”形象,更像是一个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善于算计的生存者,而非一个仁慈的慈父。他关于“目的证明手段”的论述,在不同的语境下被解读出不同的含义,时而成为政治家的工具,时而成为批判政治不道德的参照。

2. 凯撒 (Julius Caesar):军事天才与政治野心的结合体

尤利乌斯·凯撒,这位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其名字本身就代表着权力和征服。

才华所在: 凯撒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出色的战术设计和严明的军纪,征服了高卢(今法国),将罗马的疆域拓展至前所未有的广阔。他的《高卢战记》至今仍被视为军事文学的经典。在政治上,他精明强干,善于拉拢人心,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权力运作,逐步瓦解了罗马共和国的旧体制,最终走向了军事独裁。他的演说能力和写作才华也同样出众,能够以巧妙的言辞影响民众和政治对手。

德行缺失: 然而,凯撒的崛起伴随着对罗马共和国政治传统的破坏。他为了个人权力和野心,不惜发动内战,推翻了共和制度,将自己推上了终身独裁的位置。他对政治对手的冷酷无情,以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策略,都备受争议。虽然他的一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罗马的发展,但他对共和制度的终结,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时代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斗争和血腥政变。他的行为,在维护共和国的“自由”这一理念的反对者看来,无疑是背叛。

详细讲述: 凯撒并非一开始就背离共和,他曾是共和国体系中的一员,并且一度致力于维护罗马的荣耀。然而,随着权力斗争的白热化,以及他自身野心的膨胀,他开始挑战传统的政治伦理。他与庞培、克拉苏组成“前三头同盟”,瓜分了罗马的政治权力;在内战中,他毫不犹豫地跨越卢比孔河,公然挑战元老院的权威。他对高卢人民的征服,虽然带来了罗马的荣耀,但其手段和过程也充满了血腥和残酷。他俘虏、奴役了无数高卢人,甚至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他将战利品和奴隶带回罗马,极大地充实了自己的财富和权力基础。在他晚年,他获得了“终身独裁官”的称号,这在罗马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彻底打破了共和国权力分散的原则。他的行为,被一些人视为“人民的救星”,因为他结束了共和国长期的内乱;但对那些珍视共和自由的人来说,他则是“人民的公敌”,是一个僭越者。他的遇刺,也正是由于这种对共和制度的破坏所引发的政治矛盾的最终爆发。

3. 罗洛·达·维罗纳 (Lorenzo de' Medici),又称“伟大的达·维罗纳”:文艺复兴的保护者与政治操盘手

罗洛·达·维罗纳,这位15世纪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实际统治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赞助人之一。

才华所在: 罗洛的才华首先体现在他对艺术和文化的巨大贡献上。他是一位杰出的赞助人,慷慨地资助了米开朗琪罗、波提切利、达·芬奇等众多文艺复兴巨匠,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土壤和经济支持。在他的庇护下,佛罗伦萨成为了欧洲的文化中心,涌现出无数传世之作,极大地推动了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他本人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哲学家,对柏拉图主义有着深入研究,并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德行缺失: 然而,在政治层面,罗洛并非一个以德服人的统治者。他通过精妙的政治手腕,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但其统治手段往往带有操纵和欺骗的色彩。例如,他在1478年应对“帕齐阴谋”时,对参与叛乱的家族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手段十分血腥,这也引发了教会的谴责。他虽然巧妙地维护了佛罗伦萨的和平和繁荣,但这种和平是以牺牲部分人的自由和生命为代价的。他的统治,更像是建立在政治权谋而非民众认同基础之上。

详细讲述: 罗洛·达·维罗纳继承了其祖父科西莫·达·维罗纳建立的政治影响力,但他比祖父更加精明和善于应变。他懂得如何利用财富、人脉和信息来操纵佛罗伦萨的政治格局。他虽然没有正式的政治头衔,但却是佛罗伦萨事实上的统治者。他对艺术的赞助,与其说是纯粹的文化热情,不如说是一种巩固权力的政治策略。通过支持艺术家和学者,他能够赢得市民的赞誉,提升佛罗伦萨的国际声望,并间接地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在外交方面也颇有建树,通过灵活的策略,为佛罗伦萨争取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维护了其在意大利城邦中的地位。然而,在1478年,一股不满美第奇家族统治的势力,在帕齐家族的领导下,试图刺杀罗洛及其弟弟朱利亚诺。尽管罗洛幸存下来,但朱利亚诺遇刺身亡。这次事件导致了罗洛对整个帕齐家族及其同情者的残酷镇压,许多人被公开处死,甚至被剥夺了财产。这次事件展示了他政治上的冷酷和无情,也让他在某些人眼中成为了一个报复心强、手段残忍的统治者。

