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导条约》不是销毁核武器,而是销毁发射工具(射程500-5500千米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
执行的方式是:由美苏向对方派出核查团队,被核查方在核查方面前对条约涉及的导弹予以销毁。以美国陆军的“潘兴”II导弹为例,去除武装的导弹会被切割成段,导弹发动机在地面上空燃,最后,所有残骸会被压扁,实现彻底销毁。
在销毁过程于1991年5月宣告完成之后(双方总计销毁了2692枚导弹),美苏(俄)继续进行了10年的现场核查——军控检查员定期视察相关设施、部队,检查有无导弹剩余。
一方“隐藏”下一部分发射工具其实是一个全无必要担心的问题。在现代侦察手段(何况是美国苏联之间几十年如一日的战略侦察)之下,隐藏数量足以对战争或战役局面产生足够影响的武器或设施,完全是天方夜谭。
下图就是美方情报资料中的一个苏军SS-20(RSD-10“先锋”)中程导弹阵地。美方标记为利普尼基导弹作战基地,苏方的实际称谓是乌索沃中程导弹1基地,在驻部队为第50导弹师的第181导弹团。事实上导弹发射阵地和机动式导弹发射基地根本不是可能隐藏的。没有任何成规模部署的武器的存在能够瞒过现代侦察手段。(这句话对于坚信PLARF能在大山里能藏下洲际导弹千百枚、瞒过美俄几十年的人同样有效。)
截止到《中导条约》失效为止,这套军控运转机制一直在得到基本有效的运行。唯一可能绕开军控条约限制的方式是打擦边球:比如俄陆军部署的“伊斯坎德尔-M”,声称的最大射程是“400-500公里”,西方则怀疑其实际射程为500km以上。然而哪怕这一导弹射程真的远于500km,也无法超越这一红线太多,从实质上对《中导条约》的本来目的——消除射程在1000-3000km的导弹并不构成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