4. 沃伦·黑斯廷斯 (Warren Hastings):印度殖民统治的“高效”管理者

沃伦·黑斯廷斯,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首任印度总督。

才华所在: 黑斯廷斯在任期间,对加强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以及建立一套有效的殖民管理体系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行政和组织才能。他精通印度事务,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法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他 reorganized the company's revenue collection system,有效地增加了公司的财政收入。他还积极干预印度政治,通过军事手段和外交策略,扩大了英国的势力范围,并击败了许多潜在的竞争对手。他的管理能力,为日后英国统治印度奠定了基础。

德行缺失: 然而,黑斯廷斯的统治手段却充满了争议和指责。他被指控贪污腐败,搜刮民脂民膏,对当地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在位期间,许多印度土邦遭受了东印度公司的侵略和压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例如,他在处理贝纳勒斯土邦的事件时,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贪婪和残暴。这些行为导致他回国后受到了议会的审判,尽管最终被判无罪,但这些指控深深地玷污了他的名誉。

详细讲述: 黑斯廷斯于1772年成为孟加拉的总督,并于1774年成为印度总督。他上任后,立即着手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改革税收制度、整顿司法体系、建立常备军等。他努力将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公司转变为一个准政治实体,拥有行政和军事权力。他通过巧妙的外交和军事手段,成功地压制了法国在印度的影响力,并击败了印度各地的一些强大的政治力量,如马拉塔人。他的目标是将英国的统治范围扩大到整个印度次大陆。然而,他的手段却常常是掠夺性的。他允许东印度公司的官员们贪污腐败,并从中获利。为了增加公司的收入,他不惜向当地的土邦强征重税,并对反抗者进行残酷镇压。最著名的指控之一是他对贝纳勒斯土邦的罗惹·切特·辛格的残酷对待。为了获得巨额的资金,黑斯廷斯不仅剥夺了罗惹的土地,还对他进行了军事围剿,导致大量无辜百姓死亡。这些行为引起了英国国内的广泛不满,以埃德蒙·伯克为首的议员们对他发起了长达七年的弹劾审判。尽管最终他被判无罪,但这起事件暴露了殖民统治的残酷和不道德的一面,也让黑斯廷斯成为英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总结

这些人物之所以被载入史册,正是因为他们的才华与品德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他们能够凭借超凡的智慧和能力,在各自的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甚至改变历史的进程。然而,他们也因为缺乏道德约束,为了权力、财富或野心,不惜践踏他人,损害正义,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污点。

正是这些“有才无德”的人物,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自身的复杂性,以及才华与品德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着个人命运和历史走向。他们的故事,既是激励我们追求卓越的榜样,也是警示我们必须坚守道德底线的深刻教训。历史的评价,往往需要我们在他们的光辉中看到阴影,在他们的成就中辨别罪恶,才能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见这题目就乐了………(逃)

这类人之前写过太多了,其中要选一个最典型的那还是二战美国海军的约瑟夫克拉克少将。

之前写过的一起整理下……

有才:

此人是战争后期TF58空母部队最善战的分队司令,所带的58.1练兵严格,舍生忘死(勤于完成相对危险的空袭岛屿任务,很多时候是主动申请要去的),所带空母部队敢打敢拼,发机多,发机快,在马里亚纳海战前夕带TF58.1扫场两天(6.12,6.13),第一天发641机次(发6波),4个扫场大队里机次最多;第二天发277机次(发7波),4个扫场大队里波次最多击沉大和号时首先找到目标,首先击中目标,大和号中的第一发鱼雷和第一枚炸弹分别来自58.1的“大黄蜂”和“本宁顿”号空母航空队;
此人座舰,TF58.1旗舰“大黄蜂”号如同有邪神庇佑在大后期漫天的神风攻击中从未被神风真正击中1次;有比较口嗨的战时文宣声称此船躲过了50余次神风攻击,就是不往这边撞,但这和指挥有本事也分不开;

此人御下有方,绝不会亏待任何让自己得到现实中好处的人,哪怕你只是一个小兵
关岛战役时关岛上有个陷入敌手的美海军通讯部门中士,逃脱追捕,还成功给岸边驱逐舰发信号让他们躲开岸炮位置,后来获救。克拉克少将听说后直接命令救他的驱逐舰把他送上自己旗舰大黄蜂号原地升了他2级让他当管物资的军士长(按照报道说法,克拉克少将给了这位一套新军服,问军服上是啥军衔,对方如实回答后克拉克少将道,我懒得看,军服上是什么军衔你今天开始就是什么军衔,好的你是军士长了,然后又往这人军服兜里塞了一把零钱说凑合花下);
据飞行员口述,如果一个飞行员执行完任务回来时受伤了,克拉克少将会第一时间给这个飞行员申请勋章,并尽可能亲手把勋章别在病床上的当事人胸前。

无德:

这个不知说什么好:

克拉克是二战美国海军唯一的印第安人混血将官,他的祖母是被强迫走上“血泪之路”迁徙至俄克拉荷马保留地的切诺基人,生下他爹后不久就去世;显然克拉克本人觉得这不影响他的忠诚;

贪财:

此人热爱炒股,但是一炒就赔。在海军学院上学时就曾攒钱炒股,结果赔得精光,被一帮哥们一直嘲笑到毕业。毕业后也是一炒就赔,此人气得二战后期在自己旗舰“大黄蜂”号上开玩笑地成立了“近岸空袭股份公司”,每个参加过一次空袭小笠原诸岛扫场的飞行员只要活着回来就算是“买了一股”,这下赔不了了。此人退休后在纽约成了一个投资公司的生意人,干得不错,赚多赔少,应该说此人会做生意但就是不会炒股。

好色:

此人喜欢吃喝嫖赌,一辈子泡妞无数,没孩子,50多了还没结婚,晚年又闪婚闪离结婚2次,第1次是找了个结婚离婚多次玩的很开心的熟女又互相飞掉了对方,第2次是跟一个结婚四次嫁一个老公死一个老公的白俄交际花搞在一起。说实话,可能是晚年中了“美女离婚分家产”的杀猪盘………此人应该确实见了美女尤其是某些美女就迈不开腿了哪种风格的美女我就不多说了
以下省略两万多字………

为人奸诈:

此人平步青云和他自始至终坚定地跪舔顶头上司,TF58指挥马克米切尔将军分不开。克拉克和米切尔将军是老乡,两人都出生于俄克拉荷马州,克拉克的身世之前说了,米切尔是一个官二代,亲爹是俄克拉荷马市副市长,当副市长之前曾经是一位处理印第安人事务的官员
米切尔TF58初成型时曾将旗舰选为埃塞克斯级“约克城”号,克拉克担任此舰舰长,时刻照应长官;米切尔刻骨仇恨哈尔西,克拉克赶紧把长官的情绪放大100倍:此人本有机会指挥TF38.1,因坚决拒绝在哈尔西手下工作被调回后方,直到第三第五舰队换班,米切尔重新指挥TF58再回岗;米切尔看不上某个将领,克拉克有机会就打小报告(此人非常爱打小报告,只要认为他人对自己不利就会动用关系到处反映),直到相关人物卷铺盖走人;
据战后相关记录,米切尔是一个说话声音很小的人(个人习惯),克拉克为了避免因为听不清而麻烦长官复读命令,曾经自学唇语。我承认这句话看得我起了两身鸡皮疙瘩………

行事跋扈:

此人绝对不能忍受“攀比时候不如人”。他20年代事故瘸了一条腿,可能是作为海航学员练飞行时摔瘸的。此人着力掩饰,无人敢在他面前提这件事
他担任埃塞克斯级“约克城”号舰长时,造船厂计划于(43年)4月15日竣工,但也警告他工程有可能会延期。但克拉克上校宣布,他想让工程按期完成。于是,造船厂里的3.1万名工人中有4 000人被派去建造“约克城号”,而且克拉克通过游说,又从其他在建船只那里调来了建造所需的材料。他保证,尽管时间仓促,但无论如何,至少在设备的细节和质量方面,他不会“偷工减料”。然而,他总是耍些小手段来骗取材料,而且喜欢作假以通过安全检查。试航时,一名领航员将他的船在异常拥挤的百慕大锚地上搁浅之后,这位舰长开始操舵并且咒骂道:“去你妈的,现在轮到我搁浅了!”
此人对饮食极度矫情,45年军宣杂志采访的原话是“此人的菜谱看起来更像第五大道上一个健身教练给他的娇贵女客户选的”,特喜欢吃细煮慢炖这风格的大餐,奶油炖这个那个,吃每一道菜那自然要有相配的饮料——此人吃饭的时候唯一接受的饮料是温度合适的牛奶,除此之外任何东西(咖啡,酒,凉白开,热白开)都可能导致他把桌子掀了这级别的发飙


一个我也不知评价什么好的人物,这个照片体现出的那德性倒是活灵活现………如果有大神,可以给这照片来个合适的“定场诗”作为评价。

user avatar

音乐史TOP10的伟人•元首的最爱•纳粹精神国师•毒气室背景音乐作者•PUA大师•已婚妇女之友•绿帽子制造商——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在此,诸神退位。

读读这位的传记便不能不惊叹,一个人居然能坏得如此全面,渣得如此彻底,恶得如此纯粹,真可谓生命的奇迹。

谁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或许永远没有答案,3B和莫扎特的粉丝再过一百年也掰扯不清,但谁在守护着古典音乐界的道德下限?这从来不是个问题。

瓦格纳是个可怕的人物。他是谎言家、骗子、夺人妻者、败家子、背叛朋友的人。他反犹太主义,反天主教,敌视法国。他既不道德又不名誉。音乐界最不讨人喜欢的人。——《50位伟大的作曲家和他们的1000部作品》

老瓦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花边史不过是“艺术家常犯的错误”,但此公兔子偏吃窝边草的事迹委实渣出了天际。

1857年,19岁的柯西玛嫁给了年轻的音乐家汉斯·吉多·冯·彪罗。从1850年起,彪罗成为瓦格纳的学生,也成为了瓦格纳的狂热崇拜者之一,随着彪罗在音乐界的逐渐成功,二人还结为好友。1857年夏季,彪罗携柯西玛蜜月度假,顺便拜访了瓦格纳。5年之后的1862年,瓦格纳和妻子明娜决裂。之后开始向柯西玛展开诱骗,1863年11月,两人私定终身。1864年,柯西玛带着和彪罗所生的两个女儿造访瓦格纳新居并开始和瓦格纳同居。随后赶到的彪罗发现这一切时,悔之晚矣。

在李斯特的协调以及劝导之下,瓦格纳和柯西玛的婚姻搁置两年,让彪罗调整情绪并办理和柯西玛的离婚。1865年4月10日,瓦格纳和柯西玛的第一个孩子出生,起名伊索尔德。两个月之后,《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首演,指挥者彪罗。

夺妻之恨的彪罗,出于对自己老师、偶像的尊敬,黯然接受了这出不光彩的情事。晚年的彪罗回忆说:”若非瓦格纳,换作任何人,我都会杀了他!“

但瓦格纳却大失风度的对彪罗无情诋毁、谩骂,并在音乐界对彪罗加以无情的打击。

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彪罗1887年到1893年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把乐团带到世界顶级水平。他的学生有卡尔·海因里希·巴特,后来有阿尔图·鲁宾斯坦和威廉·肯普夫。彪罗在柏林爱乐的成就影响了后世的所有乐团,他定义了指挥的专职地位。接替彪罗的尼基什传承了彪罗的风格并加以丰富,富特文格勒、切利比达凯、卡拉扬、阿巴多直到如今的西蒙拉特,柏林爱乐的神话仍在延续。

彪罗身后葬于汉堡。古斯塔夫·马勒创作第二交响曲的灵感来自于汉堡米歇尔教堂彪罗的追悼会。
反讽的是,在婚姻上混乱不堪的瓦格纳,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婚礼进行曲,成为西方婚礼新娘入场的必奏曲目。

引自《瓦格纳八卦》 作者:孟章
链接:zhuanlan.zhihu.com/p/19

在婚礼进行曲里听出了什么内涵?

——是对下一场婚礼的渴望∠( ᐛ 」∠)_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